蓝冠平台主管Q374919

第 24 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28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布仁格日勒图:戈壁深处的牧民书屋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移风易俗工作案例   “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揭牌仪式   近年来,“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成了敖伦布拉格镇农牧民群众闲暇时刻常去必去的地方,“读书热”不断兴起,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生产生活越来越科学了,书香伴着欢声笑语,新时代文明新风吹遍了整个戈壁滩。   “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揭牌仪式暨第三次“书香怡情民族聚力”文化阅读活动   一、基本情况   敖伦布拉格镇位于阿拉善盟与巴彦淖尔市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区域蒙元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兵团文化等多元并存。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十四五”规划为新起点,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注重与文化旅游产业高效率、高质量融合发展,以党史学习教育提振群众精神风貌,以实际举措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了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培育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文化骨干,树立了一批有所作为标兵典范,在这些人中,布仁特古斯老人首屈一指。   布仁特古斯是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图克木嘎查普通牧民,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多年办起了戈壁滩上的牧民书屋——“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布仁”取老人名字前两个字,“格日勒图”是蒙古语“光明”的意思,他希望自己的“牧民书屋”能一直朝着光明的方向走下去。老人每年都会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一千多元买书,充实在“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中,供周边牧民免费借阅。   爱心人士为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捐赠图书   二、主要做法   (一)以小个体带动大群体。近年来,布仁特古斯老人连续5次自费举办“书香怡人民族聚力”等主题读书活动,他总说:“现在牧民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质生活丰富了,最重要的是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我们都应该多读书、多看报,爱母语,把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我想为大家带来知识和乐趣,让更多人能看到好书,让更多人喜欢阅读。”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走进“书本”,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阅读的热情,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汲取知识营养的源泉。   (二)新时代乡村阅读常态化。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常态化组织开展“阅读小康气象,奋进振兴征程”主题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活动中提供借阅服务,为参与集中阅读的党员、群众发放党史学习资料、国家政策解读蒙文版期刊,免费赠送学习笔记本。随着阅读书籍覆盖面越来越广,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牧民书屋”逐渐成为农牧民家门口的文化“粮仓”,有效解决了牧区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三)开设生产生活“小讲堂”。很多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不高、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结合实际开设了生产生活“小讲堂”,以现场讲解典型案例的方式,向农牧民群众进行科学放牧、季节性流行疫病防治、防汛抗旱等实用知识科普,打破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瓶颈难题,架起暖心“便民桥”。   ​布仁特古斯老人在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中阅读   三、主要成效   “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现藏书量达到5万余册,政治、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图书和杂志一应俱全,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蒙汉文版、《列宁全集》《毛泽东传》及关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书籍达到40%以上。书屋建成以来,设施日益完善,藏书量不断增加,成为了坚实的民间文化阵地,充分带动了牧民群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风貌,通过阅读来取代沉迷网络、喝酒赌博等低俗娱乐活动,充实了牧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知识武装了头脑,提升了个人素质修养,以辖区文化环境为切口,切实把移风易俗从“纸上谈兵”转变为“坐言起行”。   在布仁特古斯老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民间书屋”建设的队列中,嘎查牧民开始在家里收藏图书,存书量最多的牧户达到了2000册,形成了一阵阵阅读热潮,“文化之风”吹遍了整片敖伦布拉格。在2022年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时,“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作为央视选取全国12个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之一,登上央视新闻。   四、推广理由   敖伦布拉格镇“布仁格日勒图”图书馆作为戈壁深处的牧民书屋,是广大牧民群众精神思想的“充电桩”和“加油站”,更是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文化信息的传播站,在满足广大牧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文化活力,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编辑:温慧娟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刘亚丽)9月1日,“中国网事·感动2023”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将从21位(组)“感动人物”候选人中评选产生10位(组)季度当选者。   通过各级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以及媒体、高校等机构推荐,记者走访挖掘,经组委会审核筛选,共21位(组)入选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   候选人中有在被困落坡岭的105个小时里,安抚旅客情绪,排查登记旅客需求,冒雨徒步前往落坡岭站内采买食品、饮水千余件,向旅客发放餐品,解决旅客用餐问题的K396次乘务员赵阳。有在巴蜀崇山峻岭间脚踩80米高空摇曳导线、身背20余斤工具包、一年上塔100余次、排查线路、拆除鸟巢、更换金具插销……疏通电线可能出现症结的24岁电力女工史明君。有耕耘杏坛31年,本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理念,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让学生“带着梦想奔跑”的校长庄惠芬……其他候选人的事迹也值得我们去品味。他们勤恳善思,在工作岗位上且思且行,不断创新突破;他们亦勇敢博爱,面对困境毫不退缩,敢于担当。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1日10时至9月14日11时,公众可通过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新华网法人微博等渠道了解活动详情并参与投票,同时公众也可参与#网聚感动#和#感动推荐官#微博话题互动,了解感动人物故事。投票期间,每个IP每天可投1次,1次最多10个候选人,同一候选人每个IP每天可投1票。请勿相信任何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联系候选人进行刷票的行为。一旦查实有刷票行为,直接取消评选资格。   “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由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自2010年起已举办十三届。该活动以普通百姓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挖掘感人故事,不同机构推荐候选人,发动网民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评选并举行年度颁奖典礼。 编辑:温慧娟

蓝冠体育,蓝冠待遇_共商共建 合作共赢 第四届中蒙博览会精彩不停

  初秋的内蒙古山青水碧,气爽风柔。在首府呼和浩特,处处洋溢着“喜迎八方来客,笑纳四海宾朋”的热烈氛围。以“共建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四届中蒙博览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热烈的氛围,既来自“有朋自远方来”的欢欣,也来自多场经贸洽谈及会议论坛带来的收获。   经贸洽谈是本届中蒙博览会的重头戏,无论是主办方还是来宾,都在借着中蒙博览会的东风,探寻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9月6日,在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会上,共签约项目138个,签约总金额3343亿元,涉及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   9月7日,在中国内蒙古—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研讨会上,各方就加强经贸、人文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内蒙古贸促会与吉尔吉斯斯坦工商会签署经贸合作备忘录,在合作平台搭建、强化贸易促进、优化企业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   9月7日,在2023年粤贸全国(内蒙古)经贸交流会上,广东、内蒙古两地企业签约投资和购销项目26个,金额达153.74亿元。项目涵盖能源矿产、特色食品、商业投资等多个领域。   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圆桌会议、“大图们倡议”东北亚地方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中国—以色列经贸合作呼和浩特论坛……走进中蒙博览会的各大经贸洽谈活动现场,场场都是干货满满,收获多多。   “此次经贸交流会加强了粤蒙两地企业间的了解,深化了交流合作,推动粤蒙两地企业携手共进、共赢发展。”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联席总裁杨颖对推动两地的经贸交流不断走深走实充满信心。   来自土库曼斯坦工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的马迪瓦·扎里娜第一次来到内蒙古便对这里充满期待,她说,中国内蒙古—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研讨会的举办为中亚五国与世界的交流交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之前我对交通运输业比较感兴趣,这次看来,石油、天然气甚至马赛都将成为合作可能。”   这边经贸洽谈如火如荼,那边会议论坛百花齐放。在第四届中蒙博览会的各大会议论坛上,来自各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9月7日,以“合作共赢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智库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近百名专家学者聚焦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中俄蒙三方合作的重点领域,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对策建议。   内蒙古大学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白音门德教授以《蒙古国荒漠化防治与中蒙生态安全合作探索》为题在会上发言交流。白音门德说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有长期积累的非常有效的经验。我们应该发挥这一优势同蒙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携手开展荒漠化防治,共同推动构建蒙古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来自俄罗斯的博士弗拉索夫·阿尔焦姆现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他十分关注中俄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弗拉索夫·阿尔焦姆说,目前中俄在教育方面有很多交流合作,比如建立孔子学院。希望中俄两国专家可以在人文教育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更好地把更多知识传播给两国的孩子们。   9月7日,以“标准助力绿色发展促进贸易畅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蒙国际标准化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论坛上,中蒙两国政、企、商界人士合力推动中蒙两国标准互认。   “此次论坛,两国将在能源、蒙医药、建材、荒漠化防治等多个领域进行标准化合作交流。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将借此次中蒙博览会标准化论坛契机,与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拓宽合作事宜,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标准研究、认证认可、品牌建设的交流合作,打通中蒙标准互认新的通道。”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贾双文说。   盛会还未落幕,精彩仍在继续。   在为期5天的第四届中蒙博览会期间,共举办开幕式、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会、会议论坛、展览展示、人文交流等五大板块系列活动,每日日程安排亮点不断,精彩纷呈。   相约9月,共享盛宴。中蒙博览会,等你来。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高慧   制作:张莉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26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老娘舅”苦口婆心促和谐调出文明乡风新风尚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海村“老娘舅”矛盾调解团工作案例   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老娘舅”矛盾调解团,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依法化解村组内大小矛盾纠纷,将矛盾解决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基本情况   针对村里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纠纷、矛盾问题,2019年,西海村党支部抓住临河区“法律顾问进村组”活动的契机,在村内成立了矛盾调解团。为了让群众更接受、认可矛盾调解团,村里借用河套地区“老娘舅舅最大”的俗语,给调解团冠以“老娘舅”之名。自成立之日起,他们用自己的公正调解和亲情化解,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让“疙瘩事”迎刃而解,受到村民的认可和信赖。   “老娘舅”矛盾调解团解决淹地纠纷   如2022年村里农田灌溉期间,30多户村民128亩长势旺盛的青尖椒遭受大水漫灌,按照每亩1000元成本计算,直接造成12.8万元的损失。当时,受损农户情绪激动,与渠道管理员郑某发生激烈争吵,要求赔付损失。郑某也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凭他个人力量没有能力实现村民赔付愿望,村民便组织起来集体上访,准备到镇、区信访部门讨说法,村干部解释也无济于事。在这“火药味儿”十足的关头,“老娘舅”出面,白天组织抽水自救,晚上到受损农户家做劝解安抚工作,利用三天三夜时间,说服受损群众。最后郑某只用2.8万元支付了租用抽水机和人员误工费,平息了这场淹地纠纷事件,节约信访成本10万元,有效解决了这场纠纷。   西海村张埃亮和闫永平两家,因为淹地的事发生了纠纷,一度闹得很僵,在“老娘舅”矛盾调解团的调解下,两家不仅握手言和,而且还找回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有了‘老娘舅’,村里省了很多事儿,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也都增强了,村干部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有效破解了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难题。”西海村党支部书记王继伟说。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矛盾调解队伍。西海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民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红色”党员,“橙色”德高望重“五老”人员,“紫色”巾帼妇女,“绿色”产业带头人,“黑色”公道人在内的“五色吃劲儿村民”,并把这些群众认可的人员纳入“老娘舅”矛盾调解团,壮大调解员队伍。借助临河区“法律顾问进村组”契机,对调解员进行调解业务、调解方法、农村实用法律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培训,使调解员全方位、多角度的得到培训。   (二)建立矛盾排查机制。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娘舅”矛盾调解团成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按照分管的片区每天分别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收集,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类,对比较复杂或有可能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矛盾纠纷案,提请村“两委”及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提出化解措施,明确调解意见,形成调解方案。   “老娘舅”矛盾调解团解决邻里矛盾   (三)形成有效化解方法。“老娘舅”矛盾调解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矛盾纠纷化解方法。一是规范调解程序。严格按规范程序调解,调解团多名成员共同参与,对当事人有可能产生激动情绪的,安排专人稳控,防止双方矛盾升级,致使不欢而散。二是坚持依法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如果涉及法律知识,调解团成员提前咨询了解相关内容,确保把矛盾纠纷案涉及法律和政策宣传在前,让当事人理解明白。三是用情用心调解。一些家长里短或依照法律完全不能化解的矛盾,调解团成员会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供当事人选择,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顺着当事人的需求去做思想工作,直至双方当事人利益达成一致。   三、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老娘舅”矛盾调解团共化解村里大小纠纷20多起,其中包括一些较大的经济纠纷和土地纠纷。“老娘舅”以调解促普法,以普法促调解,依照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将矛盾解决在源头。如今,全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村民个个辛勤劳动,铆足干劲儿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四、推广理由   “老娘舅”矛盾调解团的成立和发挥作用,是多元化农村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的有效补充和重要手段,是村民自治的显著成效,推动了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解决了村民群众矛盾化解的实际困难。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矛盾调解机制,探索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调解方法和手段,总结出一套切实管用可行的经验做法。 编辑:张彬

“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71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