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26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最近几天,强冷空气让兴安盟各地的气温陡然下降到0℃以下,然而当记者走进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查干嘎查村民刘丫蛋家中时,却感到暖意浓浓。   “以前冬天出门,总是想着赶紧回家烧炉子,怕暖气冻了。现在有了电采暖,真是既省钱又省事,还安全。只要设定好时间,不管什么时候回家,屋里都是暖和的,再也不用担心煤气中毒了。”说起电采暖的好处,刘丫蛋赞不绝口。   今年60多岁的刘丫蛋入冬前为新建的房子安装了一台新型电采暖设备,操作起来非常便捷。“安装了电采暖就告别了以前烧锅炉的煤烟味,电费还比平时家用电费价格低,手机就可以缴纳电费,现在家里非常暖和。”她一边展示“网上国网”APP一边笑着说道。   去年,刘丫蛋所在的查干嘎查有17户村民用上了电采暖,在直观感受到电采暖带来的绿色便捷新生活后,今年又有7户村民安装上了电采暖。“如今村里的空气质量是越来越好了,村民再也不用为冬天储备煤炭、干柴没地方堆、煤灰渣子没地方倒而发愁了。我相信明年我们村安装电采暖的村民会更多。”查干嘎查党支部书记敖国宝说。   清洁取暖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兴安盟全盟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因地制宜、统筹优化,大力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积极稳妥全面推进清洁取暖工作。   目前,兴安盟现有城镇集中供热企业8家,集中供暖总面积3888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2018万平方米,达标排放燃煤锅炉1558万平方米,生物质供热300万平方米,电供暖12万平方米。除了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以外,在兴安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探索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供热新方式,为能源保供提供更多绿色支撑。广大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生活,真正实现了“暖了百姓,美了环境”。   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民泉村,水源热泵机组供暖成为“新宠”。通过这种设备,可以从水源中“提取”热能并输送到建筑物中,从而省去了燃煤等锅炉房系统的燃烧过程,避免了排烟、排污等污染的产生。自从去年冬季投入使用以来,工作人员和办事的百姓都对这种采暖装置赞不绝口。在23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中,仅用了3800余元的电费就完成了取暖,真正实现了省电、省人工、无污染的效果。   “我家使用的是空气能采暖装置,屋内干净明亮,空气也变得清新宜人。”民泉村的修宝霞几年前安装了空气能采暖装置。这款装置只需少量电能就能驱动压缩机运转,使空气温度升高。然后,通过媒介将热能进行传导,实现低成本、易操作、高效采暖。它既安全又干净,带来了极佳的居住体验。   目前,兴安盟已委托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CHIC)编制完成《2023年兴安盟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申报方案》,以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并全力争取成为北方城市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此外,兴安盟还积极推进散煤燃烧治理,乌兰浩特市计划投资1.7亿元,通过集中供热改造和煤改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的方式,对5317户棚户区居民的散煤燃烧情况进行治理,科右前旗计划实施1000户居民散煤燃烧整治工程,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 兴安日报记者 李健萍)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格日勒图   达茂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占包头市国土面积的近三分之二,是包头市贯彻落实“两个屏障”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   该旗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干旱,风沙频繁,沙尘暴日数达20-25天,风力强度较大,全年降水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三北”工程实施初期,达茂旗以乔木种植为主,但乔木生长耗水量大,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存活率低。经过实践与探索,该旗林业和草原局选择具有良好抗旱、保水、防风沙、降尘土、抗盐碱的灌木进行种植。通过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规划适合该旗的生态建设模式。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这是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乌克村五大墒自然村上世纪80年代的真实写照。当时五大墒自然村长期饱受风沙之苦,几乎见不到绿色,屋里白天要点灯,屋外抬脚不见踪。该地区由于风蚀沙化严重,土地有机质含量严重流失,导致耕地农作物产量逐年下降,甚至严重到一年到头籽种都收不回来。   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后,一场浩浩荡荡的绿色保卫战在这里打响,一代代达茂林草人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头战风沙,经过多年的努力共种植柠条5100亩,形成了“带、网、片”的风沙防护体系,五大墒自然村从曾经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绿色田野,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建设奇迹。   达茂旗作为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治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共实施了模拟飞播19.2万亩,人工造林40万亩,封山育林188.7万亩,草原围栏封育296万亩,项目区的林草综合覆盖度由28%提高到48%以上。该旗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荒漠化治理、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到2023年共完成草原治理面积350万亩,林业治理面积310.8万亩,至此,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从达茂旗2022年印发的相关通知中获悉,该旗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涉及草场面积2378.54万亩。其中,禁牧区374.905万亩,草畜平衡区2003.635万亩。全旗通过严格执行“禁牧、禁垦、禁伐”制度,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一系列保护性措施,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如今,达茂旗建立了巴音杭盖与腾格淖尔荒漠草原及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以叉子圆柏为主的各类野生保护植物8种,野生动物28种。干涸了30多年的腾格淖尔湖蓄水量恢复到1亿立方米,重现碧波荡漾。治理在期矿山地质932公顷,石宝铁矿、巴润公司建成全国绿色矿山。   全旗现有旗、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林长398名,构建了长效机制。通过借鉴“林长制”制度,共设草原管护网格员244名,建立草原网格化监督管理体系。   达茂旗腾格淖尔、赛打不苏、黄花滩水库3处湿地已列入盟市级重要湿地名录,通过“以湿治沙”,调节水分平衡、通过水分循环来改善局部气候和空气质量。达茂旗林业和草原局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实施系列重大生态修复项目,使全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自2019年建设野生动物救助站以来,累计救助各类野生动物85只。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荒漠化治理、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项目,实现了多赢发展目标。该旗农区从西到东初步建成一条长约100公里的生态林草带,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地带得到有效治理。通过领取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补贴等,促进了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每年发放补贴2500万元。   截至目前,全旗林地面积51.0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0.5%增加到1.87%;草原面积2378.54万亩,草原平均植被高度从2003年的9.5厘米增加到15.8厘米,平均植被盖度从18.6%增加31.2%,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缩减”,防风固沙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达茂旗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荣誉。 编辑:宝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可新   对于呼伦贝尔的孩子来说,冰雪是自小的玩伴。打雪仗、抽冰尜、滑爬犁那是“小儿科”。到了上学的年纪,越野滑雪、短道速滑、大道速滑、打冰球,只要有兴趣,就有专业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一来二去,竟然搞出了个“大名堂”。   “我们学校这次有30多名在校或输送的运动员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入场券!”说这话时,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沙云鹏的神色中难掩骄傲与激动。   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的前身是呼伦贝尔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冰雪运动专业学校。学校开设了冬季、夏季项目在内的17个专业。其中,冬季项目中的滑雪、滑冰是面向全区乃至全国招生的重点项目。   在2014年10月,学校就成立了短道速滑队,由两位曾多次斩获全国冠军的短道速滑国家级运动健将担任教练员。以“专业人做专业事”为保障,这所学校的运动员开始在国内大小赛事中崭露头角,新挖掘培养的一批00后呼伦贝尔本土运动员表现尤其抢眼,接连摘取了多个重要赛事的冠军。   在接连举办的2023—2024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呼和浩特站、呼伦贝尔站暨“十四冬”资格赛中,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选送至自治区专业队伍中的7名运动员在青年组、公开组比赛中发挥不俗,顺利获得“十四冬”正赛资格。   其中,呼伦贝尔本土运动员宋桂旭令人眼前一亮,他在这两站比赛中与武大靖、林孝埈、任子威、刘少昂等世界冠军同场竞技,斗志昂扬,丝毫不怵,获得了呼和浩特站1500米第5名、呼伦贝尔站1000米第5名的好成绩,随后还斩获了哈尔滨站公开组男子1500米冠军。同样出生于呼伦贝尔的00后年轻运动员巴雅力格,发挥十分出色,在资格赛后也入选了短道速滑国家青年队,承担了短道速滑青年世界杯的比赛任务。   “在家乡参加比赛,氛围肯定不一样,我很期待!”对于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本土小将宋桂旭来说,首次参加冬运会就享受“主场作战”的待遇,的确是件惊喜又值得兴奋的事儿。   不久之后,我们也将在“十四冬”的赛场上,看到这些“从小玩着玩着,长大玩进了全国级赛事”的呼伦贝尔孩子。玩着玩着,兴趣就有了,练习冰雪运动的好苗子也冒头了。这也许就是宋桂旭、巴雅力格脱颖而出的“冰雪基因”。   在2024年2月17日即将开幕的“十四冬”上,由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目前在校或培养输送的30多名运动员将亮相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越野滑雪、冰球、冰壶等项目的赛场,力争为内蒙古自治区代表队创造更多突破性的成绩。 编辑:宝华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雅静 通讯员 杨帆   初冬时节喜讯传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获得了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荣誉称号。荣誉背后正是清泉街社区在长期的基层治理中总结并深入推行的“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喻人”工作法。   清泉街社区建于2002年,社区具有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沿街商户多、驻区单位多等特点,是典型的老旧城镇社区。作为老旧城镇社区存在房屋陈旧引发的纷争、特殊人群的需求、潜在上访人群的诉求等主要矛盾。   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群众,把关注、关心、关怀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全过程,依靠群众自治化解矛盾,摸索出一条老旧城镇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可行之路。   四网融合推进,把握矛盾调处“总基调”   社区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由社区党委书记武荷香牵头,努力打造“邻里一家亲”好人社区。武荷香说:“家庭矛盾调节好了,我们的家庭才能幸福;我们的邻里之间关系调解好了,社区才能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   社区将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服务网格、自治网格进行“四网融合,一体化推进”。社区共划分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1名党建网格员。社区还组建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小三级组织架构,将党组织服务力量覆盖延伸到居民群众身边、家门口。按照党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服务供给在网格、资源投放在网格、治理精耕在网格的工作原则,做到矛盾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2023年以来,在网格内解决各类纠纷1000余件,未发生1起上访事件。   面对群众心贴心,促成和谐社区“大方向”   清泉街社区有一间朴素但很聚人气的办公室,社区居民有什么烦心事,或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去“荷香唠嗑室”去和武书记聊一聊,邻里间有什么想法了,就把问题带到“好邻居议事厅”去讨论解决。社区真正做到了在和居民“唠嗑”“拉家常”的过程中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长廊、小广场、红石榴凉亭……都成为了矛盾化解的阵地。“闲”聊不“误”事,社区将居民的大事小情都入账处置,形成“了解需求、跟进落实、反馈结果、成效追踪”的主动解决问题全链条,真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想群众所想的同时,社区也急群众所急,主动出击,协调各类职能部门30多个,今年以来为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病残不便等特殊人群解决无钱看病、无人照顾、水压不够、供暖不足等棘手难题200余件,从源头消除了矛盾纠纷隐患。此外,社区还邀请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通过心理辅导、交友互动、公益培训、心理援助等及时对心理失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协调红十字会、残联对社区内困难残疾人进行摸底登记,提供“一对一”帮扶;协调供热公司和供电局为生活困难居民减免费用;协调环卫局、辖区食品公司和建筑公司,优先录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   社区立足群众的真实需求,以服务促矛盾预防。社区辖区内的安置帮教人员史某是一名孤儿,曾7次入狱达20年之久,出狱后自暴自弃,是辖区极易引发矛盾重点人员。社区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积极帮助其就业、组建家庭、融入社会,促成其自觉成为社区志愿者。社区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为吸毒、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员开展有效帮扶近100次,将可能成为矛盾纠纷对象的特殊人群转化为社区的“好居民”、群众的“好邻居”。   以法律为支撑,构建大调解“新局面”   社区2007年12月成立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也叫“说理堂”,整合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驻区律师等资源,及时化解接诉即办案件、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纠纷等矛盾纠纷,自成立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   社区成立了“三调联动”矛盾化解党建联合体,健全分级协商办理、限时办结答复机制,形成分类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针对各类矛盾纠纷,能当时解决的社区网格员就地办、便民大厅面对面办、法务室联合办,不能当时解决的社区党委专人盯办、职能部门联动办、联席会议协商办,难以解决的上报街道由政法委员包抓办、成立专班集中办,力求做到将矛盾化解于诉讼之前。   以社区书记命名的“武荷香工作室”也是玉泉区“善治玉泉·纠纷化解实训基地”,区委定期组织矛盾纠纷化解相关人员进行轮训及实践。 编辑:宝华

内蒙古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技能培训专场活动在首府举办

  11月8日至11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做好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相关要求,由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承办的“内蒙古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技能培训专场活动”在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   本次活动以“服务促就业筑梦赢未来”为主题,旨在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就业服务,分别从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等方面帮助待业青年。   活动特别邀请到国家级创业培训师、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训师、电子商务运营师、新媒体运营管理师常蓉老师,线上开展新媒体、短视频技能培训。常蓉老师以“理论+实操”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挖掘学生短视频拍剪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思维,为学生创就业赋能。同时,活动还邀请到知名企业HR到直播间,分别从就业政策、企业品牌、人才需求、岗位前景等方面为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宣讲和岗位推介,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次技能培训专场活动共计1.45万人上线观看,技能人才对接岗位宣讲会线上观看量8163人。活动将有效帮助到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使其学习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形势,学会准确分析自身实力和能力,及时把握就业机会或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王 鑫) 编辑:宝华

蓝冠注册1956,蓝冠测速网址_阿尔山口岸“四位一体”创建绿色生态口岸

  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十几个国家商品是一种什么体验?在兴安盟阿尔山口岸就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一站式“嗨购”15国产品。   巍峨壮观的阿尔山口岸国门。   走进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购物大厅,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俄罗斯蜂蜜、格鲁吉亚红酒、俄罗斯套娃、韩国洗衣液……1300多种商品明码标价,供游客选购。   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   今年4月3日,阿尔山口岸迎来时隔3年的恢复通关。当日,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购物大厅同步开业运营。贸易区依托阿尔山口岸优势,对接蒙、俄、韩等国商品开展互市贸易,不仅带动了抵边群众就业增收,更为这个边境小城增添了旅游新业态。   阿尔山免税购物中心。   兴安盟与蒙古国东方省相邻,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深化中蒙两地友好交流与合作,兴安盟是向北开放的前沿,阿尔山口岸更是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枢纽位置。   1382驿站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   位于中蒙边境1382—1383号界碑之间的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东方省的松贝尔口岸隔河相望。它不仅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5个国际性口岸之一,也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口岸中唯一一个具备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四位一体”条件和优势的口岸,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兴安盟与蒙古国130公里长的边境线铺设了和平友谊通道,搭建了共同发展桥梁,打开了互学互鉴窗口。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近年来阿尔山口岸建设捷报频传:2021年以来,实施客检楼、货检楼等14项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工程,口岸设备设施改造升级全部完成;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设资金的中蒙阿尔山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全部竣工;总占地35万平方米投资5.43亿元的阿尔山口岸水发物流园内,报关大厦等建筑物主体正在施工,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年内完工……   阿尔山水发首单进口蒙古国货物顺利通关。   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了口岸开放发展的新空间,搭建起口岸双边贸易的新平台。   阿尔山口岸疫情防控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完工。   “我们在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水发物流园区基础上,不断延伸口岸产业链条,计划建设和打造一批海关监管指定场所,推动阿尔山口岸实现粮食、肉类、水产品等绿色农畜产品进口。”阿尔山外事办主任胡睿说。   恢复通关仪式现场。   蒙古国货物等待通关。   自恢复通关以来,阿尔山口岸出入境客流量持续攀升,今年口岸通关期间,累计出入境1076人次、337车次,进出口货物4876吨。   “目前,兴安盟与东方省在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农牧产业、文化旅游等方面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合作基础,随着口岸恢复通关后双方过人、过货量的逐渐增加,季节性开放已无法满足中蒙双方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需要。”兴安盟商务口岸局副局长王雪莲表示。   阿尔山市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来。眼下,巍峨壮观的阿尔山口岸国门,成为许多游客来到阿尔山后的必到“打卡”之地。这里以河为界,在界河右岸中方境内,林木葱茏。景区内,已开发建设的国门、界河桥、界碑等景点吸引着游客前去打卡,新建成的1382驿站集文创品牌店、休闲饮品区、风景观光区为一体,游客来了大都要在此拍照留念。   数据显示,今年阿尔山口岸景区旅游人数达到201865人,门票收入689万元,1382驿站收入572.9万元。入园人数同比增长约437%,销售总金额同比增长约489%。9月25日,阿尔山口岸景区还获批成为3A级旅游景区。   游客在口岸打卡拍照。   “在跨境旅游方面,我们在全区率先开通了ATA单证册和中方游客进入蒙古落地签证,显著提升入境便利度、服务质量与通关效率。”胡睿说,依托阿尔山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空间潜力巨大的优势,阿尔山正在大力发展口岸边境游,打造边境旅游环线,推动阿尔山口岸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口岸景区建成融合国门打卡、爱国主义教育、特色购物、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精品化旅游区。   王雪莲表示,兴安盟正在积极推动阿尔山—松贝尔口岸实现常年开放,加快互市贸易区投入运营和进口免税商品落地加工,持续完善跨境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将阿尔山口岸打造成为中蒙边界最具特色的生态绿色口岸、旅游口岸、经济贸易口岸。“未来,阿尔山口岸将继续聚焦粮食饲草、熟制肉类、铁矿煤矿进口,聚力边境旅游、跨境旅游、互市贸易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对外贸易新突破、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高敏娜 阿妮尔 编辑:宝华

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 倍增服务能力与效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中调研工作的开展,11月8日上午,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云玉美带队深入“内蒙古新媒体协会”进行互联网企业走访调研工作。   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业务状况、产业布局、企业文化和职工队伍特点,并围绕互联网企业建会、吸引新媒体从业职工入会、职工权益维护、职工之家建设及工会数字化建设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调研组强调,要立足互联网行业特点和职工需求,推动互联网企业建会、新媒体从业职工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对互联网企业职工的有效覆盖,将工会组织的服务覆盖到互联网企业职工,将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方式方法引入到工会系统。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注重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当日下午立即召开了工会系统数字化改革暨普惠活动推进会议,进一步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步伐,提升普惠服务职工群众能力和效果。会上就工会业务窗口实现数字化、全面开通工会业务工作网上窗口、加大职工普惠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工会新媒体提升活力影响力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云玉美在会上说,呼和浩特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网上工会工作,希望依托“北疆工惠”APP,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功能,逐步把工会业务服务拓展到网上,建立职工可信赖的“网上职工之家”,保证职工线上有需求、线下有行动,让职工真正享受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使工会与职工靠得更近、系得更紧、粘得更牢。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冀罕钢、云娜及相关部室、产业工会、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调研及相关会议。(包静) 编辑:韩伟丽

蓝冠总代理,蓝冠招商_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84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村民到积分兑换超市兑换商品   兴安盟突泉县    村民用农药瓶兑换日用品   “1234”垃圾分类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垃圾分类活动案例    志愿者到村民家中宣传垃圾分类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合发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分区而治、梯次提升”的总体思路,从2019年开始积极探索实施“1234”垃圾分类运营管护模式,广泛推广“可燃垃圾裂解烧掉、不可燃垃圾平坑垫道、易腐垃圾堆沤肥料、可回收垃圾给钱卖掉、有害垃圾公司全要”的“五分法”,通过动员引导全民参与,实现了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大变革,乡村人居环境和社会文明水平明显提高。 志愿者到村民家中宣传垃圾分类   二、主要做法   “1”是指突出“一个引领”,统筹协调规划。合发村坚持贯穿“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发动“六类人员”,实施“三级管理”,由村“两委”、党员(预备党员)、村后备干部、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员、村民代表和妇联执委“六类人员”,实施由村“两委”成员认领片区、其他“六类人员”认领街巷、农户认领“门前四包”责任区的“三级管理”模式,统筹推进全村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2”是指抓好“两个环节”,助推分类治理。一是抓好“设施配备、制度建设”环节。合发村配齐配备各种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垃圾分类运行设备管护、垃圾填埋点管理等制度,每年拨付专款用于保障车辆运行、设施设备维护和清运人员工资,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设施化水平。二是抓好“考核评比、奖惩机制”环节。建立“六类人员”、垃圾清运队伍、垃圾运输队伍、农户等垃圾治理管护队伍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定期对“六类人员”所包片区、胡同分类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每月对垃圾清运情况进行考核,结合“六类人员”、农户及领导小组平时评价给予奖惩,实现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3”是指激活“三支队伍”,营造共建氛围。一是成立“党员+干部”先锋队。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项工程、六到村户”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宣讲、指导。做到分类知识必讲,分类情况必看,积极发挥垃圾分类“宣传员”和“引领员”职责。二是成立“清理+运输”服务队。以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为主体,担任垃圾清运司机,由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清运队伍,每2天定时对全村垃圾进行清运。三是成立“督导+检查”队伍。垃圾分类治理领导小组定期督导检查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截至目前,三支队伍已吸纳24名队员。   “4”是指强化“四级运营”,稳步推进落实。全面推行“户垃圾分类,村收集运转,镇集中处理,县专业回收”的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体系。一是户垃圾分类。可燃、不可燃垃圾“入桶”;可回收垃圾进行售卖;易腐垃圾堆沤肥料,还田施肥;有害垃圾送至村部定点回收。二是村收集运转。“清理+运输”服务队每2天在固定时段逐户对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不可燃烧垃圾运至垃圾填埋点。三是镇集中处理。将可燃烧垃圾直接送至低温磁化裂解站集中处理。四是县专业回收。有害垃圾以“环保有积分”的方式,实行积分奖励,后由企业回收进行专业化处理。 志愿者将回收的垃圾集中存放   三、主要成效   以前随便扔,现在放进桶,曾经嫌麻烦,时下成习惯,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有序、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合发村处处洋溢着垃圾分类带来的勃勃生机。   (一)人居环境得到优化。通过实行“1234”垃圾分类运营管护模式,做到垃圾源头减量,可燃垃圾通过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村民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落实“门前四包”,自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优化了人居环境。合发村也于2020年成功承办全区农村牧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2022年度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兴安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资源虚耗明显减少。通过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充分回收、利用有用物源,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节省原生资源。垃圾分类之后,部分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有助于垃圾无害化焚烧,以及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填埋的占地面积,节省垃圾处理费用,延长处理设施的使用年限。目前,合发村实现垃圾分类385户、1294人全覆盖。   (三)文明习惯蔚然成风。将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与农村改厕、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庭院经济、产业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四、推广理由   (一)垃圾分类分出优美环境。“1234”垃圾分类运营管护模式全覆盖式的推动使得垃圾分类等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通过建设垃圾分类设施,完善垃圾分类标准,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环节有机衔接,让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宜人。   (二)移风易俗移出良好习惯。通过垃圾分类切实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摒弃生活陋习,推动健康、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主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让“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转变观念转出文明乡风。通过垃圾分类宣传、示范、监督,动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让过去“袖手看”的旁观者,成为“动手干”的参与者,让村民真正成为村级事务管理的“主角”,营造文明乡风的“主力”。 编辑:杨旭英

第九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开幕!

  点击图片看视频   10月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联合承办的第九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在兴安盟文化中心开幕。众多来自亚洲各国各高校的学者与青年影视创作者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亚洲大学生电影展(AUFF)起源于2009年开启的中韩大学生影展,2014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联合韩国中央大学、东西大学、庆星大学和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发起,正式升级为亚洲大学生电影展,每年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经过十余年发展,亚洲大学生电影展已成为亚洲大学之间进行影视教育与创作的重要交流平台,并挖掘了一批亚洲青年影人,收获了一批多元文化交织、充满新锐理念的学生影视作品。   开幕式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解释了本届亚大“向地、向光、向心”的口号,表示“向地”意味着希望艺术创作具有现实主义根基;“向光”意味着希望用媒介手段捕捉普遍真理;“向心”意味着希望所有创作者不忘初心,勇敢表达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主张。她希望所有参会者能够深入探讨相关议题,共同推动亚洲传媒业的发展。   未出席嘉宾以视频方式送上祝福   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韩国东西大学教授李庸观致辞   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韩国东西大学教授李庸观表示,希望电影节在表彰年轻电影人才的同时,能够促进亚洲各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创新,拓宽国际视野。他鼓励未来的亚洲电影创作人员在此相互交流,创造更丰富多彩的亚洲电影文化。   兴安盟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帅致辞   兴安盟委宣传部挂职副部长高帅表示,兴安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电影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本届影展是中国传媒大学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将全面推动“三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影视作品的传媒优势,将文化振兴与三全育人有机融合,积极促进兴安盟文旅产业的发展。   参展导演代表吴郗琛发言   嘉宾宣布第九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开幕   开幕影片《猎旗少年》的导演吴郗琛对主办方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青年导演们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与平台。他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   群舞《盛世迎宾》   马头琴合奏《万马奔腾》   在开幕式现场,观众们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精彩的群舞《盛世迎宾》和马头琴合奏《万马奔腾》引爆了全场,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而作为开幕影片的中国影片《猎旗少年》、韩国影片《你画的夏天》以及日本影片《触摸》也在现场进行了展映,让观众们充分感受到了各国电影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现场   在第九届亚洲大学生电影展上,兴安盟携手共进,以优秀的电影作品和精彩的学术讨论为亚洲电影的繁荣搭建了高质量的校园交流平台,为未来的亚洲电影合作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