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52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乌兰察布11月21日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日前,乌兰察布市应急管理局分管领导带领执法人员,组织工贸领域安全生产专家,采取“执法+服务”模式对商都县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指导,为企业把脉问诊,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面整改消除潜在事故隐患。截至11月,该市重点执法检查企业44家,对33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160.5万元,下达相关文书168份。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在开展执法检查前,执法人员详细了解了各公司的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安全教育培训、危险作业管理和科技兴企等情况。检查以调阅资料和现场查看的方式进行,检查组对各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文件资料进行逐一检查,并深入到生产车间等区域对有限空间和涉煤气作业场所进行细致检查。   在执法检查的同时,执法人员主动倾听企业诉求,着力解决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   乌兰察布市应急管理局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执法活动,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抓手,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执法指导意见(试行)》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乌兰察布市应急管理局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市本级执法企业,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领域,确定重点企业名单,对名单内企业按计划实施“全覆盖”执法检查。   在执法检查工作中,大力推行“执法+服务”“互联网+执法”“执法告知+现场检查+交流反馈”“执法+专家”等“执法+”模式,让安全生产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同时,强化应急管理、消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制定联合执法计划,增强执法合力,增强市场主体守法自觉性。 编辑:孙丽荣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客货运共繁荣

  11月16日临近中午,从蒙古国苏和巴托省额尔敦查干县始发的一辆国际客运班车缓缓抵达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国际客运班车驶过国门。   蒙古国货车司机额尔敦巴特尔就是其中一位乘客。 “今天把货物送到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下午就乘坐国际班车返回额尔敦查干县了。我一个月往返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口岸十几次。”他说,除了送货,自己有时也会和家人来到东乌珠穆沁旗采购小家电、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无论是通关还是购物都很便利。   旅客走下国际客运班车。   蒙古国边民琪琪格玛也乘坐这趟班车来到东乌珠穆沁旗。“我6岁的女儿生病了,打算去锡林浩特看大夫,那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好。国际班车除了周末每天都有,说走就走。”   该国际客运班线从东乌珠穆沁旗直达蒙古国苏和巴托省额尔敦查干县,周一至周五每日对开2个班次,极大地方便了边民的日常往来及贸易需求。   旅客入境查验。   从口岸联检大厅望向窗外,一辆辆货运车鱼贯而入,口岸货物通关繁忙。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与蒙古国毕其格图口岸对应,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2008年被正式批准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口岸,成为继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后内蒙古第三个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   从蒙古国入境的货车。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是蒙古国、俄罗斯最便捷的出海口之一,是京、津、唐地区通往蒙古国、俄罗斯最便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俄罗斯赤塔和中国锦州港的第三大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吴鑫介绍道。   在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等待出境的货车。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立足区位优势,持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累计投入6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公路口岸联检区及配套查验设施、“四进二出”货运通道、智能卡口及口岸物流园区货物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口岸基础条件持续改善,通关能力不断提升。今年截至目前,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过货量达230万吨,创历史新高;验放出入境人员7.4万余人次、车辆6.8万余辆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通拉嘎 阿妮尔 马骏驰 编辑:石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鄂桂晶)11月16日晚,2023年全国青年女子冰球锦标赛(U18)暨“十四冬”资格赛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收杆。四川队五战五捷,以不败战绩强势夺冠,北京队和黑龙江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按照单循环赛赛制,6支代表队在5个比赛日中为冰球爱好者呈现了15场精彩比赛。冠军四川队先后以8:0、2:0、8:0、4:2和9:0的比分战胜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北京和广东队,“最佳后卫”奖也由该队运动员何子莹获得。北京队运动员吴思嘉荣膺“最佳前锋”,黑龙江队李佩璇获“最佳守门员”奖。   全国青年女子冰球锦标赛(U18)在呼伦贝尔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冰球文化氛围,将进一步带动内蒙古冰雪运动和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 编辑:石尧

  “与君对坐庄门吃瓜子炒豆,不知当复有此日否?”《苏轼集》中,东坡先生曾在给友人的信里,提及自己向往的生活。   一粒小小的瓜子,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无论古人与今人都喜爱它。   而一粒好瓜子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好产业。   众所周知,作为籽仁类作物的种子,向日葵是“瓜子帮”的代表。业内熟知,世界向日葵看中国,中国向日葵看内蒙古,内蒙古向日葵看巴彦淖尔。   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西南部,自明代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得到迅速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内蒙古成为中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区——巴彦淖尔市全年种植向日葵等各类籽仁作物面积400多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种植基地和集散地,籽仁类产品出口到中东、东盟和欧盟等“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和地区。   11月9日,在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给瓜子装袋、封口、码垛,一排排码好的瓜子等候着“漂洋过海”去全球各地。在产品手选区,为使瓜子达到同一等级,女工们坐在传送带前,-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对瓜子进行着精挑细选,将颜色深的、大小不一的、形状不美观的都挑出来。在产品展示区,一包包码好的“葵先生”牌瓜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我们公司已产出7大系列20多种葵花籽产品,有原味、奶油味、五香味等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产品已出口到加拿大、土耳其、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长命自豪地说,“我们公司的产品在甘其毛都口岸‘乘坐’乌拉特号班列后通过两条路线去往全球各地。”   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是内蒙古鼎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近年来,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在土耳其、阿联酋(迪拜)设立海外仓,并成立土耳其MRK食品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内蒙古葵先生食品有限公司坚持“走出去”,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家各类展会,并接待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西班牙、伊朗等国的10多家企业代表来巴彦淖尔市考察交流。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11月7日,在海关总署于上海主办的“非关税贸易措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2023年度全国6个新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之一的巴彦淖尔籽仁类产品评议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针对籽仁类产品领域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的基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府和商务部门带领我们走出去,我们逐年拓展出口业务。在‘一带一路’合作范围内,我们与36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内蒙古李牛牛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说, “巴彦淖尔市跟海关总署合作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我们公司,在向日葵行业是一个里程碑。它代表巴彦淖尔向日葵在国际与全国的地位,对下一步推广向日葵的标准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和标准化种植都有很深远的意义。”   内蒙古蒙鑫晨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向日葵产业链进行了延伸。“我们一方面出口中国的葵花籽,一方面进口他国的葵仁用以生产葵花仁油。”该公司总经理杨斌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依托巴彦淖尔市资源优势,努力探索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业务。目前,已与俄罗斯、土耳其、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2022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1亿元,2023年预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44亿元。”   如今,地处东南亚—中国—蒙古国—俄罗斯跨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天津—巴彦淖尔—新疆阿拉山口新欧亚大陆桥交汇处的巴彦淖尔市与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40个,区域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小小的一枚葵花籽,在这60%以上区域覆盖率中承担着它从历史穿越而来的时代使命。   从舶来品到消费品,葵花籽“穿越”了几百年的时空。巴彦淖尔的葵花籽产业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精品化道路,巴彦淖尔的葵花籽也成为全球“舌尖”上的美味。(记者 张慧玲 贾奕村) 编辑:段丽萍

  红色,是兴安盟历史长河中隽永的颜色。   罕山脚下,洮儿河畔,一座古朴庄重的二层小楼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轻轻地踏入,细心地观看,认真地聆听。楼前的青砖墙上,“五一会址”4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幢始建于1935年的建筑,曾是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后为内蒙古党校礼堂。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393位代表的掌声在这座小楼里久久回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庄严宣告成立。至此,内蒙古分裂300余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内蒙古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酝酿统一 燎原星火   步入五一会址展厅,历史的烟尘仿佛还没有散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厅东墙上的大幅油画《五月的曙光》,醒目而显眼的色彩定格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情景。   这是一个庄严时刻,意义非凡。   “这就是我们内蒙古最神圣的地方——内蒙古自治政府诞生地……”聆听讲解员充满感情的讲解,透过厚重的青石砖墙,76年前的场景,仿佛穿过时间隧道展现在眼前……   抗战胜利后,随着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建立统一的、代表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意愿的人民政权,成为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召开,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上,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   “四三会议”是内蒙古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的胜利召开,结束了自清代以来内蒙古东、西部地区长期分裂隔绝的状态,实现了内蒙古自治运动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为蒙古民族以及内蒙古其他各民族革命力量的空前统一团结和发展壮大,为抵御、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向内蒙古地区进攻进行了必要而适时的准备。同时,也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全面深入发展,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6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7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乌兰夫率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机关和西蒙执委40余人由贝子庙出发,前往内蒙古东部小城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开始着手筹建内蒙古自治政府。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此时,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拥有了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内蒙古解放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自“四三会议”后的一年里,逐步由西向东转移并得到快速蓬勃发展,以兴安盟为中心的东部后方根据地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民族武装正在转向人民军队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的民族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在这种有利形势和优势条件下,在内蒙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内蒙古历史新纪元的空前盛会——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即“五一”大会在兴安盟王爷庙街隆重举行。   五月曙光 照亮草原   1947年4月23日,春风吹拂着科尔沁草原,兴安盟王爷庙街天高气爽、杨柳青青。街道两旁彩旗招展,洋溢着节日气氛。各族人民兴高采烈,沉浸在无比欢乐和喜庆之中。内蒙古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将于下午1时许隆重开幕。   五一会址大厅内,一段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时长8分多钟的黑白影片,记录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   视频中,来自内蒙古地区部分盟市的农牧民代表、妇女代表等参会人员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带着帐篷和干粮,经过辽阔的草原沙漠,从四面八方赶来。   今年94岁的乌力吉图,当时作为警卫团一名普通战士和战友一起保卫“五一”大会的胜利召开。   “那天街上锣鼓喧天,到处都在扭秧歌、贴标语,会场中掌声热烈,各族群众都在呼喊着‘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各民族大团结万岁’,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乌力吉图回忆说。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大会选举条例》等制度文件。这些制度内容完备、相互配套、初成体系,是在内蒙古地区专门实行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制度文件。同时,选举并产生以乌兰夫为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以博彦满都为议长、吉雅泰为副议长的内蒙古第一届临时参议会。   1947年5月1日下午7时,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布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余等誓以至诚,为内蒙古人民服务,并为坚决争取自卫战争与解放战争之胜利,与彻底解放内蒙古而奋斗。”回荡在那幢古朴小楼里的铮铮誓言,至今仍振聋发聩。1947年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来电祝贺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贺电中说,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各阶层人民多年来渴求统一与自治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内蒙古各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和信心,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社会改革、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东西绵延4200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如一匹奔驰的神驹,驰骋在祖国北疆。   红色基因 永续传承   乌兰浩特,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城市”,历史的机缘,赋予这片土地不朽的红色灵魂,让这里有了“草原延安”的别称。   静静地坐落在这座城市的五一会址,既是红色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五一会址,1995年7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兴安盟,除五一会址外,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工委办公旧址……遍布的7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世人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兴安儿女一往无前、团结奋进的新征程。   近年来,兴安盟持续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还原文物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创新展示利用形式。如今,以“一馆三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带上家人走进红色景区,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我们通过打造红色打卡地图、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精品线路、红色研学旅游、红色演艺剧目、红色宣讲活动等创新业态,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红色旅游发展主线,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兰格日乐说,兴安盟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让红色旅游创新出彩,吸引了区内外目光,今年1至10月份,共接待游客77万余人次。   回首往昔,1947年5月1日的第一缕曙光,从红城升起,把草原大地照亮;第一声号角,在兴安上空吹响,为北疆儿女带来希望。   从峥嵘往昔到盛世华章,红色文化在这里熠熠生辉,革命星火在这里代代相传。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五一会址,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传承的红色基因,更是融入了血脉,正激励和鼓舞着兴安各族儿女,凝聚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磅礴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记者 高敏娜) 编辑:段丽萍

戈壁口岸的华丽转身

  2023年11月10日   “一带一路”·内蒙古边境口岸媒体行   来到了策克口岸   感受这个深处沙漠地带的口岸   如何华丽转身   成为沟通四方的重要通道   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中蒙边界572界碑附近,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中国第四大、内蒙古第三大口岸,是连接京疆大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临时过货→开放口岸   额济纳旗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口岸优势,抢抓机遇深入推进自治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将策克口岸作为深化对蒙务实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依托“十进六出”运煤通道,推动口岸通关贸易便捷化、高效化、智能化,促进通关过货量稳步增长。   策克口岸开放31年来,从临时过货到季节性口岸,再到国家常年开放口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进出口货物1.36亿吨,贸易额65.25亿美元,出入境人员419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25万辆次。海关代征增值税、关税45亿元人民币,税务部门完成税收19亿元人民币。   戈壁口岸→智慧口岸   截至11月2日,策克口岸通关过货量1419.71万吨,创开关31年来最高纪录,进出口贸易额94.41亿元人民币;出入境车辆22.15万辆次,出入境人员24.14万人次。   同时,策克口岸持续深化与海关、边检等部门及蒙古国西伯库伦口岸联检单位的密切合作,采取“一次性联合查验”通关服务新模式,简化通关手续,有效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并实行单一窗口电子查验、创新查验模式,实施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等有效举措,推动通关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在探索实践中持续提升,进一步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强化通关服务保障,促进通关过货量稳步提升,进一步打造了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散、要素融通的开放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   策克口岸全国首个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陆路口岸。策克口岸5G+无人驾驶项目,是一项旨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现代化智能重卡运输项目。该智能卡口正式运行后,智能系统作业代替了人工作业,通过自动验放的方式完成整个通关流程,使出入境车辆的通关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边民互贸市场→口岸+特色城镇   2014年以来,通过不断新建、改造及完善,建成策克口岸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建成展厅2个,分别为A厅、B厅。A厅以副食、巧克力、各类糖果为主。B厅以工艺品及民族服装、羊绒服饰、纯手工艺术品、展画为主。新建3座蒙古包,展现国内特色纯手工银饰、画展等商品。   2021年,策克口岸投资1196万元实施了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商品房27间、商贸大棚18座、摊位300个以及智能卡口、地磅、查验区、生产展示加工区等相关配套建设,且已实现全部出入口通道均安装与海关、边检信息系统联网的视频监控、电子车牌自动识别、卡口放行控制等信息系统,完成了互贸区建设并具备了申报条件,为进一步促进中蒙合作交流、商品流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23年5月,首次开通肉类进口业务,首批进口冷冻马肉25吨,开拓了贸易新种类,有力促进双边农牧业合作。策克口岸还将继续依托进口冷冻肉类业务,推动进口贸易发展,推进活畜进口业务,探索与其它口岸活畜进口企业合作,打通堵点、开辟活畜进口路径,以此推动肉类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扩大贸易加工产业规模,进一步促进策克口岸对外开放水平。   如今,策克口岸将依托边民互市贸易区,常态化举办特色商品展会,不断聚集人气,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边境旅游发展。   未来,策克口岸将结合业务拓展与口岸经济发展趋势,实施“口岸+特色城镇”战略,推进口岸商贸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千万吨贸易陆路口岸、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服务地方发展的贸易重镇。多年来,策克口岸准确把握自治区加大向北开放和发展泛口岸经济的基本方针,在阿拉善盟对外开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繁荣一个城市的效应,形成了带动多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编辑:温慧娟

倒计时100天!相约亮丽北疆 共迎冰雪盛会

  体会冬之韵味,唱响冰雪欢歌!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拉开帷幕,冰雪健儿们相聚在此,逐梦精彩未来。   “十四冬”倒计时100天,我们共同期待相约亮丽北疆,共迎冰雪盛会!   监制:孙一帆于涛   文案:杨林枝   剪辑:韩晓宇   编辑:董柏杰   校对:孙净易 编辑:韩伟丽

  在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东兴村村民姜保成家,有一个沾了些许灰尘的破旧笔记本已经好久没有打开,这是姜保成的父亲姜玲的债务本,里面记录着近90万元的43笔欠款。如今,债务本里的债务早已还清,勾掉债务的笔迹也有些模糊。当姜保成再次翻开债务本时,那些远去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2011年,姜保成的父亲姜玲突发眼疾,需要手术,为了做手术姜父借了第一笔外债。待手术恢复得差不多时,为了尽早还债,姜父决定承包土地做青贮饲料生意,于是2014年他借款50万元承包了120亩地,种植青贮作物。就在一家人觉得日子会越过越好时,姜父却查出了肝癌,旧账还未还清,抗癌治疗又借了30万元,最终姜父因医治无效于2015年去世。   父亲去世后,姜保成拿出父亲的债务本,一笔一笔地算,共计43笔,欠款近90万元,债务人达20多位,最少的欠款5000元,最多的7万元。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姜保成一家一家去找这20多位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重新写了欠条,他说:“大家在我父亲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这份恩情不能忘,父亲虽然走了,但钱我来还,不能让大家寒了心。”   2015年7月,姜保成夫妇生下一子。夫妻俩带着孩子在父亲生前承包田地边上的平房里生活,耕田种地,农闲时姜保成就开着车到处打零工,拉砖、扛苞米、摘辣椒,只要有活他就干。他说:“不能让自己闲下来,只要干活就有钱赚,就能早点把钱给大家伙儿还上。”这一年姜保成28岁。   2016年,姜保成看到很多老乡养羊挣到了钱,就和妻子张金凤商量着养些羊增加收入。张金凤为了支持丈夫,卖掉了陪嫁的金项链,花3000元买了羊。纵使丈夫背了不少债务,生活艰辛,但张金凤始终不离不弃,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务农喂羊,已然成了姜保成的精神支柱。在张金凤眼里,找个讲诚信、有担当的男人做老公,比金山银山更重要。“一开始听说欠了这么多钱,确实心里一惊,但是欠人家钱,就要还给人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我家姜保成能吃苦有能力,我相信他能让我过上好日子,”张金凤笑着说。   姜保成一家人虽然贫穷,但他们朴实善良、坚强乐观的品格感动了身边不少人。为了还债,姜保成起早贪黑,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一年四季不停歇。姜保成说:“说实话,很累。有时候也想休息,但累的时候拿出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一点点变少,心里就特别激动,默默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好日子就快来了。”   “我打心里敬佩这孩子,诚实守信,说到哪就做到哪,是个好孩子。”债权人蔡玉梅说道。从2015年接过父亲的债务,每年除夕前,姜保成最要紧的事就是到债主家还钱,手里一有点钱就挨家挨户还一部分。就这样,不少债主都被感动了,告诉他不用着急,别把身体累垮了。2022年10月,姜保成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姜保成说,一开始还债时,他们住的房子破败不堪,遮不了风,挡不住雨,他只好用破旧的塑料布把屋顶和墙壁破损处遮住。之后还债的几年里,他没买过一件衣服、一双鞋。“现在好了,无债一身轻,就是苦了老婆和孩子。以后加油干,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笑着说道。   “立身处世,诚信为本”,姜保成坚守底线,替父还债的行为诠释了他对诚信的理解。他28岁接过父亲的巨额债务,36岁还清最后一笔债,8年还债路,“诚信”这两个字在他身上重如千钧。他坚守诚信、替父还债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诚信”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分量,他也因此先后荣获了“通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称号,并获评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诚信人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佳雨) 编辑:孙丽荣

蓝冠体育,蓝冠总代理_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北疆新实践|十年磨一剑 巨龙跨欧亚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纽带,欣欣向荣的中欧班列充分彰显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十年来,二连浩特市服务保障超1.3万列中欧班列安全高效运行,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欧班列缓缓驶过国门。   连日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货运执勤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完成边防查验后,鸣笛启程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民警例行检查。   二连浩特市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自2013年开行首列经二连浩特铁路出入境中欧班列以来,线路由最初的2条增加至69条,累计开行数量也已突破1.3万列,出口货物由早期的服装、鞋帽等低附加值产品,发展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国内外贸易循环畅通注入新动力。“钢铁驼队”一路向北驰骋草原丝路,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信号,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检查中,每一个螺丝都不放过。   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伟力斯说,2013年执勤现场铺设3条宽轨,1条准轨,每天通关的列车只有20列。现在增加到3条宽轨、3条准轨,每天通关列车达44列。   十年来,二连浩特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智慧边检”“智慧海关”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商务、边检、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推动作业信息共享,实时关注列车运行情况,发挥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及时研判形势、解决应急状况。设立中欧班列“绿色通道”“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及专用窗口,压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同时,不断优化回程列车装载货物监管模式,实现货物快速提离,全力保障列车快速高效通关。 沿线巡逻。   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斯琴告诉记者,接下来,该站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全力保障跨境中欧班列安全高效运行,为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贡献边检力量。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巴依斯古楞   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伟 编辑:杨旭英

蓝冠官网注册,蓝冠测速_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新时代画卷·多姿多彩 万里河山)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霞光下的辉腾锡勒草原风景如画。   于宝摄(影像中国)   河套平原腹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沃野千里。   新华社记者彭 源摄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草方格阻断了流沙对阿拉善盟境内315省道的侵埋。   李建平摄(人民视觉)   森林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苏木小红山子嘎查秋色。   史家民摄(影像中国)   湿地   大兴安岭西北麓,额尔古纳湿地中,河流湿地、滩涂湿地、灌木等相伴而生。   韩欣辰摄(新华社发)   湖泊   居延海面积持续扩大,鸟类在湖面上飞翔。   资料图片   河流   呼伦贝尔市,莫日格勒河上的日出。   本报记者吴 勇摄   草原   通辽市扎鲁特旗草原,一座座风机不断输出绿色能源。   白敖敏摄(人民视觉)   大兴安岭松涛阵阵、狍鹿呦鸣,锡林郭勒大草原水草丰美、万马奔腾,乌梁素海天蓝水碧、飞鸟游弋,库布其沙漠绿意葱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处处呈现出万物和谐共生的景象。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有草原13亿多亩、占全国的22%,森林近4亿亩、占全国的12%,湿地5700多万亩、占全国的16%,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均占全国的近1/4,黄河内蒙古段840多公里、占黄河全长近1/6。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但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近年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如今,一道万里绿色长城正在祖国北疆铺展开来。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