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1324个相关结果 3次浏览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然而在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焊装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据了解,奇瑞鄂尔多斯项目焊装车间经过升级改造后,新生产线使用机器人142台,较之前增加了近100台,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65%,平均每100秒就有1辆白车身总成下线,生产制造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这段时间,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焊装车间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整车和相关零部件,目前企业3月份的订单已达6000多台。据悉,预计3月末,企业还将投资86亿多元建设具备20万台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的乘用车二期自动化项目。   “届时,奇瑞鄂尔多斯分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将会突破每年50万台,二期的生产线将会更加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率将会达到98%以上。”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焊装车间主任李玉鹏说。   向“智造”要活力,以创新拓市场。放眼亮丽北疆,智能制造热潮喷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内蒙古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转型,目前已形成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2022年,内蒙古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7.5%,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2.6%,占全区投资的24.7%,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6%。   今年,我区将继续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一定比例奖补,在更深层次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   在高端化发展方面,我区将高标准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矿山建设,促进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在绿色化发展方面,正不断加快过剩低效产能退出,加强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改造,创建低碳零碳示范园区,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   “今年,我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792个,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实现‘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的目标。”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康丽娜)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3月24日—2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食博会·预博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办。我区30家企业携100多种预制菜产品亮相食博会·预博会。   据了解,本届食博会·预博会分为预制菜展区、国贸基地展区、服务贸易展区和国际展区等,囊括了食品行业、预制菜行业的全产业链,旨在集中展示国内外农产品及预制菜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推动产业交流,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农牧厅重点组织了天赋牧之源、御盛斋、牧森百草、蒙薯等食品企业参会。这些企业都是制作预制菜的“高手”。现场商家展示,经过十几分钟的简单烹煮,天然、绿色、高品质的食材就能变成一道道具有草原特色的佳肴。酥脆香醇的烤羊腿、口感软嫩的羊蝎子、鲜香可口的草原红牛肉、汤鲜味美的卤羊杂、健康美味的薯条和土豆泥等预制菜在博览会亮相,其中13种产品被组委会授予优秀参展产品。7家企业现场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市场的预制菜,正在开辟新的“黄金赛道”。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利用好农畜产品量大质优的优势,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推进我区预制菜从原料选择到产品研发再到生产加工及市场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让预制菜成为又一张内蒙古美食名片。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去年3月,运煤车辆司机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鄂尔多斯“神公线”停车场紧张,运煤车辆沿路排队等候造成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接到工单后,交管支队机关党委高度重视,组织专班进行调研,专题召开会议讨论解决方案。经过积极协调,新建大型车辆停车场3处,有效解决了拥堵难题。这是鄂尔多斯公安交管部门“接诉即办”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鄂尔多斯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按照“接诉即办”工作要求,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在公安交管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全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工作中,交管支队印发《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规范(试行)》《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集中整治工作方案》《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支队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7×24小时办理业务,确保问题有人管,诉求有人办,问题全解决。   据统计,去年10月份以来,交管支队“接诉即办”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为100%。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交管支队把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对群众诉求进行全面梳理,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工作导向。   2022年以来,鄂尔多斯公安交管部门在贯彻落实公安部交管局9批次78项、公安厅交管局3批次32项便民利企措施基础上,全力推行“以网上办为主、自助办为辅、窗口办兜底”的服务模式,出台“一次办、一证办、容缺办、掌上办”等30条便民利企新举措,在自治区首创推出车驾管业务网点信息一体平台、“车管E警”智能导服系统和领取驾驶证网红打卡模型,建成自治区首家“网上车管所”,互联网累计注册用户超过87万人,日均网办业务1500笔。   此外,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酒驾醉驾问题,交管支队积极推动,以市政府名义在全国率先出台《鄂尔多斯市预防和整治酒驾醉驾工作实施办法》,酒驾醉驾治理逐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建共治的新格局。全市涉酒事故数较去年同比下降50.51%。   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金纽带,提升交通管理工作水平的助推器,既是公安交管部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直接平台,也是反映公安交管部门思想作风的镜子。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李永胜支队长表示,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将以最高政治站位、最严工作举措、最强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接诉即办”工作,为这座温暖的城市贡献交警温度。(李京涛、石峰) 编辑:段丽萍

蓝冠体育,蓝冠登陆_【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2023第9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   文明楼道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雅静)近日,呼和浩特市2023年土地平整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项目启动实施。   呼和浩特市抢抓农时,明确任务分工,制定推进措施,把工作责任具体到人、落实到岗,加紧春耕备耕,高质量完成土地平整。今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4月初全部开工,春播前完成田间工程施工,12月底全部完成,为实现全市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奠定坚实基础。   “土默特左旗委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6万亩,总投资1.08亿元。按照全市部署要求,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3月20日前具备开工条件,在4月20日前完成田间工程,12月底全部完工,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土默特左旗委副书记、旗长赵利民介绍。该旗自2011—2022年,先后建设高标准农田共112.9万亩,总投资14.72亿元,全部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开工、当年完工。   “今年托克托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6万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两增、四控、七配套’和‘十个集中’的要求,多上人手、多添设备、多头并进,确保尽快施工,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12月底前实现竣工验收。”托克托县委副书记、县长高正说。 编辑:宝华

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3月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草原全媒记者韩卿立摄   3月20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参会,与内蒙古共话发展、共谋未来,致力于将双方合作推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有92家央企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子企业1073户,年营收额近万亿元,年利润额超千亿元,中央企业与内蒙古在新征程上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李超然) 编辑:段丽萍

蓝冠代理,蓝冠体育_【镜鉴文明】爱护公共环境 共创文明城市

  公共环境是展示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连续多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呼和浩特乱涂乱画、随地吐痰、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人人争做城市的主人,用实际行动爱护着美丽的青城。   01公共场所文明有序我们这样做   3月3日9时40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正在举行义诊活动,虽然有百余名患者在排队等候,但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大声喧哗的情况出现。“作为城市中的一份子,我认为在公共场所不给他人造成困扰、不破坏秩序、不污染环境,都是文明的体现。”市民魏杰女士说。   “咳、咳、咳……”3月6日上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出现咳痰的情况。只见他用卫生纸捂住口鼻,将咳出的痰液用卫生纸包好丢进了就诊大厅的垃圾桶内。在儿科门诊,一个四五岁的女孩突然出现呕吐,孩子的妈妈在安抚好女孩的情绪后,赶紧用卫生纸将地面上的污物清理干净。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护士王欣表示:“众所周知,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是违背现代文明、破坏公共卫生的一种陋习会带来严重的卫生问题,危害巨大。痰液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很多飞沫传染的呼吸系统疾病都可能通过痰液传播,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危害更大。”   走访中,记者看到大多数市民都比较注重公共场所的个人行为规范,一件件文明小事,不仅体现了市民的个人素养,更是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02公共环境整洁优美市民同呵护   3月7日上午,在呼和浩特火车站,记者看到火车站广场的地面干净整洁,停车处和人行道用护栏隔离开来,车辆、行人通行有序。在售票大厅,旅客有序排队购票,进站大厅里旅客凭有效证件进站候车,秩序井然。   “我骑电动车到火车站,准备坐动车去包头,电动车就存放在火车站外面的停车场里,那里干净、安全。”刚购买了动车票的张超一边指着火车站旁边的一处停车场一边说。在呼和浩特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清扫地面卫生的保洁员。“以前一趟列次过后,候车厅里常常会出现瓜子壳、饮料瓶、果皮等垃圾,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清理,每天的工作量很大。这几年不一样了,很少有旅客乱扔垃圾,这里的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保洁员王大姐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看到,站内整体环境较好,从售票厅到候车室,地面干净整洁,过道里张贴有安全驾驶的宣传提示语以及禁止吸烟的标识。“如今,乘客的素质越来越高,果皮、纸屑等杂物都会丢进垃圾桶里,如厕后也能及时冲干净。”保洁人员刘师傅说,“在做清洁时,我们也会提醒乘客不要随意乱扔垃圾,爱护公共环境。”   呼和浩特长途汽车站当日值班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车站公共管理水平,他们把每个区域划分到了每个班组,并安排保洁人员进行全天候清理,做到环境卫生清扫无死角,同时将候车室设为禁烟区,由站内工作人员对室内吸烟和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03维护公共健身器械传递新风尚   小区里的户外健身器械给居民强身健体提供了便捷,也增添了不少欢乐。3月3日上午,光华街社区组织志愿者对辖区的公共健身器械进行擦拭和维护。志愿者们来到各小区的健身路径给户外器械进行了一次“洗澡”和“体检”。   当日,志愿者拿着抹布和水盆,认真地擦拭健身器械上的灰尘,仔细检查了每一个器材上是否存在螺丝松动、掉漆或损坏的情况,以保证社区居民能够正常使用。现场,还有不少居民主动加入到了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经过志愿者和居民们一上午的共同努力,光华街社区辖区各小区的户外健身器械焕然一新。大家纷纷表示,看着被擦拭干净的健身器械,让人心情非常愉悦。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环境变得美丽多姿、舒适宜人。然而,公共环境卫生的维护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城市因文明而美,更因每位市民的文明行为而美,让我们一起爱护环境,共同维护美好家园。”   04公用设施换“新装” 城市更美丽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近年来我市主次干道的果皮箱持续换新,总是穿着崭新的“衣服”。   3月5日上午,在鄂尔多斯西街几名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给果皮箱更换内胆。而对于使用时间较长,出现褪色和损坏的果皮箱,工作人员则会更换新的果皮箱。   “首府大街小巷的公共设施经常维护换新,环卫工人的保洁也非常到位。看到这样的城市环境,大家也会更加爱护公物。”市民王先生说。   北控城市服务中心回民区项目公司人工作业经理甄立兵告诉记者:“环卫工人每天都会对辖区内的果皮箱进行擦拭和清洗,以保障街道的干净整洁。对于出现破损、老化的果皮箱,我们发现后会定期更换,方便过往市民使用。现在人们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很多人都能做到爱护公共设施,垃圾入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城市道路上的果皮箱经常换新,居民小区里的垃圾桶也会“更新”。家住万锦小区的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小区的果皮箱、垃圾桶维护的特别好,居民们也会主动爱惜公物,教育孩子将垃圾投入垃圾桶里。如果小区里的果皮箱箱体出现损坏、老化,物业工作人员就会更换上样式美观、经济耐用的果皮箱,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舒适整洁。”   05公厕小窗口 展示大文明   地面全部采用防滑地砖,厕内配备专用扶手,厕外铺设无障碍坡道,厕内按照轮椅尺寸设置无障碍通道,符合乘轮椅者进入、回旋与使用要求。同时,各类洁具、设施设备及时维修、更换,在呼和浩特的公共卫生间,市民总能体验到最舒适的如厕环境。   “我们的公共卫生间很人性化,便民设施齐全,冬天还有取暖设备,每个厕卫都很干净,没有异味。现在去外地,我都会很骄傲地说,我们的公共卫生间也是展示首府文明的窗口。”市民姚女士说。   公共卫生间的干净整洁,离不开市民的配合。在公共卫生间从事了3年保洁工作的刘永师傅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市民的素质都很高,大家如厕也都爱护公物,做到‘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助力了公共卫生间的日常保洁。”   与此同时,环卫部门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发现公共卫生间的设施设备损坏会及时维修。回民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青城驿站管理办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如厕环境,我们的维修人员和施工队面对各类问题会及时维修解决。”   06游客文明出游成最美“风景”   阳春3月,春暖花开,首府的旅游景区热闹了起来。3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看到,前来景区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游客有序出入,在参观过程中不大声喧哗,在展馆拍照不使用闪光灯,在公共区域不吸烟、不随意丢弃垃圾,能够爱护公共环境,这样的文明行为成为了景区里最美的风景。   为了助力首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昭君博物院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文明标语。“我们希望通过设置文明旅游宣传标语,提高景区文明程度,营造优美旅游环境,同时希望市民、游客都能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工作人员宫娜表示。(马妍 李娟) 编辑:段丽萍

蓝冠体育,蓝冠1956代理_内蒙古“救人英雄”王宏坤 大连勇救轻生女

  一个多月前,一段在大连星海新天地海边救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几名刚上岸的冬泳爱好者看到一名女子溺水后,迅速跳入海水中营救,把人救上岸后,救人者却默默离开。   英雄事了拂衣去,大家寻遍大连城。   就在这几日,其中的“救人英雄”之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王宏坤被记者找到。   3月16日,新华融媒、北疆新闻网记者对王宏坤进行了采访。   一阵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电显示大连,这是王宏坤在大连一起冬泳的好伙伴寇海,“想曹操,曹操到!”王宏坤喃喃道。   “昨天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今天要过去采访你……”听到这,王宏坤腾地一下从椅子上坐起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快别过来了,怪麻烦人家的。”偶尔夹带着大连口音的王宏坤回应着老友。   虽说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但是每每提到这件事时,有着草原人性情的王宏坤总会爽朗地一笑,“这种快乐会让人持续一辈子”。   二次入水   王宏坤打算在大连过完元宵节再回呼和浩特。   2月5日元宵节当天,王宏坤与冬泳队友相约到大连星海新天地冬泳,却意外救下了一个轻生女孩。   “大冷天,一个女孩穿了件短袖连衣裙独自坐在海边。”当日上午9时许,在海边游泳的王宏坤注意到这个有点儿“奇怪”的女孩。他的同伴寇海还专门走过去关心女孩,女孩表示“不冷”“在拍照”“住在附近宾馆里”……寇海表示,自己过去时,女孩在抹眼泪,明显带着心事。   女孩拒绝了队友们让她去更衣室休息的建议,说自己来大连找工作,来这里就是看看海。于是,王宏坤脱下棉衣给女孩披在身上。   尽管女孩儿说话时没有任何异常,但是王宏坤还是不放心,游泳时一直关注着女孩的动向。   就在王宏坤冬泳完准备换衣服的工夫,女孩不见了,他披在女孩身上的棉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那里。   此时,王宏坤已经感到了事情的不妙,队友隋昕也发出了“救人”的呼喊,王宏坤抬头望去,穿着粉裙子的女孩已经跳入海中。   “快救人!”王宏坤边大声呼喊,边往海边跑。   “这时,女孩竖起两条胳膊在海水中挣扎……”说时迟那时快,队友寇海已跳入海中。   王宏坤深知,刚刚进行完冬泳,二次入水,很容易失温。   “已经没时间了,也想不了那么多,救人要紧”,王宏坤丝毫没有犹豫,迅速向女孩游去。   此时,女孩儿已经被海浪冲到了离岸十几米远的地方,正在拼命挣扎……   阵阵风声呼啸,夹带着女孩越来越急促的呼救声,当天海水温度2.8度,二次入水的王宏坤向身体极限发起了挑战。“没有感到疲乏,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唯一的想法就是快,要快速游过去”,王宏坤说。   看到有人靠近,女孩下意识地将手伸出,王宏坤也伸出手,一把将女孩拉到自己身边。   只有2℃左右的天气,又在海边呆了那么长时间,情绪紧张的女孩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顺势揽住了王宏坤和寇海的脖子。   女孩下意识的动作,却让二次入水的王宏坤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们学过救援技巧,被落水者从身后揽住脖子是很危险的。”王宏坤说,幸好当时没来得及换上衣服,不然沉重的衣服会让人很难在水里移动,如果女孩继续挣扎,他们都可能发生危险。   联手救人   王宏坤和寇海守护在女孩两侧,奋力把她拖向岸边。在此期间,另一名队友周玉波也没闲着,在防波堤上做好接应。   其他队友有的报警,有的拨打120。   “女孩冻太久了,整个人都僵住了,一点力气都没有”,王宏坤说,在把女孩拖到防波堤上后,三人克服坡陡、湿滑、寒冷的困难,将其往坝上转移,膝盖什么时候被磕破流血都浑然不知。   女孩被扶进换衣房后,队友们给女孩披上了毯子,递上热水,这时,王宏坤和寇海才长吁一口气。   王宏坤说,二次下水,当天风力也大,紧绷的弦一松,那股寒意就从身体里往外透。   “感谢两位叔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以后我会珍惜生命,再不会做这样的傻事。”女孩说,“其实,从下水那刻就后悔了,但是又不会游泳。”   大连市冬泳协会韩俊龙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泳最忌二次入水,冬泳人遵循“科学冬泳”的原则,要尽力避免二次下水,因为冷热交替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也容易造成失温。如果在二次下水救人时发生失温,后果难以想象。   “这些科学常识,对我们冬泳爱好者来说再清楚不过了,当时情况紧急,不容多想,对我们冬泳爱好者来说这就是下意识行为,只当又游了一次。但(见义勇为)这样的快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会持续一辈子。”王宏坤说。   此次,他和同伴们勇救落水轻生女孩的事迹,被人们广泛传扬,大连市冬泳协会发出嘉奖函,并将此事报备大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以表彰王宏坤同志这种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   反哺之恩   事发第二天,王宏坤就回到了工作地呼和浩特。事后,寇海告诉他,因救援及时,女孩无大碍,警方联系到女孩家人将其接走,女孩家人通过警方向他们表达了谢意。   “人没事就好,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王宏坤说。   其实在此之前,王宏坤还在大连傅家庄救过一对落水父子。   王宏坤热衷见义勇为的行为,源于16年前的一次手术。   16年前,只身前往北京的王宏坤突发疾病,需要立即手术,他来不及通知家人,只好自己入院。   “我在医院的护理,一切都是由临床一位小伙的父母操办。当我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时,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的大概内容就是让我安心治病,所有的一切都有他们在”。从此,王宏坤发誓也要做一位像他们一样的人。   至今提及在大连傅家庄救起落水父子一事,王宏坤都会感到有一种“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幸福感。   “他救人,一点也没有感到意外,非常符合他的为人”,王宏坤的同事周可奇说,他喜欢运动,身体条件好,平时他就乐于助人。   喜欢在草原上骑马驰骋的王宏坤,更喜欢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泳,被队友送绰号“蒙古王”。一到水中,他就像一条领头鱼,带领大家一直游向很远的地方,“他敢于探索,又有这样的身体素质,我们喜欢在他的带领下挑战更多极限”,队友寇海如是说。   一抹阳光穿过云层,撒下的余晖晃得人睁不开眼;一曲悠扬的马头琴声掠过草原,在空旷的草原回荡。   捧着蓝色的哈达,敬上一杯酒,王宏坤继续给他的队友们讲起美丽的家乡内蒙古。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