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包头市 白云鄂博矿区 编辑:温慧娟
分类 : 蓝冠登录 › 1783个相关结果 3次浏览
新时代的文明村镇精心培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在乡风文明上下功夫,在文化活动上做文章,特别是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千镇万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碧水环绕、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宜居宜业。为充分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特别是文明村镇创建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在自治区主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设置“美翻了我的村”栏目进行常态展示。 赤峰市 克什克腾旗 乌兰布统苏木 阳光下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 乌兰布统静谧祥和的田园画卷 乌兰布统云雾升腾、群山缭绕 群马在乌兰布统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乌兰布统火烧云 乌兰布统舒适宜人的秋日风光 乌兰布统雾凇美景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帅政 郝飚 阿妮尔) 11月24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治区宣讲团走进乌海市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工信厅进行宣讲。 在乌海市,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安静赜紧扣主题,就《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和贯彻落实,为乌海市机关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阐释解读。乌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赵根聆听宣讲后说:“这场宣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将深切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切厚爱和期望重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全力推进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学刚从深刻领会把握“五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切领会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怀厚爱和期望重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聆听报告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本次宣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立足“两统一”职责,助力自治区向“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扎实迈进。 在自治区工信厅,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盖志毅围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进行宣讲。盖志毅充分结合我区实际,针对《意见》部署的7个方面主要任务展开宣讲。自治区工信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张琛聆听宣讲后表示,要不断深化对《意见》的学习,将党中央的关怀转化为凝心聚力的昂扬斗志和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全力推进我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区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金山 张慧玲 牟野)截至11月17日,在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中蒙铁路旅客列车自8月30日恢复通关以来运行满80天,共开行52列次,检查验放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旅客1.1万余人次。 “您好,请出示您的有效出入境证件。”“这是您的护照,请收好!”11月17日,在二连浩特口岸,伴随着火车的鸣笛声,从蒙古国乌兰巴托开往中国二连浩特的686次国际旅客列车缓缓驶入二连车站,旅客们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民警景瑞的引导下,有序排队接受出入境边防检查并办理通关手续。 二连浩特口岸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中蒙两国唯一的铁路口岸,在中蒙两国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二连浩特口岸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火车包厢都是软卧,非常舒适,下车后通关速度也很快,特别方便。”刚刚参加完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举办的国际美声民族乐器大赛并取得马头琴比赛第二名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少伦说。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坐火车到二连浩特游玩、品尝中国美食。”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的旅客其其格用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说,“我曾在二连浩特留学,二连浩特在蒙古国的名气很大。” 今年以来,二连浩特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超126.5万余人次,交通运输工具21万余辆(列)次,保障进出口货物1700余万吨,验放出入境旅客总量居全区口岸榜首。为保障口岸通关高效顺畅,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科学组织勤务,备足执勤警力,开足查验通道,高效疏导出入境客流,确保通关顺畅。同时,推出“一带一路”专用通道、预约通关、旅游团集中验放、跨境救助绿色通道等通关便利措施,压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以边检优质服务助推口岸高质量发展。 编辑:温慧娟
11月25日,“十四冬”钢架雪车项目在北京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继续进行,内蒙古健儿赵丹在女子钢架雪车角逐中,4轮滑行总成绩4分07秒97排名第一,为内蒙古代表团摘得“十四冬”首金。 赵丹比赛瞬间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柴思源 怀特乌勒斯 庄圆 钦柏) 编辑:韩伟丽
为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发起浙江省玉环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24家企业、内蒙古24家重点企业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及校企对接活动,搭建东西部“两地三方”协同联动的合作交流平台,以教育链为牵引,强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4日,主题为“访企拓岗促就业,校企联动谋发展”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玉环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及内蒙古本地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议跨界跨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共谋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的新思路、新举措。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志忠表示,希望以本次对接为契机,发挥内蒙古区域特色和浙江产业优势,通过资源互补、跨界协同,建立基于市场导向的产教融合联动机制,推动构建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内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在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上的相互融合,实现产、科、教破壁整合及一体化发展。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牛建刚表示,希望浙蒙两地企业家在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搭建起长期交流、交往、交融的平台,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将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多方合作共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会上,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玉环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玉环市新企联会员单位、内蒙古本地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企业集体签约。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还为浙江省玉环市24家企业和内蒙古24家企业颁发产业导师聘书。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8个二级学院分别与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和内蒙古本地企业家们结对,组成浙企、蒙企共建产业-专业“双导师”联动发展共同体,旨在以产业发展赋能专业发展,以专业优势支持产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编辑:韩伟丽
今年以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着力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实落地落细。 居住在莫力庙苏木金家窑嘎查的李玛莲花老人,是多民族家庭,在与老伴共同生活的47年中,彼此间的生活习惯、文化信仰逐渐相融相通,他们互相理解、包容、相亲相爱,不仅自己的婚姻幸福美满,儿子儿媳也很孝顺,细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家庭美德,成为金家窑嘎查出了名的模范家庭。 科尔沁区积极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十星家庭”等家风评比活动,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有机融入村规民约,强化文明乡风培育,做实乡村振兴工作,引导各族群众自觉树立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行为准则。 科尔沁区施介小学是一所民族学生占比高达59.6%的学校,学校将民族团结思想意识工作融入教学工作中,先后建立“石榴籽”育人机制,开设“石榴籽”互动课堂,深入实施“石榴籽”培根铸魂育人工程,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个环节。 科尔沁区还通过严格落实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全面推行使用国家三科统编教材、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多项举措,有效提升了教育水准,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99.99%、巩固率达到98.81%,实现了教育资源、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王翠羽是钱家店镇高家街村村民,听说村上今天有一场招聘会,她一早就来到现场。这次送招聘会下基层活动,共有16家人力资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涉及家政服务、物流运输等多个领域。 为提高各族群众劳动技能,科尔沁区还深入校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开展26个班期1168人次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开展企业用工指导,协助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引导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统筹实施扩大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聘、基层服务等扩岗措施,鼓励各地区各民族群众报考科尔沁区各类编制岗位,推动各族劳动者工作在一起、创业在一起。 走进团结街道东门社区,民族团结标语随处可见。社区内非遗传承人还为辖区内的居民免费传授蒙古手工皮艺技术,书法老师教授居民们写书法,居民们创作了《民族大团结》《年年有余》《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作品,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融合,科尔沁区通过挖掘革命传统文化,依托革命烈士陵园、任明德精神传承工作室等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发挥“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用文艺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作戏曲表演唱《郁郁葱葱奔小康》,歌曲《把我的青春给你》《中国画卷》《阳光万里》,器乐合奏《和鸣》等主题文艺作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更多地融入各族群众生活,实现文化资源交流互通,用文艺宣传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不断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科尔沁区坚定不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凝心聚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动科尔沁区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佳雨 通讯员 张智敏) 编辑:孙丽荣
乌兰牧骑是内蒙古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支特殊的文艺团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57年6月25日,是内蒙古自治区两个首创试点单位之一,成立以来已累计演出6000多场,观众达640余万人次,曾受到国家级奖励8次、自治区级奖励50余次。 曾任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第五任队长的孙普,如今已过古稀之年。孙普介绍,这支队伍刚成立时仅有六名队员、一面队旗、一辆马车、一些简单的乐器和道具。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成立后不久,队员们的足迹便踏遍了旗的乡村牧场。他们边走边演,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村屯和一个个放牧点,送到农牧民家门口和蒙古包里,受到牧民热烈欢迎。 乌兰牧骑队员大多来自农牧民家庭,演出时往往身兼数职,既是报幕员又是歌手,既是舞蹈演员又是乐器演奏员。他们以演出为主,同时兼做宣传、辅导和服务,真正体现了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孙普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次到牧区演出时,遇到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从来没有看过歌舞表演,“当时她就问她爸爸这些大人在干什么,她看着我们在喊、在说,但不知道什么是歌曲、什么是舞蹈”。时隔近五十年,孙普仍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这件事给他的触动很大。 现任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长吴恩是第八任队长,他入队时正是孙普任队长期间。从老队长手中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吴恩面临着不同以往的新任务。 吴恩说,如今农牧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理念也在变化,这对乌兰牧骑的表演内容和方式都提出新要求,“创作压力很大”。在乌兰牧骑工作的十几年里,他把创作和队员培训作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演艺水平和质量,相继创作、编排了大型歌舞节目、好来宝、歌曲等作品100多部。 时代在变,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服务农牧民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送歌献舞。”(央视网记者 彭俊 隋佳桐 王静远 邢明) 编辑:段丽萍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小广播”发挥“大作用” ——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推动移风易俗案例 固阳县怀朔镇作为包头市移风易俗试点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风文明问题入手,引领乡风文明,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时代新风。在不断摸索与完善中,针对移风易俗,探索出了“云中广播”的新形式,开启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新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有效地激活了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强劲的文明新风潮。 一、基本情况 怀朔镇总面积75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54个自然村。全镇户籍人口13660户27119人,常住人口3198户5730人,常住50人以下村113个;常住50人以上村41个。全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达到80%以上,针对村内老年人多,文化水平低,读书看报能力弱,智能手机普及率低,各方面信息接收渠道少,我镇因地制宜搭建起“怀朔最强音”–“云中广播”,可实现镇政府一键广播/喊话至11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及60个50人以上的自然村。“云中广播”作为强化理论学习、树立文明新风和发布应急信息的重要抓手,打通宣传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大大提高了宣传效率与力度,让党的声音始终回响在群众身边,第一时间入耳入脑入心。 二、主要做法 “云中广播”的活动内容 (一)“云中广播”开通文明新风“直通车”。怀朔镇将“云中广播”点位设置在群众经常聚集的地方,镇、村分别指定专人负责“云中广播”日常管理和维护,镇、村两级“云中广播”平台24小时均保持待机状态。一段文稿、一部手机、一架麦克风,怀朔镇的干部职工利用“云中广播”一键喊话、一键广播的功能,就这样轮流当起了主播,“圆桌思享汇”的青年干部们将“青年担主讲,今天我来讲”“今日约稿”等专题栏目录制好的音频,播放至云中广播中。同时利用“1+N镇村干部包联村”配合“云中广播”的开展上门宣讲,为村民解答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等问题,所有政策宣传直接与群众接触,开通了文明新风“直通车”。 “圆桌思享汇”的青年干部们讨论云中广播专题栏目录制音频内容 (二)“云中广播”架起文明新风“倡导桥”。怀朔镇为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完善宣传体系,结合了群众日常作息,将广播分为夏忙、冬闲、特殊三个时令;早、晚2个时段开播,将道德模范故事、移风易俗、生态环保、银发故事、田间课堂纳入到“云中广播”播放内容中。怀朔镇借助“云中广播”倡导文明新风尚,如今,怀朔镇各村村民们都争着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自觉修缮门前路边的绿化树,移风易俗、孝亲敬上、齐家教子、邻里关爱蔚然成风。怀朔镇“小广播”发挥“大作用”,为村内凝聚向上、向善、向美、向好共识,培育良好家风,带动文明乡风,共建文明村镇贡献力量。 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故事等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播放至“云中广播”中 (三)“云中广播”奏响文明新风“最强音”。“红事新办六提倡六反对。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盲目攀比;提倡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怀朔镇利用“云中广播”向全体村民发出红事新办六提倡六反对、白事简办八建议八提倡、操办婚丧事宜具体原则等倡议,与村民谈正确婚恋观、谈文明丧葬、谈抵制“黄赌毒”等内容,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用得着,共同破除陈规陋习,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让移风易俗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移风易俗,持续传播“正能量”,奏响“最强音”。 阳湾村“云中广播” 三、主要成效 怀朔镇“云中广播”现已播放183条音频,共计536小时,搭建起了农村宣传新阵地,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实现了将移风易俗宣传“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传达到农户个人,实现了村民同时接收最新信息的良好氛围,让党的移风易俗宣传第一时间传到老百姓耳朵里。相比之前只有村委会有一个喇叭的情形,现在影响范围更广了;相比之前一个个通知各村委会播放,现在一键播放,播放速度飞速提升。在“云中广播”的宣传引导下,村民逐渐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例如:村民李瑞强说“以前1200块钱一桌的饭吃不了都作害啦。我闺女快结婚呀,等我聘闺女的时候,我也响应号召,到时候就选800来块钱一桌子的饭菜,也能让亲朋好友们吃饱吃好,当然啦,饭降标准了,我也告诉我的亲戚们搭礼也有个心意就行啦。移风易俗、拒绝浪费,从我做起!” 云中广播宣传村规民约 四、推广理由 一是广播快捷高效,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不少村民年纪大、不识字,通过广播系统宣传,就能把移风易俗的新规定讲给老百姓听,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洗礼。 二是怀朔镇以“云中广播”的创新宣传方式,以通俗化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移风易俗,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更好地把移风易俗新思想送到全镇每名群众中,打通基层学习移风易俗新思想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怀朔镇移风易俗“听”这一大抓手,让村民以耳朵听、亲自参与的方式接地气的引领村民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革除陈规陋习,改变村容村貌,让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浸润心田,培育时代新风,引领文明新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编辑:杨旭英
11月16日,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昊罡公司)里,大小货车和人流往来穿梭。 昊罡公司是二连浩特市唯一一家有果蔬类农产品出口资质和海关入驻(监管)的企业。“园区果蔬年均出口量在12万吨左右,占蒙古国果蔬食品进口总量的90%。”昊罡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玉成说。 为什么中国的果蔬粮油如此受蒙古国的喜爱?据介绍,蒙古国冬天温度较低,温室种植果蔬成本太高,蒙古国的果蔬都要依靠进口,而中国出口的果蔬质量好,蒙古国的群众都很喜欢从中国进口的苹果、香蕉、西红柿、青椒等优质果蔬。 昊罡公司正在入库果蔬,准备出口到蒙古国。 昊罡公司出口的这些优质果蔬主要来自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以及赤峰各旗县,还有北京、山东、福建、浙江、山西等省市。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牟野 张慧玲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