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乍暖还寒,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白辛嘎查脱贫户佟银壮子的庭院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蔬菜长势喜人。“你看看,我种的芹菜,这产量、这品相,特别好卖。”佟银壮子一边采摘蔬菜,一边笑声爽朗地对记者说。 别看现在佟银壮子家的庭院大棚满眼新绿、充满生机,在过去,这只是他家堆放杂物的一块空地,土地从未得到充分利用。2022年,佟银壮子响应政策号召,用自己的积蓄搭建了这座蔬菜大棚,发展起了庭院经济。 “现在收入好了,干啥都有劲儿。等芹菜收完了,我准备再种上其他蔬菜,把大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望着大棚里的果蔬,佟银壮子满脸喜色。 庭院的“方寸地”变成了“增收园”,拓宽了收入渠道。近年来,兴安盟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利用庭院有限空间,通过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结合起来。2022年,兴安盟共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116个,扶持10余个特色种植产业,带动1.25万户农牧民增收。 春有花开、夏有绿叶、秋有果实、冬有大棚……庭院经济的迅速兴起,不仅让农牧民一年四季都能增收,更让农家小院颜值飙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近日,记者来到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远方廷园”民宿时,负责人陈爱平刚送走一批客人。“最开始我家只有3间客房,顾客来了我就给他们讲老房子的故事,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游客越来越多。”陈爱平说,去年他家的民宿接待入住游客达600多人次,营业额近17万元。 一间小小的庭院,联结了远方的客人,也激活了沉寂的乡村。如今,义勒力特镇形成了以村为单元的“民宿联盟”,充分利用村民手中的闲置房屋,以“城里人·乡里情”为设计理念进行改造,既注入了创意流行概念,又不失传统乡土味。陈爱平介绍,目前镇上已经注册的民宿有六七家,每户每年可增收3万元至5万元。 “不久前,兴安盟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6项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具体举措,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就是其中之一。”兴安盟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昌波说,眼下,庭院经济正在成为兴安盟确保农牧民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秘籍”。 在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过程中,兴安盟结合产业基础和乡土特色,引导农牧民探索发展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在庭院特色种植方面,重点支持可与大田作物实现差异化、互补性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项目;在庭院特色养殖方面重点支持农牧户庭院内人畜分离项目;在庭院特色手工方面,重点支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产品具有鲜明特点且市场初具规模的特色手工艺品制造项目;在特色休闲旅游方面,重点支持可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功能多样的项目;在庭院生产生活服务方面,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项目。 “不仅如此,我们还对积极发展以上类型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农牧户给予差异化补助支持,并优先支持有条件的嘎查村整村推进庭院经济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杨昌波说,2023年,兴安盟拟投入资金2.21亿元,在850个嘎查村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计划覆盖5.56万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平均每户可增收5000元以上。(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敏娜) 编辑:贾小燕
日期 : 2023 › 02 › 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在上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车队队员由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车队党员也从开始的17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8人。其中,40名党员是在雷锋车队党组织培养下入党的!” 2月23日,在包头市召开的党建引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第一期交流会上,作为被邀请的第一位党建经验交流分享者,青山区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党总支书记马文刚和他们的雷锋车队又“火”了! 提起这个青山区雷锋车队,包头人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在这个城市里,雷锋车队有着自己独特的标识——汽车前机盖上的雷锋头像。自2007年创立伊始,雷锋车队就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两个“第一”:全国第一支在政府注册的以“雷锋”命名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第一支创建了党组织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 “我们车队建立的时候就对社会有一个承诺: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他们只要看到贴有雷锋头像车标的车辆,就可以招手免费乘车。”马文刚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从雷锋车队成立以来16年间,已经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达5000人次。 在马文刚看来,将一件小事坚持做下来并且做好就是一件大事。16年来,雷锋车队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宗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目标开展各种公益性志愿活动:坚持高考期间“爱心送考”;坚持开展“保护母亲河”黄河拾荒活动;帮助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孩子350多次,成功寻找到31人;将3月5日“学雷锋日”定为车队队员献血日;每年慰问贫困山区学子、环卫工人和残疾人,累计为贫困大学生、孤儿、白血病和尿毒症患者、回不了家的民工等捐款近35万元…… 一路走来,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成员日益发展壮大,车辆也由原来的60多台增加到200余台。车队党总支书记马文刚和队友们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我们雷锋车队要把这个称号落到实处,为社会做事,把志愿服务做成一种习惯。 王永平是雷锋车队的第一批队员,“2007年车队成立的那天我就加入了,最早是想为车队做一点事,但是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平时大家都特别主动地在车队微信群里问最近有没有什么事能帮忙的,能为那么多人做一点事,感觉很有价值。”他表示。 拾金不昧在雷锋车队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捡到乘客的手机和其他遗失的财物后,一般会在原地等失主回来寻找,或通过接听电话及时联络将手机还给失主。乘客遗落的现金就交给警察。”马文刚说。据统计,雷锋车队迄今返还乘客遗失的手机2500余部、笔记本电脑13台、现金24.5万余元,其他物品价值超过30多万元。 对于以开出租车养家糊口的“的哥”“的姐”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挣钱养家的时间做好事?”车队队员赵义轩说:“起初是看到有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忍不住就伸把手帮一帮,后来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帮别人解决了困难,就感觉很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他人燃烛也能照亮自己,这就是志愿活动的价值,奉献的愉悦。 寒来暑往中,雷锋车队在行驶的车轮上将雷锋精神的火种、志愿服务的精神播撒在草原钢城,成为包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车队也被鹿城百姓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雷锋精神传递者”。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入队时的承诺——‘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挂着雷锋的车标,就绝不能给雷锋丢人!”马文刚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2月27日,自治区春播第一耧暨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举行,标志着全区春播生产从西向东拉开序幕。 在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区,机声隆隆,往来穿梭的播种机播下粒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我家有120亩地,今年计划全部种小麦。”光明村种植大户杨文华信心满满,“今年我和当地龙头企业以每斤1.8元的收购价格签订了小麦种植订单,政府免费发放籽种,麦后复种燕麦草,每亩补贴630元,亩均效益预计可达2000元以上。”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将小麦补贴由原来的150元/亩增加到200—300元/亩,麦后复种燕麦草由100元增加到300元。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广麦后复种,提高亩均综合效益;引导农民将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巴彦淖尔市小麦种植面积预计扩大到100万亩,较去年增加40万亩。 今年,自治区计划通过实施吨粮田、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实现稳面积、提单产,同时整体提升自治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处副处长董奇彪说。 编辑:温慧娟
夜幕降临,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在一家人气很旺的餐馆内,饭香扑鼻、座无虚席。几位用餐完毕的顾客,不约而同地请服务员帮忙打包剩菜。 “我们积极提倡‘光盘行动’,提示顾客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还推出小份餐、半份餐等用餐选择,多方面对消费者进行提示提醒,杜绝食物浪费。”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约食物、杜绝浪费”……如今,在内蒙古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外出聚餐“光盘行动”成“食”尚,适量点餐、剩菜打包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 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近年来,我区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强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倡导文明用餐,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饮风尚。 ——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实施方案》,牢固树立节约理念,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各项工作任务,努力营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 ——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专题行动,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以“全民营养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将杜绝浪费、文明用餐宣传融入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中。 以珍惜之心面对一粥一饭,以科技力量守护一米一粟。每年秋天,机收减损都会成为沃野上“抢粮夺丰收”的重要一环。 在我区重要的小麦产区巴彦淖尔市,去年秋收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30台,有效保障了机械化收获需求,机收率达到100%。小麦收获期间,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杭锦后旗三级农牧部门组成联合监测小组开展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有效验证机收减损成果。 在去年秋收关键时期,呼和浩特市在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技能竞赛暨全区(西部片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械演示观摩会,积极引导种植户和广大农机手增强机收减损意识,提高机收减损技能,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兴安盟深入分析粮食生产损耗原因,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在作业季前对机具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并优先选用低损高效农机具,确保播种、植保、收获各环节损耗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粮食作物道路运输损耗监管,确保粮食从田间到仓房少损耗、不损耗。 从加快农机具更新、减少机收损失到提供烘干服务、减少坏粮风险,再到推广智能粮仓、降低储粮损耗,节粮减损让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哗……一车金灿灿的玉米,在装卸工人按下按钮的一瞬间倾泻而下,进入分级振动筛选器开始进行清选,剔除原粮中的部分不完善粒和杂质。 在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储粮区内,自动化潮粮接收翻粮板卸车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行。接着,玉米将通过高架提升传输粮食自动控制线,经烘干塔烘干后,进入储粮库房存储待售。 这里是全区57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之一。农民收获的粮食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得到及时清理、烘干、销售,大幅减少了农民损失。 不遗余“粒”,让每一粒粮更有价值。我区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各环节使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粮食生产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有效提高节粮减损能力,着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信息化建设赋能节粮减损。为加快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变革,构建粮食购销领域全面互联互通、数据实时汇集、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的信息化动态管控体系,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力推动自治区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均已获批,24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建成后将实现全区地方储备粮承储数据和视频高质量稳定上传,储备粮联网监管全覆盖,进一步促进节粮减损提质增效。 着力解决“地趴粮”问题。2022年下半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两次调度相关盟市解决“地趴粮”问题,提出了加大收储力度以减少农户自储粮规模,宣传科学储粮方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等工作举措。各盟市通过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以及推广节约简洁高效储粮装具等措施有效提升农户自储粮储存质效。 促进节粮减损能力提升。2022年,自治区本级安排1800余万元支持各盟市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用于仓储设施维修、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提高仓储设施性能,改善粮食仓储条件,进一步减少粮食损耗。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我区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 阿妮尔 李国萍)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柴思源) 2月25日,2022-2023赛季全国冬季两项冠军赛在甘肃省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落下帷幕,我区运动员包揽8个项目冠军。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10支代表队127名运动员参加,设男、女共计11个小项的竞赛项目。我区派出25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小项的角逐,取得8金5银3铜,创内蒙古冬季两项队建队以来参加全国冠军赛的最好成绩。 女子方面,我区运动员杨连红、郑冬雪、丁雨欢、李昊容表现出色,包揽个人项目全部4枚金牌,并在女子4×6公里接力中组队出战,斩获该项目第1名。男子方面,我区运动员谷仓获得15公里集体出发项目第1名和10公里短距离项目第2名;胡伟耀获得20公里个人项目第2名。男子4×7.5公里接力由谷仓、胡伟耀、石圆圆、宋辰组成的接力队出战,为我区再添1金。在最后一日的混合接力比赛上,我区派出丁雨欢、李昊容、谷仓、胡伟耀组队参赛,轻松取得该项目冠军,圆满收官本次赛事。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国萍)“获得‘蒙’字标认证,不仅代表企业通过了高标准与严认证的层层考验,也为消费者选择真正的内蒙古好产品提供了科学、严谨的依据。我们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产品的研发选育、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成品流通销售……” 2月26日,在自治区“蒙”字标获证企业证书颁发现场,锡林郭勒盟羊羊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代表2023年首批20家获证企业郑重倡议。 2019年6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我区开展“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行动。经过3年多的努力,“蒙”字标已经成为具有鲜明内蒙古区域特色的认证品牌。获证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迅速成为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带头企业,品牌溢价能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此次获得认证的20家企业包括9家再认证企业和11家新认证企业。 今年我区将采取完善“蒙”字标认证“五大体系”、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开展农畜产品品牌价值评价、强化品牌执法保护等举措推进“蒙”字标认证工作,使内蒙古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质量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真正让“蒙”字标成为内蒙古生态优质农畜产品的“代名词”。 编辑:孙丽荣
二月鹿城,春寒料峭。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低鸣,各工位生产工人按部就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这些天,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502车间数控车工刘彦冰既在一线忙生产,也在为如何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做准备。 “我希望多一些外出培训的机会,多见识新设备”“我想多参加技能竞赛”……工作间隙,刘彦冰将工友们提出的建议一一记录在册,晚上进行梳理整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刘彦冰正忙着围绕如何提升技能人才职业技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调研。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90后”刘彦冰对一线工人的培养有着自己的见解。“在我看来,高技能人才是现在技术工人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我建议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出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牵引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成为大国工匠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刘彦冰追梦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他在校期间就已熟练掌握数控车加工技术,在2016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内蒙古第二名的好成绩。2017年大学毕业后,刘彦冰来到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数控车工。几年来,他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先后解决了加工变形、震动、出口偏差等技术难题。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装备型号工程,研究攻克的曲面推槽法,填补了小口径火炮药室锥面脱壳槽加工的空白,2022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现在,刘彦冰已经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荣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新的身份让我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刘彦冰说,新起点新征程,他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岗位技能水平,做一名有硬核实力的新工人代表。同时,他还要继续深入调研,反映群众的呼声,把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及时传达到基层。(记者 安寅东) 编辑:张彬
2月23日,记者从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重点聚焦八个方面,推进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服务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聚焦政治建设,在筑牢政治忠诚上用功发力,开展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和“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最强党支部”达到50%以上;聚焦高效统筹,在推进法治建设上用功发力,深入总结、宣传推广包头市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成功经验做法,开展新一轮示范创建活动;聚焦服务保障,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用功发力,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基层联系点,持续深化“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推动法律保护关口前移;聚焦规范执法,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上用功发力,积极参与自治区“五大任务”立法工作,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任务,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专项行动,对全区行政执法败诉案件进行监督;聚焦提高管理水平,在维护安全稳定上用功发力,监狱系统将推动信息化监管工作常态化机制化,戒毒系统将强化戒毒人员收治工作,同时积极创建“智慧矫正中心”,有效防止社矫对象脱管漏管;聚焦基层基础建设,在固本强基上用功发力,推动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建设;聚焦公共法律服务,在服务保障民生上用功发力,组织开展“八五”普法中期检查评估工作,深化法治乌兰牧骑进边关、进农村牧区等系列活动;聚焦深化队伍建设,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铁军上用功发力,常态化开展执法执业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履职能力。(记者 郝佳丽) 编辑:张彬
2月24日,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据悉,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由自治区科协与教育厅共同启动实施,计划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中学生,在高校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导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为构建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打下基础。2023年选取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6所区内本科院校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包头市第九中学、通辽市第五中学等14所中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为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2017年,自治区科协联合教育厅共同启动了国家“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即英才计划)内蒙古试点工作。6年来,在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下,累计选拔培养优秀中学生170名,学生参与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5项荣获国家级奖项,推动自治区探索建立起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良好工作机制。今年,我区已由“英才计划”试点培养省份转为正式培养省份。 自治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启动后,自治区科协会同教育厅将积极借鉴“英才计划”工作模式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意识,统筹推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推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持续走向深入。(记者 白莲) 编辑:张彬
救援现场。 消防救援队集合准备到事故现场救援。 消防救援队准备赶往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救援现场。 事故现场挖掘机轰鸣正忙着挖掘和清理沙石实施紧急救援。 在事故核心区实施救援。 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 争分夺秒进行救援。 救援现场。 2月22日13时12分,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辖区内蒙古新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西采区边坡坍塌,造成现场多名作业人员和车辆被埋。事故发生后,自治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实行提级指挥,统一调度,调集救援力量。从2月22日下午开始,国家应急管理部委派的救援专家,以及兄弟省区、自治区派出的支援力量、专家团队、专业队伍、医疗资源陆续抵达救援现场。截至23日11时,已出动救援器械车辆156台(辆),到位救援队伍19支、救援人员919名、安全生产专家19名。 在救援处置工作中,阿拉善盟全力克服坍塌面积大、存在次生灾害隐患等困难,组织专家现场踏勘评估、优化救援方案,开展生命体征探测、坍塌土方清运、作业面拓展等工作,密切监测边坡位移变化,确保科学救援、安全救援。目前,救援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刘宏章 金泉 摄影报道 编辑 郭玉)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