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9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65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乌兰察布市 凉城县 . . . 编辑:章颖慧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19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   ​“一约八会”文明加倍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暖泉村“一约八会”推动移风易俗案例   暖泉村以村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简化红白喜事、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振兴乡村产业、整治环境卫生等多举措,倡导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治理,村风村貌发生喜人变化,绘就文明乡村新底色。   一、基本情况   牧原镇暖泉村位于牙克石市区西南郊,因村头有一眼暖泉,水温四季保持在1℃而得名。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1169人。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暖泉村以《村规民约》为纽带,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理事会”“四会”基础上,创新增设“普法宣传理事会、民事调解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产业发展理事会”,乡村治理由“一约四会”变为“一约八会”,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   二、主要做法   (一)“四会”变“八会”,“理”出文明新理念。以往的暖泉村村民法律知识欠缺,陈规陋习根深蒂固,因此暖泉村以提升村民法治观念为移风易俗着力点,组建普法宣传理事会,协助“四会”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定期听取村法律顾问、民事调解员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依法治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草原书屋、“村村响”等线上线下平台宣传《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组织村民自编自演移风易俗节目、宣讲移风易俗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村民思想,进而主动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说不。   (二) “四会”变“八会”,“理”出文明新风尚。曾经的暖泉村村民攀比斗阔、夫妻斗嘴……“锅碗瓢盆”的家长里短引发了不少的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为解决这一难题,暖泉村发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等建立民事调解理事会,采取上门宣传、单独劝导、双向调解等方式,及时发现并跟进化解“四会”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协助“四会”有效治理厚葬薄养、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打造团结、互助、文明、和谐的新乡村,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 “四会”变“八会”,“理”出乡村新风貌。针对从前村内房屋院落杂乱、巷道脏污、垃圾遍地的陋习,暖泉村紧盯村容街貌、院容屋貌和精神风貌治理,在“四会”基础上成立环境卫生理事会,制定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队,设立垃圾集中处理点80个,每年投入资金15万元,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制度,定期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树示范、立标杆,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使环境卫生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将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动力。   (四) “四会”变“八会”,“理”出乡村新画卷。过去的暖泉村村民常常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议“八卦”,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不足。为此,暖泉村集结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成立产业发展理事会,根据村民议事会议定的发展方向,定期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因地制宜打造马铃薯科技产业园区,扶持村民建立酱菜厂、粉条厂等私营企业,组织召开种植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培训会,先后带动全村500余人就业,经济总收入达266.64万元。完善扩建了村活动室、文体广场等文化设备设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唱歌跳舞、读书观影的越来越多,吆五喝六的打牌声、喝酒划拳声渐渐消停,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浓郁氛围。   ​三、主要成效   “一约八会”推动移风易俗,引导成风化俗,为暖泉村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筑牢文化根基、引领文明新风尚。通过八个理事会的协同努力,2023年解决民生实事8件,化解矛盾纠纷4起,开展政策宣传100余次,印发宣传单3000余份,评比“卫生流动红旗”6次,组织文化活动13场,选树先进典型11人,移风易俗倡导的文明新风深入民心,一幅环境美、产业兴、村民富、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图景铺陈开来。   四、推广理由   一是“八会”共建机制更全。“四会”变“八会”后,各理事会均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项管理制度,融入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进移风易俗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二是“八会”互补作用更强。“四会”变“八会”后,有效弥补原有“四会”专业人员缺乏、监督力量薄弱等短板,“八会”协同发力,促使村民改行为、提认识,有效解决了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难点堵点。   三是“八会”同治覆盖面更广。“四会”变“八会”后,管理的大小事务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显著提高宣传引导、矛盾化解、习惯养成、文明创建等工作成效,以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编辑:章颖慧

蓝冠内部,蓝冠测速_寻找高端食材 品鉴特色美食 体验草原文化——2023 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草原牛羊肉产销对接会在锡林浩特市举办

  现场大会照片   8月29日,2023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草原牛羊肉产销对接会在锡林浩特市隆重开幕。自治区、盟、旗有关部门领导,国内牛羊肉产业知名专家学者,业内领军企业、商(协)会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为推动锡林郭勒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夯基赋能。盟政协主席赵德永,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张晓君,盟政协副主席李志鹏、达布希拉图,自治区农牧厅乡村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赵智勇出席会议。盟行署副盟长杨立出席会议并致辞。   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杨立致辞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分为专家主旨演讲、产销对接、实地走访考察、多方商贸洽谈、草原牛羊肉美食文化品鉴等多个环节。29日上午,与会人员观看《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形象片》后,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等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从牛羊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预制菜食品、草原牛羊肉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主旨演讲。   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高观做主旨演讲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研究员黄峰做主旨演讲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臧明伍做主旨演讲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书记王道营做主旨演讲   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郎立兴做主旨演讲   随后,开展“京蒙协作政协助力”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及锡林郭勒盟草原牛羊肉购销合作签约仪式。29日下午,与会人员前往锡林郭勒大庄园肉业有限公司及牧户家中,以观摩、走访、考察等方式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产业的蓬勃生机,共谋发展、共商合作。会议期间,还展示了草原牛羊肉精深加工产品及预制菜产品。   签约仪式   在牧户的牧场上合影留念   参观大庄园   绿色是锡林郭勒最亮丽的底色。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为主攻方向,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一条牧民增收、牧业增效、草原增绿的共赢之路。锡林郭勒盟先后被中国肉类协会授予“中国生态羊都”称号,被国家九部委评为“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锡林郭勒羊肉”入选首批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锡林郭勒牛”“锡林郭勒草原牛”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西牛”新品种命名并正式对外发布。   锡盟工商联主席哈斯海日汗介绍道:“牛羊肉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餐饮转化这三个环节是促进下一个阶段锡林郭勒草原牛羊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精深加工可以实现牛羊肉的优质优价;牛羊的心、肝、肺和头蹄、下水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餐饮文化转化有助于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本次大会由中国肉类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政协锡林郭勒盟委员会指导;锡林郭勒盟工商业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农牧局、锡林郭勒盟政协经济委员会主办;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锡林郭勒盟蒙餐饮食与文化协会、锡林浩特市元和建国饭店协办。(赵晓玉)   合影 编辑:贾小燕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代理_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18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包头市 昆都仑区   月月有“村晚”周周“欢乐颂”   ——包头市昆都仑区和平村“村晚”润泽百姓美好生活案例   一、基本情况   昆河镇和平村地处昆都仑区南部,辖区内一个行政村下设8个村小组,户籍村民6182人,常住人口16318人(含流入人口),整村呈现管辖地域跨度大、流动人口集中、高龄老人较多等特点。和平村深入挖掘村民最喜爱的乡村文艺,通过村民自创的“村晚”,宣传新农村、“新农人”的故事,同时把国家的大政方针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唱给、演给村民群众,还从村里走向市里,从线下走到线上,从“村红”变成“网红”,用最接地气的家门口小文艺,把乡风乡情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大幸福。   二、主要做法   (一)“一年一台戏”变身“月月有村晚”。和平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农闲和重要节庆日,村民都会自发搞文艺演出,其中以“二人台”表演为主。村两委聚拢“二人台”能人,吸纳村里的文艺和文化骨干,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党的惠农政策和村民身边事等创作“二人台”小戏、歌舞、快板等进行演出。2009年春节,首届主题为“谁不说咱家乡美”的“村晚”取得了轰动效应,至此,和平村“村晚”成为百姓翘首以盼的文化活动。村两委将“村晚”作为村里的文化品牌予以打造,形成了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时间为主要展演节点的月月“村晚”大型演出和周周“欢乐颂”小型演出,让文艺活动贯穿全年。村民创编的《三小子蜕变记》和《文明鹿城话和平》等接地气的民间作品,或单刀直入、或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理念融入其中,让文明乡风入脑入心。   (二)留住“泥土味”打造“青春版”。和平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年轻人,让他们为村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是村里发展进步的大事。村党委高效利用“村晚”形成的品牌效应,通过组建广场舞队、走秀队、腰鼓队、军乐队等,探索更多既保留“二人台”小戏“泥土味”的文娱作品,又结合时尚流行趋势,打造出“青春版村晚”,提升“村晚”线上线下影响力。近年来,村里的年轻文艺骨干,将村民致富经、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编成接地气的说唱、脱口秀、视频段子等,除了参与排练演出,还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线上传播。如今,村里很多人在这些青年人的带领下成为了短视频制作高手,并且常年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号上发布和直播。村里最典型的年轻文艺骨干杨香,身边聚拢了十多个小伙子、小姑娘,他们创作的作品《村晚的故事》转赞评上万。青春力量的加入让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方式,实现了“村晚”从家里、村里飞到更远的地方,也让和平村青年的精神风貌和“爱家乡作贡献”故事影响更多人。   (三)细作“大篷车”深耕“小分队”。2016年,村党委将二人台队、广场舞队、走秀队、腰鼓队、军乐队五支队伍进行了整合,形成了5支“村晚大篷车——文艺志愿服务队”,以“村晚”节目创编为抓手,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走进村小组、村集体企业和周边社区,把居民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融汇到演出中,充分保证了每月“村晚”节目的品质。“村晚大篷车”,可以实现稳定的中型演出,但还是不能渗透到部分行动不便、高层住户、残疾人等特殊情况的人群中。针对这一问题,成立48支“村晚暖心小分队”,这些“文艺轻骑兵”一边开展爱心助老、助残、助困等公益活动,一边将“村晚”优质节目和精神文明宣传有机糅合,形成一支支独特的文艺志愿服务力量。   三、主要成效   和平村“村晚”经过14年的传承与创新,已经发展为广场舞队100余人、坐腔队60人、走秀队30人、腰鼓队70人、军乐队40人的基层文艺群体,队伍创编的文艺节目因为新颖独特,成为远近闻名的“村红”节目,还从和平村走向包头市市区以及周边的旗县区,走进鄂尔多斯的东胜区、准格尔旗,以及乌海市、榆林市等地。14年来和平村“村晚”系列活动演出730余场,受众群众达11.3万人次。近年来,“村晚”演员们通过排练和演出在抖音和快手上直播的方式,第一时间展示开展过程,在线观看人数达10余万人次。自编自创的作品《夸和平》、快板《和平村》、快板加表演说唱《说村情》、二人台小戏《观花》等浏览量超过10万。2010年,和平文化站被命名为包头市首批先进综合文化站;2016年,和平文化站被评为包头市优秀文体组织;2017年,荣升为四星级文化站;连续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文化站》荣誉称号,自创作品在包头的文艺演出中多次获奖。   四、推广理由   一是“村晚”文化大餐坚守“三味”。和平村“村晚”,百姓喜欢这道“大菜”的原因就是“有人情味”“有时代味”“有乡土味”。正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平村“村晚”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文明新风尚的有力传播者,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更成为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优秀代表。   二是“村晚”“出圈”思想“不出圈”。和平村“春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严控方向,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提升等,引领群众心向党、跟党走,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治理中结出硕果。   三是“村晚”欢愉背后是传承。和平村“村晚”一直坚持村民自己的“村晚”理念,把“村晚”的主动权交给村民,精准地抓住本村乃至本地区的热点事、关心事,自编自演自赏,每个节目演到人们的心坎上,不断增加村民的凝聚力,让优秀的乡风民情滋养自身,形成家风,受益后代。 编辑:段丽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的要求,7月28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题协商会。   牢记嘱托专题议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要求内蒙古把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经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自治区政协围绕“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开展专题协商,委员们共话生态文明建设共识,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献计出力。   一直以来,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但我区生态系统本底脆弱局面未根本扭转、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础尚不稳固、绿色低碳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聚焦重点建言献策   在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主会场,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在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的各盟市政协代表们积极发言,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两大沙地歼灭战,谋思路、亮举措。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政协委员、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党组书记包巍呼吁,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形成护山、节水、造林、改田、保湖、增草、治沙协同推进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实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治理。   “梭梭、柠条、杨柴、沙棘等灌木是中西部盟市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植被类型,但目前灌木尚未纳入林业碳汇开发范畴。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灌木碳汇开发,有效发挥灌木固碳增汇在服务‘双碳’目标、-下转第11版-上接第2版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作用。”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农牧环资处处长黄占兵建议。   “要紧紧围绕呼伦贝尔地区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提案督办和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灵活运用视察调研、会议监督、提案监督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监督,注重发挥‘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的叠加效应,同心同向同力推动工作落实。”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娜日斯建议。   通辽市政协主席吕永成建议:“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纳入国家重大生态修复保护专项规划,对科尔沁沙地治理给予稳定的政策支持;提高‘三北’工程亩均投入标准。同时,对科尔沁沙地治理重点地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舍饲养殖、林草沙产业项目上给予资金倾斜。”   “建议围绕‘三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主题开展协商议政。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小切口’问题精准协商,如对‘推广引黄滴灌技术、推进河套灌区农业深度节水’等开展调查研究和民主监督,并积极建言献策,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献计出力。”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闫军说。   集思广益共同发力   “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推动发改、工信、科技、交通、住建、能源等各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发力,发展壮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扩大固废综合利用规模。”   “呼吁国家参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补助模式,对我区西辽河流域和鄂尔多斯台地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治理给予资金补助。”   “引导推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策资金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倾斜,建议设立自治区‘四控两化’专项,形成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渠道。”   ……   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同志的发言掷地有声,金点子迭出。   协商会议接近尾声时,自治区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杨利民宣读了《倡议书》,号召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者、生态文明保护建设的推动者、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凝心聚力、携手同行,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优势和广大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出真知灼见,推动更多政协建议转化为党政决策选项。”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表示,“要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纳入主题教育和委员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引导社会各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内蒙古区情实际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梅莉亚) 编辑:宝华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官网注册_“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64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编辑:段丽萍

蓝冠网址,蓝冠可信吗?_航旅嘉年华暨飞行营地开营活动在乌兰布统成功举行

  本网讯 8月26日,雨露润泽下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碧绿如洗、繁花似锦。上午10时,由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主办的首届航旅嘉年华暨乌兰布统飞行营地开营活动在乌兰布统通用机场举行。   在活动现场,深圳乐天游通用航空的飞行员们驾驶动力伞,在天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10个动力伞在天空中摆出不同的阵型,引起现场游客们的阵阵欢呼。现场还开展了户外露营、低空游览、飞行体验、静态展示、航空科普、克什克腾旗风光摄影展、文创展、民族特色商品展等活动。   活动中,低空游览受到游客们的热捧,他们争相体验,俯瞰乌兰布统草原的美丽。夜宿营地的游客深度体验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烤全羊仪式,参加了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在繁星点点的草原观赏了烟花秀表演……     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集团,由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通用机场占地513.6亩,是由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A类通用机场。乌兰布统飞行营地是乌兰布统通用机场的航旅融合项目,航旅集团以本次“航旅嘉年华”活动为契机,推动全民航旅消费发展。   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治坤介绍:“乌兰布统通用机场处于乌兰布统草原核心区,是全国第一个建在核心景区的通用机场。我们立足通用机场,围绕通用机场、旅游目的地、飞行营地、自驾营地、露营地、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六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逐步建成集飞行体验、交通运输、航空科普、休闲娱乐、美食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实现主业带动副业、航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编辑:张彬

聚焦库布其|发布共识,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闭幕

    8月27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闭幕,闭幕仪式上发布了《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共识   1.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健康和安全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中国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防沙治沙工程,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双减少,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论坛倡议: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荒漠化、干旱及其引发的沙尘灾害天气,以科技引领治沙,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荒漠造福人类。   2.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是实现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统筹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高价值开发利用,是实现荒漠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引领作用,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光热等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推动荒漠地区生态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   3.沙尘暴是荒漠化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尘暴没有国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要切实发挥联合国以及各类国际、区域组织、联盟的作用,通过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宣传、动员和加强国际合作,强化跨国境、跨区域联防联治。要开展源头治理,统筹沙源区、路径区生态保护修复,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提升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确保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绿进沙退。要研究建立科学高效的沙尘暴跨境综合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沙尘暴预报预警水平。   4.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态文明思想,库布其沙漠治理探索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的模式,成为全球荒漠化系统性、可持续性治理的典型案例,为全球有效应对荒漠化挑战、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强化经验分享,共同研究探索荒漠化治理的先进技术和实用方法,推动生态与富民并举的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5.技术的创新及转让和知识共享对促进生态修复至关重要。各方应携手建设全球可持续土地管理知识共享网络,加强国家和区域荒漠化防治科技创新,营造有利政策环境,促进创新技术转让。推动商业社区合作,发挥企业和农牧民的积极性,探索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结合的生态修复行动,加速全球土地恢复进程。   6.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部署了中国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人类社会更好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各方将共同努力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精神,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交流科学治沙和绿色发展经验,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2023年8月27日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是全球唯一致力于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国际论坛,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机构在华举办的唯一机制性论坛。自2007年发起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习近平主席曾分别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于8月25日至2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举行,论坛邀请外国政要、联合国有关机构代表以及荒漠化严重国家驻华使节、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约300人出席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记者:王玉琢 包荭   摄影:包荭   监制:戴宏 刘春 编辑:温慧娟

  8月27日,在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第3场主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与荒漠化防治》的专题发言,揭示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全球变化是全球荒漠化演变的主因,阐明了荒漠化防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安院士的观点独特鲜明,他对荒漠化防治和生态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荒漠化防治需要放在全球变化大框架下,二是荒漠化防治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理论为指导,三是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要考虑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荒漠化治理需要国际合作和全社会参与。   对鄂尔多斯这些年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安院士给予了中肯评价。他认为,鄂尔多斯在库布其沙漠治沙成效显著,自然植被恢复了,沙漠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不起的成就,这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地方政府、企业和群众共同实干参与是分不开的。治沙不仅是要把沙固定住,改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要有产出、有收入、能富民,走出一条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道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库布其沙漠的科技治沙、科技兴沙、科技富沙的新实践,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荒漠化治理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记者:郝雪莲   视频/剪辑:贾奕村   监制:戴宏 王玉琢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