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起,该局合理配置监管资源,不断提升智慧化监管效能,实现食品销售经营日常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加快推进食品销售风险分级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前一个月实现食品销售经营环节100%风险分级和动态管理。 据了解,为强化日常工作督导,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继续将食品销售环节风险分级管理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对盟市食品安全实绩考核,实施月调度、月汇总和实时工作督导;以信息化手段推进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和日常监管巡查工作,在风险管控平台中增加了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功能,实现日常监管和风险分级同步进行;以高风险等级食品销售者日常监管为基础,进一步梳理食品销售经营企业风险点、责任链,为建立流通环节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11月初,全区实有食品销售经营者181430户,已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其中:A级风险经营户37321户,占比20.57%;B级风险经营户79060户,占比43.58%;C级风险经营户46617户,占比25.69%;D级风险经营户18432户,占比10.16%。(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睿) 编辑:王彤
日期 : 2021 › 11 › 38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两项研究显示,约8.5万家博物馆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能因资金保障滞后而永久关闭。新冠肺炎疫情对博物馆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国内体制、政策等优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正常运转下,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线上线下展览、直播课程、教育讲座等活动,坚持创新文化供给新模式。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增强博物馆服务社会能力,强化文化供给职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尝试通过建设“线上博物馆”、与主流媒体合作科普专栏、投放视频节目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指尖博物馆”专栏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推出的第二届“学党史悟初心话说绿色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接受形式新颖的自然科普,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建设的“线上博物馆”包括“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五个常设展厅,以及《虫生》昆虫主题展、《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阴山崖柏展》《大美乌梁素海·鸟类生态艺术作品展》等多个临展,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通过360度三维扫描技术实现了“无死角”呈现。“线上博物馆”可通过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官网、APP、微信公众号访问,截至目前访问量已超过百万次。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共同推出了“内蒙古宝藏”“恐龙的故乡”“遇见晶灵”等系列科普栏目,科普内容涵盖内蒙古具有代表性的现生动植物、古生物和矿物等,其中已经推出的二连巨盗龙、完美巴彦淖尔龙、恐龙蛋等一批科普视频,播放量均已超过百万。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积极参加了由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主办的线上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积极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对接,将特色科普视频投放到“指尖博物馆”和科普专栏;为响应自然资源部科普工作办公室的号召,打造“线上永不关闭的博物馆”、引导广大青少年“宅家玩科学”,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加入全国地学博物馆联盟,联合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依托行业优势和集团优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线上科普取得良好效果。 由内蒙古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学党史悟初心话说绿色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已完成线上报名和选拔赛阶段,百余名参赛选手以内蒙古自然资源为题,结合红色主题内容,讲述内蒙古绿色发展故事。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博物馆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的新方式和途径,并力争让更多参观者再次到访博物馆,让参观者与博物馆保持情感上的连接。另一方面需要博物馆正视拓展线上展览,利用新技术引领博物馆展陈形式和内容的变革,促使博物馆在“恢复与重塑”中提升、创新,积极应对未来趋势的变化。 作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将努力适应新形势,以人民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和完善“线上博物馆”这一有力的方式和途径,强化在新媒体领域的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展览、科普科研等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充分释放潜能,为提高大众科学素养、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出博物馆应有的贡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供稿) 编辑:闫鹏宇
11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是“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促进我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规划》明确了质量效益、科技创新、双碳双控、数字化发展四类16项主要预期指标,其中核心指标9项,主要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年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同时,《规划》明确了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融通发展和深化开放合作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康丽娜) 编辑:闫鹏宇
11月20日,以“区域携手促就业保障用工构和谐”为主题的2021年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就业系列活动暨线上招聘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招聘会从11月20日持续至12月30日。线上招聘依托工E就业、北疆工惠、内蒙古总工会公众号线上就业服务平台,首批组织京津冀蒙四地1000家企业,提供2166个岗位,招聘21324人。 本次活动由全国总工会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会同北京市总工会、天津市总工会、河北省总工会,并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举办。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将举办6场线上专场招聘会,包括新就业形态专场、小微企业专场、农牧民工专场、高校毕业生专场、企业园区专场、民营企业专场,采用直播送岗、企业空中宣讲会、岗位空中双选会等形式,实现重点就业群体与招聘企业互联互通。 据了解,启动仪式设有现场展示和直播送岗两大专区。现场展示专区主要展示全国总工会线上就业服务平台服务全国各地职工就业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引导全区各级工会开展“工会进万家·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活动情况等。直播送岗专区设有劳模先进送岗位、新就业形态、京津冀蒙区域协作、院校人才推荐4个直播专区。各直播专区分别邀请企业HR、劳模代表、工会干部、高校及就业培训学校代表在线送岗,推荐人才。启动仪式当天,共有35家企业走进直播间开展送岗活动,提供岗位341个,用工需求达2147人。(田凤元) 编辑:陈超
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真抓实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务院办公厅日前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内蒙古有3项上榜。 在扩内需保就业保民生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发展被通报表扬。央广网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快在内蒙古建设一流种源、饲草料、奶源基地,打造一流加工企业,做强一流产品,创建一流品牌,力争到2022年,奶畜存栏达到215万头只,奶类产量达到720万吨。同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100亿元,并且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区域创新活力也被通报表扬。央广网记者梳理发现,“科技兴蒙”行动是2019年12月9日,由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在北京召开工作会商会议时双方正式确定实施,为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搭建了开放平台,注入了无穷活力。“科技兴蒙”是国家层面全面支持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内蒙古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具体表现。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内蒙古科技厅面向全区广泛征集了与“4+8+N”等合作主体有关的创新需求近1800项。内蒙古首次启动实施了“科技兴蒙”重点专项形成实施方案16个,支持经费4.7亿元,带动盟市投入4.7亿元,引导创新主体投入将达到近20亿元。 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也被通报表扬。央广网记者梳理发现,内蒙古实施《“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行动方案》,全面开展违规“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实现整改“清零”。到2021年底违规“两高”项目全部依法依规完成整改、停止运行或彻底中止,符合要求的项目从严补办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相关手续,力争实现整改“清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田凤元) 编辑:陈超
近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11月21日起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临时停运部分旅客列车。 具体停运车次如下: 11月21日至11月30日停运列车有:包头始发的K7901次、Z338/5次、Z352/49次、K1117/6次、K620次; 此外,呼和浩特东始发的Z6547次、D1002次、D1012次、D1008次、D1018次、D1004次;呼和浩特始发的K1673次、2635次、Z6545次、K7905次、K7909次、K7913次继续停运; 鄂尔多斯始发的Z6548次、Z6546次;临河—呼和浩特K7914次、乌海西—北京K396次、大同—包头K619次、乌兰察布—清河D1092次继续停运; 清河—呼和浩特东D1015次、D1013次、D1009次、D1021次,清河—乌兰察布D1091次继续停运; 11月22日至11月30日停运列车有:乌兰察布—清河D1014次、清河—呼和浩特东D1005次、D1017次; 11月22日至12月1日停运列车有:青岛北—包头Z350/1次;以及继续停运的北京—乌海西K395次、北京西—包头K1115/8次、西安—呼和浩特K1674次、兰州西—呼和浩特2636次;乌海西始发的K7926/3次、K7906次、K7910次;鄂尔多斯始发的K7924/5次; 11月23日至12月2日停运列车有:南宁—包头Z336/7次和继续停运的乌海西—包头K7902次; 11月26日至11月30日停运列车有:包头—南昌K1278/5次和继续停运的东胜西—北京西K574次、呼和浩特始发的Z311次、K7907次; 11月27日至12月1日继续停运的列车有:西宁—呼和浩特Z312次、北京西—东胜西K573次; 11月28日至12月2日继续的停运列车有:东胜西—呼和浩特K7908次、南昌—包头K1276/7次。 以上车次如有变化,请以车站当日公告为主。(记者靳敏实习生朱晓静) 编辑:陈超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爽)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自治区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和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精神,5月19日至20日,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在呼和浩特举办全区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 培训邀请内蒙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学会会长兰惠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汪明珠就区内外数字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读授课。自治区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对自治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社会建设、呼包鄂乌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四个专项行动方案进行深入讲解。 培训班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不断凝聚发展数字经济共识,紧紧抓住着力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新优势、着力培育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动能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压实具体工作任务、政策支撑保障、领导数字经济发展能力等责任,不断增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领。 自治区、各盟市有关部门和单位300余人参加培训。
2003年2月9日上午,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居民郭某某(男、汉族、时年32岁)的尸体被人在武川县安字号乡天元号沟南的呼锡公路边发现(距离武川县城约10公里),系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其随身携带的黑色摩托罗拉328型手机下落不明。 受害人手机照片(相同机型) 郭某某的体貌特征:男,身高163CM,体态偏瘦,事发当日穿黄灰色西服上衣,灰色西服裤子,黑色皮鞋。 据周围人员反映:事发当日凌晨,有可疑白色农用车出现。 为尽快侦破案件,彻底查明真相,请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知情者积极提供线索或检举揭发,公安机关对提供重要线索、协助查清事实或直接侦破案件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并为其严格保密。同时,公安机关正告犯罪嫌疑人及隐瞒、包庇犯罪的人员,认清形势,珍惜机会,尽早投案自首或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问题,争取宽大处理。 联系人: 滕警官,电话:18947108655 倪警官,电话:13604712355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 2021年5月20日
“你好,我在桥靠北街的内蒙古文史馆宿舍(祖光小区)租房,房本显示为新城区,但其实片区是赛罕区的先锋路小学,我想问一下房本显示为新城区对入学有没有影响。另外,我和妻子的户口都在土左旗农村,来呼和浩特市务工,能否在片区入学?”5月23日,乔先生致电本报热线咨询上述问题。 带着乔先生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赛罕区教育局教育股副股长苏伦高娃,苏伦高娃告诉记者:“因为历史原因,赛罕区的一些住宅原来被划在新城区,现在划到了赛罕区。这就出现了部分小区,旧的房本上写的是新城区,但户籍实际在赛罕区。这样的情况是不影响学生在赛罕区入学的,可以根据现在房屋所属的片区入学。”乔先生的第二个问题,苏伦高娃表示,现在还不能有明确的答复。首先要看的是,片区内符合两个一致的学生的报名情况,如果符合两个一致的学生已经把片区的入学名额报满,那么其他情况的适龄儿童就要被分配到其他辖区公办学校。如果两个一致以外,还有入学名额,那么有户没房、有房没户、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会按照一定的入学顺位安排入学。(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王树天)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2日电题:袁隆平与内蒙古的三段情缘:建站、回信、改良盐碱地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这一刻,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儿女亦难掩伤痛。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在过去的3年间,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与内蒙古有着三段特别缘分,分别与建站、回信、盐碱地有关。 建立工作站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16日,这一天,袁隆平院士来到内蒙古兴安盟,出席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官方认为,袁隆平院士在内蒙古建立工作站的最大意义在于,袁隆平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建设了960亩耐盐碱水稻基地,他们边试验、示范,边推广,助推当地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此言非虚,2019年9月,该水稻基地产出的稻谷平均亩产量达到508.8公斤,远超此前定的平均亩产300公斤“及格线”。2020年秋天,兴安盟耐盐碱水稻亩产稻谷再破千斤。 值得提及的是,2020年袁隆平院士曾在三亚宣布启动“袁梦计划”并表示,未来3年,将在内蒙古兴安盟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让当地水稻种植户收入实现翻番,改善盐碱地恶劣的生态环境。 为师生回信 袁隆平院士与内蒙古的另一段缘分是他为当地老师和学生回信的佳话。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青少年宫副主任高万存发起了用画笔致敬英雄的策划,主题为“医食无忧”,医学方面致敬的是钟南山院士,食品方面致敬的是袁隆平院士。 半年后,在赤峰市青少年宫美术老师林翔宇等努力下,高3.1米、宽2.2米的袁隆平院士油画肖像完成,随后辗转送到袁隆平手中。 让高万存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们竟收到了袁隆平院士的来信。 在这封信中,袁隆平说,“‘医食无忧’是你们这次活动的主题,这一主题很有意义,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明辨是非、献身科学,长大后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改良盐碱地 袁隆平与内蒙古的第三段缘分发生在内蒙古杭锦旗黄河岸边。 这里的农民最为高兴的是,拜袁隆平院士团队所赐,他们的盐碱地能闻到稻花香、产出香稻米。 57岁的韩玉虎是黄河岸边的农民,此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任凭谁也不敢想象的事。” 记者从杭锦旗政府了解到,2019年起,杭锦旗政府与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在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技术攻关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启动了中华拓荒人杭锦旗站行动计划。 袁隆平团队决定,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先行先试种植1000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田。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相关负责人李晓东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已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建设海水稻研发中心内蒙古分中心。 当地多个民众告诉记者,“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我们有点接受不了,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