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两项研究显示,约8.5万家博物馆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能因资金保障滞后而永久关闭。新冠肺炎疫情对博物馆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益于国内体制、政策等优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正常运转下,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线上线下展览、直播课程、教育讲座等活动,坚持创新文化供给新模式。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增强博物馆服务社会能力,强化文化供给职能?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尝试通过建设“线上博物馆”、与主流媒体合作科普专栏、投放视频节目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指尖博物馆”专栏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推出的第二届“学党史悟初心话说绿色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内蒙古丰富的自然资源,接受形式新颖的自然科普,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建设的“线上博物馆”包括“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五个常设展厅,以及《虫生》昆虫主题展、《遇见晶灵·特色矿物晶体展》《阴山崖柏展》《大美乌梁素海·鸟类生态艺术作品展》等多个临展,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标本通过360度三维扫描技术实现了“无死角”呈现。“线上博物馆”可通过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官网、APP、微信公众号访问,截至目前访问量已超过百万次。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共同推出了“内蒙古宝藏”“恐龙的故乡”“遇见晶灵”等系列科普栏目,科普内容涵盖内蒙古具有代表性的现生动植物、古生物和矿物等,其中已经推出的二连巨盗龙、完美巴彦淖尔龙、恐龙蛋等一批科普视频,播放量均已超过百万。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积极参加了由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主办的线上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积极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对接,将特色科普视频投放到“指尖博物馆”和科普专栏;为响应自然资源部科普工作办公室的号召,打造“线上永不关闭的博物馆”、引导广大青少年“宅家玩科学”,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加入全国地学博物馆联盟,联合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依托行业优势和集团优势,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线上科普取得良好效果。
由内蒙古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学党史悟初心话说绿色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已完成线上报名和选拔赛阶段,百余名参赛选手以内蒙古自然资源为题,结合红色主题内容,讲述内蒙古绿色发展故事。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博物馆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的新方式和途径,并力争让更多参观者再次到访博物馆,让参观者与博物馆保持情感上的连接。另一方面需要博物馆正视拓展线上展览,利用新技术引领博物馆展陈形式和内容的变革,促使博物馆在“恢复与重塑”中提升、创新,积极应对未来趋势的变化。
作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将努力适应新形势,以人民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和完善“线上博物馆”这一有力的方式和途径,强化在新媒体领域的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展览、科普科研等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充分释放潜能,为提高大众科学素养、促进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出博物馆应有的贡献。(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