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主管Q374919

第 25 页

共建安全骑行意识 共促文明停放习惯

  为切实引导包头市民提升骑行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我做起,规范用车、文明停放、安全骑行,由包头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牵头,携手包头市共享单车企业,针对“不文明用车、不规范停放”的市民用户进行联合整治宣教行动持续进行。   该活动旨在增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提升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对于多次出现违停的用户,将在30天停止提供骑行服务。此次整治宣教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骑行规范、用车规则、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按要求规范停放车辆,携手共建便捷、绿色、有序的城市环境。(文/杨合)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 高敏娜)万千游客入画卷,乡村振兴谱新篇。在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旅游促乡村振兴助共同富裕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近年来,乡村旅游不仅为广大游客带来文旅融合的全新体验,更在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9月3日,作为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内蒙古文旅厅共同主办的旅游促乡村振兴助共同富裕论坛在阿尔山市举行。多个省市自治区文旅部门、文旅企业、知名高校的代表,就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旅产业是“藏富于民”的产业。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乡村旅游与创意产品指导处处长张晓莉表示,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能让乡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到辽阔草原策马扬鞭,在古村落触摸历史文脉,在特色集市品民族美食……内蒙古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蔚治国表示,在内蒙古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的新宠,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国306个乡村旅游监测点村均接待游客3.88万人次,村均旅游收入1369万元。   论坛上还发布了《“网红经济”兴乡村促共富——中国魅力城市指数(2023)》。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芳)9月3日,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指导,自治区文联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守望相助文润北疆”北疆文艺论坛在呼和浩特举办。   论坛邀请《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等14位专家学者,围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表主旨演讲和主题发言。论坛旨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安排部署,展现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探讨文艺工作、文艺事业在推动“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助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的独特作用。   论坛表彰了优秀论文,区内外文艺家代表、专家学者、有关部门以及各盟市文艺工作者等150余人参加。 编辑:温慧娟

  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是首都的“护城河”。   锡林郭勒盟有1103公里边境线,是祖国“北大门”的“主力守门员”之一,也是首都“护城河”的“主要流域”地区。   在锡林郭勒这条两千里“护城河”畔,生活着10万多名各族儿女。   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脑木罕嘎查牧民宾德丽亚就是其中之一。眼下,牧区牲畜出栏即将开始,牧民们也迎来了丰收季。   “往年,牲畜怎么出栏,如何多挣钱?这些都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毕竟以户为单位的单打独斗在市场上占不了便宜。”宾德丽亚说,自从好邻居乌尼日其木格成为党员中心户后,辖区10多家牧户的牲畜出栏问题迎刃而解。   8月15日,宾德丽亚早早来到乌尼日其木格的蒙古包里参加共同学习。学习完毕后,她们围坐在一起,核对牧户们今年的牲畜出栏数。   “大家的牲畜集中起来出栏,摊到每户的运费就降了一半。出栏数量上去了,我就能与商家谈价格,这样一来,咱们1只羊多挣10—20元不成问题。”乌尼日其木格显然已成竹在胸。   距乌尼日其木格家100公里的吉尔嘎郎图苏木海尔罕嘎查的格日勒其木格家,也是个党员中心户,格日勒其木格还是一名护边员。她组织成立了“涛日根合力(意为美丽的边疆)畜牧专业合作社”,带领附近的牧民共同致富。   “我出生在边疆,长大在边关,成家立业又在这片草原。当党员中心户是为了带动牧户共同学习、提高认识;当护边员是为了以身作则守好祖国的‘北大门’;创立合作社是为了带动更多的牧民共同致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对于自己的多重身份,格日勒其木格如是说。   2022年,距格日勒其木格家不到300米距离修通了一条阿拉坦合力至乌力吉图敖包的新公路,为边民出行提供了巨大便利。   路修通了,人流量大了,善于捕捉商机的格日勒其木格在路旁立起了写有“涛日根合力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牌子,为绿色牛羊肉做起了广告。   “这条路不仅极大方便了我们边民出行,更是我们的增收致富路。你看,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雨,今天拉着我们合作社牛羊肉产品的车照样畅通无阻开往锡林浩特市。要是在过去,得等路面干透了才能出行。”   2022年,锡林郭勒盟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重点推进14条公路建设,年底实现了重点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双赢。其中就包含了格日勒其木格言中的致富路。   从格日勒其木格家出发,沿着边境线向西360公里处,就到了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二连浩特口岸。   2023年,二连浩特市牧民乌尼孟和家也是喜事连连、幸福满满。   作为一名年轻牧民,他也有多重身份—党员中心户、护边员、家庭牧场主、嘎查两委成员。这两天,他在自家门前搭起蒙古包,开起家庭旅游点,成了1名小老板。   “这座是党员中心户的蒙古包,是市委组织部给我家搭建的,用来召集嘎查牧民学习;这座是格日勒奥都边境派出所给搭建的,叫‘护边驿站’,用来更好地守卫边疆;这座是接待游客用的。”乌尼孟和带着我们参观了他家门前的3座蒙古包,讲述着主人追求的价值观以及对于幸福的定位。“我认为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新时代本身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幸福。我们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在锡林郭勒,像乌尼日其木格、格日勒其木格、乌尼孟和一样的党员中心户是分布在千里边关的一个个“点”,这些“点”串起1103公里的边境线,铺就沿边地区的“面”。   这也是该盟着力打造推广的边境党建“点线面”工作法。该工作法具体来说,就是以苏木乡镇、嘎查、党员中心户等单元为“点”,坚持乡村户一体推进,建强“苏木镇党委—嘎查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小组”基层组织体系;以边境为“线”,建立健全以边防部队和边境管理部门为主、地方支持配合、人民群众参与联守的专群共防机制;以沿边地区为“面”,强化支持保障,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目前,锡林郭勒盟累计向边境旗市投入7250余万元资金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58个,抵边嘎查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锡林郭勒盟委组织部副部长许国军说,下一步,该盟将以党员中心户为单元,精准设置网格,将精细服务送到农牧民家门口,大力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让农牧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户都不落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巴依斯古楞)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石向军) 记者从8月30日召开的2023年内蒙古信息通信行业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以来,全区通信行业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双千兆网络和边境通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5G基站建设数量超过目标任务的70%,三个项目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据了解,我区开展电信用户申诉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下一步,全区通信行业将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抓紧组织实施第九批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确保生产安全和网络与数据安全。推进会上,内蒙古联通、移动、电信、铁塔、广电网络公司签署《通信行业5G应用发展自律公约》。 编辑:孙丽荣

  2013年9月至2023年9月,中欧班列在内蒙古“开跑”10年。   2023年,也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更成为内蒙古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悠悠十载,内蒙古充分发挥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提升运行质效、畅通贸易通道、推动经贸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中欧班列“跑”得更快,“一带一路”走得更实。   蜿蜒的铁路线上,一列载有55个集装箱的蓝色“铁龙”鸣笛启程,迎着习习秋风,穿过花海草原,驶向遥远的异国他乡……8月29日,从乌兰察布市七苏木物流枢纽产业园首发的“蒙陕号”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过境蒙古国,抵达俄罗斯,全程7300公里。   “蒙陕号”中欧班列由乌兰察布市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合作运营,其开行标志着乌兰察布市加入西安港“朋友圈”。   内外联通双循环,10年间,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构筑联通世界新桥梁,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要物流运输“大动脉”活力澎湃。   10年间,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作为中欧班列东线通道和中线通道主要进出境口岸,不断刷新着内蒙古对外开放新高度。   目前,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增至57条,通达欧洲13个国家的28座城市,承担着全国中欧班列近3成的运量。国内集货地覆盖天津、长沙、广州、苏州等60余个城市。   “开行线路从最初的2条增至69条,翻了几十番!一条条线路连接了德国、波兰、蒙古国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个地区。”谈起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的稳定发展,作为见证者的二连海关关员聂卫东难掩自豪。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经过10年的运行,“蓉满欧”“渝满欧”“郑欧”“渝欧”“湘欧”等过境内蒙古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乌兰察布号”“赤峰号”“蒙陕号”等多列中欧班列相继从内蒙古始发。   10年间,内蒙古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值达到6902.1亿元。市场之“暖”,亦是中欧班列之“火”的写照。   截至今年8月18日,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2000列,搭载集装箱22.8万标箱,货值3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1%、38.99%、40.72%。今年前7个月,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达2843列,搭载集装箱22.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9%、5.7%。   满满当当的集装箱里,不仅有水果蔬菜、日用百货,还有光伏产品、电动载人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返程中欧班列也满载而归……   10年间,铁龙飞驰、货畅其流,一列列中欧班列铺就了共建“一带一路”新通途。   8月29日,在满洲里铁路口岸,伴随着汽笛的长鸣声,一列满载进口板材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国门,经满洲里车站海关监管验放后,这批板材运往国内市场。   2017年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因满洲里口岸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每年都有大量的木材通过满洲里口岸进境。“进口木材搭乘中欧班列从国外产地进口,直接运抵目的地,有效解决了中转环节多、运输周期长等问题,为国内木材产业发展打通了一条稳定的货源渠道。”满洲里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陈书贤告诉记者。目前,经满洲里口岸开行的木材定制中欧班列线路达10条。   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内蒙古是我国葵花籽主产区之一,全国葵花籽产量约70%来自内蒙古。如今,内蒙古特色农产品葵花籽也搭乘中欧班列香飘“一带一路”。   今年以来,乌兰察布市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葵花籽总量约1300吨,总货值200万美元,成为我国葵花籽等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通道,共计发运中欧班列25列,货值4610万美元。   李路是内蒙古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这家公司主要从事跨境电商贸易。谈到为什么选择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货物,李路说:“中欧班列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了三分之一,不仅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也大幅下降。稳定的铁路运输为我们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物流保障。”   据呼和浩特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马晓功介绍,近年来,海关持续加大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深化“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国际邮件”作业模式,支持企业开展中欧班列“铁路快通”业务,探索本土商品进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   内蒙古跨境电商货物“搭车出海”,为内蒙古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外贸新业态发展注入新活力。   10年间,随着系统的不断优化以及监管方式的不断升级,中欧班列通关时间持续缩减,目前每一趟班列在口岸通关时间已经缩短至30分钟。   “现在班列通关速度越来越快,海关一方面提升了查验效率,另一方面创新信息化应用系统,可以线上办理业务,通关既方便又快捷。”中国外运华北有限公司满洲里分公司报关员李福猛说。   为保障中欧班列高效通关,满洲里车站海关将信息化、智能化监管理念融入监管作业之中,上线铁路新舱单和运输工具系统,作业时间由原来的5-6小时缩短至5分钟。货物进口转关自动审核、出口转关自动核销,使进口转关中欧班列减少一道手续、出口转关中欧班列运抵后直接无缝衔接铁路调运编组。   二连海关依托内部管理系统、微信群,与中欧班列“中通道”沿线35个属地海关建立联络员机制,随时沟通班列通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高效解决转关单状态异常、舱单运抵异常、出口报关单未结关等问题,“点对点”定向联络,联动发力。   “软硬”兼修,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内蒙古逐步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运输能力。在站场改造方面,推动实施满洲里铁路口岸站国际货场扩能改造项目;集二线贲二段能力补强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支持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集装箱吊装场等项目,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方面,核准满洲里综保区铁路专用线工程,建设铁路站场与综保区宽轨、准轨到发线,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打造中欧班列集散枢纽。   “钢铁驼队”疾驰御风携光,“一带一路”共建活力澎湃,中欧班列连接起亚欧大陆的繁荣发展,在班列出发、抵达的国家和城市里,涌动着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生活、新希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妮尔) 编辑:孙丽荣

  (2023年8月31日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因年龄原因,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相关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同意包丽玲同志辞去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编辑:杨旭英

  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将于9月6日盛大开幕,作为会上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介会届时也将隆重举行。   中蒙俄“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于2016年成立,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携手俄蒙共同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建设,深化人文、旅游、经贸合作,让曾繁荣了近3个世纪的“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中蒙博览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中蒙博览会诞生至今,一直渗透着文化的血液,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洋溢着文化的光彩。   2015年,首届中蒙博览会召开,蒙古国官方、工商界近400人出席了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欣赏了两国艺术家同台演出,展会期间,中蒙摄影油画作品展吸引了20余万人次观展。   2017年,第二届中蒙博览会“朋友圈”持续扩大,文化活动越加多样,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丝绸之路杯”国际大学生足球邀请赛、中蒙俄自行车邀请赛暨中蒙俄友谊骑行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本届展会“出圈”又“出彩”。   2019年,第三届中蒙博览会规模空前,主办方特地举办了文化交流周活动,包含开幕式晚会、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蒙古国歌剧《三座山》、丝绸之路与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北亚国家油画展等多项活动。让人食指大动的“内蒙古味道”、70多位画家云集的“东北亚国家油画展”、谈古论今的元青花论坛都成为当届展会的美好回忆。   丝绸之路相承,文化交流不断。经贸合作让中蒙之间经济连接日益紧密,文化让两国沟通交流不断加深。   2019年,正逢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当年9月,“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正式启动。期间,系列文化活动涉及7个方面20多项内容,包括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电影展映、蒙医义诊、旅游推介、体育交流等。“我们的友谊图片展”“中国刺绣艺术展”“万里茶道展”“蒙古马美术作品展”让蒙古国观众更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音视频是当今国际文化互鉴的首要载体。自2018年起,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连续4年承办在蒙古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展映”活动,选择不同题材、类型的优秀国产影片进行译制,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视听载体、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扮靓了中蒙俄经济走廊。   8月15日,由内蒙古文旅厅举办的2023“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万里茶道青少年旅游夏令营第一站来到了满洲里市。   70余名中俄蒙三国青少年作为友谊的“小使者”,在夏令营中尽情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蒙根花水上乐园,各种新奇的娱乐设施让孩子们大呼过瘾,来自俄罗斯乌法的阿丽娅是第一次来中国,她说:“中国朋友非常热情,我和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在中俄蒙地区轮流举办的“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旅游品牌。   近年来,中蒙两国旅游活动十分丰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万里茶道”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万里茶道”相识之旅、“万里茶道”蒙古高原蓝色之旅、“万里茶道”商帮贾风之旅、汽车拉力赛、“万里茶道”沿线遗址地区标识牌等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友谊。   与此同时,各种展览展示活动也是频繁举行,2019年,在蒙古国举办的《大辽契丹——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450件精品文物让蒙古国观众感知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我国考古工作者还与蒙古国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草原丝绸之路考古与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对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和日门塔拉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   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深化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让蒙古国民众和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了解内蒙古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蒙古国有关省份的交流合作,更好地落实中方“一带一路”与蒙方“发展之路”倡议的对接。   第四届中蒙博览会是经贸的合作也是文明的交流互鉴,愿中蒙友谊,一代一代传承、延续、发展,愿中蒙博览会让中蒙文化交流再续佳话。(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编辑:杨旭英

  2023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帮扶措施,结合在全区组织开展的“广告助农”共富活动传播内蒙古品牌,树立内蒙古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   近期在全区大力开展推广包联帮扶的“库伦荞麦”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库伦荞麦”广告宣传片参加全区助农和公益广告评比活动,扎实推动广告业提升塑造包联帮扶地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官网设置助农广告推荐专栏,组织发动自治区主要媒体、抖音、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和广告企事业单位、呼市、鄂尔多斯市等盟市免费开展形式多样的“库伦荞麦”宣传展播。看得见、摸到着、见效果的帮扶举措既扩大了库伦旗及库伦荞麦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又为当地政府节省了多达百万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全面提升了广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效能,使帮扶措施更实更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增添了新的活力。 (通讯员许帆) 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