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6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沁原监理公司党委为进一步丰富党建内涵,不断激发党员服务活力,积极搭建党员活动常态化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党员示范”活动,3年来,为员工及家庭提供贴心化、便民化服务,得到职工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沁原监理公司业务除集团公司管内6条干线,7条支线经2盟(阿拉善、锡林郭勒)、6市(乌海、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设有项目部外,对外项目分布在新疆、福建、山东等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点位多、跨距大、人员分散、流动性大是监理工作的特点,也是常态。公司党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职工、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职工常年驻外,工作、家庭难以照顾周全等问题,及时牵头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明确服务对象、内容、方式,保密建立职工家庭档案,内部公开党员志愿服务队24小时联系方式,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实际行动延伸体现在服务保障的细节和全面上,“您安心、我用心”让组织和个人建立了背靠背的信任。   沁原“党员志愿服务队”把重点放在一线职工和职工家庭上,特别对在异地工作的职工家庭,遇急、难、险、病等突发紧急情况,他们是代表公司冲在第一现场的“急先锋”,日常服务驻外项目主要以协调对接机关各部门为主,服务职工家庭做到随叫随到,每年的职工福利均做到了送货上门,今年已为10余名职工将福利送到家中,受到职工和家属的一致称赞。

蓝冠内部,蓝冠可信吗?_巡纪协同作战 精准击破群众“痛点 难点 堵点”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委巡察机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巡视巡察机构部署安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四个三”工作思路,精准把握巡察与纪检监察工作职责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巡纪集中办公、人员统一调配的优势,实现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执纪审查同步推进、形成联动,巡察成果与专项整治高效融合、相互促进,开创了赛罕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的新局面。   问题共商,找准党内监督“定盘星”   互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情况。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将信访反映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单位情况,案件监督管理室将反映被巡察单位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党风政风监督室将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情况,派驻纪检监察组将被巡察党组织及领导干部有关情况通报巡察机构,为精准分类巡察对象,确定轮次巡察对象、靶向发现问题提供了充足“弹药”,前十轮巡察累计通报情况19次112件。巡察组将被巡察单位共性问题、纪(工)委、派驻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纪委监委,为优化日常监督、补足工作短板提供参考。   2020年,全区128名纪检监察干部和巡察干部交叉包联6个镇(涉农街道)12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一方面推动案结事了,促进息诉罢访,零距离解决诉求,有效化解矛盾,共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轮巡察重点村做好了充足准备,明确了“进攻”方向。根据区委重点工作安排,实现煤炭(矿产)资源、优化营商环境、医疗保障民生等三个重点领域专项巡察与专项治理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做到发现问题相互补充、重点情况集中商讨,确保群众身边的一些“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线索共研,提升巡察发现问题成案率   巡察期间,涉及纪检监察政策专业解读、被巡察单位重要问题研判、专业技术支持情况时,巡察办积极协调纪委监委相关部室进行集中会商、综合研判,巡察组与纪检监察机关统一思想,合力攻坚,全面深挖,为精准研判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首度开展带案“巡察+下访”,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牵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接待群众14批24人,排查信访问题14件,解决11件。   巡察组深入贯彻“一线工作法”,严格按照巡察工作“五必访”原则和信访“三访制度”要求开展下沉走访,并将搜集发现的信访举报、立行立改问题、问题线索及时按程序移交区纪委监委或被巡单位纪(工)委部门,明确办理时限,坚持跟踪问效。区纪委监委、所在单位纪(工)委、驻在单位纪检监察组同步抓早抓小,督促整改,并对问题线索先查先办、快查快办、严查严处,不仅实现了巡察工作“快进快出”,而且确保信访件及问题线索快查快结,截至目前,共移交信访举报808件次,立行立改问题149项,全部办理完毕;移交问题线索99件,办理完成77件,立案14件。同时,将巡察移交问题线索办理情况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对未办结问题线索及新移交问题线索纳入区纪委监委基层“微腐败”大清扫和“清零”行动,全盘谋划,集中攻坚,确保了问题线索按期高质量办结。各环节的严谨细致成就了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的精准度、成案率,成就了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办理的高效率、高质量。   成果共享,强化监督执纪“硬约束”   区纪委监委切实履行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职责,不断夯实整改成效,推动一至九轮66个被巡察单位2315个问题全面整改,整改率达91%,对巡察整改不力的4个党组织进行全区通报。巡察机构针对“三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乱发津补贴等问题,向区纪委监委提出意见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以巡促改、以案促改,以点带面,推动区属各单位规范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巡察利剑、纪法惩治的源头治理作用。   深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将警示教育、问题通报深度融合,压实各级党组织整改主体责任,所在单位纪(工)委、驻在单位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针对巡察发现的重点问题、纪委监委查办的典型案例,召开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暨巡察发现问题警示教育大会3次,坚持正面教育、反面震慑的同时,统筹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既提升警示教育效果,也树立良好的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lg蓝冠,蓝冠登录_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委会会议在京举行 聚焦治沙生态价值应对气候变化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询委员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来自联合国有关组织、中国外交界、企业界、金融界、科技界的代表就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主题、分论坛议题和会议方案进行研讨。联合国环境署原执行主任、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询委员会外方执行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出席会议,部分在京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询委员会成员应邀出席,建言献策。会议认为,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将总书记致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贺信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更高水平办好第八届论坛,聚焦治沙生态价值、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向“一带一路”沿线推广中国治沙经验,推动全球沙漠生态价值创造与减贫、荒漠化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低碳减排等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防治荒漠化是推动实现减排及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肯定库布其沙漠治理是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功实践,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已经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的重要平台。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委会会议指出,要落实好习近平主席贺信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新机遇,担当新使命,推动库布其治沙扶贫模式支持服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一带一路”沿线低碳减排绿色发展,更高水平建设更加开放的国际化防沙治沙经验交流平台,更高标准开展第八届论坛的筹办工作。与会代表一致提出建议,应推动在库布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千万千瓦级沙漠立体光伏绿色能源外输项目,助推治理沙漠、保护黄河、产业扶贫、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发展,为全球荒漠化地区创建生态修复保护、绿色能源发展及减贫的综合示范基地。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   索尔海姆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库布其沙漠治理就是成功案例,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平台应更加务实深入地积极参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事业。中国已经提出要进行更高水品的对外开放,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可以在生态治理的多边合作中凝聚更多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委会中方负责人、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会议发言中表示,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全球生态安全,全世界仍有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但同时也为植树治沙、光伏治沙实现低碳减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王文彪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世界,需要付出更加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将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平台上推动更高水平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生态光伏治沙、荒漠化土地‘森林增汇’行动,为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科技化低碳减排,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还讨论了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咨询委员会组织章程修改和以及其他有关事项。(傅恒)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暨第六届一次理事大会上了解到,5年来,全区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5万件(录入系统),解决2.1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47万元。   5年来,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始终秉持“消费者至上”理念,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发挥社会组织平台作用,积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各项消费维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一步,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责,牢记全心全意服务消费者的宗旨,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消费引导,强化纠纷调处,创新维权机制,推动社会共治,不断加强消协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记者祁晓燕)

  各单位:   《新闻论坛》是内蒙古日报社创办的新闻类期刊,创刊于1986年,是一份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是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全文收录期刊,为国际DOI中国注册与服务中心(学术期刊)会员,同时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理事单位。期刊受到学界、业界和新闻管理部门等主体目标受众的高度欢迎。   本刊关注媒体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理论,以“新闻采编业务研究、编辑发行、媒体研究和评价”为基本定位,以“高端、前沿”为办刊理念。从2014年第6期改版以来,以媒体发展分众化为发展突破点,重点打造《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前沿话题》《专家访谈》《名家说事》《新闻阅评》等专栏,形成了品牌特色优势。截至目前,本刊已有40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8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同时,中国知网数据显示,至2020年11月,本刊出版文献量3417篇,总下载次数323572次,总被引次数2397次。   本刊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记者》杂志社、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区内外新闻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区内外20多家媒体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本刊同时聘请国内学界方汉奇、郑保卫、白润生、彭兰、陆地、宫承波、周德仓、黄楚新、陈国权、张丽萍、江鸿11位知名专家教授为顾问,形成了全国性学术影响力。2014年本刊入选由童兵主编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2015年被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推选为理事单位。目前本刊已建立了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时入驻今日头条头条号和澎湃新闻澎湃号。本刊已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龙源期刊网等新闻期刊权威网站建立了内容发布合作平台。   欢迎各单位从当地邮局订阅《新闻论坛》(汉文),全年180元,邮发代号:16-414,联系电话:6635549。   感谢支持!   《新闻论坛》(汉文)编辑部   2020年11月10日

党员干部守初心、践使命 争做电力企业先锋兵

  做学习榜样的先锋兵。为进一步树立“党建+”工作理念,加强党建工作对各项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2020年薛家湾供电局举办举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专题讲座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共计380余名党员参加了此次学习。全局党员坚持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通过找准角色定位、找准融入范围、确定融入目标等举措,寻找符合支部实际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一支部一特色”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入方案,认真落实到位,全力打造党建与业务相融共进的“示范样本”,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推动企业中心任务的完成。   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兵。夏季来临,线路变台杂草植物生长很快,到达一定高度会影响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薛家湾供电局机关党支部与大路分局党支部全体党员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制定了该项工作的活动方案,所有参与活动的党员即刻启程,前往大路供电分局东孔兑供电所辖区线路变台开展了除草清障活动。党员同志进入工作现场,集中清理设备区的杂草,对大路供电分局辖区8处变台进行了全面清理。   做优质电力服务的先锋兵。“到底什么才算是最好的服务”?“和客户的关系就像是和家人一样,给客户最大的关怀。以客户为中心,是我们收费员应尽的责任。”一名普通的窗口收费员说道。电力营业窗口是电力服务的前沿阵地,其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荣誉及效益。为了做好优质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本着“服务用心,服务到心”的理念,严格按照管理标准要求自己,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着每一位前来办理用电的客户。在每一个党员示范岗上,每一名党员都在默默辛勤付出。“而我是一名收费员,我的工作环境虽是每天都在一个小小的窗口工作;但是,每天面对不同的客户办理业务,我都面带微笑主动站起欢迎客户来办理业务。在办理缴费业务时,我和客户沟通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是我都会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耐心的询问客户办理相关用电业务信息。准确快速的查询、细心的输入相关办理业务。”以客户为中心。用实际行动解决客户需求。“与客户沟通办理业务的同时,我们要和客户拉近关系共同配合工作。在遇到比较难缠的客户时,我不能惶恐。应主动上前慢慢和客户疏导平复对方的心情、我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帮助解答客户的用电问题。要做到“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工作理念。”以岗位专业知识为中心。“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中,我要努力学习单位组织的岗位职业培训知识,还要结合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实战经验来充实自己。多读岗位相关的书籍,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   小处入手办实事,细致入微显真情。党员同志们以身作则,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面闪亮的旗帜。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奋力谱写薛家湾供电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高慧芳)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康丽娜)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优化用电报装营商环境”被纳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的改革集萃篇进行推广和展示。   近年来,内蒙古电力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电力获得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客户服务水平,内蒙古电力集团进一步精简办电资料、压缩办电环节和时限,全面实施“一证受理”和“网格服务”,低压客户和高压客户办电环节统一压缩为2个环节和4个环节。对实施“三零”服务的居民以及小微企业等低压非居民客户办电时间分别压减至5个、25个工作日。为满足中小微企业发展以及广大农村牧区养殖业、种植业用电需求,2020年进一步延伸了电网投资范围,扩大了“零投资”服务范围;蒙西地区不区分城市和农村牧区,160千伏安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100千瓦及以下的其他用电客户全部采取低压方式接入电网;设立“业扩包”专项资金用于满足“三零”客户接电需求,累计为2.67万户小微企业等低压客户提供了免费办电服务,共为客户节约办电成本1.79亿元。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先后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8项举措、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6项措施,从降低接电成本、延缓电费缴纳、欠费不停供等方面打出“组合拳”。3月份以来,蒙西电网用电量实现疫情防控期间的逆势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售电量170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6%。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实习生 常能嘉)11月27日,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2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140多位草原生态修复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谋草原新发展。   内蒙古是草原大区,草原面积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6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5,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推进草原资源监测和草原生态评估工作,落实和完善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据草原生态监测显示,2019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44%,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得以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同时,内蒙古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草原保护与修复任务依旧艰巨。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聚焦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科技需求,全面实施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提供了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政产学研用推一体化示范平台,开创了我区草原生态与草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次大会还通过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专委会名誉主任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6人、秘书长1人、委员77人。在学术交流环节,3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研究成果,为大家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文强)记者从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近年来,我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报告数量依然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存在差距,艾滋病累计报告现存活病例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位列第26位,总体水平仍处在低流行水平,自治区现住址累计存活病例中经性途径传播占大多数,成为自治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现居住在我区的感染者和病人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   今年以来,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促进落实《内蒙古自治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制定各项防艾工作方案,切实落实防控措施。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与各盟市签订了防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其中涵盖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防治艾滋病项目、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抗病毒治疗“一站式”服务、推进控制艾滋病性传播综合干预,全力实施攻坚行动“六大工程”,强化实验室检测的指导、培训等内容。此外,自治区还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20-2022年)》,指导全区艾防工作。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继续探索高校尿液传播检测,自检设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自2018年在区内部分高校开展艾滋病尿液传递检测工作以来,自治区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购置专用设备,在全区各盟市的高校安装艾滋病尿液传递检测设备,实现自治区高校尿液传递检测设备全覆盖。   近日,经过《内蒙古自治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评估,初步结果显示,自治区基本完成了“十三五”期间要求的各项指标,自治区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态势。

  11月28日至29日,在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内蒙古第三医院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   据内蒙古第三医院副院长陈丽霞介绍,此次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举行的首次精神卫生调查,也是全国首个采用国家流调方法开展的省级流调项目,总计获得8大类、36种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   该项目从立项到调查结束,历时2年10个月,投入800余万元,涉及全区11个盟市,41个区县、246个嘎查村,22942户家庭中的14164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调查结果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充分挖掘数据,获得更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科学评估我区精神障碍的疾病负担以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区精神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百姓。”陈丽霞表示,此次精神卫生调查,填补了我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空白,获得了我区本土精神卫生相关数据,为制定我区精神卫生服务政策及建立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我区公共保健政策的制定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张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