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已经正式启动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就提升企业主体地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政策措施。 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面,一是提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规范研发费用核算。研发准备金制度将推动企业从制度上保障研发投入的持续稳定,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壮大企业发展后劲。二是首次提出按照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强度及增量增幅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总额最高为500万元,用于技术研发。三是提出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国有企业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创新指标考核权重,将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增量部分按150%加计。 在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一是提出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培育支持体系。二是提出对居民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三是首次提出鼓励区外科技型企业和科研人员来我区创新创业,来内蒙古设立的科技型企业,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得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四是提出对首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区内企业和整体迁入我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研发经费。五是提出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优先参与电力交易、配比风光发电量、执行倒阶梯输配电价等措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在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一是提出鼓励企业牵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建立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提出对产学研结合紧密的创新平台优先给予政策支持。三是提出支持驻区中央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或协同创新联合体。 在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方面,一是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二是提出成立自治区科技投资集团,统筹管理科技创新类基金。三是提出健全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质押融资补偿力度,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四是提出推动科技成果资产证券化发展。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补;对在自治区股权交易市场科创板挂牌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补。(记者武子暄)
日期 : 2020 › 6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响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把扶贫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的重点,充分落地平安集团“三村工程”扶贫战略,积极在集团扶贫资源的支持下,开展了全国首个以保险创新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链接贫困户的造血式金融扶贫模式即“三村三保”扶贫模式,该模式于2018年3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成功落地。 保险扶贫,撬动乡村产业发展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人口致贫问题盘根错节,采用“输血式”扶贫无法持续改善贫困户的生活,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内生动力,“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才能根本上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2018年1月,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选取了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中旗的扶贫企业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创新金融扶贫帮扶重点对象之一。立足平安集团金融保险主业,以保险创新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链接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最终形成了“三村三保”模式落地方案,并在实践中积极创新产品,不断完善。“三村三保”扶贫模式围绕“金融造血、精准帮扶、长效促进、防贫兜底”,覆盖产业扶贫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建立了金融科技一体化的“扶贫保+溯源保+防贫保”扶贫闭环支持体系。 在产前,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直击扶贫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痛点,建立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位一体的以产业为支撑的运行机制,通过补贴保证保险保费及银行贷款利息的形式,实现银行、政府、保险的三方信贷风险共担,大幅降低扶贫企业融资成本,撬动产业扶贫资金,精准滴灌到扶贫龙头企业,最大程度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利用生产资料发放、高价订单回收、劳务雇工、参股分红的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和贫困户积极性,实现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为阴山优麦提供免息免担保的扶贫资金9000万元,支持其建立了3万吨燕麦香米、2万吨燕麦片、2000万支燕麦杯加工生产线、3万吨级原粮及产品仓储库等生产资源,成为察哈尔右翼中旗发展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 物联网+大数据全程助力,因地施策跟踪帮扶。对扶贫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农作物生长实况、农业生产过程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平台化管理,另外,对扶贫项目的现金流、商品流等经营情况进行线上化记录和分析,确保扶贫资源精准到户,扶贫政策前置预判,完善扶贫产业信贷风控体系,确保风险可控、成效可知。 “溯源保”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智慧溯源管理平台,配合智慧种植监测平台,创新设计“溯源保”保险产品,通过将“区块链产销溯源平台+溯源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新模式、新方法深度融合,实现生产品质管理、产品追溯认证、市场决策分析三大功能,为产品匹配“一码双保险”的智慧溯源品质认证,增加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 20%回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采取配股分红形式,邀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公司,并与嘎查村签订合作协议,扶贫企业每年给付每个村委会不低于6%的入股分红。2018年帮扶1087户贫困户、2019年帮扶1087户贫困户、2020年上半年帮扶1370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约3000余元。 2O互联网电商平台如平安E采、平安好车主商城、平安好医生商城、壹钱包等,专门搭建“精准扶贫专区”,帮助扶贫企业的产品纳入“三村百宝”消费扶贫品牌计划,提供专业品牌营销策划;线下通过在乌兰察布、上海、广州等地开展的五场扶贫产品洽购会向外界推介。截止上半年,已为阴山优麦带动销售额达7283.64万元。 此外,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助力阴山优麦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完善,从最初的十几个初加工单品已发展到近七十个单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线上线下均有销售,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在亚洲第十四届品牌盛典上,阴山优麦荣获“中国(行业)品牌年度创新企业”称号,真正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主心骨”。 同时,为了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设计开发农业保险、人身意外险、平安政府扶贫救助责任险、“防贫保”等一揽子全方位保险方案,全面保障了贫困人口在产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其中,防扶结合的“防贫保”聚焦临贫、易贫人群,覆盖灾害、意外、疾病、农业减产等致贫风险,保障贫困户生产生活持续稳定,每户最多可获得赔款5.5万元。有效解决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扶贫难题。 截止目前,平安产险为通辽市科左中旗的1287位扶贫干部定制意外险保障方案,保证基层扶贫工作平稳快速进行,累计提供了3.8亿元的保险保额。“防贫保”已经覆盖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16265人,总保额12亿元,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期1275人,总保额1217万元。 复制金融扶贫模式,加速推进脱贫攻坚 2020年4月,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和巴彦淖尔市政府签订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该项目由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和巴彦淖尔市政府共同发起,将巴彦淖尔精准扶贫“组合拳”与平安乡村振兴扶贫模式和平安智慧化农业项目高度契合,结合巴彦淖尔市的实际情况,推出“扶贫保”项目,通过事前“贴息”助力贷款;事中运用“科技+农业”提供风险保障;事后通过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帮助涉农带贫企业搭建产销平台,建立涉农品牌的帮扶振兴计划,向消费扶贫进行延伸,帮助带贫涉农龙头企业完成协销,形成产业振兴的闭环运作。该项目的落地,对巴彦淖尔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天赋河套”授权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8月20日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扶贫保”项目在巴彦淖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在巴彦淖尔银保监分局和金融办的协调支持下,成功落地巴彦淖尔市。为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从陕坝农商银行1000万元融资贷款进行全额贷款贴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平安“扶贫保”模式帮助企业“提品质、创品牌、降成本、提收益”,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长效的帮扶机制,为天赋河套授权企业打开新的销售路径。 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造血式金融扶贫模式“三村三保”,通过全产业链全周期保障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结合前沿技术支撑生产,驱动地区减贫与发展,描绘了金融助力内蒙古贫困户奔小康的生动画卷。 在接下来的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平安产险内蒙古分公司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继续围绕产业扶贫主线,以“三村三保”为核心抓手,扎实推动“三村工程”在内蒙古的深度落地,持续深化具有平安产险特色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内蒙古的脱贫攻坚持续注入“保险+科技”新动能,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加油助力,以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10月1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通报有关情况。 自2019年“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在自治区政府的指导下,自治区科技厅以制定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突破口,针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研究制定支持政策,起草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文稿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0年10月12日正式印发实施。 《若干政策措施》共分8个部分,分30条96项。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科技创新供给;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筹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开放合作格局;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措施等。《若干政策措施》政策的突破性、创新性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出台了47项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政策的针对性强,每一条每一项所针对的都是我区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短板和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政策的系统性强,从政策涉及面、主体覆盖面上讲,是内蒙古科技领域迄今为止系统性最强的政策。 据发布会介绍,自治区将采取开展政策宣讲、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强督查评估等多种措施,推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科技兴蒙”行动是继“科技援疆”“科技援藏”“科技入滇”“科技支宁”等之后,国家层面全面支持内蒙古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具体体现。自2019年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会商工作开展以来,全区上下积极推进“4+8+N”(“4”指科技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广东省四个政府及政府部门,“8”是包括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钢研集团在内的8个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N”是除“4+8”之外的其他合作主体。)合作主体合作对接;自治区科技厅面向全区广泛征集了与“4+8+N”等合作主体有关的创新需求近1800项;自治区首次启动实施了“科技兴蒙”重点专项,形成实施方案16个,支持经费4.7亿元,带动盟市投入4.7亿元,引导创新主体投入将达到近20亿元。 同时,自治区将科研项目安排的重点向“科技兴蒙”行动倾斜,聚焦石墨烯、氢能、碳捕集封存、稀土、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投入经费1.75亿元,带动企业投入近4亿元,吸引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40多家参与联合攻关,助推“科技兴蒙”行动扎实开展。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10月15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前,内蒙古餐饮行业将全面告别塑料吸管,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分三个时间段治理塑料污染 10月1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塑料污染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杰对内蒙古今年7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作了简要通报。 据介绍,自治区将按照国家要求,分三个时间段完成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第一阶段是2020年,将在部分盟市、领域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第二阶段是2022年,内蒙古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第三阶段是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何杰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既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多方支持。希望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使塑料污染防治深入人心。 产销用全方位禁止和限制 何杰表示,内蒙古《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施策。 据何杰介绍,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内蒙古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禁止生产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全区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今年年底,全区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5年底,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全区所有宾馆、酒店、旅店、民宿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推进破解“视觉污染” 10月1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学校园内,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看到,校门口设有学生快递领取处,2个8层的架子上,放着各式各样的邮件,其中不少是用塑料袋包装的。即便外面是用纸箱,为了防止物品摔坏震碎,纸箱里面也填充了不少塑料制品,例如充气塑料袋、空气塑料膜等。学生们熟练地拆开快递,将包裹里的小件物品带走,大量的包装垃圾被丢弃。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每天要产生生活垃圾2000多吨,其中包括大量的“白色污染”。 随着城市发展壮大,以塑料袋为代表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塑料制品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降解,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对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固体处负责人、一级调研员赵福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色污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污染范围广、治理难度大。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赵福全表示:“最新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明确了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了法律效力。下一步,全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新固废法的宣贯和实施,严格依法治理塑料污染,严厉查处违反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环境监管和环境综合执法,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的督导检查。新颁布的固废法已经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也明确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承担本地区塑料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对各盟市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塑料污染治理问题纳入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对盟市的考核和问责。” 产业调整路在何方 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各大商场走访发现,目前呼和浩特市大量的奶茶店、餐饮场所,仍以提供塑料吸管为主。“禁塑令”开始实施以后,这些奶茶店、饮品店将何去何从?“如果国家有政策,我们肯定要遵守,市场也肯定会出现替代品。”一家全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企业在其他省份已经有所动作,将塑料吸管换成纸质吸管,但在呼和浩特市尚未落实。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看到,今年1~6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塑料制品产量为2.13万吨,仅占全国产能的0.067%。本次禁限政策,将矛头指向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由此可见,未来,全区的塑料制品制造业势必进入调整,不可降解产能收缩,可降解及替代品产能布局应当加速。 何杰表示,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内蒙古将多措并举推广应用替代品,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品。在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规模化可降解地膜试点。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仓储、电商快递等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 由此可见,可降解和替代品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监管仍需落实到位 政策已经出台,如何对列入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采取监管措施,对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一级调研员哈斯巴根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重大决策部署,内蒙古将加强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组织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开展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行为。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 在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方面,内蒙古将督促生产企业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产品标准等规定全面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督促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的规定,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杜绝禁止销售的塑料产品进入市场。 此外,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禁限塑的监督管理,限期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配合推动城市建成区集贸市场建立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依法查处违规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王树天
继斩获“2020年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第一名后,伊利品牌价值再获认可!10月15日,具有“全球营销界奥斯卡”之称的BrandZ发布了2020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伊利蝉联行业第一,实现“八连冠”,向公众展现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也以世界级的品质奠定了其在中国乳业的龙头地位。 “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由全球最大的传播服务集团WPP与旗下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共同发布,该榜单将品牌创造的“财务价值”与消费者调查所获得的“品牌贡献”相结合,真实地反映出“品牌价值”,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权威和最全面的中国品牌排行榜。 伊利位居“2020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行业第一 “强大的品牌是企业的护身符,那些快速从危机中复苏的品牌,是因为他们在持续的经营过程中始终强调自己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打造有意义的差异化品牌。”正如BrandZ报告所指出,作为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伊利始终坚持潘刚董事长提出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了更懂消费者,伊利搭建了覆盖420个数据源、有效数据量级达到全网90%以上的大数据雷达平台,实时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深层次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与伊利产品研发有效结合,不断创新产品品类,现已拥有“伊利”母品牌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安慕希、伊利纯牛奶年销售收入在200亿元以上,金典、优酸乳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有10个子品牌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 伊利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营养健康滋养 报告显示,伊利通过多年在快消品市场的持续深耕,旗下多款明星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020亚洲品牌足迹报告》,伊利凭借91.6%的品牌渗透率、近13亿的消费者触及数,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市场消费者选择最多的品牌榜首,推动伊利稳健发展。在今年疫情大考之下,伊利实现了逆势增长,尤其是二季度业绩强劲复苏,实现营收268.8亿,同比增幅高达22.49%,扣非净利润23.97亿,同比增幅高达79.28%。在二季度业绩的强劲带动下,伊利上半年业绩呈现超预期增长,营业总收入达475.28亿,扣非净利润37.66亿,多项核心指标继续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伊利二季度业绩强劲复苏增长超预期 “中国的品牌格局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巨变。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品牌已经凭借高品质产品和极致的便利性成为世界品牌领导者。”正如凯度集团中国CEO兼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在致辞中所说,伊利作为亚洲最大乳企,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将继续坚守世界级品质,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加速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助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让世界共享健康”的梦想。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何杰15日在此间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国家要求,内蒙古将按照三个时间段开启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官方消息称,第一阶段是2020年在内蒙古部分盟市、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第二阶段是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第三阶段是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当天官方还披露了2020年内蒙古禁限塑料制品的具体任务: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等。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记者李爱平) 原标题:内蒙古开启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学生们在取快递 不少快递都是塑料包装 “服务员,麻烦拿个餐盒和塑料袋,我要打包。”10月15日中午,在位于新华大街的丰园饭店,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结账后向服务员索要塑料餐盒和塑料袋,打包带走吃剩的食物。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吃剩的饭菜用塑料袋打包成为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未来可能因为饭店无法提供塑料餐盒和打包塑料袋而改变。记者10月15日从自治区发改委了解到,按照我区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前,我区餐饮行业将全面告别塑料吸管,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分三个阶段治理塑料污染 10月1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塑料污染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杰对我区今年7月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作了简要通报。 据介绍,我区将按照国家要求,分三个时间段完成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第一阶段是2020年,我区将在部分盟市、领域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第二阶段是2022年,我区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第三阶段是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何杰表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既要靠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进,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多方支持。希望能够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使塑料污染防治深入人心。 产销用全方位禁止和限制 何杰表示,我区《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施策。 据何杰介绍,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我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禁止生产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的塑料制品。全区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 今年年底,全区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到2025年底,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全区所有宾馆、酒店、旅店、民宿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推进破解“视觉污染” 10月15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学的校园内,记者看到,校门口设有学生快递领取处,2个8层的架子上,放着各式各样的邮件,其中不少是用塑料袋包装的。即便外面是用纸箱,为了防止物品摔坏震碎,纸箱里面也填充了不少塑料制品,例如充气塑料袋、空气塑料膜等。学生们熟练地拆开快递,将包裹里的小件物品带走,大量的包装垃圾被丢弃。据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办公室的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2000多吨,其中包括大量的“白色污染”。 随着城市发展壮大,以塑料袋为代表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丢弃的废旧塑料制品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对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固体处负责人、一级调研员赵福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色污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污染范围广、治理难度大。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赵福全表示:“最新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明确了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了法律的效力。下一步,全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和实施,严格依法治理塑料污染,严厉查处违反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环境监管和环境综合执法,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的督导检查。新颁布的固废法已经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也明确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承担本地区塑料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对各盟市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塑料污染治理问题纳入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对盟市的考核和问责。” 产业调整路在何方 记者在呼和浩特市各大商场走访发现,目前呼和浩特市大量的奶茶店等餐饮场所仍以提供塑料吸管为主。“禁塑令”开始实施以后,这些餐饮场所将何去何从?“如果国家有政策,我们肯定要遵守,市场也肯定会出现替代品。”一家全国知名连锁餐饮企业的张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企业在其他省份已经有所动作,将塑料吸管换成纸质吸管,但在呼和浩特市尚未落实。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看到,今年1~6月,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塑料制品产量为2.13万吨,仅占全国产能的0.067%。本次禁限政策,将矛头指向了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由此可见,未来,全区的塑料制品制造业势必进入调整,不可降解产能收缩,可降解及替代品产能布局应当加速。 何杰表示,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我区将多措并举推广应用替代品,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品。在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规模化可降解地膜试点。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仓储、电商快递等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 由此可见,可降解和替代品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监管仍需落实到位 政策已经出台,如何对列入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采取监管措施?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一级调研员哈斯巴根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重大决策部署,我区将加强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组织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对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开展塑料购物袋、农用地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行为。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 在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方面,我区将督促生产企业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产品标准等规定全面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督促经营企业严格执行“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的规定,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杜绝禁止销售的塑料产品进入市场。 此外,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餐饮行业禁限塑的监督管理,限期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配合推动城市建成区集贸市场建立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依法查处违规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王树天)
中新网满洲里10月13日电(记者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政府13日对外披露,中国满洲里机场海关正式批准满洲里口岸快件监管场所。这也意味着内蒙古首家陆路口岸快件监管场所正式获批。 据介绍,今年以来,满洲里市与京东集团开展满洲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战略合作。 为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满洲里口岸快件监管场所已注册登记。 官方称,满洲里口岸监管场所的设立为满洲里跨境电子商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杨腾格尔)据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消息,11月1日起,呼和浩特市35个路口启用268套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即“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将对机动车路口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通行、骑压实线通行、逆行和驾驶人不系安全带、接打移动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实时自动抓拍。 呼和浩特市35个路口如下: 1、北垣东街与腾飞北路交叉路口; 2、成吉思汗大街与通道北路交叉路口; 3 、赛马场北路与体育馆东巷丁字路口; 4、 110国道与兴安北路交叉路口; 5 、爱民街与奈曼路交叉路口; 6 、规划纬四路与规划经七路交叉路口; 7 、南店滨水新村南街与百合路交叉路口; 8 、阿尔泰南街与恒大城东路交叉路口; 9、爱民街与丰州路交叉路口新城区 10、南店街与规划经七路交叉路口; 11 、新华西街与呼钢东路交叉路口; 12 、鄂尔多斯西街与呼钢东路交叉路口; 13、生态路与盐站西路交叉路口; 14 、三里营街与石羊桥路交叉路口; 15、大西街与县府街交叉路口; 16 、县府西街与阿拉善南路交叉路口; 17 、世纪东街与金桥三路丁字路口; 18 、乌尼尔西街与金桥二路交叉路口; 19 、乌尼尔东街与兴安南路交叉路口; 20、乌兰察布东街与丰州南路交叉路口; 21 、包头大街与呼伦贝尔南路交叉路口; 22 、惠民街与金桥三路交叉路口; 23、陶利西街与包头大街丁字路口; 24、陶利西街与呼伦贝尔南路交叉路口; 25、机场航城路与河西路丁字路口; 26、惠民街与滨河南路丁字路口; 27、双台什街与东影南路交叉路口; 28、双台什街与哈达路交叉路口; 29 、金四路与金一道丁字路口; 30 、金四路与金二道交叉路口; 31、金四路与金三道交叉路口; 32、金四路与汇金道交叉路口; 33 、金五路与金二道丁字路口; 34、金五路与金三道丁字路口; 35、丰林路与金六道交叉路口。
10月12日,活动现场新鲜出锅的兴安盟大米供游客品尝。 10月12日,兴安盟大米吸引游客。 10月12日,兴安盟“南果北种”丰硕果实亮相。 10月12日,现场烹饪的兴安盟牛肉吸引观众。 10月12日,兴安盟大米新米上市。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12日电(记者张玮)12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大米新米及牛肉新品牌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米香四溢的大米、质嫩爽口的牛肉、鲜香醇厚的奶制品、绿色天然的果蔬和林下作物等512个特色农畜产品供游客和市民品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