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4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网址,蓝冠1956代理_“现场教育+以案促改”筑牢思想防线

  为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9月4日,察右后旗供电公司组织干部职工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   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领袖论廉、党纪党规摘要、廉政楷模、廉政提醒、案件警示录、忏悔录、廉政电子资料、廉政漫画模型等。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警醒意识,深刻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进一步强化了对自身岗位所存在廉洁风险的认识,大家深刻感受到我们党惩治腐败的零容忍态势和正风肃纪不松劲、从严治党不止步的决心态度。   下一步,察右后旗供电公司将不断丰富廉政教育载体,通过参加案件庭审等多样形式,不断深化以案促改,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康鑫)   ​ 编辑:贾小燕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街道巴彦南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红网格”及“三心三度”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网格化管理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优势。“同心”惠民、“暖心”为民、“细心”助民,用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的服务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做居民的贴心人。   大党委“同心”惠民 “三进两任”服务群众有“力度”   巴彦南路社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驻社区单位、包联单位等各类党组织共同出力为原则,聚焦社区民生“主战场”,全面列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形成“项目清单”。促进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服务共推、活动共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开展“三进两任”活动,引导在职党员来社区报道、进网格、进居民群,认领楼栋长、单元长、担任网格指导员。报道党员们发挥自身资源,合力解决居民诉求,截至目前报道党员们共参与社区环境整治12次、入户走访14次、微信群收集民意32条。推进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网格党员为先锋的“红网格”治理模式与“三进两任岗”活动融合,将凝聚起来的“红色力量”向服务民生的最后一米延伸。   网格员“暖心”为民 “四百五亮”服务群众有“温度”   家住阿吉拉小区7号楼的郝大娘今年90岁高龄,是独居老人,也是社区老党员。每天上午10:00,网格员高艳青准时敲开这位老人的家门,与老人唠家常、询问老人当天的身体情况和生活需要。考虑到老人有学习和阅读的习惯,高艳青会定期整理好党员学习材料和最新出版报纸,隔三差五递到老人手上,老人很感谢这个像“女儿”一样贴心的网格员。老人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有社区的好同志把我当“妈妈”一样关心,我心里很踏实很满足”。   家住富源小区3号楼的独居老人刘阿姨今年74岁,社区网格员任莉通过入户走访与老人谈心,发现这位老人内心孤寂,有“希望社区的人陪我过节”这个心愿。端午节当天任莉手提粽子来到老人家里,为老人做了丰盛的饭菜,让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体会到陪伴的幸福。   巴彦南路社区自开展“四百五亮”活动以来,切实推进网格员进百家门、访百家情、送百家暖、结百家亲,推动网格内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网格员及网格党员常态化入户走访128次,参与志愿服务21次,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让社区重点人群感受到心有人暖、难有人帮、困有人解;让辖区特殊老人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   实践站“细心”助民 “十讲十法”服务群众有“精度”   巴彦南路社区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群众工作“十讲十法”,转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角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留意到富源小区南区楼前铁栅栏中间堆积垃圾,树木生虫,影响居民生活环境。通过与居民民主协商,问计于民,了解到大多数居民迫切希望拆除栅栏、硬化栅栏内绿化带、砍除树木,从源头改善小区环境。社区党委即刻向上级汇报,召开两委会议,研究行动方案,仅用时三天拆除栅栏、清除杂物、砍除树木,平整墙面,修复路面。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日接到反馈,某老人在阿吉拉沁南路和新华西街十字路口东西走向红绿灯处沿街乞讨,非常危险,疑似巴彦南路社区辖区居民。经调查核实,该老人居住在辖区明泽百度城小区且享受退休金待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与老人子女沟通,换位思考,与老人子女交流情感讲贴心话,最终陪同老人子女将老人安置到养老院,让老人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从居民满意度看社区服务好不好,从居民生活质量看民生基础牢不牢、从精神文化需求看幸福指数高不高”,巴彦南路社区为民办实事坚持“三看”标准。找准服务小切口,做足为民大文章,把党和政府更多关怀送到居民心上,让居民过上更加幸福如意的生活。 编辑:段丽萍

  开栏的话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内蒙古日报社特别策划、重磅推出“守望相助一家亲”全媒体大型传播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故事,以多角度、全媒体的形式,全面展现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幸福生活。   “我觉得五角枫树不能用平针绣,得用乱针绣才好看。”“这个丝线颜色更接近图片上的色彩,可以试一试……”一大早,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金星嘎查的绣娘们就聚在了郭淑红家中,在绣架前围坐成一圈。大家从花色各异的刺绣包袱里取出绣针、丝线、绣花撑,一起研究着订单作品。   细细的银针牵引着彩色丝线在绣布上穿梭,活灵活现的图案渐渐显现:盛开的石榴花、火红的五角枫、一望无际的草原……针针线线,不仅绣着姐妹们的巧手灵思,也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学习刺绣之前,我打工种地,一年收入不是很高,现在每年至少增收3万块钱。”坐在绣架前的郭淑红是嘎查里唯一的一级工绣娘,说起自己的收益,她难掩内心的喜悦。   色彩明艳、风格独特的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起源于清代,与汉、满、藏等民族刺绣技艺互相融合、互相影响,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郭淑红走进刺绣培训班之前,这项技艺对她来说还极为陌生。   “我们嘎查几乎都是汉族人,大家对于蒙古族刺绣接触不深,刚开始积极性不高,就想着能不能利用农闲时间赚点钱。”郭淑红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培训的场景。当时听说白老师要在苏木举办蒙古族刺绣培训班,她第一时间报名并且动员了嘎查20多名妇女参加。   郭淑红提到的“白老师”是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也是“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更是2.1万名绣工口中最亲切的“白大姐”“白会长”“白姨”。   多年来,白晶莹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刺绣产业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指尖上的经济,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累计在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余期,培训绣工1.8万人次。   刚开始培训的日子,针法的繁复和线的细密让郭淑红感到吃力,但她并没有退缩。她每天都坐在刺绣桌前,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车间代钦塔拉苏木负责人乌云高娃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学习各种技巧和纹样。   “蒙古族刺绣的针法千变万化,每一种针法都需要掌握相应地线的使用,每个学员学习得都很用心。”乌云高娃说,绣娘们的技艺日渐娴熟,一针一线间都充满了她们对蒙古族刺绣的热爱和坚持。   “我没有基础,但在培训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像乌云高娃老师一样的蒙古族姐妹,有不懂的问题我就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探讨,大家都特别热心地教我。”郭淑红说,她和这些姐妹因刺绣结缘,大家在微信群里除了沟通刺绣技巧,还会唠家常,交流生活中的趣事。   刺绣对郭淑红来说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然而高度还原图片变成更为生动、立体的绣品诞生的那一刻,总能让她成就感满满。“从事刺绣这几年,我们的审美都跟着提高了,心情好了,大家也喜欢打扮,每个人的精气神儿都和以前不一样。”郭淑红说。   “我们对各民族的绣娘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发订单、统一结算,宗旨就是让绣工们在‘四个统一’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发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表示,指尖上的技艺转化成为指尖上的经济,小小绣布也成为展示兴安盟民族团结进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7月,大兴安岭深处的阿尔山市白狼镇,林海茫茫、郁郁苍苍。阿尔山市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幅幅由白桦树皮、苔藓、树叶等为原料绘就的花鸟图、风景图,栩栩如生、形神兼备,这便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   浅白色的树皮上交错着一道道黄色的斑纹,白狼镇居民杨梦不断调整树皮方向,灵巧的手把握着剪刀,一幅白狼林俗树皮画从她指尖诞生。   作为一名蒙古族姑娘,杨梦刚刚学习树皮画制作一年多,她的老师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红。   “小时候我奶奶会在闲时将脱落的树皮捡来,做成生活用品。”李艳红对树皮画有着独特的感情,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项手艺,也记录着过去的回忆。她说,白桦树皮层次分明、颜色渐变,是制作树皮画的绝佳原料。   树木记录年轮,森林承载历史。勤劳智慧的阿尔山白狼镇人民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把柔软的白桦树皮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树皮画,是林区人民群众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自强不息的追求。   如今,白狼林俗树皮画不仅丰富了林俗文化的内涵,还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参与制作树皮画的人员每月至少可收益2000余元,多劳多得。”阿尔山林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彩云说,由树皮画制作的阿尔山伴手礼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   学习过室内设计的杨梦,在制作产品之余学习树皮画产品设计,希望为非遗技艺推广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白狼林俗树皮画正在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我也希望设计一些接地气的产品,让树皮画融入百姓生活。”   兴安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织碰撞下,孕育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和白狼林俗树皮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在兴安盟,从十几岁的少女到耄耋之龄的阿妈,从郭淑红到乌云高娃再到李艳红和杨梦,各族群众在交流和学习中精进了手工技艺,创造出指尖上的幸福生活。非遗聚艺、文化聚能、产业聚力,兴安盟把非遗保护传承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让石榴花绽放在各族群众指尖。(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明亮 高敏娜 斯日古楞其其格 呼布琴) 编辑:孙丽荣

红色经典 “声”入人心

  6月30日,由内蒙古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团结的力量》迎七一红色传承歌咏比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比赛中,由102名青年组成的10支参赛队伍深情演绎了合唱《歌唱祖国》《万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你,中国》、朗诵《七月的天空》《有一首歌》《百年复兴路拳拳赤子心》《祝党生日快乐》、手势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独唱《如愿》等。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赛事在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中结束。中国制造网团队获得第一名,阿里巴巴1688团队获得第二名,内蒙古普利斯化工有限公司团队获得第三名。   党员干部们表示,此次歌咏比赛生动展示了内蒙古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在歌声中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同时也强化了广大党员自身的责任担当,激发了大家凝心凝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豪情。(林佳) 编辑:温慧娟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2022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近日发布。这是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工作开展以来,连续第10次发布有关报告。今年,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超500家媒体发布报告,发布媒体数量比去年增加百余家,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扩大报告范围,黑龙江、陕西、湖南等15个省份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覆盖。   2022年,新闻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奋进力量。特别是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践行忠诚担当,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生动实践展现了新闻战线的好形象、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各报告媒体按照中宣部、中国记协印发的《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要求,从政治责任、阵地建设责任、服务责任、人文关怀责任、文化责任、安全责任、道德责任、保障权益责任、合法经营责任等方面,对2022年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报告。其中,200多家媒体还制作了形式多样、传播广泛的多媒体版报告,多家媒体制作发布展示海报,召开报告发布会、座谈会。报告可读性、生动性明显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和各省区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将对媒体发布的报告开展评议打分。   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工作开展10年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参与报告的媒体越来越多,有力推进了新时代新闻事业发展和新闻队伍建设。 编辑:温慧娟

  近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街代钦社区居民崔先生向信访代办员反映的盟医院小区因抢修管道造成道路坑洼、影响群众出行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4月代钦社区成立信访代办点之前,居民反映小区内的问题要到乌兰浩特市信访局,逐一完成提交材料、登记、等待结果等流程。如今,崔先生在社区信访代办点就能反映诉求,还能得到有效解决,不需要再“多地跑”“多次跑”。   这是自治区推进信访代办制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自治区信访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学习践行“浦江经验”有机结合,强化“有解思维”,下大气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在县乡村三级常态化帮办代办群众信访事项,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让信访代办制成为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截至5月底,全区12个盟市中,97个旗县(市、区)、941个苏木乡镇(街道)、11563个嘎查村(社区)已推行信访代办制,分别覆盖全区县、乡、村总数的94.2%、85.9%、84.4%。   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省级领导每人包疑难复杂信访事项5件,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截至目前,37位省级领导包案186件、化解123件,盟市厅级领导干部包案3511件、化解2435件,旗县(市、区)处级领导干部包案6478件、化解4993件。   兴安盟进一步整合机构队伍、优化服务流程、压实工作责任,基层信访代办员及时为群众提供信访代办服务,已受理信访代办事项801件,推动办结710件。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在全县推行了“村书记代办、乡书记协办、县书记主办”的三级书记抓代办机制。赤峰市敖汉旗木头营子乡运用“百姓说事儿”平台APP提升信访代办质效,群众用手机通过平台反映问题、自主“点单”由工作人员代办,复杂事项由政府“派单”代办,推动矛盾化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将熟悉相关政策法规、有威望的“五老”人员纳入信访代办员队伍,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做到应帮尽帮、应办尽办,切实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   各级党员、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一大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信访代办制成效不断凸显,也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滋养了初心使命。一是大量信访矛盾就地化解。信访代办制推行以来,全区34769名基层信访代办员代办信访事项4530件,已推动办结3232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在信访代办过程中提前排查发现、及时就地化解。二是信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全区累计化解各类信访积案14484件,其中5年以上944件、10年以上262件、20年以上49件,一大批时间长、难度大、涉及面广的“骨头案”“钉子案”得到彻底解决,一些有“民转刑”、极端事件苗头的信访矛盾隐患得到有效化解。三是信访上行趋势明显减缓。截至5月底,旗县级信访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0.8%,大量信访矛盾在基层得以化解。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信访代办制时刻关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在“家门口”,有效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热情和干劲。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杨柳通讯员鲍枫) 编辑:贾小燕

  近日,福布斯2023年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公布,北方稀土榜上有名。   美国福布斯公司商业杂志《福布斯》以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等主题原创文章著称,其发布的各类榜单被称为“经济的晴雨表”和“财富的风向标”。   今年是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发布的第20年。榜单使用截至2023年5月5日的12个月财务数据,计算销售、净利、资产和市值等4个方面指标,并进行排名。上榜公司总销售额为50.8万亿美元,净利润为4.4万亿美元,资产为231万亿美元,市值为74万亿美元。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391家。   北方稀土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集生产、科研、贸易于一体的稀土行业企业,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基地,构建起“稀土冶炼分离—新材料精深加工—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在榜单中列第1671位。(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格日勒图 新闻编辑 莎日娜) 编辑:张彬

蓝冠测速,蓝冠首页_【镜鉴文明】“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2023第87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 编辑:孙丽荣

  “我们将主题教育学习的学思感悟与‘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融会贯通,推动‘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纳入‘半拉子’工程台账的387个项目已盘活276个,与年初相比增加了156个。剩余未盘活的111个项目,已明确盘活方案和盘活时限,年底前全部盘活销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半拉子”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多,缺少手续、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交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结合主题教育,将学习的理论成果转化到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上。   在政策保障方面,起草印发系列文件,明确起底标准、处置要求、销号流程等事项,为各地提供明确的政策支持,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处置。   在提高项目审批质效方面,开通补办手续“绿色通道”,建立务实高效的审批机制,加快完善工程手续,推动工程建设进度。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两轮“半拉子”工程回头看,问计于民,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贯穿始终,从争取资金支持、推进手续办理多角度引导盘活,推进工作进展。   在节约集约导向方面,引导各盟市更加坚定科学发展、节约发展的理念和意识。加强做好项目前期科学决策,不做“拍脑门”决策,不搞“盆景式”工程。   在资金支持保障方面,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已安排5924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个保障性安居“半拉子”工程盘活。并优先支持台账内“半拉子”工程资金需求,在专项债和存量资金安排上给予积极支持。   在完善机制保障方面,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管理程序,对立项审批前决策程序、简化立项审批程序、安排年度投资资金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全面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在项目决策机制方面,强化项目论证审批、抓实投资风险防范、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指导各地不断提升新建项目质量,切实发挥政府资金使用效能。   “主题教育以来,我们对照巡视整改反馈意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坚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把问题整改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永桃) 编辑:段丽萍

蓝冠内部,蓝冠登陆_【人民日报看内蒙古】内蒙古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 培育新动能

  内蒙古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完善产业链培育新动能   初夏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伴随着各种作业机械的来回穿梭,园区的面貌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   “不到一年就建起了一个产业园,我们真的是在跟时间赛跑!”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华瑞锋说,“园区建成后,将涵盖风机制造、光伏太阳能板材制造、氢能系列产品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诸多业态,形成一个新能源行业全产业链的产业园。”   零碳产业园的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内蒙古近年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能源经济成为全区发展的新亮点。   2022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指出新能源开发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危机感。   “2023年,内蒙古全年安排发展总投资计划同比增长57%,计划建设8个新能源大基地,预计2023年内蒙古西部地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近50%。”内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刘扬告诉记者,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新能源产业不仅要快,还必须稳。”内蒙古自治区电力集团董事长贾振国表示,“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加快项目进度,实现新能源接网服务线上办理,创新优化管理方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建立‘绿色通道’。”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内蒙古电力集团坚持规划领先,首次组织系统研究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路线,做好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工作,让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愈加稳固。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内蒙古完成新能源投资总量是2021年的5倍多,接近全国年度新增新能源规模的1/4,居全国第一位。预计2025年,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可达1.35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到2030年,新能源的发电量要超过火电的发电量。   内蒙古能源局局长于海宇表示,“在求快求稳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谋求长远。”为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内蒙古能源局通过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市场化并网项目建设,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自备电厂参与调峰,推广新型储能利用等措施让出电网调峰空间,提升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通过加强省际绿电交易,增加全区新能源消纳规模。   “内蒙古通过规划风光制氢、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区、自备电厂绿电替代等应用场景,提升了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也构建并完善了新能源产业链。”内蒙古北宸智库研究员王中华表示,这些创新模式的不断落实正在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注入长久动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来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内蒙古这一“亮丽北疆风景线”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型绿色动能。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