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浩)11月3日,长安大学与内蒙古地矿集团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式在乌海地勘八院揭牌。 合作双方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升黄河流域地下水水文生态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面达成的共识。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内蒙古地矿集团做实做强五大产业板块,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才队伍、技术水平、科技成果、实现转型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产学研基地建立后,将充分发挥长安大学在地学、水利、环境与生态学科领域的科研人才优势,地勘单位在水工环地质、水资源勘察、地质环境保护、水土污染调查与修复等领域的行业区位优势,双方将在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水土污染调查和修复等、人才培养与就业,学术交流领域加强合作,广泛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共谋发展,实现发展共赢。
标签 : 蓝冠新闻 › 11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耿灿)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初心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简单朴素,随着时间流逝,他会慢慢长大,《三字经》中说:幼年的初心往往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纳兰性德说:青年的初心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王安石说:中年的初心多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杨慎说:老年的初心有了“惯看秋风春月”的淡泊。在这些不断成长和丰富的初心里,有的走着走着会丢,而有的即便走的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的去靠近他。孔子言:“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走到最后,往往就会发现,所谓的初心就是在抛开所有世俗附加后,我们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所坚守的那颗向善、向美、向真的信仰之心。 可是,在今天瞬息万变的世界,初心常常会被遗忘,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丢失心中所仰,可能会陷入迷途。而对于一个共产党员而言,什么是初心?能不能守住初心?如何来守住初心?可能是一生都要进行的灵魂之问。在今天的党课上,一位特殊的党员要用他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帮助我们回答这些问题。 走近他,要从2020年初说起,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发起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疫情募捐活动。 3月3日一大早,内医大附属医院党政办公室来了两位特殊的募捐者。他们衣着朴素,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爷爷拄着拐杖,奶奶一手拎着布包,一手搀扶着身旁的老伴儿。刚一进门,爷爷就急切地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听说学校在捐款,我们也要捐!”当老人用颤微的双手打开几页旧报纸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老人带来的有整整十万。当问到为什么要捐这么多时,两位老人双手交叠放在腿前,态度显得谦逊而坚定。“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96了,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贡献。这是我们夫妻俩唯一能做的,请组织收下。”爷爷简短、铿锵地回答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就在这一天,内医大人的朋友圈被刷屏了,相关媒体报道链接一经发布,短短四小时,点击量达上万次。大家纷纷用:致敬共产党员!致敬英雄楷模!致敬最美“90后”,这样的字眼表达着对老人的敬意。而大家口中的这位最美“90后”,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务院荣誉勋章获得者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崔树德。 崔老说,他最值得自豪的是,自己的党龄和共和国同岁,71年来,他和共和国、和内蒙古一起成长,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也见证了奋斗和辉煌。同志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崔老的本色人生,读一读这位老共产党员坚守71年的初心与使命。 感恩·初心养成 1925年2月15日,吉林省开通县的一个中医世家,一个婴儿在亲人的期盼中呱呱坠地,这位当地的名医崔文斌用“树德”二字给自己的长子起名,他对妻子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德行优良的国之栋梁。然而,美好的期盼并没有带来生活的好运,从崔树德记事起,他感受到的都是岁月的艰辛和社会的动荡。 1932年,日本政府押着被赶出北京城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吉林长春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崔树德的家乡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前哨站。那一年的崔树德七岁,但他一辈子都记得那种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和寄人篱下的苦楚:不能说中国话,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天天列队唱日本国歌、升日本国旗,90度弯腰鞠躬遥拜日本天皇,家不是家,国不是国。除了怕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因为兄弟姐妹多,一个野菜饼子吃上一两口再给弟弟妹妹吃,再饿不敢跟父母说,因为这一个饼子可能是他们几天给孩子们省下来的。崔树德说,长大后还会经常做噩梦,梦到那样的场景,别说吃饱,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 在苦难中艰难生存的孩子渐渐长大,身在沦陷区的崔树德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共产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他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萌生出要跟共产党去干革命的朴素向往。崔树德说,那时候我就知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常想,假如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哪怕是一个青年团员,该有多好,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生活。每每这么一想,我就勇气百倍。 终于1947年,22岁的崔树德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因为有医学背景,被安排到部队医院工作。而就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日军为阻止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撤退前竟然惨绝人寰地将细菌库中带有病毒的老鼠投放到王爷庙街的粮食库中,王爷庙也就是今天内蒙古乌兰浩特。突发的鼠疫同时导致霍乱、斑疹、伤寒大量传染病的流行,一座美丽的草原小城在疫情中沦陷成满目疮痍的“黑死之城”。疫情快速蔓延到毗邻18个旗县乃至弥漫整个内蒙古东部地区,从1945年冬至1947年春,累计死亡4万余人,仅王爷庙城区近1/10的百姓死于疫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崔树德所在的部队成为北疆草原抗击鼠疫的逆行军、敢死队和先锋队。第一次踏入草原,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缺医少药的困境摆在了作为防控人员的崔树德面前,这场战斗需要的不仅是不怕死的革命勇气,更需要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和专业技术人才。自己不够专业,这样的人从哪里来? 崔树德在工作中陷入了深深的焦灼。此时,一封来自吉林的家书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信是正在家乡学医的妻子潘桂芳写来的,知道丈夫到了疫情中心,担心丈夫安全她焦急地询问防控的情况。收到信的几天崔树德辗转反侧,思考再三,给年轻的妻子回了这样一封信:桂芳,疫情很严峻。你是国家培养的专业医药人才,你是否考虑参军入伍,来草原,来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去,对于一个20岁的姑娘来说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然而,面对丈夫的询问,潘桂芳却没有犹豫,她说服年迈的父母,告别亲人家乡,追随革命的脚步只身来到陌生的草原。作为专业的疫情防控人员,潘桂芳是奔向疫情草原的逆行者。终于,这对深爱有77年的革命伉俪在草原的红色之城,在严峻的鼠疫防控中重逢,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蜜,没有儿女情长的嘱托,短暂重逢后等待他们的只有疫情的考验和生死的威胁。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的生命、爱情、心血都将和内蒙古深刻相连。 回忆危难岁月,崔树德却说,部队生活不是苦,更多的是乐。他独自上山砍柴为战区医院取暖,下河摸鱼给伤员改善伙食,忙忙碌碌的生活无比地充实。更重要的是,终于有机会可以真正地学习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图书都让他兴奋不已,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形成了忠实的马列主义信仰。多年军旅生活,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感恩早已刻入灵魂,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红色信念悄然被唤醒,如同一粒种子,在这个年轻人的心底生根发芽。 1949年12月28日,崔树德迎来了让他终生铭记的日子。凭借在部队和抗击疫情中的优异表现,第一次入党申请就获得组织批准。至今谈起,崔树德都显得异常激动,也正是从入党起,他有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党内生活的习惯。我手里的这个笔记本纸张已经泛黄了,很多字迹已经斑驳,但却真实地记载着崔树德在那一刻的初心感受:我终于成为党的一份子了。党给了我全新的生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辈子我都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多少挫折,永远跟党走。 一朝宣誓,一生践行,一旦入党,终生党员。这是崔树德之外日记中,说给自己的话。从此,他也将用一生来实践初心,兑现诺言。 奋斗·初心实践 1950年,崔树德从部队专业,他马上要进行的一场重要的人生抉择。此时,父亲崔文斌已经在沈阳医学院任要职,选择回到家乡在父辈的庇护下生活,还是继续留在艰苦的边疆,变成了一道命运的选择题。面对百废待兴的草原和组织的召唤,崔树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考虑再三,我决定不回东北了,我要留在草原,留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而此时,让崔树德改变一生人生轨迹的草原是什么样呢?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地域辽阔的北疆内蒙古疾病丛生,几乎没有自己的专业医务人员。当时全国47个黄鼠疫疫源县,27个在内蒙;全国仅有5个田鼠疫源旗县,全部在内蒙。同时,这里还是布鲁氏菌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高发地。疫情和高发病症时时威胁着草原人的健康,整个内蒙古婴儿死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四十三,也就是说,每两个婴儿出生,就有一个孩子因为落后的医疗条件失去生命。地区人均寿命不足35岁,蒙古族群众的平均寿命只有19岁。尤其是在地方病蔓延的牧区,就流传着“小病扛,大病躺,得了重病就得见阎王”的民间俗语,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着当时内蒙古极为落后医疗卫生状况和生存条件。 为了保障草原人民生命健康,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9月16日,国家高等教育部、卫生部向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发出了联合通知,决定在呼和浩特建立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内蒙古医学院。 用人之际,筹备委员会找到了已经在内蒙古人民医院负责人事工作的崔树德,询问他是否可以参与。经历过疫情、见过多少生离死别的崔树德知道,这样一所医学院校,对于落后的内蒙古而言,意味着什么。他对筹备处的同志说,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这样,三十岁的崔树德放弃了稳定优渥的领导工作,来到一穷二白的内蒙古医学院,一切又将从零开始。 虽然来之前,对筹备工作有一定了解,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是来了,崔树德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此时的内蒙古医学院只是一片堆满了砖块、瓦灰、钢材、木料的荒芜草滩,不要说什么教室、实验室,就连一间能遮风避雨的用房都没有。没有办公场所,就去租;没有办学经验,就去学。从两眼一抹黑,到编制建校计划书获得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崔树德和筹备处的同志们用了仅仅29天。在一个冰雪未融的初春,内蒙古医学院终于破土动工了。基础建设工作碰到的最大难题是“钱”,当时的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刚刚起步,又遇到经济建设上“马鞍形”发展阶段,尤其在边疆,资金和物资都极度匮乏。地基建设,根本没有大型工程机械可以帮忙,崔树德和筹备组的老师们,是完全依靠人工、靠手提肩扛、靠绳子铁锹完成。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也为了少让家人担心,崔树德吃住在工地上,他和很多支边来的老师一样,都是头顶着柳条帽,身穿着工作服,脚登着大水靴,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像建筑工人一样,昼夜不停地劳作。在家里的潘桂芳因为担心丈夫的身体,偷偷来工地上看他,当满身泥泞、脸被冻的紫红的丈夫,从身边经过时,她竟然没有认出自己朝夕相处的爱人。 对于那样一段时光,崔树德在日记中写道:学校的选址、设计、开工、装修,我们每一项都要亲力亲为;我搬砖、砌墙、拧螺丝、刷油漆,解锁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技能。自豪、乐观情绪的背后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辛酸。而就这样,从3月8号破土动工到教学主楼、学生宿舍楼竣工,仅仅176天,一代内医人用自己的身躯和汗水护送了内蒙古医学院的从无到有。和今天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一样,这样的速度被称作内蒙古医学院的建筑奇迹。其实,同志们,哪有什么奇迹,有的不过是一群奋不顾身的人,用信念铸就的奋斗精神,用倔强书写的愚公力量! 然而,没有半刻停歇,此时等待崔树德的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挑战。学校有了,人从哪儿来?拥有多年人事工作经验的崔树德被委以重任,开始组建内蒙古历史上的第一支医学教学队伍。同事们笑称,崔树德要开始的将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的确,从1956年初,他开始在沈阳、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和呼和浩特之间频繁往返,并亲自到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长春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山东医学院等多所专业医学院校,物色人选。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在多少孤独而漫长的黑夜旅程中,我们今天的人,并不知道崔树德也有因拒绝而沮丧的时刻,每每这时,他总会唱起一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朴素的歌词、简单的誓言让崔树德又一次次燃起新的勇气。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56年春节前,从哈尔滨,崔树德和同志们接回了时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务长的欧阳仆任副校长;春节刚过,一列满载着中国医科大学支边人员的专列,从沈阳向草原驶来。这里有基础教研人员、临床课教师,还有行政后勤水暖、实验动物饲养技术员工,甚至还有厨师、面包师。紧接着,崔树德又亲自北上,迎来了北京医学院近三十位同志。他们当中有我国儿科学创始人项全申、我国第一代外科学者、内蒙古外科学奠基人蓝彝、骨科奠基人阙求豪、麻醉学科奠基人和喜格、为牧区医疗事业牺牲的赵宗诚等等。当我们感叹崔树德的毅力恒心时,他却说:“我算什么。那些放弃最好生活条件,告别亲人来到内蒙古的老师才是最伟大的人。边疆有多苦。大家都知道。有老师问我,去内蒙古医学院,用办护照吗?那时候的内蒙古医学院在大家眼里,是人迹罕至的边疆。”正是这些怀抱着报效祖国拳拳之心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们,用他们的选择、智慧、青春甚至生命改写了内蒙古医学的落后历史,也正是他们的到来唤来了草原医学事业的春天。 而此时,内蒙古医学院面对的,依然是空空如也的教室。因为建校仓促,地处边疆,接回了老师,却没有生源。崔树德受到组织再次委派到华北地区招生。从来雷厉风行的他这次却有了犹豫,爱人潘桂芳已经怀有身孕。其实,从投身医学院建设的那一天开始,作为丈夫的他,很少有时间陪在爱人身边,一边是学校的生命之源,一边是家庭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看出了丈夫的犹豫不决,即将临盆的潘桂芳却安慰自己的丈夫说:“老崔,你放心去,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 同志们,我们常说,医学,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作为医学人的潘桂芳,同样是一个妻子一个妈妈,她在最需要陪伴和帮助的时候,却选择了让自己的丈夫为大家弃小家。访谈时,当我问到潘桂芳,对当时忙碌的爱人有没有埋怨时,她久久没有说话,看了看身旁的老伴儿,最后告诉我:“我理解他。”是的,我们都说,最好的爱情是相濡以沫,最好的相濡以沫是懂得。得到爱人支持的崔树德再次出发,奔赴新的征程。 虽然作为父亲,他没有能够见证新生命的到来,但1956年9月1日,他却见证了内蒙古医学院的新生,塞外青城,256名医疗系新生齐整整坐在教室开始上课了。 那一天,崔树德一辈子珍藏在心底,那一晚上,崔树德失眠了,他久久徘徊在医学院的校园里,幸福、辛酸、五味杂陈、涌上心头。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学校开学。从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建校,建的是内蒙古的医学事业。我求的是共产党员的名,这一辈子党交给的每一个任务,我都要老老实实、好好完成。只要学校需要,我做什么都可以。 同志们,鲁迅先生说过,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对于我们内蒙古的医学教育之路,他是在零公里处起跑,是千万个崔树德用敢于实践、勇于奋斗、忠于奉献的身躯硬硬踏出的希望之路。 在内蒙古医学院成立后,崔树德成为建校史上第一任机关党支部书记、人事处处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身兼数职。两年后,1958年3月8日,医学院附属医院建成、对外开诊,内蒙古第一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医院诞生,北疆草原的医疗卫生事业就此拉开了新的帷幕。 而崔树德,从1947年第一次踏上草原到1985年退休,老人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与内蒙古医学教育血脉相连,他和老伴儿,两位50年代的逆行英雄,从内蒙古的异乡人成为了今天我们所敬仰的家里人。而在这半个世纪里,他做过军人、工人、干部、教师,变换岗位数十次,不变的却是始终如一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这位96岁的老人,数年如一日,初心坚守呢?崔老对于自己的人生信仰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坚守·初心感悟 这是一本,崔老在2020年的学习笔记本,笔记本的首页写着这样一首小诗:夕阳无限好,思想不能老;余热多奉献,初心永向党。今年,崔老已经96岁,但是在他的诗中,却仍然坚信自己夕阳正好,青春无限,原因就在于永葆着一颗向党的心。这颗心就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果说少年的苦难生活孕育的是恩情,那么成为共产党员,则让这颗感恩的心丰富、发展为坚定的人生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崔老说,他的信仰,是在学习中生成,在实践中升华的。要想思想不老,就一定要学习。 那如何来学呢?崔老用行动回答,一要坚持学,二要深刻学。战争年代,当崔老还是一名革命军人的时候,因为酷爱读书,就被人叫做“活字典”。在入党之后,学习党的理论的脚步从未停歇。上个世纪60年代,他就已经开始主持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为了充实自己,直到今天,这位96岁的老共产党员依旧每天保持着惊人的阅读量。 谈到学习,他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党的章程的学习,不能放弃对党的信仰和党的事业的追求,活到老学到老,不让自己的思想落伍。” 2016年6月,91岁高龄的崔树德,被发现上唇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和放疗治疗,在老人与病魔顽强抗争时,恰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崔老拖着疲乏无力的身体,不顾他人劝阻,坚持要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页文字,正是崔老在“两学一做”期间手抄《党章》的第一页。崔老说,他对党章已经倒背如流,但是,还是要写。这份笔迹看起来很是特殊,竖写的形式是这位世纪老人延续自少年的书写习惯,但更特殊的是很多字都有着黑红色的重影,字迹看起来有时轻有时重。为什么会这样呢?页面右下角,我们读到了崔老的这样一番话: “这是一本手抄党章的描红本。它的红,确实让我无法看得清楚。因为,我的眼睛已经不行了,我要带上老花镜、再拿上放大镜,也只能依稀地看到红色影子。怎么着也看不清楚每个字样。但为了学好党章,我还是要好好抄写。” 而崔老就是以这样特殊的形式,坚持在病床上手抄党章100天,并撰写了17900余字的学习心得。在手抄笔记的末页,崔老说:“我绝不能让病把人压倒,我要像战士一样,为伟大的理想努力学习,为伟大的理想继续奋斗!” 奋斗,这是多么年轻而富有力量的字眼。崔老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奋斗中度过的,青年时为改变命运在感恩中奋斗,中年时为内蒙古医学院、为边疆医疗事业在奉献中奋斗。如今头发花白,崔老依然是本色不改,初心如磐,历经岁月的洗礼,崔老说,他现在所奋斗的,就是要把自己在实践中坚守的党员信仰,在奋斗中感悟的初心力量分享给更多的人。 为了这个理想,崔老在退休后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从2003年5月,已经79岁的崔老发现小区门口有两堵闲置的墙,他就亲自动手,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它们改造成了两块大黑板,一个人办起了小区板报,命名“团结板报”,大家都开始亲切叫他“板报爷爷”。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崔爷爷都是坚持自己一笔一划、排版书写,每半个月更新一期,从未间断。因为黑板高,爷爷每次都要颤颤巍巍地登上板凳,扶着墙壁才能完成,而搀扶爷爷的人从开始的小女儿到小区的邻居、孩子。这一办就是17年,很多孩子都是在爷爷板报的陪伴下长大的。崔爷爷说,团结板报从第1期到今天第902期,就是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就是要紧紧跟着党走,能够把党的声音传递出去,他觉的每天都很快乐。 为了这个理想,2008年,年逾80的崔爷爷在内医大附属医院成立“青年创新理论学习小组”,亲自担任辅导员定期讲授政治理论课,同时又担任第28党支部党课辅导员。此后,每一季度的党课从未间断,听过崔爷爷党课的同志都知道,爷爷的讲课和别的同志不一样,不用PPT,从来都是自己定主题、写讲稿,对于一位96岁的老人来说,他的身体早已不适合站在讲台上,每一次的备课、讲课,爷爷都显得异常艰辛。2019年11月,崔爷爷身体不好,支部的同志劝他休息一次,但他坚决不肯,应是瞒着自己的老伴儿,拄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登上了讲台。支部的同志们都记得,爷爷那次分享的是初心的力量。崔爷爷说,无论我们的人生在哪个阶段,都要有梦想,都要守住信念,守住初心。与时代同行,有所作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这样,你才活的充实。 为了拍摄此次党课,我和拍摄团队一起去感受了爷爷的生活。 2020年8月27号,崔爷爷准备党课讲稿8000余字,书写学习笔记1500余字;8月28号,为支部讲授党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授课时间1小时20分钟,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心得,交流时间1小时10分钟;8月29号,上午接受青年老师访谈,讲述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成长故事,下午崔爷爷说,他的团结板报上次写到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下午又要出新的一期了。 我们可能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份的工作时间表是来自一位96岁的耄耋老人。有人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我们无法延长他的长度,但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预知他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崔爷爷的退休不褪色,退位不失志,始终保持的高昂热情,正是来自于他内心深处对于信仰的忠诚,对于初心的坚守。 同志们,究竟什么是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如何守住初心? 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能不能守住初心? 对于老共产党员崔树德而言,从入党的那一刻起,永远跟党走、始终听党话,老人践行了一辈子。为了支援边疆,他和一起爱人成为草原疫情的逆行英雄,与草原同生死、共患难,一扎根就是70年;为了扶持内蒙古高等医学教育,建设内蒙古医学院,一投身就是40年。如今的内蒙古早已旧貌换新颜,内蒙古医学院也已经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从1956年256名学子发展到今天的一万五千人,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各级各类医学人才7万余名。而崔爷爷依旧用他的方式守护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信仰净土,他还是坚持住在70年代的老旧小区里,甚至没有一间单独的书房,因为他觉得人民没有亏待他,他很知足;他还是坚持在2004年非典时,要求自己的女儿火线入党,立生死状,奔赴抗疫一线;他也还是坚持要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十万,作为特殊党费捐献给武汉。 今天,96岁的崔爷爷还依然奋战在奔向理想的路上。而我们接续的,是在传承中守护,在守护中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本是普通商品,一些不法商家却冠以“特供”“专供”的营销噱头,利用消费者认为这类商品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品位、更上档次的盲从心理,进行销售。10月20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区将对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 据介绍,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是维护良好网络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要全面监测排查,依法严厉查处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等内容标识商品违法违规行为。紧紧围绕重点领域,结合实际加强监管执法,进一步净化网络市场环境;强化协同监管,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提升专项整治效果;加强对电商平台企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指导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守法经营意识,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同时,自治区将持续开展监测监管,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记者刘芳)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名单 奋进奖(共25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建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马金莲(女) 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万才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村民 王文成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传喜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昭权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旦 正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付凡平(女) 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乔福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农民扶贫车间主任 次仁琼宗(女)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拉西镇玉宗根村村民 李忠国 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椒花新村村民 杨 宁(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 汪云贵(女)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村民 张顺东、李国秀(女)夫妇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 张雅萍(女) 甘肃省卓尼县丰裕牧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陆奕和 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民 陈建清(女)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海田乡三青沟村党支部书记 郑月娥(女) 福建省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 拜力米江·艾萨胡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塔合曼乡萨热拉村村民 黄小勇 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文博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百兴丰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随州市博裕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兴文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太空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崔雪琴(女) 河北省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裴春亮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贡献奖(共2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小权 生前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党委副书记、长滩村第一书记(中央组织部驻村干部) 王永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泽勇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第一书记(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干部) 支月英(女)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牛伟国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开发区王家庄街道大圈村第一书记(山东省潍坊市重大项目服务中心驻村干部) 龙 慧(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9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连党支部第一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驻村干部) 刘云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次仁巴珠 西藏山南军分区政治工作部宣传保卫科科长 孙 宇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县委常委、建平镇党委书记 杨文军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国务院参事室挂职干部) 何国强 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 军 天津市海河医院院长 宋保童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张桂梅(女)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郑小东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县委书记 郑海云 湖北省荆州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俞贺楠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驻村干部) 郭晓荣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郭 锋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县委副书记(全国工商联挂职干部) 黄立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古春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残联驻村干部) 崔仁杰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民政府一级调研员 韩宇南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周口市国税局驻村干部) 焦凤军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孙圩子乡马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安徽省司法厅驻村干部) 糜 林 生前为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研究室主任 奉献奖(共25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明哲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堃 山东省济南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王 煜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建敏(女)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伊东羊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甘启斌 安徽联河集团董事长 石丽平(女) …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靖 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兴安盟就位于这里,过去是内蒙古“最穷的地方”。近些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贫困人口接连“拔穷根”“甩穷帽”,兴安盟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5个国贫旗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45.3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705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除了茫茫绿色林海,如今林下的幸福生活成了大兴安岭南麓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是5月4日拍摄的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大片农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告别饥寒苦愁:衣食住行“换新天” 因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发展活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兴安盟曾是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绣花功夫,贫困人口吃、穿、教育、医疗、住房发生显著变化。 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旗科尔沁右翼中旗,一条条宽阔的黑色柏油路呈放射状,向着临近旗县和12个苏木镇延展开来,而173个嘎查间也被一条条灰色的水泥路相连接,稠密、便捷的交通网改变着旗里的发展速度,也改善着老百姓的生活面貌。 “过去的‘烦心路’全变成了‘致富路’。”巴彦呼舒镇查干敖瑞嘎查脱贫户白哈申其木格爽朗地笑出了声,“过去这路又窄又破,走在路上,那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买种子、化肥、水泥得用小四轮车一趟一趟拉。现在大车一趟直接送家门口,我们出去卖粮食、牲口也方便多了。”她说,村级公路、村屯连接路、屯内公路基本应修尽修,连线成网,如今道路四通八达。 金秋十月,阿尔山市气温骤降至个位数,让人瑟瑟发冷,而一走进贫困户顾长云家却暖意融融。过去,顾长云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拉扯着儿子到处投亲靠友“借居”了几十年,吃喝犯愁。 2016年,借助易地扶贫搬迁,娘俩没花一分钱住进了幸福家园小区的房子里。“再不用担惊受怕,娘俩终于能安心过日子了!”顾长云高兴地说,自己现在靠制作树皮画、上山采蘑菇赚钱,也脱了贫。 查干敖瑞嘎查、顾长云家发生的变化,仅是兴安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兴安盟贫困人口告别饥寒苦愁,衣食住行“换新天”。2015年以来,盟里累计解决农村牧区贫困群众住房16.7万户,实现农村牧区危房全部清零,“十三五”6129户、13886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教育扶贫累计受益贫困学生2.9万人;健康扶贫覆盖全体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重病兜底保障分别实现目标人群100%覆盖;有效解决4.56万户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建设嘎查村公路4582公里。 这是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风貌。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铆足力气增收:产业扶贫更有后劲 兴安盟近年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拔穷根”、防止返贫的最有效方式来大力推进,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菜单式”“托管式”“资产收益式”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到户产业施策全覆盖,激发了贫困人口“造血”的内生动力。 在突泉县天兴奶牛公司养殖场的挤奶大厅,7000多头奶牛摇摆着尾巴,排队走上转盘挤奶机挤奶。该公司是政府选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注入京蒙扶贫资金6000万元,通过吸纳就业、奶牛寄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员工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天兴奶牛公司养殖场劳作(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58岁的李井华患有乳腺癌,老伴有哮喘,干不了重活,她把2头牛寄养在天兴奶牛公司,每年分红3000元,自己在公司给工人做饭,每月收入2100元。“加上土地流转的1万元,目前我家年收入超过35000元,稳定脱贫一点问题没有!”她信心满满地说。在天兴奶牛公司,像李井华一样务工的贫困户有17户,寄养奶牛获益的农户有1912户,其中贫困户246户。 产业兴旺如今是兴安盟脱贫攻坚最鲜明的特征。突泉县的肉牛产业、阿尔山市的旅游产业、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刺绣产业、扎赉特旗的大米产业……科尔沁右翼中旗是“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目前刺绣产业覆盖173个行政村,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近3000人,参与刺绣的贫困人口年均增收约2000元。阿尔山市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市里通过“旅游+五小经济”的模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498.6万人次,旅游收入60.77亿元。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仅促进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更为乡村产业振兴及地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兴安盟,5个国贫旗县市由北京市5个区对口帮扶,仅2019年就有8家北京企业落地兴安盟,完成投资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133人。 兴安盟科右中旗刺绣扶贫车间里,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牧民妇女们在进行刺绣创作。(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靖摄) 创造美好明天:帮到根上扶起志气 草原深处,扎赉特旗胡尔勒镇41岁脱贫户包哈敦巴拉,顶着太阳新建猪圈。由于旧猪圈已放不下37头猪仔,他在扩建一个能养100头猪仔的大圈。 扎赉特旗脱贫户包哈敦巴拉在喂猪,经过精准扶贫,他已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2019年,通过勤奋养猪、护林,他的年收入超过15000元。(记者任军川摄) 前些年,由于孩子夭折、妻子离婚、自己出车祸等一系列变故,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整日喝得东倒西歪。多年来,扶贫干部对他进行重点帮扶,帮他发展养殖,还想方设法帮他戒酒,让他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2019年以来,包哈敦巴拉养猪收入4万元,还当起了村里的护林员,每年增收1万元。 他的变化也赢得了村里一名单身女子的芳心,如今二人已经处上了对象,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最感谢的人就是扶贫干部,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硬是把我从消沉和贫困里拽了出来。”包哈敦巴拉感恩地说。 精准扶贫给兴安盟贫困人口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变化,不仅物质生活变得丰裕,精神世界也更加充实。扶“智”又扶“志”扭转了贫困人口“等靠要”的消极思想,铆足干劲增收,信心百倍过好日子,贫困人口迎来脱胎换骨式的转变。 走进突泉县五三村脱贫户王金霞家里,墙面洁白,瓷砖光亮,衣柜崭新,找不到任何与贫困相关的线索。而就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老伴因病去世,她孤苦无依,更无心干活,大门紧闭不与乡亲们接触,觉得生活没有一点希望。 技术员上门手把手教种紫皮蒜、土豆、白菜,成熟后帮扶单位全部回收。在扶贫干部的鼓励和带动下,王金霞恢复了生活的精神头,2019年依靠庭院经济收入5000元。另外,村里还给王金霞上了低保,如今她稳定脱贫。 “过去整个人都是蔫巴的,窝在家里不想出门、不愿见人,现在日子有着落了,也敢出去串门子了。”王金霞乐呵呵地说。 巍巍兴安岭脚下,拧成一股绳、全力甩掉穷帽的人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勾勒着明天的美好生活。
壮志常随云浪起,雄躯争与山河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和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缅怀公安烈士功绩,大力弘扬烈士精神,连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额尔古纳边境管理大队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组织所属150余名民警奔赴各自守护的边境界碑、烈士墓碑等具有红色表示性场地,通过现场敬献鲜花、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多种形式开展“守好边疆,向英雄敬礼!”主题祭扫活动。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做好党的妇女工作关系团结凝聚占我国人口半数的妇女,关系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力量。 总书记的话语字字重如千钧,句句饱含深意。 5年奋进路,巾帼著华章。内蒙古自治区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蒙古妇女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5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落地有声,妇女健康、就业、受教育等权益全面提升。自治区、盟市、旗县党政领导班子按规定配备女干部,嘎查村“两委”成员中100%有女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决策管理的舞台更为广阔。 这5年,我区各族各界妇女把自身的追求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奋勇拼搏,建功立业,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光辉业绩。 这5年,13.5万名妇女工作者根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急妇女所急、解妇女所忧,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妇女群众身边,真正成为妇女群众离不开的娘家人。 改革激活满盘棋 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妇联组织的根基在基层,然而“一间房子一个牌,一张桌子一个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力量薄弱、服务短板多的旧状一直是基层妇联工作的“卡脖子”问题。 2015年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2016年9月,《全国妇联改革方案》印发,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机关化、行政化等,妇联改革全面展开。 内蒙古以土右旗为试点,全面推进苏木乡镇妇联区域化改革和嘎查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 灵活多样建组织,纵向把辖区内所有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妇联组织体系,将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横向把妇联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女性社会组织,真正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她们温暖的“家”。 打开大门强队伍,把更多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女企业家吸纳为妇联执委,既解决了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女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延长了妇联工作的“手臂”。 注入新血液,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妇联共有兼职挂职主席、副主席2.6万人,来自各领域、各行业执委13.5万人,妇联工作力量空前壮大。基层妇联由过去“单打独斗”变为“团队作战”,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各地妇联也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改革路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在每个妇女小组和村民小组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妇女信访接待、家庭调解、亲子讲座、亲子活动等贴心服务。创立“一带十”妇女工作法,由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妇联执委为带头联系人,及时发现和吸纳优秀女性为基层妇联组织成员。妇女工作者、巾帼志愿者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以面结网,将全县妇女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妇联服务妇女群众的滚雪球效应。 这张网的力量不可小觑。 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妇联主席张秀花带领身边妇女养殖绿皮蛋鸡,每年增收均在千元以上。巾帼志愿服务队队长王瑛瑛,主动走出去联系、签订蜜瓜种植收购协议,带动自己所联系的妇女及全村致富。熊万库村的妇联主席兰敏成立大果农农业农资合作社,生产蜜瓜包装袋、蜜瓜干儿,解决一大批妇女就业问题…… 妇女在哪里,妇联组织和妇联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自治区妇联建立“百纳七彩网圈”,入驻基层女性微信群5416个,实现线上做活动、线上沟通交流、线上思想引领、线上精准帮扶。自治区妇联官方微信平台“北疆女声”,累计覆盖人群17亿人次,让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思想引领聚人心 “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短短的时间拔地而起,众多企业无偿捐献紧缺的医疗防护物资……我们在前线照顾患者,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和团结的人民,感到很安心。” “我是一名巾帼志愿者,疫情期间我守在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门口,最冷的一天穿了7件衣服。累的时候,就想到千千万万个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人,我为人生有这样的经历感到自豪!” “经过这次疫情,我真切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血脉亲情。我为生在这样的祖国而自豪!” 4月17日,在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妇联开展的“奋斗的我最美的国”女性恳谈会上,驰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巾帼志愿者、社区居民讲述各自的抗疫故事,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激荡。 2017年至今,近25000场“话我家·说变化·谈梦想”“70年我的家与国”“说变化·赞制度”“奋斗的我最美的国”女性恳谈会在妇女群众中召开。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在炕头、在工厂,大家谈党的好政策,谈生活变化,谈美好期待,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奋斗新时代的脚步更加坚实。 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职责。5年来,27400多场次“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妇女心坎上;“百人百场”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蒙汉双语、线上线下同步,深入基层分层级进行宣讲;草原巾帼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以百姓喜爱的方式让党的好政策走进农村牧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更坚固,纽带更结实。 回应妇女群众期待,精准服务暖民心、聚人心。《内蒙古自治区反家暴条例》全票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让妇女随时找到娘家组织;1.2万支巾帼志愿服务队、50万巾帼志愿者,成为留守妇女和女童群体的贴心人;“蒲公英”妇女儿童维权服务项目、母亲邮包、两癌救助、母亲水窖等母亲系列公益项目,使妇女心里充盈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干事创业赢得出彩人生 温暖的关怀,让妇女勇敢追梦;新时代的召唤,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驰援湖北一线的医护人员中,女性占70%以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们舍小家为大家,逆行荆楚,用生命守护生命。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究员冯艳丽,用近30年的时间,带领团队研发出F-12高性能芳纶纤维,填补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和高端民用领域的空白。 治沙英雄殷玉珍,带领乌审旗周边农牧民掀起造林治沙热潮,近10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草原秀娘白晶莹,走村入户传授技艺,带动科右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蒙古族刺绣产业,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增收…… 5年来,一批又一批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北疆最美女性涌现,她们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赢得出彩人生。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广大妇女响应号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出“半边天”力量。 赖大芬是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一名残疾人。2017年丈夫发生事故,保住了性命,智力却没能恢复。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打零工为女儿筹学费,但由于身体原因,她能做的工作很少。 一次偶然机会,她学习了手工刺绣。2018年7月,她所在的众益残疾人手工工坊收到一批订单——制作“布丝瑰行动计划”赴法国卢浮宫展演时送给各国大使和参观人员的伴手礼。赖大芬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手工不仅可以养活全家人,还能成为珍贵的礼物。 自治区妇联启动实施以民族服装服饰元素化、时尚化、生活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的“布丝瑰行动计划”,通过支持女性创办的民族服装服饰企业,为手工业从业妇女提供培训、销售等平台,并将订单送到她们手上,不仅让民族服饰产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也让更多妇女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5年来,100个自治区级“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带动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摆脱贫困;995期妇女手工艺培训班让4.5万名妇女有了一技之长;796万元“母亲创业循环金”,扶持422名妇女实现创业……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女性插上梦想的翅膀。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成为引领广大妇女追求人生出彩和美好生活的“妇字号”平台。 好家风支撑起社会好风气 在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放弃退休后的安逸生活,省吃俭用,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用来购买树苗,拉起一道10多公里长的围栏,围封2000多亩荒漠,开始植树造林。春天,顶着风沙,在沙漠里种梭梭,常常累得喘不过气;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夫妻俩顶着高温一趟趟拉水浇灌…… 图布巴图夫妇用自己的生命延绵着绿色,令人敬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2015年至今,全区涌现出像图布巴图夫妇这样的“最美家庭”10万多个,他们孝老爱亲、科学教子、敬业奉献、热心公益,他们倡导绿色发展、创业脱贫、民族团结、移风易俗,他们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绘就出一道道亮丽北疆社会文明进步的风景线。 家庭带动家庭,信念带动信念。将每年的5-6月份设为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上下联动、线上线下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传展示活动。在妇女儿童公园建设家风家教展示长廊,宣传最美家庭家教家风故事。10000户最美家庭拉手3900户困难家庭,让爱在家庭之间传递释放。 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构筑家庭工作的四梁八柱;成立各类家长学校6000多个,年培训家长100余万人……各级妇联久久为功,为家庭教育这一立德树人的“夯桩工程”强基固本。 时代为舞台,奋斗做注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广大妇女胸怀理想,奋勇前行。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9日电(记者王靖)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00年以来,内蒙古对浑善达克沙地实施了重点治理,20年间浑善达克沙地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提高了8个百分点,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浑善达克沙地区域曾遭两次大规模开垦,之后随着人口、牲畜数量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及水资源承载压力加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又连续遭遇自然灾害,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原植被盖度下降,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据介绍,2000年以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相继实施,内蒙古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治沙、围封禁牧等方式,对浑善达克沙地实施重点治理,仅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投入就达23.72亿元,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352万亩、草原建设任务1972万亩、水利建设任务183.4万亩。目前,浑善达克沙地内森林面积1346万亩,森林覆被率23.35%;草原面积5358万亩,草原平均植被覆盖度41%。 内蒙古林草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张根喜说:“目前,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基本形成了长420公里、宽1至10公里的防护体系,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退化趋势也得到遏制,持续向好。”
近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七县一市开展流域补偿调研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甘南州各县主要领导及业务局相关人员会同内蒙古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团队,就全州内主要河流的水质、水量等流域生态数据信息进行调研分析,并围绕如何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 甘南州七县一市流域补偿调研工作座谈会 目前,智慧甘南生态大数据平台已完成2020年度全域基础生态数据采集工作,涉及“草地、草畜平衡、农业、林地”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更新。“生态资源一张图”“流域生态一张图”等功能模块以及移动端APP开发工作基本完成。以“一张图”方式可视化的展示甘南范围内的生态资源、黄河流域甘南段的湿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现代草畜产业发展等生态和产业情况。 未来平台将进一步融合各市县林草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生态数据信息,盘活生态数据资源,实现生态数据共享互通,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实现全域生态监管、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迭部县益哇镇傲子村草地样方采集工作 2020年7-8月期间,在分析研判甘南州全域历史生态数据的基础上,蒙草大数据团队对全州范围内的草地、土壤、农田进行实地采集调研。已完成全州51个草地监测样地、153个草地样方采集,对120个土壤样点采集检化验,1926个生态类型样线调查。同时联合中国环科院团队深入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流域对水质、水量监测站点进行调研踏查,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法和标准提供支持。 甘南州地处黄河、长江上游,是“两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地与水源涵养区。2019年11月,甘南州农业农村局与蒙草大数据公司合作建设“智慧甘南生态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统筹管理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为生态体检,为产业导航。
4日上午,2020额济纳·中蒙国际商品展洽会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次展洽会将于9月27日至10月10日在额济纳旗居延文化城举办,会期两周。 据介绍,本次展洽会共设置室内展区7000平方米,室外展区1万平方米,精品主题展厅2个,展位400余个,展品有民族服饰、特色食品、生活用品、文创产品、工艺品、观赏石、宝玉石、土特产等八大类上万种商品。展洽会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阿拉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论坛、名优商品展销国际商品特邀展、宝玉石观赏石展、居延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展、大型文化体验徒步活动、中央美院挂牌仪式等。 今年的展洽会将着重邀请国内进口商品代理商112家和各省市贸促领域代表企业288家参展,严格把控参展商品质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额济纳旗政府成立了展洽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夯实疫情防控责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确保展洽会成功举。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