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发《爱民助民,“红书包”装满希望》,关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人武部“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延续送学助民传统,更好地发挥和拓展“红书包”作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送学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活动轨迹不断延伸,志愿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报道原文如下: 《解放军报》(2023年1月12日第1版) 爱民助民,“红书包”装满希望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人武部“红书包”志愿服务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纪事 一场大雪后,辽阔的苏尼特草原盖上一层厚厚的银毯。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和新党章已经发给大家,请大家在送学助民时结合牧户实际做好宣讲,多用牧民听得懂、能领会的方式解读。今天,苏乙拉图负责青格勒图小组,顺便为牧民扎那讲授养殖知识;乌仁高娃负责阿日哈租小组,记得给娜仁其其格老人带上降压药……”这天一早,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巴彦乌拉嘎查党员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德力格尔朝克图为“红书包”志愿服务队的基层党员、民兵布置志愿服务任务。 服务队因每名队员都背着一个“红书包”而得名。其实,书包并不是红色的。在党员活动中心墙上,记者看到一张老照片,一名民兵斜挎绿色书包,正牵着马去给牧民送书。 “这个书包绣有‘为人民服务’的红字。”年过八旬的嘎查原党支部书记陶高是“红书包”送学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指着照片告诉记者,“那是1972年,为了宣讲党的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旗人武部指导帮助下,我们嘎查党支部缝制了20多个书包,装上各类书籍,由党员、民兵发放到牧民手中,帮助他们读书识字,学习畜牧知识。” 苏尼特右旗位于中蒙边境,牧民分散居住,过去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资匮乏,生活一度比较贫困。 进入新时代,苏尼特右旗人武部结对帮扶巴彦乌拉嘎查之后,投入资金建起党员活动中心、“红书包”书屋。为了延续送学助民传统,更好地发挥和拓展“红书包”作用,人武部组织基层党员、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组建“红书包”志愿服务队,由各苏木(镇)专武干部担任队长。队伍由最初的1支20人,发展到现在的13支200余人,将送学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活动范围覆盖全旗。 “宣讲党的政策,传授致富技术,解决实际困难,‘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广受牧民欢迎。”民兵苏乙拉图告诉记者。当天受领任务后,他叫上养殖经验丰富的志愿服务队队员阿拉坦,一同前往额尔敦宝拉格嘎查扎那家。 “有‘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在就有底气,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牧民扎那同两名队员聊起下一步计划。他通过服务队队员的讲解,学习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倡导的减羊增牛、围栏轮牧、改善草原生态的先进理念,随后他改进养殖方式,实现了增收。近年来,绿色发展、草畜平衡等理念在牧区深入人心。为了满足牧民的养殖增产需求,服务队成立畜牧技术服务小分队,向牧民传授养殖新技术。 3本书、2包药品、1个血压计……医生乌仁高娃清点好“红书包”内的物品,开着车出发了。除了送书、向牧民介绍最新的医保政策,她还要给84岁的娜仁其其格老人检查身体。乌仁高娃不仅定期为老人测量血压,还帮助10多户牧民办理了新农合医疗保险。 这些年,从骑马送学到开车送学,“红书包”志愿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活动轨迹不断延伸。在巴彦乌拉嘎查“红书包”书屋,记者在公示栏上看到每季度送学送物资清单,有党的民族政策、国防教育、农牧科技等书籍,也有多种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晚8点,在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嘎查特木尔家里,一场直播准时开始。特木尔是一名优秀的民兵护边员,守边巡边30多年。他穿上崭新的蒙古袍,打开手机直播软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建设边疆、守护美丽家园。 如今,全旗都通了网络,“红书包”志愿服务队紧跟时代,开通直播间、建立微信群、注册公众号……开启了“云送学”服务。“云上苏尼特”手机客户端里,“红书包”志愿服务队队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牧民分享生活动态、乌兰牧骑民兵表演节目…… 新年伊始,旗人武部帮扶工作组来到巴彦乌拉嘎查,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牧区振兴。“咱们嘎查不仅要销售牛羊肉,还要开发草原旅游,推动产业融合。”旗人武部领导说,他们帮助牧民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牛羊肉销售渠道,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编辑:贾小燕
标签 : 蓝冠怎么当代理 › 14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您好,120,请讲!” 1月24日,农历正月初三9时许,包头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大厅内,电话此起彼伏。 调度员刘慧敏、赵雅楠、王琪守在工位上,耳麦不停戴上摘下,耐心接听着各类求助电话。趁着间隙,赶忙喝口水润润喉。 “马上派车,请保持手机畅通。” 九原区万达广场地下车库,一位群众晕倒在地,有人拨打120求助。 刘慧敏一边认真询问对方情况,迅速录入相关信息,一边在电脑上查看出车线路、确定距离最近的医院120分站,并发出派车指令。 “这几天的求助电话主要以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居多。”据刘慧敏介绍,每天上午是调度员们最忙碌的时段。接到这些电话特别是遇到呼吸系统疾病类的咨询或者求助,她会利用有限的时间,迅速询问老人是否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氧等情况如何,快速明确患者需求,对老人或者家属进行安抚,指导他们处理一些紧急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派出最近急救车辆。 “今天我这一班是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2点半。”刘慧敏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指挥中心安排五组调度人员实行三班倒,21家120分站和27辆救护车随时待命,确保120这条连接千家万户健康和安危的“生命热线”24小时不打烊。 为了不耽误工作,很多调度员都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带病坚持工作。据刘慧敏、赵雅楠、王琪回忆,同事们有的发着低烧坚守岗位,有的症状刚有缓解就返回岗位,指挥中心其他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也都加入进来,辅助调度工作。当时调度大厅里,电话一个接一个,电话声里夹杂着咳嗽声,“一天到晚都没个停歇的时候”,一旦接了班,调度员们没时间喝水,也顾不上去卫生间。 据了解,上个月,包头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日电话呼入量比平常翻了3倍多,日均2000多通,最高峰达到3000通左右,急救车日派车量也达到了平常的2倍。 对刘慧敏她们来说,这个春节是个相对轻松的节日,“这几天急救电话24小时呼入量大约下降到700多个。”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慧珍)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实习生 刘娜)1月21日,农历除夕。 在地层深处,神东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采煤现场,轰隆隆的采煤机与黑色煤壁碰撞出动听的交响乐,一块块顺势滑落的煤炭,通过运煤皮带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出去。 上早班的综采一队副队长闫鹏抵达工作面,快步走向交接班处,与上一班的跟班副队长碰了面。 “你到底还是没回家过年呀。”上一班副队长笑着问候闫鹏。 “嗨,春运人多,过两天再回。”闫鹏找了个理由为自己辩解,就这样他迎来了在岗位上度过的第4个春节。 闫鹏是一名85后,在工作中常有股不服输的干劲儿,2022年5月被任命为副队长,调入综采一队,成为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的中坚力量。 今年春节,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区队优先安排坚守岗位3年以上没回家的员工回家过年。但春节假期,公司依然承担着全国19个省、4个直辖市的能源供应任务。闫鹏所在的上湾煤矿是神东的保供主力矿井,闫鹏作为副队长,主动放弃回家过年。 闫鹏与上一班交接清楚工作面设备运行情况,带领当班人员迅速准备开机。 “今天我们要提前补仓,郁有明割煤的时候要保证工程质量,李国田拉支架要注意顶板,大伙争取早点收工,回家吃年夜饭。”闫鹏向大伙说道。 轰隆隆、轰隆隆……说话间,远处的采煤机再次启动。 在走向工作面的路上,闫鹏细心地巡视着设备。走到单轨吊区域,闫鹏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今年的智能化建设成果,单轨吊落地后搭载‘矿鸿’系统,不但将操作人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到1人,解放了劳动力,而且员工通过手机APP能随时连接系统,实现对推移油缸的远程控制,还增加了油缸动作声光预警功能,弟兄们干起活来更安全了。” 近两年,随着国家能源集团智能矿山建设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手段为煤矿设备装上了“大脑”“眼睛”,闫鹏和工友们的工作从“流大汗、出大力”的传统采煤向远程移动终端上“点点按钮、推动手柄”的智慧采煤转变。 “我们一刀煤2900吨,一天最高能采4.8万吨煤。”闫鹏说,现在我们工作面的液压支架、采煤机都有很多智能化装置,不仅让员工的工作更便捷,而且生产效率更高。 “闫队,过年好!”迎面走来的薛扬向闫鹏问候。 “过年好!注意安全,升井一起吃年夜饭,晚上一块儿热闹热闹。”闫鹏拍了拍薛扬的肩膀。闫鹏介绍,薛扬是2022年新入企的大学生,区队有10多名家在外地的员工,计划升井后,大伙儿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情绪,闫鹏还悄悄准备了节目和小礼物,准备带着兄弟们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说起自己“爽约”家人回家一事,闫鹏言辞笃定地说:“用我们的坚守,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值得!”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1月17日,自治区新闻办公室在呼和浩特举行《关于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前一段,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力持续增强,“八有”“六个好”党组织占比超过80%;服务监管和培育扶持机制更加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布局更趋合理,自身活力更加充沛,作用发挥更加突显,获得3A(含)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占参评总数80%以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社会组织达到90%以上,稳定和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达到50家左右,品牌服务项目达到100个以上。 《意见》从四个方面,明确了15项具体任务: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正确发展方向方面,要落实党建工作制度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完善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强化培育扶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方面,要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落实培育扶持政策、加快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强化综合监管,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方面,要落实行政监管责任、提升依法自治水平、完善监管手段、建立有序退出机制;强化动员引导,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质量方面,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近年来,我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有社会组织17260家,其中自治区本级1778家,盟市、旗县级15482家,净资产达95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近8.15万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9300余人。全区慈善组织共188家,其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52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 编辑:宝华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随着出入境管理政策发生变化,很多人担心奥密克戎变异株XBB会很快在中国传播。那么,XBB系列变异株会引发大规模流行吗? XBB系列变异株主要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截至2023年1月7日,全球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了其新的子代亚分支XBB.1.5。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与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相比,XBB的进化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但致病力未见明显增加。根据美国疾控中心近期数据,XBB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数,都没有呈现明显增加的情况。 2022年8月1日以来,我国共监测到16例XBB本土关联病例,均为XBB.1进化分支,且主要集中在2022年10月,从这一趋势看,XBB未在我国形成传播优势。从全球流行情况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输入我国并引起关联病例的风险明显增加。不过,我国人群对BA.5.2、BF.7和XBB等系列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且BA.5.2和BF.7占据绝对优势,近期大部分人感染了BA.5.2或BF.7后,短期内产生的抗体对XBB系列变异株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现阶段XBB系列变异株不会造成本土大规模流行。(马铃翔整理) 扫一扫,帮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编辑:孙丽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屏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1月11日上午,市科协、国家安全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2023年第一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讲坛。 讲坛特别邀请到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国防教育专委会办公室主任、军队国防教育科普专家、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吕云震博士作专题讲座。讲座中,吕云震以《守住底线,筑牢祖国北疆安全屏障——加强公务员队伍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为题,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国家安全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公务员队伍如何正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等提出了实现路径。同时,吕云震结合内蒙古实际,结合筑牢祖国北疆安全屏障等“五大任务”,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国家安全教育课,使大家对国家总体安全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日前,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防控组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的通知》,指导各盟市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就医流程,科学引导患者有序就医,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通知》指出,要建立协同参与机制,减轻医疗机构诊疗负担。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引导群众做好防护、合理就医,储备适量解热镇痛日常药物和抗原试剂,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对于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引导就诊。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分流新冠轻症和慢病患者。通过推广互联网诊疗及咨询服务,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要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按照防重症、降死亡的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树立“不再关注阳性与否,更加关注生命救治”理念,科学预测发病人群数据,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救治流程,将工作重心转到影响群众生命的疾病诊治工作中来。通过统筹医疗资源,为重症救治工作提供保障。各地要统筹调度辖区内医疗救治专家资源,组建重症医疗救治专家队伍;二级以上医院按要求做好急危重症病房和重症床位的改造准备工作,加快完成重症救治医护人员培训;合理扩充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急诊接诊诊室资源;强化120急救资源统筹,重点保障急危重症和老年患者急救转运。推进急危重症预警机制建设,加强老年重症患者管理与救治。 要强化综合保障,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加强药品储备,分级分类保障供给。快速处置疫情,确保涉疫区域快速恢复服务。统筹医护资源,保护医疗机构救治力量。各地要建立医护人员减员返岗台账,做好医护人员身体恢复摸排和科室人员返岗预测工作,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与工作班次安排;通过招聘、返聘医护人员,招募退役军队医护人员等方式,多渠道扩充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加强对病毒变异毒株致病性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编辑:贾小燕
近期,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品需求激增,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安情绪和不理性购药现象。针对解热镇痛(退烧药)等部分药品供应在短期内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严防个人盲目囤积,避免浪费,12月23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对解热镇痛等紧缺药械实行拆零销售的通知》。 编辑:杨旭英
提起王占荣,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尤其是69岁的苏在兰直抹眼泪,“今年8月份,老头子去世了,留下我一个人生活,子女都不在身边,要不是王书记时时照顾,我真不知道该咋办。” 2010年至今,作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折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占荣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能人支书”,是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事实上,早在1991年,18岁的王占荣就开始带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泊江海子镇的杂草种类多,这里的羊肉味道鲜美,王占荣便把各村的羊收回来运到东胜出售,结果大获成功。村民们看他如此运作赚了钱,也纷纷效仿。头脑活络的王占荣寻思,怎样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一起干?经过一番筹备,1998年,一个以肉食加工为主的企业成立了,在他的带领下,周边大批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折家梁村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村庄垃圾遍地,道路坑坑洼洼,房子破烂不堪。群众病了不能及时就医,甚至靠贷款过年。王占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建立了“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不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王占荣采取多项措施做强做优特色产业,聚焦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开展“折家梁黑猪”“折家梁杀猪烩菜”“折家梁富硒农产品”“折家梁黑大肚瓜子”等地标产品宣传推介,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0万元,带动农户281户,每户增收近万元。 折家梁村作为东胜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王占荣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模式。在他的带领下,鄂尔多斯市第一家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建起有机黑猪养殖基地,年出栏黑猪1000头左右,年利润达30多万元。养殖基地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以帮扶发展种黑猪繁育产业为主导,以参股农牧业企业和为脱贫户、低收入家庭代养为辅助的经营新模式,走出一条“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由于成绩突出,王占荣曾获得自治区“农村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带动广大农牧民共同富裕,才是一名合格的带头人。”王占荣动情地说,“感谢村民们十几年来对我的信任,我会继续做好‘火车头’,带领更多人踏上致富大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 编辑:段丽萍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11月6日上午,在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重庆、广东两支援呼医疗队与内蒙古医疗队进行工作交接,两支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静默休整后,将于11月10日前后陆续返回当地。 青山一道同风雨,千里驰援献大爱。在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困难的关头,自10月6日开始,江苏、浙江、河北、天津、黑龙江、陕西、广东、重庆八省市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20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千里驰援,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守护呼和浩特人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我在呼和浩特一切都好。”江苏省支援内蒙古医疗队领队丁杰辉10月6日19时抵达呼和浩特,为妻子报平安后,便投入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重症病区的抗击疫情工作中。结束了任务的丁杰辉说:“一个月来,能为这座城市抗击疫情助力,感觉累也值得。” “最难忘的不仅是患者痊愈给医疗队员们带来莫大的鼓励,来自内蒙古干部群众和大后方的关心照顾也让我们非常感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薛明说,“驻地酒店每天早上都会贴心地送上一碗鲜奶,并定期供应新鲜水果,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医疗队后勤保障组为队员们购买保暖内衣、羽绒服。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给队员们运来鸭血粉丝汤、盐水鸭等家乡特产,让队员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深深体会到内蒙古真诚、热情的待客之道,深深体会到内蒙古的抗疫决心,渝蒙齐心、抗疫必胜!”临行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安说。 必胜的信心背后,是来自于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的大爱力量。 广东省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人民医院亚重症医学科病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时,也收获了感动。一位患者给医疗队写下这样的感谢信:“老父亲今年94岁高龄,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我们是幸运的,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能得到来自祖国南方广东省医疗队的及时救助。你们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疆大爱,书写了广东省医疗队的抗疫英雄赞歌。” 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钟伟建说:“最难忘的是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进舱齐心协力配合。我们将铭记这段特殊战‘疫’历程,珍惜和大家建立的深厚情谊,祝呼和浩特市早日战胜疫情。” 11月5日,黑龙江省支援呼和浩特医疗队结束了援助任务,写下“龙蒙同心,抗疫必胜”,为呼和浩特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气。黑龙江省医疗队401名医疗队员在客运东站方舱医院与内蒙古的医护人员在战“疫”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病毒无情,龙江有爱;历经磨难,方得始终。希望疫情早日褪去,我们一起驰骋于美丽的大草原,共赏大青山无限风光。” 感谢你们!千里逆行出征,大爱无疆守“呼”。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