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霸王河美景于宝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月1日,乌兰察布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招商引资精神,统一认识,安排部署工作,会上明确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责任,以“开春即开工、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斗姿态,对标先进,以“五大任务”为统领,以“五大经济”为抓手,铆足干劲,全面打响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把握大势、主动出击,促地区晋位升级谜 乌兰察布市充分认识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营商环境是基础。过去一年,该市扭住招商引资不放松,组建由市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的9个产业招商组、由处级干部带队的93支招商小分队,多形式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474个、到位资金276亿元,全区排第6位;紧盯重大项目建设不松劲,集中谋划、全程盯办、一线督战,293项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362亿元,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狠抓优化营商环境不懈怠,深入开展“五减一优”,全面推广一企一策“服务包”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评估综合排名由2021年的第12位跃升至第6位。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该市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拼抢意识,全力以赴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比别人提供更优的服务和环境,才能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精准发力,提升“软环境”,做强“硬服务” 内蒙古同方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制造基地投产 唐璇博 摄 物流园区对中欧班列进行装车作业 纪恩泉 摄 “南贵北乌草原云谷”已成为乌兰察布新名片。图为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外景 高安发 摄 今年乌兰察布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两个基地”,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两个枢纽”,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招引和服务保障,力争年内招引落地项目800个以上,落地项目到位资金达到323亿元、增速17%以上。 如何落实?该市路径清晰、措施得力。 一是聚焦重点抓招商。着力促进实现“两个突破”。在强链建群上求突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十条产业链、五大产业集群”上下游链条缺失部分进行补链、延链,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实现强链目标。坚持抓大不放小,尽快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二是在引智育新上求突破。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加快推进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建设,抓紧招引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工匠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资源;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聚焦风光氢储先进装备制造、碳基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招引头部企业,集中集聚项目。 二是整合力量抓招商。该市在招商引资中既要各地发力、各显其能,又要全市统筹、错位集聚。在坚持差异化布局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结合产业规划、区位、资源等要素条件,全力招引与当地优势契合的产业项目,确保每个旗县都能培育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拳头”产业;同时坚持协同式招商,市里统筹旗县之间、开发区之间的关系,解决各自为战、无序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该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商务局、发改委牵头建立健全“飞地机制”,对各旗县在招商引资中不符合本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的项目,推动跨区域异地布局,“飞入”项目的投资、产值、税收等全部归属项目“飞出地”。 三是拓展路径抓招商。重点是在“五个招商”上做深做实。一是坚持靶向定位,大力推动“链式招商”。全面厘清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编制产业链图谱、产业链招商地图,建立领军企业清单、配套企业清单、项目布局清单,不断提高招引项目精准度。二是坚持集约集聚,大力推动“平台招商”。以“五个大起底”为牵引,全面整合开发区资源,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集中区、优质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大数据产业集中区、内蒙古七苏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吸引更多项目集聚。三是坚持借力发力,大力推动“以商招商”。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招引专项行动,与企业一同拓展招商渠道,形成“落地一个、带来一批、吸引一群”的“葡萄串效应”。四是坚持群策群力,大力推动“以贤招商”。打好“乡情牌”“亲情牌”,建立与域外乌兰察布成功人士长期联络机制,通过鸿雁峰会、乡贤联络群等渠道以贤聚贤,引导他们关注乌兰察布、推介乌兰察布、返乡投资创业。五是坚持以会为媒,大力推动“以会招商”。广泛联络全国各地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商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专题推介、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等活动,一月一次集中发布,一季一场集中签约,推动更多项目落户乌兰察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市将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把本土企业、已落地企业发展好,帮助企业搭平台、抢订单、拓市场,积极动员现有企业扩大产能,支持铁合金行业持续推进“五化”改造,推动负极材料等产业落实“四个升级”行动。 强化组织、政策保障,人人都是“招商大使” 号角吹响!该市快速行动,全方位推进,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起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第一推动者责任;加强党对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开展“亮晒比”创先争优行动,该市决定从第一季度开始,每季度都要对招商引资情况进行评比排名,各地、各组招商引资的情况都要亮一亮、晒一晒、比一比。 其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该市敢为人先,决定对重点产业,在市级权限范围内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凡是外地的成功做法,都要大胆引用;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弹性幅度的,都要放到最宽。值得一提的是,该市要求各地各部门,对于出台的政策、签订的合同和协议,必须一诺千金、坚决兑现。 同时,加大调度考核力度。该市从现在开始,相关主管部门每周调度一次,分管领导双周调度一次,政府每月调度一次;市委每季调度一次;督查部门从严督查,每月排名、每月通报。 招商引资工作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招商大使、处处都是招商环境”。该市指出,谁能请来客商、招来项目、引进资金人才,谁就是乌兰察布的功臣,应当予以表彰奖励;谁破坏营商环境,谁拖招商引资的后腿,谁就必须承担责任、必须付出代价。 新的一年,是创新的一年、奋进的一年,乌兰察布人已干起来、快起来、跑起来! 乌兰察布市:干部担当作为主动出击跑项目 去年,乌兰察布市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坚持把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担当作为、主动出击跑项目,扎实推动招商引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积极组建“三支队伍”,不断凝聚招商引资合力。该市瞄准重点产业、紧盯重点区域、着眼重点商会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组建由市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的9个产业招商组、由处级干部带队的93支招商小分队,在32家异地商会聘请了“招商专员”。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走出去对接洽谈项目,带动旗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外出招商198次。 努力练就“五种招式”,有效拓宽招商引资路径。该市坚持靶向定位,围绕落实“五大任务”,编制产业链图谱、产业链招商地图,大力推动“链式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以贤招商”“以会招商”。此外,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不断完善招商政策,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深入开展“五减一优”,全市办事环节、材料、时限、跑动次数在上年的基础上平均压减25%以上。(记者海军) 远景科技集团乌兰察布叶片基地内,工人们正在装配风机叶片 唐旋博 摄 乌兰察布市政务服务局: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乌兰察布市政务大厅让企业和群众宾至如归 唐璇博 摄 2022年,乌兰察布市政务服务系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以“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推进“一网办”方面,提出18个方面149项工作举措,共发布政务服务事项7.7万余项,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4.27%。“综合一窗、政务审批、电子监察”3大系统得到极大应用,7106项事项进驻“综合一窗”受理系统,共产生办件60.61万件,全区排名第四,网办件同比增长10.5倍。 大力推行“掌上办”方面,“蒙速办”APP注册率继续领先全区其他盟市,访问量达到1.2亿,是首个破亿的盟市,全区排名第一。累计上线各类应用440个,全区排名第三,其中可办应用179个,可办率40.68%。在全区率先上线“水电气热网”服务专区,接入应用42项,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报装、缴费等事项的办理。 推行“一次办”方面,市县两级共成立了12个工作专班,设立“一次办”专窗65个,共有工作人员77名。118件惠企便民“一件事”已在全市普遍推开,累计办理联办“一次办”事项15.4万余件,全区排名第一。率先在全区创新研发上线“一次办”掌办系统,118项“一次办”事项实现“材料在线提交、结果免费邮寄”的“掌上办”。在全区首推“健康证一次办”等9件系列精品一件事并实现“掌上办”,每年惠及人群40多万人。 推行“帮您办”方面,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16项,主动公开“您只需跑一趟,其余的事交给我们办”的服务承诺,在全区首推“112457工作法”,建设了“帮办代办”服务系统,在全区率先实现代办帮办申请“掌上办”。拓展“帮您办”服务范围,将服务链条延伸至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办事群众。去年,市县两级代办员上门对接企业389家500余次、线上对接3000余次,代办项目235个。此外,该市政务服务局还通过创建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实现“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全面推行延时服务、加快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推出各类便民利企措施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记者海军) 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多措并举引育优质项目 2022年按照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部署要求,察哈尔高新区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线上招商”多措并举引育优质项目,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深入。 为进一步落实好招商引资任务,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聘任9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大使,协助高新区开展“双招双引”工作;会同三峡、运达、京东药业等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共招共建围绕京蒙人才科创园建设,通过对接驻外商会、孵化基地、科创中心等平台,“协会招商”“平台招商”引育优质项目。 手续办理方面,通过成立蒙速办·帮您办工作站、完成高新区区域评估13项,极大便利了入园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项目服务方面,该高新区将项目签约后各个过程中的需求纳入包联工作范围,定期与企业进行对接,对于企业的困难及时予以解决;基础设施方面,该高新区通过申报债券,不断完善园区内路、网、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成功申报一般债券1.5亿元,专项债券1.14亿元;政策保障方面,该高新区起草了《人才专项政策》和《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目前《人才专项政策》已由市政府正式印发,《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正在根据反馈意见优化完善。 据悉,截至2022年底,该高新区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100余次。外出招商11次,深入京津冀、江浙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项目对接;参加招商推介会9次,吸引多家意向企业。截至目前,察哈尔高新区有效对接招商项目59项,成功签约项目32项,协议投资464.19亿元。(记者海军)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皇甫美鲜) 编辑:孙丽荣
标签 : 蓝冠做什么的 › 13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投壶、写福字、与小兔子零距离接触……春节期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许多家长和小朋友参加。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博物馆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不戴口罩的,家长都特别注意防护,孩子们也非常配合,进入公共场所戴口罩好像已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事情了。”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消毒……一系列防疫行为,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随着“乙类乙管”后,人们仍然继续保持着这些习惯。 “从往年看,每年的11月、12月、1月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期,以往儿科门诊量每天能达到六七百人。如今,儿科门诊量相比同期减少了很多。这与人们减少流动以及形成的戴口罩、勤通风等卫生习惯有着直接关系。一系列卫生习惯有效阻断了普通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PICU负责人苏学文说。 1月29日,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蔡阿姨早早地来到新世纪商厦东侧的一家大型便民市场。“这个菜市场来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大家都戴着口罩。以前,门口有保安监督,不戴口罩不让进,现在没人监督,人们还是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蔡阿姨说。 蔡阿姨家住一楼,有个不大的院子。买菜回来进门前,她先把鞋用酒精喷一遍,之后把鞋脱在门外,换上拖鞋。进门后,她把菜放进小院,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放在外面通风静置一段时间,再拿回屋清洗。“疫情期间我就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蔡阿姨呵呵一笑。 蔡阿姨的儿子儿媳都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工作。此前,他俩负责接首都机场分流至白塔机场的国际航班。两人笑谈“我们都是重点人群,过去防疫六件套,每天进行核酸检测,在每天重复中,都成习惯了,虽然现在不像原来那样硬性要求,但仍会戴口罩、手套,勤洗手、常消毒,注意自我防护。” 不仅如此,春节期间,人们更加注重餐桌文明,这与疫情期间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用餐理念有着极大的关系。 “过去,人们喜欢给人夹菜添汤以示待客热情,现在人们不仅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而且给人夹菜这样的行为似乎也少了。”正月初八,在呼和浩特市王府井奥莱商场,额尔敦传统涮的前厅经理告诉记者。“过去,大家在一个大锅里捞吃得很热闹。现在,很多人会点小锅单独涮,此外,我们还推出了能分餐食用的一人份涮肉餐,与西餐、简餐一起售卖,适应年轻人和快节奏的生活。” “人们形成的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消毒、一米社交距离、使用公筷,以及咳嗽、打喷嚏遮挡……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于预防新冠感染,对于预防任何传染病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大家应该继续保持这些卫生习惯。”自治区疾控专家、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所长闫绍宏说。 如今,人们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几率,有利于切断传染源,卫生好习惯应成为生活的“标配”。(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坤)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隆冬时节,室外天寒地冻,位于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的赤峰泓禧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眼下正是第二茬北虫草收获季,这几天正忙着采摘、烘干、包装。合作社忙不过来,就雇了我们这些本村的村民帮忙,在农闲的时候,我们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挺好的。”村民王小娟边干活边说。 记者看到,大棚内一排排架子上叠放着塑料盆,揭开塑料薄膜,在乳白色的培养基上,筷子粗细、6-10厘米长的北虫草像金丝一样根根直立。烘烤后的北虫草,原来的“丰满”身段一下子变得“骨感”起来,被工人整齐地封装进塑料袋,等待客商上门收购。 “2022年合作社与东南营子村9家北虫草种植户达成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提供北虫草种植技术、管理与销售服务,帮助村民种植北虫草。采收时,我们从村里雇了17名村民来帮忙,这样村民们在冬闲时也能有些收入。”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国介绍。 据了解,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东南营子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利用农户闲置院落或者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北虫草栽培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农户自筹和社会捐赠的方式,共筹集资金37万元,打造了1个示范基地,发展了12个示范户,共栽植4万盆北虫草。同时,安置了一些短期灵活就业人员,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 “别看北虫草个儿小,经济效益可高了。目前村里引进的北虫草项目已初步显现成效,第二茬共采收虫草约2万盆,预计销售额1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说起北虫草产业,东南营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耿俊曦难掩心中欣喜。他说:“这个项目是镇政府引导、村主导、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农户经营,最后由企业回收。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咱们农户承担了最小的风险,设备全都由镇政府提供,免费使用。” “冬闲人不闲”,金灿灿的北虫草成了东南营子村老百姓的聚宝盆,也为冬闲的乡村注入了全新活力。 编辑:杨旭英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过腊八,赤峰市林西县的农村大集就越来越热闹。在林西县的年俗里,“过大年赶年集”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环节。走进林西县上官地村的集贸市场,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福字随风飘扬,琳琅满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整个集市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豆腐,新鲜的豆腐”“橘子10块钱3斤,尝尝,可甜了”……卖鱼的摊位旁围的人最多,盆里的鲤鱼活蹦乱跳。“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好,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这刚一会儿工夫就卖出去三四十斤鱼了。”摊主王东升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捞鱼一边高兴地说。 龙头山村村民王凤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年景好收入高,一家人都高兴,孩子们也要回来过年了,赶这个集得多买点东西,准备迎接兔年啦!” 在充满柴米油盐烟火气的集市里,洋溢着的是浓浓的年味儿。杀年猪、蒸豆包、磨豆腐、买年货、挂灯笼……这些热闹喜庆充满新年仪式感的活动,无不承载着林西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与憧憬。(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 实习生 杨玉婷) 编辑:温慧娟
扫一扫,帮你了解更多“乙类乙管”。 实施“乙类乙管”后,入境人员不再集中隔离,出国旅游有序恢复……快来了解这些改变。 1.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死亡病例数,不再公布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别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 2.对入境人员不再集中隔离。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3.取消所有进口冷链食品核酸监测检测等措施。对入境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取消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口岸环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监测检测等措施。 4.有序恢复出国旅游等护照申请。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口岸签证签发,恢复执行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依法签发临时入境许可。恢复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 5.取消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逐步恢复受理中外航空公司国际客运包机申请,2023年夏秋航季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流程及要求。 6.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马铃翔整理) 编辑:宝华
教育是立国之本,更是兴旺发达之基。7月5日,全区职业教育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发布了《关于推动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举措,职业教育正在实现大跨步发展。目前,自治区现有高职院校37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31所,有3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特双高”建设计划。2021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个百分点,为自治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新的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但我区职业教育仍存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教培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欧阳晓晖带领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及教育界委员,赴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做了大量协商调研工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全区职业教育从‘扩量’到‘提质’、从‘层次’到‘类型’,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增强适应性。”12月16日,在自治区政协召开的“推动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对口协商会上,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区职业教育有关情况。自治区政协委员与对口厅局部门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的视频联通形式,围绕议题展开了广泛协商,集思广益,就如何提升我区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提出了切实中肯的意见建议。 推动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机制。“从目前情况看,产教融合不深入,校企合作不紧密,‘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依然突出。建议自治区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将国家出台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及相关税收政策有效落实到位,让企业切实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内生动力,使其真正有意愿与职业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侯晨曦委员建议。 曹红委员建议推行“政府牵头、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政校企合作模式。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应把应用型职业院校纳入其中,就学校所能提供的人才支持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提前对接,指导校企双方在订单招生、订单培养、订单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订单式”深度合作。 尤俊成委员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打开视野、拓宽思路,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主动与不同教育要素开放重组、与各类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互动融合,真正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要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一体”、以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两翼”,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二是坚持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驱动战略。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既要为破解“卡脖子”问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在服务国家和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搭建“直通车”“立交桥”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型探索,对于搭建人才培养的“直通车”“立交桥”,提升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也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侯晨曦委员建议借鉴区外贯通教育办学模式,结合我区已构建的多年实践,实行“5+5”模式一体化人才培养。科学定位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制订各段人才培养方案。 “一体化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议科学定位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注重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加强专业启蒙和专业认同的培养;专科教育更加注重夯实技术技能教育的基础、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在继续强化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着力涵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强化理论基础支撑;研究生教育通过应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等方式,培养既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又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尹俊委员建议。 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职业教育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正是基于职业教育这一特征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资格和编制管理制度,探索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管理机制。”孙锦琰委员建议,“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完善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对缺编少编的中职学校与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引进教师人才。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政策文件,鼓励职业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给予人才引进照顾政策。完善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促进优秀教师合理开展流动教学。加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改进培训内容,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应用,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呼和浩特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韩莉建议。 在隔屏交流中,委员与专家学者互动热情高涨。自治区人社厅、工信厅、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等对口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在发言中既讲成绩和经验,又着眼未来,为解决我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 “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打破瓶颈制约、补齐短板不足,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欧阳晓晖坚信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展望未来,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必将为我区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梅莉亚) 编辑:孙丽荣
早晨打开手机 微信群里又有朋友报告 加入了“羊羊大军” 有高烧39度的“沸羊羊” 有嗜睡到一天睡16个小时的“懒羊羊” 也有症状不太严重 只是轻微咳嗽的“喜羊羊” 剧情发展的有点快 身边“阳”了的朋友越来越多 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 也发生了转变 从之前 “讳莫如深”“谈‘阳’色变” 到现在 会主动在朋友圈 分享“夺冠”消息 心情或许会有些无奈 但少有悲观 “阳过”们也学会了 “苦中作乐” “阳”了的小伙伴努力和病毒抗争 没“阳”的小伙伴却开始纠结 专家说 出门戴口罩、备好常用药 大家已经照做了 专家还说 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咱也要认真听 另一边,“阳康”们已经在书写 “后新冠体验”了 “阳过”何时能返岗 返岗后需要注意什么 “阳康”会不会变“王重阳” 这份“武功秘籍”请收好 希望我们都能做到 封控不疯狂 放开不感染 感染不慌乱 最后,我想说 如果真的“阳”了 祝我们都是“喜羊羊” 监制:戴宏蒋芳 文案:李超然 设计:辛冠茸 编辑:章颖慧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报记者 刘宏章 冬日的阿拉善,大漠戈壁苍凉,沙海辽阔壮美。 12月15日一大早,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护边员吉呼楞穿戴好厚厚的御寒服,驾驶摩托车像往常一样穿行在沙漠边境沿线,开始巡防边境,他边走边停车用望远镜观察周边情况。 “今日巡逻边境线24公里,未发现异常情况。”临近中午,吉呼楞站在高高的沙丘上,向边境派出所报告当日巡逻情况。 吉呼楞是温图高勒边境派出所“侨乡护边队”的护边队员。为强化边境管控,切实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工作理念,今年9月份,这个派出所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打造符合地域特色和职业特点的“侨乡护边队”,义务配合边境派出所开展治安联防和边境管控。如今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像吉呼楞这样的护边员有212名。 组建“侨乡护边队”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一个缩影。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是自治区最西端、自然环境最艰苦、边境管理区面积最大的一个边境管理支队,管辖735公里边境线和16.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是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和自治区扼守环京“护城河”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随着边民群众普遍内迁,边境一线无人区大量增加,边境防范形势日益严峻。 面对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加剧,群防群治源头力量日渐枯竭的问题。近年来,该支队积极建设符合边境管控和反恐实战需要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先后创新实施了“居边护边堡垒户工程”、智慧边境“一张图”管理平台,并将“居边护边堡垒户”巡逻管理、民警走访考勤、行业场所管理、警务地理应用、信息化布控、远程调度等功能统一纳入其中,有效推动了边境管理工作的提档升级。该支队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守边护边、构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先后组建“漠北驼铃”护边队、居延警队、陶来神舟警队、航天护卫队等警务品牌,形成了边境派出所主导、边民群众参与、合力管边控边新格局,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安全稳定。 走进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指挥中心,大屏上清晰显示着边境管理区重点道路、卡口、人员密集区的实时影像。这是该支队今年刚刚上线运行的“人车闭环管控数据分析比对平台”。 “平台具有信息识别、车辆抓拍、高清视频等功能,全面提升了边境前段感知能力,实现对进出边境管理区人员车辆进行实时预警、精准打击、管控外延的‘闭环式管控’格局。”该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陈晓睿说。据介绍,为强化管边控边效能,近年来,支队还大力推进边境管控体系建设,推动健全边境管理领导体制机制、完善边境管理力量布局、升级现代装备设施保障,全面提升平安边境建设质量水平。 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近年来,阿拉善盟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深入推进平安阿拉善建设,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探索推行了草原110、戍边警务室和居边护边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联合党建打造功能型党支部,夯实联防联控和双拥共建基础,构建起了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有力推动了大漠边境安宁稳定。涌现出坚守生命禁区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边防民兵驼兵排及边境线上的“活界碑”尼玛、大漠边境“第一哨”谢宝民、戍边夫妻警务室徐乃超和李文娜等一批稳边固边的模范集体和个人。 该盟还以宣传防范为重点,在加强边境前沿农牧业生产作业点日常管理的同时,及时向抵边群众宣讲政策法规、当前形势,有效提高边民守边、护边意识。依托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实施居边护边危房改造项目和加强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改善守土戍边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牧民不仅能够“安居守边”,更能“乐业兴边”。如今,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边防军警和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共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书写了一段段合力强边固边的动人事迹,描绘出边境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时代大漠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后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移民管理警察的担当持续做好边境安全稳定工作,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晓睿表示。 编辑:宝华
近年来,赤峰市公安局以深化大数据建设应用和改革创新攻坚为契机,全面深化“数据赋能+科技创新”理念,不断加快推进智慧警务建设。以优化警务运行机制为切入点,推动各警种业务系统平台专业化、智能化、合成化建设,不断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警务实战能力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市局督审信支队始终坚持改革强警和科技兴警“双驱动”,以数字赋能改革、科技支撑变革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巩固创新发展智慧警务督察模式,将警务督察管理、警务运行监督、执法监督管理、“放管服”改革监督等数据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深化警务督察运行机制改革,推动智慧警务督察提档升级。 自2021年6月份赤峰市公安局新的网上督察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后,按照公安部“大数据+网上督察”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孙海涛副市长关于推动公安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的具体要求,市局常务副局长陈俊波多次组织召开业务协调会、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网上督察工作。督审信支队主动作为,抢抓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机遇,发挥“大数据+网上督察”非现场非接触全时空全覆盖的独特优势,依托大数据平台等系统和工具,不断拓展监督领域,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从全市12个旗县区公安机关选拔出16名精干督察警力,组建了赤峰市公安机关“大数据+网上督察”战队。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才管理,毕建民支队长会同支队班子成员研究并制定了《全市公安机关“大数据+网上督察”战队管理办法》,从目的依据、组织架构、入队标准、选拔程序、职责任务、激励待遇、日常保障、退出机制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为网上督察人才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赤峰市地域广袤,人口数量全区第一,公安业务复杂繁重,警务监督工作面临点多、线长、面广和力量不足的难题。面对日益增多的专项督察、网上巡查、线索核查、12389举报投诉受理、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等工作任务,支队充分发挥网上督察独特优势,依托新的网上督察系统和信息研判子系统对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对外服务窗口等单位开展实时动态的视频巡查、语音督察、执法业务督察、卫星定位和警务评议监督,成了名副其实的“千里眼”、“顺风耳”,有效解决了“跑不到、督不全、查不准”的弊端。 科技兴警是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必由之路,赤峰市公安局网上督察中心充分整合现有警力、平台、数据、线索等资源,不断强化技战法提炼运用、数据建模,将数据升级为战果,把网上督察数据资源优势、战略支撑点服务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充分发挥现有数据优势,大力推动数据赋能融合发展,把数据融合作为推动警务督察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全面聚焦科技兴警,夯实数据基础、加强智慧建设、强化共建共享、深化实战应用,彻底激活了智慧警务督察“新引擎”,为新时代赤峰公安警务督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随着全市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的不断深入,“大数据+网上督察”科技基础将更加完备,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将更加广阔,赤峰市公安局督审信支队将立足新时代公安职责使命,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以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警务督察服务民生,以智慧警务督察驱动公安业务高效创新,切实提高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最大限度拓展警务督察广度和深度,切实有效提升预警预防能力,全力发挥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实现督察效能最大化。(包立杰)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