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停放整齐有序、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走进明达西区,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随着“红色物业”的深入推进,原来影响小区卫生、人居环境的难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前不久,该小区获得了全区第一届文明小区荣誉称号。 授牌仪式 近日,市西城社区为该小区举办了文明小区授牌仪式。在居民、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及物业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小区物业公司代表全体业主接过了牌匾。这份荣誉,凝聚了小区业主与物业的“文明和谐”之力,也证实了业主与物业“双向奔赴”取得实效。 市西城社区党工委副书记于慧丰说:“明达西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小区,对我们来说既非常荣幸,又来之不易。社区将以此为契机,以红色管家与现代小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红色物业健康发展。” 志愿服务在身边 文明小区的建设离不开物业与居民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支持理解。赵女士居住在该小区19号楼,业主们亲切地称呼她为“红色管家”,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业主有需要,她都会主动搭把手。这几天,在与邻里们的闲聊中,她得知,有一个单元楼里的楼道灯不亮了,“爱操心”的她便第一时间来到小区物业公司,向工作人员说明有关情况,很快此事便得到了解决。 业主赵女士与物业沟通对接 赵女士说:“我在明达西区住了6年了,这些年感觉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去年,我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就是咱们小区的红色管家。能以这个身份为居民多办实事,真的太好了。” 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物业与业主之间相互理解支持,这种和谐共生的场景是对“双向奔赴”最好的诠释。明达西区现有居民678户、1780人,管理难度可想而知。玉林物业有限公司入驻该小区以来,从细微处发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尽心尽力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如今,走在小区里,处处都能感受到安逸、舒适的气息,随处可见一抹抹靓丽的红色标语或展板,传递着爱国、爱家、爱邻之情,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红色物业”带来的温暖。生活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情自然也变得美美的。 宣传标语、展板随处可见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文明小区建设。玉林物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成立物业党支部,以西城社区党工委为引领,吸纳边防大队党组织、居民党员户及志愿者等群体,共同成立玉林物业党群服务站,并聘请小区在职党员、退休老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为“红色管家”,为群众提供爱心帮扶、信息咨询、应急处理、矛盾调处等服务,用心用情办好居民的心头事,为群众解决好眼前的急难事。 玉林物业有限公司经理洪光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更好地为小区居民服务,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以红心温暖民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居民积极参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在合力建设美丽家园中,共同享有社会治理的成果,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口岸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节攀升。 编辑:宝华
标签 : 蓝冠主管职责 › 14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5月11日,19时10分,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脑木更边境派出所接到牧民高某报警称,小轿车失火请求救援。 接警后,派出所立即组织民警携带干粉灭火器等设备赶赴现场救援。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车内火势迅猛、浓烟不断从车窗冒出,火势极易扩散引燃周围草场,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民警们果断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利用灭火器控制车内起火点,再利用沙土掩埋的方式熄灭明火。经过了民警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车内明火扑灭,有效防止了火势向周围草场蔓延,因处理及时未造成现场无人员伤亡。 事后,驾驶员激动的握住民警们的手,表示衷心感谢。民警们也再次叮嘱驾驶员和群众们:“夏季来临,天气炎热,一定要对车辆及时保养维护,防止因电路老化等原因引起的车辆自燃事故。”(吕维艺 王元涛) 编辑:温慧娟
是科幻小说里的太空城照进现实?还是穿越到了科技感十足的未来世界? 旭日之下,一面面“超级镜子”整齐排列,“贪婪”地吸收着太阳的能量。原本萧瑟的荒漠化土地被一望无际的“蓝海”覆盖,“蓝海”之下不少地表植物抽出新芽,显露生机。 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记者马骏驰摄 4月23日,记者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现场,领略了硬核科技带来的极致震撼,感受到了气势磅礴的工业之美。 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建设、调试和运维,是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储能时间最长的槽式光热电站。从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该电站完整年纯光热发电约3.3亿千瓦时,超过设计值,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领跑全国。 由反射镜作为主体的集热器如同向日葵般追逐着太阳,352个集热回路构成了太阳岛集热场。收集的热量一路通过传热系统推送到蒸汽发生系统,推动蒸汽轮发电机发电;另一路则推送至储热系统,在夜间或天气不好时输出热量至发电岛进行发电。太阳能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通过输电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记者马骏驰摄 同样是向太阳要能量,与常见的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光伏发电不同,光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电转换过程进行发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开发部副部长袁磊告诉记者:“太阳能光热发电是一项具备成为基础负荷和调峰负荷电源能力的新兴能源应用技术,与以往传统的光伏发电相比,它具有可大规模储热、连续稳定输出等优势。”光热发电后端发电系统与火力发电的原理基本相同,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破解了以往太阳能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看天吃饭”的难题,并且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助力区域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我国光热发电技术起步较晚,乌拉特中旗导热油槽式1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作为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还承担着确定技术路线可行性和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使命。 袁磊说:“光热发电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槽式集热器则是大型的光学仪器,对质量和精度要求极高。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国际领先国家的光热发电技术经验与中国船舶集团军工质量控制体系和装备创新研制体系相结合,保证了集热器及全系统的技术指标超过设计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培养了大批光热发电技术人才队伍。”目前,该项目中蒸汽发生系统、真空集热管、集热器、反射镜、跟踪驱动系统、旋转接头保温外壳等关键部件均为“中国制造”,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极大助力了太阳能热发电国产化,也为我国光热产业迈向国际新能源市场提供了技术储备。 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记者马骏驰摄 乌拉特中旗10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效益也十分可观。据统计,电站能实现年节省标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减少硫氧化物排放90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500吨,相当于造林9100亩。110余万平方米的集热器覆盖了荒漠化土地,有效降低了蒸发量。用以清洗镜场的城市循环中水下渗,为植被恢复和生长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最大程度节约了水资源。“集热场建成之后,场区内的小动物变多了,我们经常能看到兔子、狐狸、刺猬在镜下觅食。我们还开辟了仿野生黄芪、肉苁蓉、沙葱等中药材试种区和蔬菜种植区,希望能推动发展光热清洁绿色循环经济。”袁磊说。 远离人烟的荒漠戈壁之上,光与热的新能源“交响”通过输电网络送往全国各地,点亮万家灯火,也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乌拉特中旗拥有优质的风光资源,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光热项目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这里已建成风电场19家、独立运行光伏电场4家、光热电站1家,新能源并网容量380万千瓦,每年向蒙西电网输送超过90亿度的电量。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乌拉特中旗正在创建国家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创新应用示范区和承接绿色载能产业集聚的主阵地。 “新”力崛起,荒芜不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赛道上,澎湃着无穷新动能。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庞俊峰 薛来 柴思源 王坤 图古斯毕力格 伊得力 马骏驰 巴彦淖尔日报记者 张杰 杨青 乌拉特中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米德格玛 张彬宇 呼和 报道) 编辑:张彬
“为西部天然气包头至临河段管道输送项目生产X52MS输送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热轧板卷1.12万吨。”近日,稀土钢板材厂接到一笔订单任务。这是包钢集团赢得的首笔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管线钢订单。“我们迈出了奔赴‘氢能时代’的第一步。”稀土钢板材厂研发中心区域技术主办曹妍信心满满地说。 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而形成的混合气体,能够改善终端设备的燃烧性能,有效增加燃烧值,并减少氮氧化物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这让天然气掺氢技术成为节能降碳的一种有效方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对于长距离、大规模掺氢天然气输送来说,管线相比罐装运输更经济、安全、绿色。然而,氢分子对金属的渗透性极强,很容易导致管线发生氢脆或氢断。长距离输氢或掺氢天然气管道用金属材料开发与应用迫在眉睫。包钢集团准确研判市场、抓住机遇、深挖潜力,研发生产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管线钢获得成功。 西部天然气包头至临河段管道输送项目是国家清洁能源输送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条掺氢长距离高压输气管道。“输送介质中含有10%氢气,对管道用热轧板卷产品的成分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忆起产品研发过程,曹妍不断用到“严”这个字眼。她说,该产品超低硫、超低磷的指标要求,为包钢管线钢产品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标准,对于转炉、精炼、连铸等工序的装备、工艺以及操作技术水平都是不小的考验。 钢坯经过粗轧、精轧成为长长的板带;板带驶过层流冷却设备,在冷却水的“洗礼”下褪去热度,从火红变为黑色;带着余温的热轧卷来到成品库,被喷上“身份”标识……控制室中,稀土钢板材厂热轧作业部甲班工艺工长张少军通过头顶的显示屏关注着整个生产过程。他点击鼠标切换界面,加热炉出炉温度、加热时间、均热时间,除鳞压力、除鳞道次,粗轧、精轧、开轧与终轧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流量,板带卷取温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说,热轧是“水火交融”的过程,为保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合同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准控制各种温度指标。 据悉,早在今年年初,包钢集团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管线钢研发就取得了成果,实现了X52MS输送掺氢天然气管道用热轧板卷小批量试制一次成功。产品具有超低硫、超低磷以及耐低温冲击韧性的特点,抗氢致开裂性能优良,抗氢脆和止裂指标均通过权威检验机构评价,具备了批量化生产供货能力。目前,首笔订单产品正在生产中,并分批发往上海。这些产品经焊接加工后,将全部用于西部天然气包头至临河段管道输送项目,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包钢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高爱云 任晓红) 编辑:温慧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编辑:杨旭英
“今天日行830公里,我们争取天黑前赶到案件现场”。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跨越千里将一场听证会开到了草原腹地牧民家里。这是内蒙古铁路检察机关跨区域办案的日常写照。 自201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19件,案件线索数量年平均增长79%,案件办理体现跨区划办案优势,实现了全区12个盟市全覆盖。 五年来,内蒙古铁路检察机关坚持将公益诉讼作为核心业务,创新能动履职,不断强化统筹领导、机制建设、案件办理、科技保障和改革探索工作,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稳步发展。坚持理念先行、能动服务大局、践行人民至上、抓实诉源治理、建立完善跨区域优势一体化办案、多主体协同配合等24个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优秀典型案件,其中2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公益诉讼典型案例,5件推送到最高检2021年度检察公益诉讼十大精品案例,4件入选最高检正义网“千案展示”平台专刊,3件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评为公益诉讼典型案例,10件入选“内蒙古铁路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注重品牌引领。培育锻造“益路为民”“铁鹿”“益心所薯”“一路守护”“林草益路”“铁益”“青锋”等7个优秀办案团队。涌现出多名优秀检察官,2名同志成为第一届全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和“业务能手”。2022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对全区铁检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动平安铁路建设工作给予肯定批示,2022年4月,呼铁检察分院“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团队”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先进集体”,2023年1月,呼铁检察分院与自治区团委“青年志愿服务+公益诉讼检察探索跨区域协作保护新路径”被评为全区十大法治事件。 聚焦办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519件,立案273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94份,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书10份,提起公益诉讼4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办理案件272件,食品安全领域12件,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线索19件,其他领域公益诉讼线索(含涉及铁路安全)216件。 以专业领域治理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搭建协作平台,凝聚广泛合力共同推进内蒙古生态环境高水平司法保护。围绕建设“美丽内蒙古”,深入开展“涉煤炭资源领域国有资产保护公益诉讼”“守护北疆草原林地”等专项活动,查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线索272件(占全部案件52.4%),制发检察建议63份。通过办案共督促清除违法堆放固体废物和各类垃圾21.12万吨,恢复草原植被和污染土壤1406亩,拆除河道违法建筑物924平方督促整治消除威胁铁路安全隐患519余处,恢复铁路安全保护区143.74亩,挽回国有财产损失4367.756万元。 守护内蒙古平安铁路建设 以专项监督助推领域治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聚焦自治区内呼张、赤喀、通新高铁等重点线路,紧盯违法烧荒、倾倒垃圾、违法建设等安全隐患,相继开展“公益诉讼守护铁路安全”“整治轻硬质漂浮物威胁铁路交通安全”专项活动,加大危害铁路交通安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共查办涉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70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13份,提起诉讼3件,累计督促整治消除威胁铁路安全隐患519余处,恢复铁路安全保护区143.74亩。与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公司联合发布“内蒙古铁路安全十大典型案例”,切实履行公益检察职能,维护“车轮上的安全”。开展“铁路交通安全公益诉讼回头看迎接保障二十大”专项活动,不断提升维护铁路安全法治化水平,为铁路交通安全畅通提供司法保障。 包头铁检院办理的乌海市违法建设堵塞河道危害铁路泄洪桥运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针对在铁路泄洪桥上下游河道违法围垦造田、种植树木、修建房屋等行为导致河道堵塞、危及铁路交通安全的问题,在行政机关未依法全面履职的情况下,依法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最终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职,恢复河道畅通,有效保障了铁路交通安全。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铁集团评为铁路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及2020年内蒙古检察公益诉讼十大案例。 践行生态环境高水平司法保护模式 立足内蒙古区位实际,始终践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内蒙古生态环境高水平司法保护检察办案模式,组建专门办案团队分领域专研办案,发挥专门办案队伍+专业外脑助力的“专业化监督”优势。积极对接各行政机关执法信息平台,促进专业化监督。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检察公益诉讼全过程,聘请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等20名部门业务专家为检察官助理,与专门办案组形成监督合力。践行自治区与蒙草集团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框架协议,聚焦生态环境资源领域案件特点,以邀请专家辅助办案,探索第三方评估等形式检验整改恢复成效,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将严格保护、协同保护与促进“社会化治理”有机结合,推进内蒙古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将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办案作为推进社会化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示范窗口。呼铁检察分院办理的包头市达茂旗腾达矿业污染环境损害公益案,针对案件中危险废物的堆浸物处置方式是否符合要求,邀请了生态环境治理及国土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专家,公益诉讼志愿者总队专业领域志愿者参与听证会,协助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和案涉企业更准确地把握相关专业问题。 创新能动履职,协同共进助力社会治理。2020年4月,呼铁检察分院与内蒙古环保联合会召开环境保护与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就案件线索移送、推进诉中办案协作达成公益保护协作共识,凝聚社会治理合力。2022年4月,呼铁检察分院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就加强铁路周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达成深入协作共识。包头铁检院召开铁路企业、地方政府涉包铁地区铁路外部环境隐患治理公益诉讼三方会谈,搭建三方沟通协作平台,建立健全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包头铁检院办理的督促整治扬尘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该案中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西工业园园区的灰渣场,存在扬尘污染隐患,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通过深挖线索,实地调查走访隐患产生原因,多方调查,明确污染监管主体责任,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探索第三方评估验收整改,确保整改效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该案例入选正义网“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专项活动“千案展示”。 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坚持以专项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守护铁路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公益诉讼守护北疆草原林地”“全区铁路运输领域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专项活动,践行人民至上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两级院办理食品药品餐饮卫生领域案件12件,采取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综合治理类建议”的方式,推动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餐饮具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整治2355家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安全问题44类。 呼和铁检院办理的某铁路涵洞排洪影响牧区道路安全公益诉讼案,探索向铁路企业制发首份安全生产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并现场召开听证会,推动解决了困扰当地牧民十六年的“水患”问题。该案例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评为2021年度内蒙古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十大案例。 呼铁检察分院办理的督促征缴国有水资源税行政公益诉讼案,促成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水利局与税务局制定并建立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确保水资源税依法有序征缴,追回水资源税190342.50元,依法加征其他企业水资源税10167581.83元,依法为水资源税纳税人办理退税56092577.12元,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该案例被最高检评选为“黄河警示片专刊”典型案例。 秉持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理念 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并非以诉讼为最终目的,是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以案件办理促进社会化治理,广泛协作凝聚社会治理合力。呼铁检察分院办理的固阳县无主矿山被私挖盗采案,以诉前检察建议促市域社会治理。经向当地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积极整改开展补植复绿,对危岩加装防护网,设置警示标识,同时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固阳县村民自采自用砂石管理暂行办法》,促进社会综合治理并形成长效保护机制。 创新机制、广泛协作是践行共赢理念的积极实践。2019年5月,呼铁检察分院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会签《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重大情况通报、联合专项行动、协作配合取证、专业技术支持等“十项机制”。2021年12月,呼铁检察分院与平安内蒙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铁路护路联防办公室签署《关于加强协作推进行政公益诉讼促进铁路交通安全的意见》,确立案件移送和信息共享、联合开展专项活动等六项机制,探索建立“护路+公益诉讼”工作模式。2022年6月,呼铁检察分院与内蒙古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布《公益诉讼协作发展框架协议》,将10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纳入公益诉讼观察员。2022年12月,与西安铁路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建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协作机制的意见》,共同维护铁路运营安全。与铁路中院、公安局、呼和浩特铁路局军代处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达成公益保护协作共识。探索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聘请来自铁路公安、铁路工务段、护路办等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检察公益诉讼观察员、联络员。打造公益诉讼各领域专业“智囊”团队。 2022年通辽铁检院创建“主管检察长+主管段长+护路办主任”协作机制,设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巡查等三项工作制度,落实以来研判受理涉铁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余件,立案8件,磋商解决5件。协作机制强化了检察机关与铁路企业沟通联系,推动各方联手推进铁路运输安全保护创新发展,持续有效净化铁路运输安全环境,促进公益诉讼检察理念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推动形成体系化、专业化的公益诉讼监督循环治理格局。 坚持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五年来,诉前检察建议结案率98.9%,创新多种办案模式,灵活运用磋商、公开听证、综合治理检察建议等非诉机制优势,听取多方意见诉求,督促协同行政机关开展前端治理,推动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环节得到解决,以最少的司法成本获得最优治理效果。呼铁检察分院办理的督促整治“大黑河”河道内违法修建滚水坝行政公益诉讼案,该案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村民经济利益的冲突,行政机关推进整改存在较大难度,检察机关以诉前磋商统一相关行政机关的思想,以公开听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明晰权责、分清是非、全面释法,最终有效破解“人、情、利”纠葛的治理难题,诉前解决了存在五年之久的行洪安全隐患。 坚持持续跟进监督理念。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将“回头看”嵌入办案全流程,持续组织对2017年以来两级院148件公益诉讼案件诉前检察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组织专项活动回头看,针对未整改到位的案件跟进监督,确保检察建议真落实、真见效。海拉尔铁检院办理的督促整治铁路线上跨线侵限危害铁路交通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检察机关针对上跨线侵限危害铁路交通安全隐患,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同时督促推动地方政府与铁路企业共同加强护路联防工作,并持续跟进监督,切实保障“车轮上的安全”,为推动平安铁路建设、服务平安内蒙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大数据赋能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 主动运用“大数据”战略赋能公益诉讼检察,聚焦公益诉讼线索少、司法鉴定难等问题,结合办案实际,建成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平台“法眼”。积极推动大数据平台与自治区政务云中心、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75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累计收录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数据8万余条,办案人才700名,技术装备200件,鉴定机构300家、专家900余名,实现了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的交互对接,有效解决了公益诉讼线索获取难、司法鉴定难、修复监督难等难点痛点问题。 2022年1月,平台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对接后正式上线运行,首批智能推送公益诉讼线索400余条。5月,向全区检察机关开放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法眼”,为全区检察机关提供智慧检务保障。6月,呼铁检察分院与内蒙古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达成合作协议后,将1000名公益诉讼观察员全部收录“法眼”大数据平台,增设志愿者提供线索专属模块。9月,呼铁检察分院与内蒙古护路联防办公室、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团公司达成信息互联互通共识。 推动跨区划公益诉讼检察改革 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跨行政区划改革决策部署,组织召开全区铁检机关公益诉讼跨区划管辖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围绕机构更名、扩大管辖、重构诉讼机制等研究提出改革方法、路径和措施,向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报送专题报告,推动自治区检察院出台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管辖规定和跨行政区划改革方案,持续完善铁检机关主司公益诉讼职能。充分发挥铁检机关跨行政区划管辖优势,坚持上下一体、联动办案,办理自治区检察院交办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等公益诉讼案件162件,办案地域涉及全区。呼铁检察分院及通辽铁检院联合办理的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境内违法放养牲畜严重影响铁路交通安全公益诉讼系列案件,集宁铁检院联合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检察院,办理的首起涉铁领域跨省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探索建立跨区划办案模式提供案例样本。 探索跨区划协作保护新路径。“青年志愿服务+公益诉讼检察”是在跨区域检察协作基础上的探索创新,是首次在全区探索聚合社会力量与检察力量,将“专业化监督与社会化治理”协作覆盖内蒙古全域。铁路运输检察机关两级六院与内蒙古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下属12个盟、市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志愿服务与公益诉讼检察深度协作,广泛发现问题线索,提供专业知识协助,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大数据赋能凝聚合力,为探索跨区域协作保护提供了路径样本。截至目前,铁检两级院以不同形式与志愿者协会开展研讨、会商、专题业务培训12次,覆盖培训人数约5000人次,辅助办案3件。(宋伟燕 王慧) 编辑:章颖慧
2023年2月28日12时30分,黄河冰凌安全通过三盛公拦河闸,进入巴彦淖尔市堤防管辖范围。为全面提升防范处置黄河开河凌汛灾害事故应急能力,2月28日下午,巴彦淖尔市在磴口县开展黄河防凌防汛应急演练。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魏晋观摩指导演练活动并检查磴口县开河防凌工作。 此次演练在磴口县南套子险工段进行,共调用民兵应急分队、医疗救护等70余人,演练坚持“从难、从严”出发的原则,设置接警研判、装备点验、快速集结、巡堤查险、堵口排险等科目,有效检验提升了黄河开河防凌抢险救援能力。 魏晋要求,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高度重视开河防凌和应急演练工作,适时开展演练,以演练促实战。及时前置精干力量对重点区域、黄河堤防重点部位实施巡查检查,及时通报凌情、险情,加强部门会商,提前发布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动态加强汛情灾情预判,扎实做好抗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确保黄河巴彦淖尔段安度凌汛。 (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 陈雪琴) 编辑:梁波
“在上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车队队员由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车队党员也从开始的17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48人。其中,40名党员是在雷锋车队党组织培养下入党的!” 2月23日,在包头市召开的党建引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第一期交流会上,作为被邀请的第一位党建经验交流分享者,青山区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党总支书记马文刚和他们的雷锋车队又“火”了! 提起这个青山区雷锋车队,包头人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在这个城市里,雷锋车队有着自己独特的标识——汽车前机盖上的雷锋头像。自2007年创立伊始,雷锋车队就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两个“第一”:全国第一支在政府注册的以“雷锋”命名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第一支创建了党组织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 “我们车队建立的时候就对社会有一个承诺:为70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他们只要看到贴有雷锋头像车标的车辆,就可以招手免费乘车。”马文刚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从雷锋车队成立以来16年间,已经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免费服务达5000人次。 在马文刚看来,将一件小事坚持做下来并且做好就是一件大事。16年来,雷锋车队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宗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目标开展各种公益性志愿活动:坚持高考期间“爱心送考”;坚持开展“保护母亲河”黄河拾荒活动;帮助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孩子350多次,成功寻找到31人;将3月5日“学雷锋日”定为车队队员献血日;每年慰问贫困山区学子、环卫工人和残疾人,累计为贫困大学生、孤儿、白血病和尿毒症患者、回不了家的民工等捐款近35万元…… 一路走来,雷锋车队志愿者协会成员日益发展壮大,车辆也由原来的60多台增加到200余台。车队党总支书记马文刚和队友们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我们雷锋车队要把这个称号落到实处,为社会做事,把志愿服务做成一种习惯。 王永平是雷锋车队的第一批队员,“2007年车队成立的那天我就加入了,最早是想为车队做一点事,但是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平时大家都特别主动地在车队微信群里问最近有没有什么事能帮忙的,能为那么多人做一点事,感觉很有价值。”他表示。 拾金不昧在雷锋车队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捡到乘客的手机和其他遗失的财物后,一般会在原地等失主回来寻找,或通过接听电话及时联络将手机还给失主。乘客遗落的现金就交给警察。”马文刚说。据统计,雷锋车队迄今返还乘客遗失的手机2500余部、笔记本电脑13台、现金24.5万余元,其他物品价值超过30多万元。 对于以开出租车养家糊口的“的哥”“的姐”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挣钱养家的时间做好事?”车队队员赵义轩说:“起初是看到有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忍不住就伸把手帮一帮,后来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帮别人解决了困难,就感觉很快乐。”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他人燃烛也能照亮自己,这就是志愿活动的价值,奉献的愉悦。 寒来暑往中,雷锋车队在行驶的车轮上将雷锋精神的火种、志愿服务的精神播撒在草原钢城,成为包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车队也被鹿城百姓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雷锋精神传递者”。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入队时的承诺——‘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挂着雷锋的车标,就绝不能给雷锋丢人!”马文刚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康丽娜)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工信厅获悉,自治区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开展以来,各盟市按照时限要求上报自查摸底情况,制定落实方案,建立整治台账,积极推进整治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区开发区已上缴沉淀资金16368.8万元,排查发现已受理未办理的127个开发区待批项目已全部办理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在闲置土地方面,全区已整改完成157宗共869公顷,土地盘活率达94.6%。在停产企业方面,已整改完成98户长期停产企业和56户“僵尸企业”,共盘活土地1313.2公顷。在停建项目方面,已整改完成74个,共盘活土地1193公顷,整改完成率74%。在“半拉子”工程方面,排查发现的18个开发区“半拉子”工程,各盟市均在有序推进整治,其中,通辽市、兴安盟、乌海市各盘活1个。 与此同时,自治区全面起底了55个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值、税收等指标,各盟市均已出台本地区工业园区控制性指标并公告。 “目前,自治区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闲置土地、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半拉子’工程等方面的整改进度,力争在2023年底前完成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半拉子’工程的集中整治工作。”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石向军)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了解到,全区多地迎来降雪,7个盟市的45个旗县56个站点出现降水,范围在0.1至6.0毫米之间,有效缓解当前旱情,改善土壤墒情。 此次增雪作业3个旗县的3个站出现大雪,分别是乌兰察布市商都县6.0毫米、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孪井滩5.3毫米、鄂尔多斯市东胜区5.3毫米;19个旗县的21个站出现中雪,其中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4.9毫米、乌审旗河南乡4.8毫米,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4.6毫米;26个旗县的32个站出现小雪,其中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2.4毫米、乌兰察布市卓资县2.4毫米、丰镇市2.2毫米。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