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赵艳艳 潘迪 李刚)内蒙古扎兰屯市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市。在2014年国家贫困人口识别中,共确认贫困人口12783户、33785人。近年来,当地靠着发展蔬菜大棚、木耳种植等特色农业,带领百姓逐步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张秀荣在自家种植棚里采摘木耳。光明网记者潘迪摄
小木耳指引大方向
夜里三点,左邻右舍还在熟睡,内蒙古扎兰屯的张秀荣大妈已经悄悄起床。自家的种植棚里,一袋袋的黑木耳鲜嫩肥美,杨大妈要赶在夜间最佳的时间采摘黑木耳。
木耳采摘下来后需要在晾晒架上进行晾晒。如果天气好,只需两天,木耳即可晒干。再经过筛选、分级、装袋,木耳就可以在市场上售卖了。一般情况下,十斤鲜木耳能出一斤干木耳,一斤普通的干木耳可以卖到40-50元,一斤优质的干木耳可以卖到70-80元。张大妈家的黑木耳一年纯收入在30000元以上。
看到张大妈忙碌的身影,你很难想象,七年前,她还在为长子早逝、幼子残疾、老伴生病、满身债务而发愁。
经过晾干的黑木耳。光明网记者潘迪摄
2014年,扎兰屯实行干部和贫困户一对一对口帮扶,现任扎兰屯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的陈志林在了解了张大妈的情况后,介绍她参加了政府举办的黑木耳栽培技术培训班,还帮她解决了首批无息贷款。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张大妈精心的给木耳挂袋、浇水、采摘、晾干,经过6个多月的辛勤劳作,张大妈一家获得了9000元的纯利润!“当时一下子就觉得,以后的生活有奔头了!”
互联网打开新世界
张大妈的成功经验鼓舞了其他的贫困户。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十几户贫困户都开始跟着张大妈种起了黑木耳。为便于种植户们互相交流、互帮互助,回民村成立了张大妈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了50多户贫困户,超过150人开始种植黑木耳。一时间,盖大棚、种木耳,成为了回民村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又一个收获的季节来临,回民村的黑木耳喜获丰收,单张大妈一家产出的黑木耳就高达2000多斤。欣喜之余,销路又成了种植户们的难题。见此情景,扎兰屯扶贫办邀请电商扶贫专家在种植户中间开设了电子商务培训班,教授种植户们如何通过互联网销售黑木耳。种植户们开始学习着把木耳搬进朋友圈、搬进淘宝店,兴奋地探索着互联网这个未知的世界。
没过多久,张大妈就收到了来自朋友圈的第一笔订单,4斤木耳,260块钱。按照地址把木耳寄出去以后,张大妈仍然兴奋不已,“难以想象,通过那么一小块儿玻璃,我们的木耳就能卖出去。”
张大妈的儿子将黑木耳搬上互联网,远销到大江南北,被评为扎兰屯最美电商创业典型。光明网记者潘迪摄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还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种植户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参加政府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并和同学们交流电商经验。在电商平台和朋友圈里,扎兰屯的黑木耳因口感好、无污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远销到大江南北。2019年,张大妈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0多万元,其中80%来自于电商。
黑牡丹开出致富梦
同样是在2019年,扎兰屯市彻底摘掉了自治区级贫困旗市的帽子,实现了整体脱贫。
“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我们这些帮扶干部也不敢松懈,一直都在注意着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返贫。”在回民村党总支书记闫法明看来,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的扶持只能解决贫困户物质上的需求,只有将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传导给贫困户,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才能使得贫困户更加稳定的走上勤劳致富之路。为此,闫法明和其他的帮扶干部一起,积极走访各个帮扶对象,及时发现对方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努力给予解决。
有的人家里电脑坏了登不上电商平台,有的人无法准确掌握黑木耳浇水的多少,有的人遇到黑木耳生病不知道怎么治,还有的人上了好几次电商课但还是不会用电脑……扎兰屯的扶贫干部们请来了农业专家和电商扶贫专家,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对种植户们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引导种植户们在特色农业的致富路上越走越宽。
张大妈在自家种植棚前留影。光明网记者潘迪摄
“去年,我们河西街道人均收入是15418元,我没有掉队。”张大妈告诉记者,“现在,脱贫的任务我已经完成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致富。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我也绝不会掉队!”
眼下,扎兰屯成立了“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贯通全国的黑木耳批发市场网络,在全国打开了扎兰屯黑木耳市场。黑木耳产业已成为扎兰屯市农民增收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