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待遇,蓝冠登录地址_昔日大漠今沃野 幸福河畔稻花香

  金秋时节,惠风和畅。站在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的自流引水灌溉区登高俯瞰,滚滚的西拉沐沦河水从这里奔流而下,滋养着幸福河两岸上百万亩耕地草场。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水利枢纽工程。多年来,得益于水利枢纽工程,幸福河两岸人民在这里耕耘栖居,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历史发展的崭新蓝图。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创下赤峰市平均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日益加重的旱情,让农牧民特别是水稻种植户们苦不堪言。

  看着种植户们一筹莫展,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控中心紧急调水,协调上游巴林右旗德日苏宝冷水库,加大水库的下泄流量,为当时正值分蘖关键期的水稻田引来救命水。

  “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控中心为我们送来了及时水,基本上能保证水稻生长期的需水量。目前水稻长势喜人,今年丰收不成问题。”海拉苏镇海拉苏嘎查水稻种植户王晓伟高兴地说。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幸福河灌区灌溉面积达30万亩,近6万名群众因此受益。

  而在最初的时候,幸福河只有十几公里长,每年冬春时节,风沙都会淹没土渠,用水时再重新清理。而每到雨季,幸福河就变成了流沙河。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1976年,一场倾翁牛特全旗之力进行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大会战打响。当时,百里工地,红旗飞扬,各族群众冬冒严寒,夏顶烈日,斗志昂扬。没有现代化机械,3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全靠人拉、肩扛、车推。工程浩荡,艰苦奋斗两余载,终于在1978年8月1日,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

  受益于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如今的幸福河两岸,鸥飞鱼跃、稻花飘香,如同塞上江南。

  最近几年,每到中秋,瑞辰诚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稻田里出产的肥美鲜嫩、油多黄满的稻田蟹总是供不应求。

  瑞辰诚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水稻约3000亩,其中500亩稻田既是“稻蟹共生”的试验田,也是“红山稻”品质选育的试验田。前不久,合作社又与辽宁盘锦的一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强强联手。“他们负责联系蟹苗,专业技术员在这儿悉心指导,今年养螃蟹的纯收入最低能达到20万。”合作社监事长谷海林说道。

  稻田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饵料生物,河蟹也能够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施肥,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谷海林告诉记者,明年他想把稻田养蟹扩大到1万亩。

  “田田流水稻花香”。翁牛特旗是自治区第三大水稻生产旗县,经西拉木伦河水哺育,这里生产的稻米通体圆润、色泽晶莹、香糯软滑,因与红山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得名“红山稻”。目前,全旗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年产优质稻米12万吨以上。

  “原来咱们东部牧区种植结构单一,以养畜为主,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咱们牧区的种植结构,水稻、玉米、杂粮,种植变得日趋多样化。”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护中心主任汤建伟告诉记者。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45年来,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滋养着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大地。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者们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全旗干部群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沿着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子,让‘东部治沙、西部治土、中部抓园区、全域搞旅游’的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助力,继续谱写龙凤之乡翁牛特旗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翁牛特旗副旗长查干巴特尔动情地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塔娜 通讯员李婥)


  • 编辑:石尧
  •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蓝冠-蓝冠首页-蓝冠官网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