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内蒙古】光明日报5版特刊报道 | 乌兰牧骑:草原上流动的风景

  11月2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5版“红船初心”特刊聚焦内蒙古乌兰牧骑,报道指出,

  自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以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5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全区35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牢记初心使命、根植生活沃土,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送欢乐、送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今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二十多支乌兰牧骑齐聚在乌兰毛都草原,一场盛大的乌兰牧骑艺术节拉开帷幕。在此期间,乌兰牧骑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牧区草场、工矿企业进行演出,为基层群众送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自1957年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以来,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5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全区3500多名乌兰牧骑队员牢记初心使命、根植生活沃土,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送欢乐、送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

  乌兰牧骑队员利用文艺演出的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资料图片



  2022年8月8日,乌兰牧骑队员们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式上踏歌起舞。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1.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深秋的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寒意已浓。中蒙边境的潮格温都尔镇宝日布嘎查热闹非凡。乌兰牧骑队员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这里,一顶白色的蒙古包旁,就是他们演出的舞台。

  悠扬的马头琴声拉开演出序幕,独唱、四胡、吉他弹唱等节目接连上演,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随后队员们同牧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谈心得、话感想。

  “乌兰牧骑大老远来到我们这里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我们共同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清楚地了解到党的政策和方针。”宝日布嘎查牧民陈静说,作为一名边境地区的牧民,要承担起守边固边的责任和义务,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正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作品创作活动。各乌兰牧骑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创了音乐、舞蹈、情景短剧、曲艺等多样的文艺作品。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推荐14组优秀文艺工作者作为艺术指导员,深入到各乌兰牧骑指导新作品排演。

  “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主题活动也已启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共组成近300支乌兰牧骑服务小分队,深入农牧区、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和电影放映等活动。

  2.“学·创·演”更接地气

  “庄稼长得好,全靠你的粪肥供应足!”“我的牛羊多,羊粪牛粪全归你!”“咱们手挽着手,一起走!”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排练场内,轻松欢快的曲调,幽默接地气的台词让人忍俊不禁。场上两位演员胸前戴着红花,在舞蹈演员的配合下,表演着新节目《老哥俩》。

  近年来,内蒙古在乌兰牧骑中持续开展“学·创·演”活动。各支乌兰牧骑常年奔走在基层,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基层群众沸腾火热的生活激发了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创作灵感,为乌兰牧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演出中最常见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还有赞扬劳动模范和批评懒汉的小品等,都是农牧民生产劳动场景的真实写照。围绕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乌兰牧骑创作了大量新作品,引领边疆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创新挖掘“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故事,成功复排了经典舞剧《草原记忆》,目前已演出10场,观众5000余人次。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群舞《黑缎子坎肩》,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原生态音乐会《牧民歌唱共产党》,入选全国“百年百部”优秀小型作品名单。

  “我们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

  3.队伍建设和服务功能大提升

  11月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牧区的演出活动比平日增加了不少。他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边演边讲,寓教于乐。牧民额尔敦毕力格是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哪里有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现在生活好了,文化娱乐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欢看乌兰牧骑演出,他们总是能说到我们心坎上!”额尔敦毕力格高兴地说。

  新时代,乌兰牧骑仍然广受群众欢迎,源自队伍建设和服务功能的大提升。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意见和条例,对乌兰牧骑编制、经费予以制度保障。当年年底,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配备了演出大巴车,并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等演出服务设施设备。目前,全区75支乌兰牧骑共有3590名队员,近几年通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大学以上学历队员比例提升到64.2%。

  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永不变。近年来,全区举办“永远跟党走”乌兰牧骑传帮带活动,老、中、青乌兰牧骑队员共同参与,通过演出、辅导、培训等形式讲述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服务农牧民的故事,培养树立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乌兰牧骑艺术节是提升服务功能的大学校,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届艺术节共有近70支乌兰牧骑、2000余名乌兰牧骑队员参加,开展进厂矿企业、进农村牧区、进军营哨所、进学校社区等基层惠民演出200余场,总行程超过3万公里,惠及各族群众50余万人次。

  乌兰牧骑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特点,创新惠民演出活动的形式内容,满足农牧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2019年到2022年,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小分队,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联动,每支小分队服务不少于10个村嘎查(社区)服务点。近300支乌兰牧骑服务小分队走遍了草原的角角落落,每年演出3000多场次,为数十万农牧民群众送去温暖贴心的文化服务。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打造出一支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数字乌兰牧骑”队伍。“网上乌兰牧骑”平台累计上传优秀作品1000余部,访问量已达数百万次。

  守正创新,乌兰牧骑这面全国文艺战线的旗帜更加鲜艳。新时代,北疆“红色文艺轻骑兵”正迸发出勃勃生机。(记者高平王潇)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队员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5年来,广大乌兰牧骑队员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创作出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践行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初心使命。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呼唤乌兰牧骑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乌兰牧骑要在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上担当新使命,始终做党的理论政策的信仰者传播者。自1957年第一支乌兰牧骑成立,乌兰牧骑就始终以“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己任,把文艺创造写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征程中。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新征程体现新担当,就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当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队。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高高举起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更好地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要聚焦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从人民群众身边的变化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热忱抒写时代之变、发展之果,引导人们切身感受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围绕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从党和人民生动的创新创造中提取素材,以鲜活的题材、体裁,全景式反映边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展现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气象。

  新时代新征程,乌兰牧骑要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担当新使命,始终做人民群众最热情的赞美者褒扬者。乌兰牧骑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乌兰牧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使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要深入开展乌兰牧骑“学·创·演”活动,让乌兰牧骑在广大群众中深深扎根。乌兰牧骑队员来自群众,要始终把群众作为表现主体,坚持在演出中采风、在采风中演出,演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奋斗的足迹,让文艺百花永远为人民绽放。植根基层、艰苦奋斗是乌兰牧骑的建队方针,要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优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军营哨所去演出,做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新时代新征程,乌兰牧骑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担当新使命。乌兰牧骑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创新作为繁荣发展的生命,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考察内蒙古时称赞“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体现新担当,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文艺创新,切实做到“永远不会过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独特作用。

  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艺创作的灵魂,发挥乌兰牧骑来自群众、植根群众的优势,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着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来,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

  要立足乌兰牧骑短小精干的特点,推出更多短实新的曲艺节目和一专多能的文艺人才。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努力打造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优秀作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结合新时代特点,创新乌兰牧骑服务方式,常态化开展“送欢乐、送文明”基层综合服务活动,让乌兰牧骑这面全国文艺战线的旗帜永远高扬、永不褪色。(作者:孟萱)



  ​

  讲述人:党的二十大代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队员金克勒那日

  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我心里特别激动、特别振奋!回到家乡后,我第一时间和同事们进社区、下村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群众爱听爱看的方式传递到大家心中。目前,已宣讲20余场,受众人数6000余人次。

  第一场宣讲是在古尔河镇东坤浅村。宣讲前,我给乡亲们演唱了《江山》,还表演了当地舞蹈《达斡尔呼号》,赢得满堂喝彩。大家表示,感受到了乌兰牧骑的独特亲和力、感染力。

  在腾克镇民俗村,我为非遗传承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我告诉大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每个人都要尽己所能,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心用情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与文艺作品、文创产品、乡村旅游等有机融合,让当地丰富的非遗项目持续绽放光彩,经久不衰。

  座谈时,大家听得格外入神,你一言我一语,积极说感受、谈打算。腾克镇达斡尔民俗陈列馆馆长鄂铁柱听了宣讲后说,作为达斡尔族民歌扎恩达勒、乌春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今后会继续扎根基层,通过举办培训班、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让更多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伟大的时代给予我们更多机遇,赋予我们更多责任。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员和践行者,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用真情和真心服务基层农牧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记者高平、通讯员朱洪坤采访整理)


  • 编辑:贾小燕
  •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蓝冠-蓝冠首页-蓝冠官网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