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丰收的喜悦写在呼伦贝尔大地农牧民的脸上。一排排项目田连成一片,水灵灵的无公害瓜果蔬菜格外惹人眼;一座座标准化养殖场区整齐划一,成群的牛羊膘肥体壮。
近年来,我市农牧行业以“国家战略、市场导向、企业主导、协同创新、产业提升、服务行业”为宗旨,通过“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突出统筹管理作用,汇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行业高端人才,进而推动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用科技创新成果撬动发展杠杆
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收割,却不见一人;指尖在手机屏上轻轻一点,忙碌之余随时随地掌握种植物“病情”。农业与科技融合,描绘着最时尚、最具创造力的乡村图景。
“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耕云’是针对农业生产特点,以地块为中心建成的农业数字化高效管理平台,平台信息通过机车智能终端、土壤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孔卫东告诉记者。现信息平台已全面监控该公司59.43万亩耕地数字地块信息,借助大数据处理分析,结合实际机车作业智能终端所产生的高精度GPS+北斗定位轨迹,及时修正地块边缘定位数据,得到实时高精度的数字信息。
在科技创新的强劲势头下,我市农牧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正在实现大进步大跨越大发展。
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近年来,我市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打破岗位、身份限制,不拘一格用人才。
市农牧局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全面发挥农牧业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市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成立了11个科技服务团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从选聘、服务、考核考评和示范点建设等环节,提高对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在干部提拔使用和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为着力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等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快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育,年培训农技人员8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2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10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培养计划,1人被评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4人被评为全区“最美农技员”、18人获得“呼伦贝尔英才”荣誉称号。同时,我市农牧业科技人员共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项46项,取得科研成果34项。推广普及农牧业实用新技术320余项,实用增产技术年推广面积260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5%,良种覆盖率达98%,辐射带动农牧民25.5万人。
如今,放眼呼伦贝尔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一个个美丽乡村跃入眼帘,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画卷,正在呼伦贝尔大地上徐徐展开。( 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