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我市多个封控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遵守防控纪律、服务防疫大局、联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到所在区域抗疫工作队报到,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临时党支部扛起战“疫”大旗
有数千户居民居住的锦绣嘉苑小区位于昭乌达南路街道锦绣社区,是社区最大的几个居民小区之一。小区封控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住在封控区内的赛罕区区委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王震宇此时很着急,“我是滨河社区的点位长,社区马上要开始进行第三轮核酸检测了,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人手又很紧张,我不能干坐着。”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万锦社区建和嘉园小区内。赛罕区纪委、应急、政务等多个单位的党员干部也被封控在小区里,工作受限。怎样在封控区内做好战疫工作?两个小区的党员干部想到了一起,于是,封控区内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党旗插在了封控小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竖起来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同时也让封控小区内广大居民找到了“主心骨”。建和嘉园小区临时党支部委员刘亚林谈到:“成立临时党支部,建制临时,作用不临时。临时党支部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性更强也更加规范,能够提供有针对性又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也能够凝聚起大家守护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临时党支部在小区招募志愿者,每一名党员志愿者包楼包单元,有序组织后勤供应,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有序组织场所消杀,确保封控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有序组织核酸检测,确保检测工作科学高效、不漏一人。
党员志愿服务队迎着困难上
如果说临时党支部发挥的是指挥核心作用,那么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党指挥下的“先锋队”。在敕勒川路街道怡水园社区景苑小区,42名党员志愿者化身“接待员”“运输员”“服务员”,全力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区内一位尿毒症患者甲亢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急需进行血液透析,危急时刻党员志愿服务队迅速联系相关部门,对接内蒙古医院,在早八点开通绿色通道,派120送该患者及时就医;非小区常住居民、一位哺乳期妈妈意外被困小区内,与孩子分隔,为解决哺乳问题,志愿服务队根据居民意愿,联系该女子丈夫,将婴儿与丈夫安全护送到家……每天,党员志愿者不知疲惫地忙碌着:楼上,有志愿者按时消杀;楼下,一轮轮的核酸检测,值岗志愿者夜以继日,在严寒中轮番值守;后勤服务志愿者引导居家隔离居民线上采购,满足婴幼儿用品、慢性病药品等个性化需求;对特殊困难群体赠送新鲜蔬菜,对孕妇、重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孤寡老人,实行定期联系,将关怀覆盖到每一个群体。
党群合力织密联防联控网
封控小区里有各种特殊情况的居民需要照顾,单靠小区内少量的党员志愿者,人手依然不足。此时,在党员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景苑小区住户王乐华,这几天都穿着防护服当志愿者,配送物资、值守卡点、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采样。王乐华说:“为了我们的小区,党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这么辛苦地付出,我们更应该做一点事情。”
除了临时党支部的28名党员,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后,小区内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志愿者、医生、网格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60多人的服务队伍。有条不紊的防控措施,让小区居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在建和嘉园小区,1000多名居民一大早就行动起来,按要求分批前往核酸采样点接受核酸检测。在采样现场,30多名党员志愿者早早到位,带领物业公司员工、居民志愿者分组工作,指引居民有序排队、登记资料、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走绿色通道。同时分发募集到的医疗垃圾转运袋、N95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等近万元物资。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困难,党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在一个个封控小区,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已成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封控区域的党员,并没有因为行动受限停止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他们带头服务群众,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实践战场,用行动践行党员誓言。(刘 军 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