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儿子儿媳的婚纱照,老两口一脸幸福。
一副喜字,两顶灯笼,干干净净的院子挂满小彩旗,一股炸油糕的香味扑鼻而来。
春节前夕,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村村民刘天福、张美清两口子正在厨房里忙乎,准备着春节的吃食。
看到记者到来,刘天福放下手里的活儿,掏出一盒“红双喜”挨个发烟,张美清则忙着沏茶倒水。
今年57岁的刘天福面色黝黑,挂着舒展的笑容。不等记者发问,他就开门见山:今年我家就有两件喜事!
刘天福是毕克齐镇水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2000年以前,他的家境不好,一家4口住在2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孩子们都上学,开销大,家里种了10亩玉米地,收入微薄。
“那时候的日子别提了,一伸手就能够着房顶,吃一顿白面条都挺稀罕!”老刘说,“我家的光景改变还要从村里实施‘一村一品’开始说起,那时候村党支部调整村内种植结构,把发展大葱种植作为村里的主要方向,我从那时起开始起早贪黑种大葱,当年就尝到了甜头。”
“这第一件喜事嘛,今年1月2日刚给儿子娶了媳妇。”说完老刘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婚纱照,听见记者夸奖儿子儿媳精神好看,他一脸满意。
“城里房价高,还好赶上这两年大葱行情不错,攒下了买房首付款,孩子自己也努力,去年在城里买了房。”
“第二件喜事,是大葱一斤最高的时候上到了一块九。”老刘算了一下,以前种玉米,一亩地能收入1000来块钱,去年种了10亩大葱,一亩地大概产一万斤,一年纯收入能挣10万多块钱。
“今年,我们两口子商量了,想着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种植大葱,还想着养些牛羊发展养殖,存一些钱给孩子们减轻点负担。”刘天福说。
家有喜事的不只是刘天福,同村的张成富看到家乡近几年修新路了、改供水了、规模种植了,他也心动了……
今年61岁的张成富从二十七八岁就开始有盖新房的想法,由于收入低一直没盖成,30年了,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这就是我盖的新房,夏天那会儿刚盖起来的,我过完年准备内装修,你们看我这个房盖的还可以吧,准备这边做客厅,那边做个卧室,等房子装修好了欢迎你们再来。”张成富说。
同样,让张成富梦想照进现实的是得益于村里发展大葱种植。2017年,张成富结束打工生活返乡,加入了种葱的队伍。如今,每亩地1万多元的收入让他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车。
过上了好日子,张成富说,这都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好政策!未来,他还盘算着发展机械化耕种。
“水磨村种植大葱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无论葱的品质还是口感都好,在呼市、包头、鄂尔多斯这一带口碑好,一直供不应求。”说起大葱种植,水磨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友接过了话茬,2018年7月水磨村大葱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全村种植大葱600多亩,喜获丰收,行情也不错,大伙儿收入可观。今年,我们村两委也专门进行了研究,准备把大葱作为水磨村特色主打产品。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0亩。二是以党建为引领,在大葱加工上想一些办法。现在已经争取到国家资金125万元,计划和企业合作,把大葱加工的项目做起来,真正做到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通过大力发展大葱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文/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