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可信吗?,蓝冠测速网址_多年不见的鸟儿又回来了

  无风的天气,岱海如同一面镜子。乘船行驶在海面上,对岸的山与树显得越来越小,湖面上盘旋着一只只水鸟。

  2001年11月,岱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保护区。岱海位于阴山山脉中段蛮汗山南部,是我区唯一入选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湖泊。截至2019年9月,岱海面积达到54.8平方公里,是我区第三大内陆湖。

  然而,曾几何时,美丽的岱海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水量减少、水质变差。如何尽快恢复岱海生态,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乌兰察布市与11个旗(县、市、区)签订“军令状”,打响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态补水、河道疏浚、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六大战役。2020年初,乌兰察布市推动岱海治理工作向“四控、三处理”为主的岱海流域一体化综合治理转变,严格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加强畜禽粪污、城乡垃圾、城乡污水处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拓展。

  据悉,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设置项目24项,2019年已完成15项,剩余9项正加速推进。经过治理,岱海流域农业年节约地下水约2415万立方米;岱海电厂年停取湖水959万立方米,节约地下水160万立方米;入湖河道疏浚后,正常年份可增加地表径流量300万立方米左右。

  岱海属封闭型内陆湖,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源补给,将面临干涸的危险。与乌梁素海补水依靠黄河“脐带”直供方式不同,流域外的岱海需要通过“输血”方式得到母亲河的“生命救助”。今年5月16日,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开工建设“,九曲黄河润岱海”之梦即将实现。

  在施工现场,黄河设计院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EPC项目副经理王耀军介绍道,工程自黄河干流托克托县头道拐与清水河县喇嘛湾之间左岸取水,输水线路长130余千米,年最大补水量4466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按照统一调度,在丰水年份实施跨流域调水,可遏制岱海急剧萎缩的局面。”黄河设计院生态院副院长高小涛说。

  实施生态补水后,水文、水质情况如何?水生生物有何变化?持续补水的生态效果如何评估?自2019年起,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治理试验中心就对乌梁素海、岱海开展了持续监测评估研究。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野外调查监测7次,并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两海”生态修复技术和措施,同时综合评估生态补水效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说:“通过科学研究,摸清‘两海’水生生物物种的习性,突破面源和内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是我们在‘两海’治理保护中应尽的职责。”

  对于岱海的变化,湖区附近的凉城县岱海镇三苏木村委会吉吉扣营自然村感受最为明显。村民说:“岱海变大了,多年不见的鸟儿又回来了。”据统计,2019年,湖区周边地下水水位较2017年上涨58.86厘米。岱海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2015年的68%增加到2020年的75%;鸟类由2015年的68种增加到2020年的91种,其他动物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慧玲)

  记者补记

  东风掀起春潮。我区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采取“点源、面源、内源治理+生态补水”和“两节、两补、两恢复”手段,打响了“明珠保卫战”。

  岱海属于封闭型内陆湖,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源补给,将很快面临干涸的危险。唯有对岱海进行生态应急补水,才能从根本上拯救岱海。2020年,自治区重点工程——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实施,总投资28.24亿元,线路全长约131.57公里,属于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自黄河干流取水向岱海补水,实现遏制岱海湖面面积急剧萎缩和改善湖水水质的目标,带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程实施后,岱海昔日“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美景将重现。

  岱海生态环境好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也随之改善。不少人端起了旅游金饭碗,从经营民宿到水果采摘再到休闲游、养生游……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不断涌现出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蓝冠-蓝冠首页-蓝冠官网来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