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佳丽)9月16日,2023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开考,我区报名人数27615人,居全国第15位,再创新高。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输送了高素质专业人才。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我区报名人数逐年上升,与首次法考相比,今年报名人数增加了3578人,增幅达14.9%。本次考试为期两天,全区共设12个考区、18个考点、530个考场,实行计算机化考试模式,分两批次组织实施。全区司法行政机关积极争取教育部门、考点院校的支持配合,以新建、共建法考基地,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等方式,确保了考生应考尽考、就近参考、顺利参考。 编辑:杨旭英
日期 : 2023 › 09 › 8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到沙漠去度假 这个“沙漠迪士尼”度假区 白天黑夜几十上百项活动不停 无限游玩! 你准备好了吗? 沙漠休闲度假地 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 来到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地理位置,它地处内蒙古经济“金三角”中心地带,库布其沙漠的东端,是中国距内地及北京较近的沙漠,可谓大漠龙头,罕台川河水从它前面流过,姑子梁与它临川相望。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使这里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是集沙漠观光 沙漠探险 水上游乐 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鄂尔多斯华莲旅游度假区举目眺望,会被高峻的沙峰、金色的沙浪与秀美的湖泊所吸引,会被沙漠独具内涵的浩瀚、苍茫、壮美所震撼心魄。 在这里,自然景观与休闲娱乐浑然一体,集观光休闲、沙漠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沙漠目的地,度假区规划范围北至换乘港湾-度假接待中心沿线;南至福沙度假岛南侧1.5公里处;西至莲花度假酒店西侧1.8公里处;东至包西铁路,结构上呈现“一心三岛”,即度假接待中心、莲沙度假岛、福沙度假岛和一粒沙度假村三个度假岛,面积为12.79平方公里。 从空间上,度假区独立于响沙湾5A级旅游景区,区内度假接待中心、接驳体系、标识系统自成体系、发展完善;从运营上,适应中国度假游客需求的一价全包度假服务和度假管家模式,引领国内外度假区发展;从产品上,度假区与5A景区中的悦沙休闲岛、仙沙休闲岛等优质产品互为依托,整体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沙漠休闲度假目的地; 在这里,乘沙漠之舟或穿沙车进入沙漠,让您体验大漠的宽广情怀,地处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地区,属流动沙丘,形态上以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为主。度假区地跨罕台河两岸,河道的左岸为规模宏大的弯月状沙坡,右岸为砂岩和沙性黄士堆积的丘陵地形,区内地质地貌独特。度假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和,季凉爽,目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夏季平均气温21.6°C左右,适宜度假华莲旅游度假区依托独特的沙漠资源,培育并打造出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主要有莲花酒店一价全包式度假、库布其沙漠探索体验、鄂尔多斯婚礼沉浸式演艺、福沙度假村亲子研学、蒙古包烤全羊体验、一粒沙度假村美食置火之夜,集中在莲沙度假岛、福沙度假岛、一粒沙度假村三大片区,休闲、度假、娱乐、住宿、餐饮等度假功能产全,三个片区度假产品差异化显著、各具特色,主题鲜明,与主要度假资源的类型匹配,形成了常态化体验; 在这里,“晨观沙海日出、晚赏大漠日落”,天当被、沙做床,让您浑然忘却种种纷扰,华莲旅游度假区接待设施种类齐全,共有客房1065间。以莲花度假酒店为主要依托的华莲度假运营模式,在陪伴国人休闲度假理念发展中,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亲子、疗愈、康养”产品,沙漠泳池、度假岛、度假管家服务、篝火烟花等内容,为度假客人提供了独具沙漠特色的欢乐度假产品,被誉“沙漠之花”、“沙漠奇迹”的莲花酒店,一直引领绿色建筑和环保生态酒店典范,在度假服务领域的管理和运营理念成为众多目的地借鉴的模板; 在这里,沙漠骆驼、沙漠探险、沙漠跑车、水上娱乐、滑沙、沙疗沙浴、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特色餐饮、美味烧烤、篝火晚会等游玩项目,吸引着全国各地旅游和越野爱好者前来观光探险,能让您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华莲旅游度假区 一个心情愉快的地方, 一方修养心灵的净土, 一番色彩斑斓的景象, 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一首秀美动人的诗篇, 一处沙漠旅游的胜地。 编辑:孙丽荣
看一部红色电影,参加一次研学实践,阅读一本经典名著……近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各中小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普通话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我们一起分享交流红色读本,从红色故事中感悟先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懂得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临河区汇丰学校六年级5班学生傲登格日勒说。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的重要桥梁。临河区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方向,按照“大力推广、全面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坚定不移做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为推动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心铸魂。 “我们始终坚持把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组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经典诗歌诵读、‘规范字书写爱国情’书法大赛、‘童语诵童音共筑中国梦’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校园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习惯和风尚,加快实现‘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截至目前,临河区44所(含1所民办)学校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授课,10所学校创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2所学校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库。”临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斌介绍。 “慢点儿滑,摔倒了你又得哭鼻子!”在汇丰街道银河社区,居民李铁成正在嘱咐骑滑板车的孙子。“我们全家人现在都说普通话,这都是跟社区党员志愿者学的,她们还为居民们讲解党的各项好政策,帮大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特别贴心!”李铁成开心地说。 据了解,临河区68个社区党支部与结对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双报道、双服务、双报告”党建活动,依托“楼宇讲堂”“石榴籽课堂”“小板凳宣讲会”等载体,为辖区居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内容,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目前已举办各类推普活动73场,惠及居民3000余人。 “今后,我们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继续坚持开展‘党建+推普’活动,实现文化认同,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让‘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蔚然成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梁斌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薛来 通讯员李敏) 编辑:石尧
金秋时节,惠风和畅。站在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的自流引水灌溉区登高俯瞰,滚滚的西拉沐沦河水从这里奔流而下,滋养着幸福河两岸上百万亩耕地草场。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水利枢纽工程。多年来,得益于水利枢纽工程,幸福河两岸人民在这里耕耘栖居,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历史发展的崭新蓝图。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创下赤峰市平均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日益加重的旱情,让农牧民特别是水稻种植户们苦不堪言。 看着种植户们一筹莫展,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控中心紧急调水,协调上游巴林右旗德日苏宝冷水库,加大水库的下泄流量,为当时正值分蘖关键期的水稻田引来救命水。 “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控中心为我们送来了及时水,基本上能保证水稻生长期的需水量。目前水稻长势喜人,今年丰收不成问题。”海拉苏镇海拉苏嘎查水稻种植户王晓伟高兴地说。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幸福河灌区灌溉面积达30万亩,近6万名群众因此受益。 而在最初的时候,幸福河只有十几公里长,每年冬春时节,风沙都会淹没土渠,用水时再重新清理。而每到雨季,幸福河就变成了流沙河。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1976年,一场倾翁牛特全旗之力进行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大会战打响。当时,百里工地,红旗飞扬,各族群众冬冒严寒,夏顶烈日,斗志昂扬。没有现代化机械,3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全靠人拉、肩扛、车推。工程浩荡,艰苦奋斗两余载,终于在1978年8月1日,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胜利竣工。 受益于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如今的幸福河两岸,鸥飞鱼跃、稻花飘香,如同塞上江南。 最近几年,每到中秋,瑞辰诚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稻田里出产的肥美鲜嫩、油多黄满的稻田蟹总是供不应求。 瑞辰诚信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水稻约3000亩,其中500亩稻田既是“稻蟹共生”的试验田,也是“红山稻”品质选育的试验田。前不久,合作社又与辽宁盘锦的一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强强联手。“他们负责联系蟹苗,专业技术员在这儿悉心指导,今年养螃蟹的纯收入最低能达到20万。”合作社监事长谷海林说道。 稻田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饵料生物,河蟹也能够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施肥,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谷海林告诉记者,明年他想把稻田养蟹扩大到1万亩。 “田田流水稻花香”。翁牛特旗是自治区第三大水稻生产旗县,经西拉木伦河水哺育,这里生产的稻米通体圆润、色泽晶莹、香糯软滑,因与红山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得名“红山稻”。目前,全旗现有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年产优质稻米12万吨以上。 “原来咱们东部牧区种植结构单一,以养畜为主,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咱们牧区的种植结构,水稻、玉米、杂粮,种植变得日趋多样化。”海拉苏水利工程管护中心主任汤建伟告诉记者。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45年来,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滋养着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大地。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者们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全旗干部群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沿着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子,让‘东部治沙、西部治土、中部抓园区、全域搞旅游’的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助力,继续谱写龙凤之乡翁牛特旗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翁牛特旗副旗长查干巴特尔动情地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塔娜 通讯员李婥) 编辑:石尧
秋高气爽,乌兰察布大地一派丰收景象,田间地头大型农机不间断地作业,此起彼伏地奏响一曲曲丰收的乐章。 今年,越来越多的村镇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碎田”变“整田”,统一机械化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加上先进的农业技术,让秋粮丰产的成色更足了。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乌兰察布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创新经营模式,自愿流转承包土地。同时,通过政府资源引导及政策支持,引进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进行示范带动,以出租、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活了起来,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多把锁”。截至2022年,乌兰察布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550.78万亩,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土地流转率近7个百分点。 托管服务助力村集体经济“破土成金” 夕阳西下,在兴和县大库联乡合少营村的一处马铃薯种植田里,马铃薯收获机具还在忙碌运作,机具驶过之处,大片的马铃薯破土而出,一旁的农民们正忙着将这些“新鲜出炉”的马铃薯装袋打包。 时光回到10年前,这里农业结构单一,田块不集中,机械化难度大,村里人少,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还有大部分的中年人,都会选择进城打工,每家每户都是粗放分散经营。 合少营村的变化源于2013年,那时,村里开展土地流转,农民将自家的土地纷纷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又将流转来的土地进行整合,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特别是在2021年,合少营村探索出村集体提供托管服务模式,开启“耕、种、管、收”一站式服务,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村里的10户种植大户提供机械化服务,在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解决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问题。 村集体提供托管服务模式就是村委会采用帮扶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为本村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提高本村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效率。 “全村3万亩耕地,共流转了2.5万多亩,村委会为村里种植大户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每年服务1500亩土地,集体经济收入四五十万元,去年还用集体经济把全村的路灯都给换了,村民们很高兴。”合少营村党支部书记王爱和介绍说。 “我从农户手里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在耕种时就和村委会签订了托管服务合同,一亩地300元,比用外面的农机便宜,真是省时省心又省力、增产又增收!”种植大户王世峰在田间看着眼前的丰收场景说道。 村集体提供托管服务模式,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效益,为村级集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打牢了基础。 农民变“股民”收益又分红 秋收时节,记者来到察右前旗巴音镇印西梁村71岁的刘润狗家,他正在和朋友悠闲地聊着天。放在几年前,他免不了要在田间地头劳作。 “我就留了几亩地,自己岁数大了,种不动了,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了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坐在家就有钱收,今年企业还给涨钱了,一亩地500元,不错。”刘润狗说起土地流转,发自肺腑地高兴。 最让刘润狗高兴的是,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入股的形式,与印西梁村的农户签订了分红合同,让农民变“股民”,让利于农户,把农户利益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我们流转了印西梁村332户3057亩土地,不仅给农民土地流转费,而且农民还有二次分红,二次分红是看企业经营状况,企业效益高,农民分到的钱就多。”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龙介绍道。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今日土地流转当“老板”。农民不仅有土地流转费,还能二次分红,土地流转生“两金”,这让农户们打心眼里高兴。 乘着土地流转的东风,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印西梁村流转来的小块土地进行整理,并进行整体规划后建设了智慧农田,形成了4大地块,建设了4个智慧系统。通过智慧农业真正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节工,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了耕地质量。 “我们在农田里安装了自动水肥浇灌系统,在办公室就能进行手机操控,而且机器能进行自动施肥,作物需要多少就给多少,化肥用量比以前少了一半,而且更精准、更可控。”李金龙介绍道。 土地流转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村里的5600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啦,我们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又流转给商都县啊咪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几年,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年人,我就是最年轻的啦,所以土地流转对咱农民来说是好事。”商都县七台镇杨家村村委会副书记郭润平说。 郭润平所说的商都县啊咪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企业。2023年,该公司陆续流转了4万多亩土地,种上了燕麦草、青贮玉米等。 说起种植燕麦草,商都县啊咪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加高有着自己的见解:“因为这里的规律就是春旱,开春的时候特别旱,种粮食风险较大,而燕麦草成活率高,它的生长期只有60多天,到了7月份汛期,下几场雨就能长得很好,所以比较适合种草,而且还能满足我那1万多头牛的饲草料问题。” 现在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公司投资3000多万的机械化设备,全程机械化不但提高了收种质量,节约了成本,还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 土地流转不仅破解了企业的经营难题,给村子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土地没流转的时候,不光种地成本高,收成还得看老天。现在和种植大户签订了合同,每亩地能给120元到200元,我们省心,还不耽误出去务工,又能多挣一份钱啦。”郭润平满意地说。 目前,乌兰察布市仍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多种模式,不断推进规模化经营,为智慧农业、乡村振兴挂上“快进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皇甫美鲜 郭奇男) 编辑:石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9月14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秋季旅游新闻发布会,围绕秋季旅游活动安排、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和优惠政策等进行了介绍。 围绕秋季旅游产品特点,发布会上发布了152项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秋季文化和旅游活动,并重点介绍了阿拉善英雄会、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文化旅游节、兴安盟五角枫文化旅游节等3项主题活动安排。为了营造秋季旅游氛围,全区426家A级旅游景区不停业、不打烊。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包头市包头金街、横竖街,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古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古街、巴彦淖尔市黄河湾、阿拉善盟定远营等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兴安盟阿尔山、锡林郭勒盟多伦湖、赤峰市紫蒙湖、乌兰察布市林胡古塞等一批旅游度假区;通辽市草甘、阿拉善盟大漠胡杨等95家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呼和浩特市云上、云羡等148个露营地以及锡林郭勒盟边墙村等127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新业态品牌已准备好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自驾、乡村等优质旅游产品及活动。 此外,为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旅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发布会还发布了9月下旬在赤峰市举办2023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的相关情况。据悉,大会将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对新时代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并将根据会议精神出台一系列促进文旅业发展的政策。大会采取“1+1+10”模式,集中安排1个开幕式、1个工作会议和10项重点活动,包括“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内蒙古文创旅游商品展、“北疆文化”主题展、赤峰非遗文化展、乡村文化艺术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成果展演展示、“乡村记忆”集市、“舌尖上的内蒙古”味道美食、“赤诚峰味”网红直播、“妈妈的味道”民间美食巧女秀、传统美食制作体验等主要活动。大会紧扣“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全方位深化京蒙区域合作,不断完善京蒙帮扶合作体制机制。 除了丰富的秋季活动外,自治区在招徕区外游客、鼓励“内蒙古人游内蒙古”方面,还优化细化了秋季“旅游专列、包机和招徕区外游客入内蒙古两项奖励政策”,即自9月15日至10月31日,不论区内、区外过夜游客,经旅行社企业组织在内蒙古旅游的,均可享受专项奖励政策,过夜旅游团队最高可获得50元每人次的补贴,旅游包机、专列分别可获得最高10万元和4万元奖励。各相关盟市、旅游景区也将在节前陆续推出惠民举措。 编辑:石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国萍)记者从自治区邮政管理局获悉,1-7月,我区邮政行业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85亿件,同比增长25.75%。 据悉,1-7月,内蒙古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589.84万件,同比增长31.47%;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8亿件,同比增长24.69%;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4.56万件,同比增长148.30%。 此外,1-7月,同城、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14.02%、85.74%和0.24%。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量的比重增长0.61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下降0.73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增长0.12个百分点。 据自治区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快递业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快递业务量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也促进了快递业务量的增长。 编辑:石尧
9月9日,内蒙古江苏商会会长董德勤一行走访鄂尔多斯江苏商会。双方就鄂尔多斯江苏商会加入内蒙古江苏商会,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实现双赢达成一系列共识。 2011年9月14日正式成立的鄂尔多斯江苏商会,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为己任,以促进商会繁荣发展各会员共同进步为目标,为鄂尔多斯、江苏两地的经济合作及科技文化交流提供服务。目前,商会会员企业有4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5家。会员行业涉及建筑、房地产、金融、水电、石油、物流、交通运输、商贸、矿产等多个产业。 内蒙古江苏商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健康稳步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受到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董德勤会长代表内蒙古江苏商会,诚邀鄂尔多斯江苏商会加入内蒙古江苏商会这个大家庭,为江苏商会注入新鲜血液,使内蒙古江苏商会组织更加发展强大。(沈广胜) 编辑:孟捷
9月12日,中交二公局呼伦贝尔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完成了主体结构的最后一块“拼图”,至此项目7个区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 呼伦贝尔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05453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25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72920平方米。项目共划分为7个功能区域,集展览、会议、文体、商贸餐饮等功能为一体,主要施工内容包含土建、钢结构、给排水、暖通、强弱电、装饰装修及室外工程等。建成后将成为呼伦贝尔市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性会展场馆,助力呼伦贝尔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继续坚守初心,从严从细抓好工程施工质量工作;扛实责任,全力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科学部署,稳步推进项目施工生产工作;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确保项目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王正莉)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