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8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5家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内蒙古,看到了什么?

  来自彭博社等19家外国媒体   及6家中央媒体的30余名记者   在内蒙古的行程   可谓“马不停蹄”   5月29日至6月1日,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中外媒体记者团针对内蒙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治理、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等主题进行采访。   ​重点来了!   来看看中外记者都参访了   内蒙古哪些地方?   这次中外记者采访的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区域,是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   呼和浩特被誉为“中国乳都”,享誉世界的伊利、蒙牛两大乳企,综合排名分列世界第五和第七、亚洲第一和第二。   包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创新活跃强劲,最近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区,盛产被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羊绒制品产量约占中国的1/3、世界的1/4。   智能化、现代化的乳品企业   日本共同社记者杉田正史:“看到乳制品从生产到包装,绝大多数操作由全自动设备完成,感到很震撼,尤其对液态奶工厂的智能化、现代化印象深刻。通过伊利,可以看到中国乳业的发展实力。我会用我的报道,向日本民众描述中国的现代化乳品企业。”   中外记者们参观了目前全球乳制品智能制造行业最高标准生产线,了解伊利集团运用大数据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工厂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等情况。   新能源汽车一站式服务   在鄂尔多斯新能源汽车中心,记者们详细了解运营情况。“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车在内蒙古发展、壮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采访了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情况后,越南《人民报》驻京主任杜有兴谈了自己的感受。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首席记者吴氏碧顺:“看到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主动上门服务,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了中心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的情况。   这里治沙有智慧   在库布其沙漠生态科技中心,中外记者了解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果以及内蒙古治沙生态科技成果。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林光互补”建设模式,让这里可以发展能源经济。   机器人冲咖啡被围观   参加“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的   中外记者们走进包头市   探访这个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发展变化   马克:新时代的“马可波罗”读中国   “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参访活动接近尾声, RAI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社长兼首席记者马克收获满满。   在伊金霍洛“天骄绿能”光伏,马克对内蒙古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进行采访。   马克说:“数公里数公里绵延不绝的光伏基地不仅是发展绿色能源现实成果,也是发展与保护生态两者兼顾协调共进的具体体现”。   通过中外媒体记者的报道   让世界上更多的人   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   加深内蒙古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监制:张敏   新媒体整合:王冠静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草原全媒 奔腾融媒 包头日报 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温慧娟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内部_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秃山黑壑披绿换装 转型路遇“光谷”蓝海 乌海一座老旧矿山的涅槃之路

  过去,沙石卷地,大风一刮,迷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油菜花、紫花苜蓿遍野,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   矿山废弃渣石场如何华丽变身电力“光谷”蓝海?   5月中旬,记者来到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路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看一座老旧矿山的沧桑与涅槃。   副总经理朱坤东的手机里还存着那些矿山旧照,翻开一看,目不忍视:灰烟瘴气隐去远处的高楼,天边罩着浓霭。开采过后的塬墚峁川硬朗粗犷,就像被人肆意用碳素笔涂抹宣泄,秃山黑壑荒芜不毛,宛如皮肤上的癞疮一般……   乌海,因煤而生,因矿而建。上世纪八十年代,矿山开采为滋养一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也遗留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保护被提上重要议程,乌海能源公司决心下大力气根治这块“皮肤癌”。   削坡放坡,把井田范围内的渣堆削缓,底部台阶边坡固化、坡面覆盖黄土、播撒草籽……一系列修复措施,几年时间,才让黄土在贫瘠的峁墚上安了家,草籽在黄土里扎了根,伤口愈合,“新皮肤”长成,矿山披绿。   这一簇一捧、一尺一方的绿,都是路天矿400多名煤矿人自己播撒进去的。   朱坤东心情不好时,就喜欢来现在的观景台,看见那满眼的绿草和野花儿,心情就好了。有时候黑夜里开车走着走着,扑棱棱地,受惊的野鸡低飞而过,灯光一晃,野兔在路畔畔上跳脱。   “过去,重开采,轻修复。不少人觉得,采矿是挣钱,可修复矿山生态是花钱的事儿。形势逼人,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况且这里大多数都是老一代煤矿工人的子女,对这座矿山,有深厚的感情。”朱坤东说,“我们公司用4年多的时间基本补齐60多年的生态欠账”。   父辈们筚路蓝缕,用血和汗在黑色煤窑里刨挖。今天,儿孙们用安全环保理念给矿山转型。   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同时,利用采煤沉陷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闲置土地,铺上光伏板。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生态修复+光伏”,不仅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固草等生态治理问题,还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伏场区占地3034.26亩,足足有300个标准化足球场大小。装机容量100兆瓦,配套一座110KV升压站和储能装置,去年年底完成并网发电,预计年均发电量17433.95万千瓦时,光售电就能收入4364.67万元。   效益远不止于此。清洁能源上网,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9254吨,减少烟尘排放6.2吨,二氧化硫排放31.1吨年,氮氧化合物排放34.8吨年,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相当于种树近900万棵。   “厂里的屋顶、空地都装上了光伏板,办公、照明、电暖气、澡堂烧水用电……新建的职工车棚直接用光伏做顶,安装了充电桩,免费充电。去年到现在,厂里十几个职工换了新能源车。矿区距离市里55公里,一个月能省不少钱!分布式光伏,年平均发296万度电,可满足全矿全年日间非生产用电。按照企业用电电费平均2元算,全年光电费就省下500多万。”机电科科长王毅说。   “父亲靠着煤矿把我们养大。那时艰苦,父亲就希望我像煤矿飞出的金凤凰,过上甜日子。”党建工作部主任张凤甜微笑着讲述着她的煤矿记忆。   “父辈一代被叫作‘煤黑子’,人前抬不起头来。现在不一样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多职工还是本科生、研究生。我妈给我看娃娃,叫我那个小子好好学习,娃娃顶嘴:‘大不了长大我也去矿上干’。我说:‘你的成绩,煤矿都进不了’。”朱坤东说。   “去年市里还专门组织事业单位的单身女性来我们这儿联姻,清一色女大学生,还有研究生!”张凤甜笑着说。   “现在,我住着新楼房,家里有两辆车。父亲一辈子也没想到,不用飞出煤矿,我就过上了甜日子。去年重阳节,我带着83岁的母亲来矿上,两鬓斑白的老母亲看见曾经秃黑的煤矿变得这么绿、这么好,热泪盈眶。”张凤甜明媚一笑,眼里闪着深情。   “近年来,乌海以新能源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破局解困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煤矿排土场、渣堆等闲置土地发展风光发电产业,配合绿化与生态修复,助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风光发电效益与生态治理的良性循环发展,让废弃矿山再一次变为金山银山,成为绿色清洁能源的输出基地。”乌海市能源局副局长连继军说。   一代煤矿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出生在煤矿,在这里工作、生活了59年,臧贻敏算是老人了。“以前这里叫‘露天煤矿’,露天开采,曾一度破产。改制重组后,改为井工开采。露天已成历史,以前的领导便把‘露’改为‘路’,寓意‘大路朝天,越走越宽’。”   “过去,它兴盛,我们高兴,它低谷时,我们一起努力生存。现在,我们与它一起走上新的转型之路。”臧贻敏动情地说。   配合着绿化与生态修复,助力建设绿色矿山,践行着安全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光伏发电效益与生态治理实现良性循环……   涅槃之路,越走越宽!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庞俊峰 郝飚 王坤 柴思源 伊得力 马骏驰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王超) 编辑:温慧娟

  本网5月31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服务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内蒙古自治区被列入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   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3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是指男女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或者自行选择在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婚姻登记。男女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内蒙古户籍的,不需要提供居住证,可在全区范围内任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但是,补领婚姻登记证、涉外涉港澳台涉华侨居民婚姻登记、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婚姻档案查询等业务暂不列入此次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之内。 编辑:章颖慧

  本网5月31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 见习记者 方圆)5月3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信用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我区2023年信用宣传月活动启动。   近年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区先后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80余件、地方标准15项。2021年6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区信用建设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已实现了对全区社会主体信用档案建设的全覆盖,累计归集各类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共计3.48亿余条,为推进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各部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累计调用查询信用信息量已达6100万余次,市场监管效率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内蒙古节点,通过节点发放信用贷款超过90亿元,切实为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提供了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   我区今年信用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方向主要包括开展普法宣传、彰显政务诚信、弘扬诚信典型、拓展信用应用4个方面。 编辑:章颖慧

  本网5月31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惠超)5月2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的“走读中国·走进内蒙古”中外记者联合采风体验活动启动,彭博社等19家外国媒体及中国6家中央媒体的30余名记者参加。   活动为期4天,记者们先后到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采风体验。呼和浩特被誉为“中国乳都”;包头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日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区,羊绒制品产量约占中国的1/3、世界的1/4。连日来,记者们实地了解和感受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真实状况,所见所闻让他们兴奋不已,蓬勃发展的内蒙古让记者们连声感叹“想不到”!他们详细了解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深入采访。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记者们参观了目前全球乳制品智能制造行业最高标准生产线,了解伊利集团运用大数据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工厂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等情况。日本共同社记者杉田正史赞叹不已:“看到伊利的乳制品从生产到包装,绝大多数操作由全自动设备完成,智能化很高,感到很震撼。”“伊利这个工厂很漂亮,我们在北京也经常吃伊利的食品,我认为企业的未来一定非常好。”俄罗斯《会议报》分社长安东诺夫说。   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了中心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的情况。“有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主动上门服务,这对居民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首席记者吴氏碧顺对此十分感兴趣。   在鄂尔多斯新能源汽车中心,记者们详细了解运营情况。“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车在内蒙古发展、壮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采访了新能源汽车销售、使用情况后,越南《人民报》驻京主任杜有兴谈了自己的感受。   走进内蒙古,了解内蒙古。一路走来,中外记者们将在内蒙古所见所闻的生动故事广泛传播。通过他们的镜头、笔触,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也让内蒙古进一步加深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辑:章颖慧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内蒙古煤”上演“变形记”“黑”着进去“绿”着出来

              一块煤,可以幻化成液体天然气、鱼竿、锂电池,甚至变成婚纱、背包、帐篷、降落伞!“黑”着进去“绿”着出来,在阿拉善高新区,这样神奇的“变形记”每天都在上演。   5月15日,在内蒙古三聚家景新能源有限公司,近百台储罐车进进出出,正忙着将焦炉煤气制成的液化天然气LNG运往附近400公里内的各个加气站。   “过去,有的企业把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直接在烟筒上被火点燃成炬,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原本的“弃儿”如今怎么就变成了“香饽饽”的新能源?内蒙古三聚家景新能源有限公司分析中心主任、工程师王涛给出了答案,“将焦化厂产生的焦炉煤气回收作为原料,通过预净化和变温吸附,去除苯、萘、焦油等杂质,气体进入到精脱硫环节。脱硫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甲烷化装置进行反应,生产出甲烷。在冷箱作用下,甲烷变成液化天然气LNG,代替柴油供重型卡车使用。而冷箱产生的氮氢混合尾气,供给合成氨装置作为原料,生产液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零排放、零污染。”   众所周知,煤炭产业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是关系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大课题。   “双碳”背景下,在阿拉善高新区,一大批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企业正在向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转型。   阿拉善盟沪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洗选煤、焦化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些年已经基本形成“煤头化尾”的产业链内循环。   中控室内,董事长林孝仁亲自做起了讲解。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在氢的催化下合成甲醇、合成氨,再到下游生产链,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DMC、EMC、DEC……这门技术门槛高,生产工艺要求精细,环保要求严格,目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由此,煤炭在沪蒙成了“变脸王”,开启了一条煤变“绿”、产业链通往高端的新循环。   以煤为基,企业所有项目都围绕碳材料进行转型升级,以焦炉气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链,构建全循环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煤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实现煤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终端化发展。   在内蒙古庆华集团墙上一面树冠状图前,副总经理苏燕兵展示了煤在这里如何“开枝散叶”。   焦煤经重介洗煤,装入焦炉隔绝空气高温干馏炼焦,炼焦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净化工序,生产中间产品煤焦油和粗苯,作为原料进入园区下游产业链;净化后的煤气经变压吸附提取氢气,用于工业园区下游装置加氢原料气。   一部分氢气用于煤焦油加氢,形成了“煤焦油→沥青→针状焦→超高功率电极材料”“煤焦油→沥青→包覆沥青→锂电负极材料”和“煤焦油→沥青→纺丝沥青→碳纤维”的煤基三条碳材料产业链,成为汽车领域、风力发电领域、航空领域、医疗领域和体育用品的材料来源。   另一方面氢气用于粗苯加氢,形成了“粗苯→纯苯→环己醇→环己酮→己内酰胺→尼龙6切片”的煤基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尼龙66切片是合成纤维,被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尼龙66纤维可以制成婚纱、礼服、冲锋衣、羽绒服、户外帐篷、登山包等;非民用领域,应用于轮胎帘子布、帆布、输送带、渔网、绳索等产品的生产;国防上,可用作降落伞及其他军用织物。   经过一系列的循环,煤炭资源被“吃干榨尽”。   “煤化工是阿拉善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阿拉善高新区充分发挥煤化工基础产业优势,精心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一文章,以化为主、以焦为辅,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推动煤化工产业由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着力发展煤基化学品、煤基新材料等煤炭深加工产业。”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石磊说。   如今,一大批内蒙古的煤化工企业不仅“材”“能”兼备,还正向着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工厂”进军。“煤头化尾”的效应,让内蒙古煤发生着绿色蝶变。   监制:庞俊峰刘宏章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我在现场报道组   记者:王坤柴思源伊得力马骏驰   阿拉善日报融媒体侍新元   阿拉善高新区党群服务中心郝丽王鑫曹明宇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李存霞)记者从自治区民委获悉,2023年,自治区累计下达中央及自治区本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14亿元,较上年增加5.54%。其中,向原57个贫困旗县下达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68亿元,占资金总额的65.55%;向1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下达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64亿元,占资金总额的22.97%。   据悉,资金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重点用于支持兴边富民行动、有特殊困难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困难群众饮用低氟边销茶、农牧民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使用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体现“融”导向,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助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记者从呼和浩特市科技局获悉,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推进各类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做大做强,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于3月启动财政兑现资金拨付工作,现已为全市420个创新事项兑现奖励资金2929.8万元。   2021年呼和浩特市政府修订出台《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新认定的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事项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财政经费奖励支持。本次兑现的420个创新事项,涉及《实施意见》政策中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获自治区奖补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修订技术标准等11类创新创业事项。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强化政策引导与环境营造,通过政策宣讲、分类指导、精准服务,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科技政策宣传,扩大科技政策普及面,助力企业熟悉科技政策,激发市场创新主体的发展活力。同时,呼和浩特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蹄疾奋进”发展。 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