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 见习记者 张璐 肖璐)4月3日,全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我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就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出部署。与会者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是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金钥匙,事关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牧业强区建设大局,能够实现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的有机衔接,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 推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农牧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在节本上,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批量购买各种农资、集中使用农业机械降低生产成本。在增效上,通过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机械作业。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牧民转移就业。 与此同时,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农技推广能力不足的问题。动物防疫技术推广方面,去年20个牛羊养殖集中的地区,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了19个旗县开展试点,覆盖了40%的牛羊养殖,总结提炼的“1+N”菜单式、“公司+农户”打包式、“防疫诊疗+”拓展式3种典型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先行先试新品种新技术,拿出从种到收的一整套方案,实现农技推广从提供单一技术向集成式供给转变,极大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 近年来,我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组织达到1.4万个。目前,全区总结出区域服务中心模式、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合作社联合服务模式、专项服务模式4种代表性的模式。下一步,我区将树立服务全链条理念,以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 编辑:温慧娟
日期 : 2023 › 04 › 8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近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优秀案例发布会暨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创新峰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评选的服务创新优秀案例涵盖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客户服务典型案例、年度影响力赔案等五个奖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选报的理赔案例《中国人寿开启医疗电子票据理赔服务新模式》和《突发事件特快赔:以专业服务及时为客户雪中送炭》分别荣获“客户服务典型案例”和“年度影响力赔案”奖项。 “以客户为中心”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保险服务的根本,为客户提供快捷温暖的理赔服务是重中之重。随着保险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进一步扩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理赔方面的应用,全面重塑高效的理赔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优的服务体验。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开展医疗电子票据理赔 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广运用医疗电子票据。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实现理赔智能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医疗电子票据的推广,推出医疗电子票据理赔的服务新模式。该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电子票据数据直连,极大地简化了理赔服务流程。经过客户授权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智能识别客户的医疗费用票据信息,并对客户的保单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实现“客户出险自动提醒报案、主动慰问客户协助理赔、后台智能作业快捷支付”,有效提升理赔作业效率,出险支付时效缩短约30%。 从客户角度,医疗电子票据理赔服务使保险理赔更便捷。客户无需换开纸质票据、无需前往保险公司,实现了出险就诊到保险索赔的一站式服务,提升了客户体验。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为超过120万名客户提供了有速度、有温度的电子票据理赔服务。此次入选的《中国人寿开启医疗电子票据理赔服务新模式》理赔案例,正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为这120万名客户提供电子票据温暖服务的一个缩影。 勇担社会责任,紧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 国之大者,旨在为民。理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往往时效要求高、波及群体广、社会影响大,是对保险公司服务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保险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充当社会“稳定器”的重要体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以多年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出一套以“制度+管理+服务”为核心的高效立体的“突发事件特快赔”服务体系,涵盖理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高效响应、组织体系、职责分工、服务举措、数据管控,以及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高效协同和对外服务宣传等相关内容,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可以迅速、科学、有序地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整合服务,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利益。《突发事件特快赔:以专业服务及时为客户雪中送炭》还原了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害中,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迅速启动重大事件理赔应急预案,主动寻找受灾客户,上门提供理赔服务的真实过程。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主动响应88件突发事件,涉及东航客机坠毁、四川绵阳暴雨山洪、湖南长沙电信大楼火灾等,用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集中力量协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展现了保险央企的使命担当。 未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继续打造“国寿理赔·快捷温暖”理赔服务品牌,推出更多惠及客户的服务举措,不断升级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贡献国寿智慧和力量。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近日,赤峰市引才团走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召开引才推介会,力邀各界英才加盟赤峰。此次活动是赤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古老红山青春赤峰”为主题的鸿雁北归·赤子还乡引才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会上,赤峰市拿出了开通“绿色通道”“事业编企业用”、畅通职称评聘机制、人才绿卡制度及安置费、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引才大礼包,向在场的高校师生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来自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赤峰籍学生解金鹏,是第一个来参加双向推介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和几家单位的详细沟通,最终与松山区签订了意向协议。“希望借这次机会,毕业之后能够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解金鹏说。松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常虹介绍,根据这个协议,解金鹏毕业后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去任意一家松山区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工作。 随着赤峰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此,赤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以“古老红山青春赤峰”为主题的专项引才活动,赤峰市主要领导与两所高校领导面对面对接交流,赤峰市委组织部和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引才优惠政策,赤峰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的方式,引进清华、北大毕业生,对于全日制硕士以上人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给予最高30万元标准的一次性安置费。优厚的政策,吸引了两所高校的不少应届毕业生,两天的时间共有45人签订了意向协议。 据悉,这次专项引才活动为期一周,赤峰市一共有72家单位参与,专项设置了103个市直事业编制,提供了380余个岗位,涉及赤峰市的部分党政机关、医院学校、市属国企和赤峰云铜等单位企业。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慧)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从3月底至10月底,全区交通运输系统聚焦五个重点,在全区集中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逐利执法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乱罚款、滥收费、不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趋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违规设置电子监控系统等问题。执法不规范问题方面,重点整治滥用自由裁量权,对同类违法行为实施差异化处罚,随意设置路障、拦车扣车、任性检查,违法违规限高限行限速影响交通等问题。执法方式简单僵化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过度执法,未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予行政处罚规定等问题。执法粗暴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以罚代管、损害行政相对人陈述权、申辩权、提出听证权,“碰瓷式”执法,对待群众“冷横硬推”、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甚至暴力执法等问题。执法“寻租”问题方面,重点整治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对非法中介以及辅助执法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勾结“黄牛”收取贿赂、私放车辆、搞“钱权交易”等问题。 编辑:宝华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中学餐厅:张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等宣传挂图,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 “海勃湾区宇乐大酒店:写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的宣传牌及‘节约粮食’的桌签,倡导光盘行动。” “乌海市泊林瀚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料采购、食品加工、供餐服务全过程中厉行节俭,避免过度加工,减少餐厨垃圾,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 …… 3月30日,乌海市公布制止餐饮浪费“红榜”企业名单,14家企业榜上有名。 “我们在顾客就餐前一定会提醒顾客杜绝浪费,并提前收取20元押金,在就餐结束后,如果顾客没有剩菜就退还押金,以此督促顾客节约粮食。”乌海市海南区拉僧仲巴比伦时尚自助餐厅工作人员一边指着餐厅内张贴的“勤拿少取”提示牌,一边介绍说。 “点名表扬”只是乌海市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一个缩影。目前,乌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以“红黑榜”形式每半月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正、反面典型。 珍惜每一顿餐食,尊重每一粒粮食。近年来,我区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粮食集约节约工作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机关食堂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有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节约粮食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形成上下一体、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同时,在全国率先将节粮纳入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工作中,把节粮作为推进全区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工作的重点领域系统落实。 节粮减损,科技有“粮”策。为了做到优粮优储,全区各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在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105生产队,粮食清选烘干仓储系统正在启动。 “烘干仓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清选、烘干、储存一体化运作。通过手机操控就可以实现测温和监控,水分高的时候,可以把风干仓打开,从而降低水分。”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105生产队队长辛长林介绍说,经过分级筛选后,不同水分、不同品种粮食分等级、分类别存放,不仅提质增值,而且节粮减损,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节粮减损是一场“持久战”,要多“兵种”协同、全链条“作战”。我区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反食品浪费执法监督越来越严格。指导规模以上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反餐饮浪费责任体系。指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不剩饭,不剩菜”“适量点餐,剩餐打包”等文明用餐标语、提示牌,推行“半份菜”“小份菜”等点餐服务,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 节粮减损标准越来越完善。督促餐饮类行业协会商会制定防止餐饮浪费的行业标准,细化制止餐饮浪费的环节和步骤。引导餐饮类社会组织督促会员单位制定杜绝浪费的规章制度,将厉行节约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过程,实现全程节约。 节粮新“食”尚,让每粒粮食物尽其值。从加快农机具更新到推广智能粮仓再到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让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雪茹李国萍李永桃实习生王敏) 编辑:石尧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3月26日10点30分,由西安经停巴彦淖尔市至海拉尔的GS7645航班平稳降落在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标志着巴彦淖尔与海拉尔之间首条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开通之前,巴彦淖尔与海拉尔之间直接往返只能选择地面出行,如果选择航空出行,必须经呼和浩特中转,既不经济,又浪费时间。 婚后定居海拉尔的王先生,每年需多次回临河照看父母,从临河返回海拉尔时,乘坐火车需要36个小时,硬卧票价约490元;自驾需要24个小时,费用近1500元,每趟2000多公里的路程让他疲惫不堪。当天,他选择了GS7645航班,在飞机上,他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长时间折腾了,上了飞机,150分钟就能到家。” 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区机场间航空运输的通达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彻底解决旅客“折返飞”现象,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前期“支线快线”“干支联动”“支支通”等战略举措基础上,形成全面覆盖区内支线机场的航线网络,逐步实现东西两翼区域互联互通、东西联通、全域机场互联互通,最终实现从区内机场出发,通过最多1次中转,抵达区内任一机场的航线网络格局,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基本航空服务。 “本次开通的巴彦淖尔-海拉尔航线,进一步打破了两地交通壁垒,告别了漫长的地面出行,极大地提升了两地旅客出行效率,为两地各方面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巴彦淖尔市能源和新基建中心主任郝伟说。 据悉,西安-巴彦淖尔-海拉尔航线由天津航空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运营,航班号GS7645/6,班期为每周一、三、五、日执飞,票价350元起。 编辑:石尧
“拆开化妆品包装,里面是一个泡沫纸包裹的缎带礼盒,打开礼盒,揭开包装纸,一个拳头大小的包装盒‘躺’在一堆碎纸丝上,再拆开包装,才是30毫升的玻璃瓶……”类似这样的过度包装,遭到不少消费者的调侃和反对。 发现:部分商品包装过度 何为“过度包装”?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管理科负责人包东升解释说,“过度包装是指商品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在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三个方面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即包装的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 连日来,记者就产品过度包装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3月30日,在一家大型超市,记者注意到,在酒类包装中,一个可以放两瓶酒的礼盒中,只有一瓶酒,用于装饰的黄色绸布显得特别奢华,并且存在层层包装的问题。 当日,在呼和浩特某商场的化妆品柜台,记者看到,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会推出单独礼盒产品,外观精美豪华。有的产品号称礼盒套装售卖更加优惠。 “过度包装,片面追求奢华包装的附加值,无疑会消耗大量资源,加剧环境污染。同时,还会引导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形成推崇外表、忽视产品真正品质的消费心理。”包东升说。 经过过度包装的产品被消费者戏称为“精致的垃圾”。采访中,多数消费者表示不喜欢过度包装。 王女士家里有一种豪华包装的茶叶:两小袋分装好的茶叶,装在两个漂亮的铁盒内,外面再套上大的硬礼盒,内部还放置了泡沫、隔板,看上去价值不菲。“这种礼盒主要是送人,显得上档次、有面子,如果是自己用,大家肯定不会买礼盒装。” 消费者刘先生反映,过度包装也出现在玩具礼品领域,普通的玩具或者普通的文具装在又大又漂亮的盲盒内,立刻身价倍增。最终,这些精美的包装会被当作垃圾扔掉。 而网民们对过度包装的反对声音更为强烈,他们认为,过度包装除了助长攀比心理,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3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92.2%的消费者并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由于国家标准中计算包装空隙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专业,普及存在难度,消费者判别商品包装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主要靠感觉,看是否是“欺骗式包装”或者“豪华包装”,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 变化:绿色包装正风行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一些商品,比如洗衣粉、洗衣液,既有灌装产品,也有简易包装产品。这些实用性强的绿色包装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理性选择。 在内蒙古,较为明显的,是快递行业正发生着“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的积极变化。 内蒙古顺丰公共事务负责人钱立兴告诉记者:“2022年,为避免过度包装,公司在绿色包装、可循环包装、绿色物流运输、办公环节线上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开展绿色研发、使用计划,将绿色环保贯通整个快递环节。” 他说,总部技术部门与供应商携手推进物资优化改型工作,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对顺丰的快递包装进行了全面绿色升级创新,改变了常年使用气泡膜作为内包装的现状,重点推行空气缓冲包装,通过使用局部固定耗材降低包材的使用量,使用充气葫芦膜取代传统的气泡膜,减少PE使用量。他们还增加部分“π-BOX”循环箱的使用,这种循环箱的PP蜂窝板材质重量占比99%,材料单一化更易回收。2022年,内蒙古地区循环箱使用超7000个。 记者从内蒙古邮政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区邮政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8.14%,按照规范封装操作比例达到97.72%,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达到42.43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数量1570.65万个。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8.95%,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水平稳步提升。今年,将再次提升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开展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塑料污染两个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全区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方向:为过度包装“瘦身”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全区进一步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 内蒙古医药工业企业协会日前发出的倡议引起记者关注,倡议号召药品生产企业杜绝药品过度包装,让药品轻装上阵。该协会联席秘书长王月明说:“我们呼吁全区药品生产企业防范药品过度包装,降低包装成本,实现包装物减量,最终实现包装盒‘瘦身’,每板药粒变多,包装层数变少,包装空隙率降低。”他建议,“让公众深入了解药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及正确理解绿色包装,引导消费者改变‘通过包装和价格判断药品质量’的错误认知,从而更加理性地选择药品。” 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发力过度包装治理。据包东升介绍,市场监管部门首先从源头规范,提高生产厂家对过度包装不良影响的认识,重点对流通领域食品、化妆品等热销商品开展有针对性专项执法,重点检查商品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成本与商品销售价格比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要求经营者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建议,在对过度包装进行源头治理的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生产和消费理念,企业要多生产物有所值的产品,而不是把力气用在过度包装上;消费者要理性消费,要“识得庐山真面目”,不为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所诱惑,共同推动简化包装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睿刘惠) 编辑:石尧
光影之处,方寸之间,呈现的是内蒙古昂扬向上、感恩奋进的万千气象。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万物勃发,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精彩亮相。 “延续不断的山岭、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苍茫的戈壁沙漠……这些旷世奇景与民俗风情的乡韵、时代发展的乐章,今天都出现在由中国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的展厅里,充分展现了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在“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开幕式上说。 摄影之美在于角度的捕捉与图像经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表示,希望本次展览不仅对内蒙古的摄影事业起到促进作用,更能将文艺服务于民的责任担当推广出去,继续秉承初心,弘扬优秀文化,与时代同行,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展出的117幅摄影作品,是从区内外千余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1万余件作品中遴选出的精品佳作。顺着这些佳作,观众开启了一段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的全新之旅。 在“内蒙古印象”展厅,观众或细细观摩作品,或一起合影留念,或举起相机拍摄,无不赞叹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摄影作品《孔雀开屏》这几天成了“网红”,它不但出现在“朋友圈”里,也出现在北京市五四大街、美术馆东街等街道上。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一棵棵高大的松树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绝美的意境,引得市民频频驻足。这幅图片的拍摄者袁广明在“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现场介绍说:“这幅作品的拍摄地根河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级市,兴安岭落叶松分布广、耐寒强,镜头下它们就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 内蒙古厚重的文化资源、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摄影师们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用光用影用情怀,记录了新时代内蒙古广袤大地上的美好图景。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展厅入口处,巨幅摄影作品《奔腾》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打卡地”。北京市民陈先生说:“十几年前我曾到过内蒙古,在我看来,内蒙古的美是让人震撼的,这幅骏马奔腾的景象就是内蒙古美的最好注脚,我一定还会再去内蒙古的。” 这幅图片的主角是蒙古马,蒙古马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特殊的物种基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遗传的多样性,造就了蒙古马耐寒、耐旱、耐力强的特殊属性。“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赋予内蒙古各族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并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 内蒙古的魅力不仅仅是壮美的风光,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摄影展现场,一位小朋友拿出纸笔,现场临摹起了《乐》这幅作品。她说:“我特别喜欢小动物,内蒙古的草原上有这么多动物,我要把它们画下来给我的同学看。” 内蒙古的魅力还在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这里“风”“光”无限好,“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名副其实,“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穿越历史烟云,在“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此次摄影展展出了很多反映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佳作。《绿色硅都》的作者孟和朝鲁说:“这幅作品反映了自治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能够用镜头记录内蒙古的发展和变化,更加激励了我创作的积极性,我将继续用镜头记录内蒙古,用好的作品展示内蒙古,讲好内蒙古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以摄影艺术作品为载体,生动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火热实践,真切表达对伟大的党、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深情礼赞。 内蒙古并不遥远,毗邻京津冀,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飞机高铁公路通江达海,欢迎天南海北的朋友共赴内蒙古,内蒙古将用壮美的风光、斑斓的色彩、洁白的哈达喜迎八方宾朋。(记者 冯雪玉) 编辑:张彬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脉走来,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从准格尔旗马栅乡出境,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在阴山之南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 大河奔流,壮美画卷。黄河在内蒙古“几”字弯冲击形成河套、土默川两大平原,河套平原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之美誉;形成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流域保护,任重道远。内蒙古黄河流域7个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积5.49亿亩,占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1%,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多年来,守护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内蒙古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 大保护大治理,保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宁,天下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对这6个字有着深刻的理解。 境内10条黄河一级支流(俗称“十大孔兑”)由南向北纵贯库布其沙漠,是黄河内蒙古段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每年向黄河输沙2700万吨以上,造成该段黄河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严重威胁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安澜,曾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如今,通过沟道拦沙工程的实施和林草植被大面积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年入黄泥沙减少990万吨。 黄河流经内蒙古,穿行于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之间,治黄必先治沙。 内蒙古紧紧牵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推进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对十大孔兑等沿黄河重点支流、丘陵沟壑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加林草植被盖度。 一片片黄河锁边林、护堤林拔地而起。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的南岸,亿利集团建起一条长约170公里、宽约13公里的生物锁边林带,有效切断了沙漠入侵黄河的通道。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一条长约4公里、宽约3公里的大型锁边林,如千万绿色卫士,将黄河与沙漠隔绝开来。 水沙治理渐入佳境,流域保护风生水起。内蒙古积极融入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护黄河安澜—— 顶层设计,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编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不断完善治理体系。 内治外防,还河水清清。开展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高秆作物禁限种。4841名各级河湖长实现黄河流域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加强沿黄生态带建设、黄河两岸防风治沙林建设,推进河滩区退耕还草还湿,修复脆弱生态。 严格执法,让母亲河休养生息。积极完善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行政执法机制,实施保护母亲河专项监督活动、保护黄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等,不断延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内涵。 经过不懈努力,沿黄7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28%、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4.76%。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水面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 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破解水资源瓶颈 “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内蒙古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黄河流域内自产水量少,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月20日至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从“头”至“尾”考察黄河内蒙古段大保护大治理情况时指出,内蒙古是严重缺水地区,节水标准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二三产、城市乡村要全面节约用水,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 管好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滴水,内蒙古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资源,把水资源用在“刀刃上”。 节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坚决整治和防止地下水超采,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79%。 开源——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创新实施黄河干流盟市内和盟市间水权转让,将闲置水资源指标有效盘活,先后解决了260余个工业项目用水问题,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指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4个沿黄城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农民的“新宠”。“过去靠着黄河不发愁,大水漫灌,水去盐留,土地变得白花花,盐碱化严重,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换500斤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后,可节水50%、省工50%,化肥、农药各节约30%,实现增产15%。”民生村党支部书记耿军说。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用水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曾经一度,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的“痛点”。 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加大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干旱缺水和水资源超载地区推行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2022年,位于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共建设16个引黄滴灌试点项目,实现农田节水0.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的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镫口灌区、孪井滩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灌区。 生态打底、绿色为径,流域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高质量流域生态保护,带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倒逼绿色转型。沿黄7盟市从实际出发,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巴彦淖尔市立足优势特色,聚焦聚力做精现代农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基地,现代农牧业产品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河套农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领跑”内蒙古;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自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以一市之力力解全国18个省区市“燃煤”之急。同时,着力推动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追风逐日”领跑新能源; 全区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阿拉善盟,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和精品林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集肉苁蓉、锁阳和沙地葡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工转化率达到68%…… 当前,内蒙古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水的问题具体到内蒙古,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完成五大任务,哪一个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需要水,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水,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也需要水。”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说,内蒙古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既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水源配置等手段,破解难题、支撑发展。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以法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翻开新的篇章。(记者 霍晓庆 韩雪茹 张慧玲 见习记者 方圆) 编辑:张彬
3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全国范围的优势创新资源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据悉,此次“揭榜挂帅”榜单包含“适应宽范围功率波动的千标方级电解水制氢关键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高效N型单晶硅棒硅片产品全序提效降本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 7个项目,财政预算总投入5500万元,拟实施期限为3年。揭榜方需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针对榜单要求提出具体解决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且须完成全部预期目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方确定1名领军型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有资金分配权并负责协调组织示范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面向不同技术路线的可采取“赛马制”的方式支持多支研发团队平行攻关。 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资金由揭榜方企业和财政科技资金共同投入,推动示范工程的重点产品和重大成果应用推广。原则上企业自筹资金与财政科技资金比例不低于2:1,财政支持经费分两个年度滚动支持。优先支持有地方资金配套政策的揭榜方,加强与盟市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实施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记者 白莲)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