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体育_传承志愿精神 诠释奉献之美

  “暖心守护初心,初心筑梦匠心。”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以下简称“高新区税务局”)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三心”志愿工作法为抓手,不断在“创先争优进位”工程上出新出彩,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生态环保、纳税服务、疫情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近日,高新区税务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2年度阿拉善盟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   “暖心”助企,税惠赋能提振信心。高新区税务局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多方宣传环境保护税税收政策,积极引导辖区内重污染企业做好减污降碳的“减法”和绿色发展的“加法”,以绿色税制促进高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深度落实“春雨润苗”行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问需问计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持续规范导税服务,以“问、析、讲、导”四步导税法,为纳税人节省宝贵时间,提高办税效率。创新“1+2+9”纳税服务新模式,2022年优化办税流程3项,非接触式办税率由39%提升至92%,提供“容缺服务”52次,平均缩短办税时间80%以上,协助32户次纳税人办理“银税互动”信用贷款1,039万元。   “凝心”铸魂,税徽闪耀“抗疫”前线。在新冠病毒席卷高新区之时,高新区税务局迅速行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抗牢责任担当,努力扎紧疫情防控的篱笆,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为遏制疫情蔓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与税务支撑,全局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轮班倒制度,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纳税服务”的两不误。期间,高新区税务局协助医护人员对包联小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6轮,引导服务18230人(次)开展检测,为56栋楼1920户居民配送超4万斤蔬菜粮食等生活物资。与此同时,还完成网厅受理业务20条、纳税咨询电话161户次、远程帮办处理27条。   “匠心”筑梦,志愿彰显税务风采。高新区税务局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社保部门深度合作,成功帮助16369人追回缴纳社保费5097万元,解了广大职工的心头之忧,为他们日后的养老生活提供了保障。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税收一线宣传税费政策,为巴彦木仁苏木和乌斯太镇农牧民讲解惠农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社保医保政策和缴纳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评为“全盟红十字会系统优秀团体会员单位”。   下一步,高新区税务局将持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努力成为“群众的好公仆”“新时代的活雷锋”“为民服务的带头人”,不断用“税务蓝”点亮“志愿红”,在“创先争优进位”工程上再攀高峰。 编辑:贾小燕

蓝冠内部,蓝冠总代理_【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万里平安万里宁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山东路街道网格员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开展议事协商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萨茹拉摄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达日罕乌拉边境派出所民警帮助辖区牧民喂羊。本报记者马建荃摄   护边员图门和儿子观察边境周边情况。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退伍老兵图门一家三代坚守祖国边疆,被称为北疆“红色堡垒户”。本报记者马建荃摄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在二连浩特国门执勤巡逻,守护国门安全。郭鹏杰摄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临河分局情指中心民警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一键调阅街面巡逻和警情处置情况,加大警种间的配合,强化“情指行”一体化作战力量。史毅摄   在呼和浩特火车站,铁路公安民警正在进行区域巡逻,全力确保铁路运输畅通和旅客安全出行。本报记者怀特乌勒斯摄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锡林郭勒盟支队联合解放军边防某连,在中蒙边境一线开展督察检查、防火宣传等防火专项行动,守好边境线。本报记者怀特乌勒斯摄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联八省、外邻俄蒙,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   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备边足戍,国之重事。内蒙古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共同筑起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三道防线”;探索推行草原110、戍边警务室、蒙古包哨所、红色堡垒户等举措,构建起稳边固边的“天罗地网”;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努力吸引更多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   安全才能稳定,稳定才能发展。内蒙古将保持社会平安稳定作为重大任务,平安内蒙古建设成绩显著;“百日行动”、缉枪治爆、“猎狐”等一系列雷霆行动直指违法犯罪,十年间,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由90.6%提高到98.4%;近五年,全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45万余起,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内蒙古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重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共建立1.3万个嘎查村(社区)治理平台;五年来,全区各地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4万件,年均化解1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6.97%。   以“基础实”护“百姓安”,内蒙古通过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联结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这为内蒙古未来发展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踏上新征程,内蒙古将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守护好家门、守卫好祖国北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来春誉)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记者从自治区人社厅获悉,近日,自治区人社厅授予杨妍琼等107名职工“全区技术能手”称号,并颁发证书。   据悉,全区941名选手参与了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5大类50个竞赛项目,这也是内蒙古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的一次全区性综合类职业技能大赛。除107名职工被授予“全区技术能手”称号外,符合晋升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参赛选手,已由自治区人社厅按规定晋升其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据了解,我区深入实施“技能内蒙古行动”,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入快车道,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3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1万人。 编辑:贾小燕

  2月19日,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妇联执委宋仕华“妇女之家”格外热闹,10多名妇女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皮毛画。   “我是妇联组织帮扶的下岗职工,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我学会了皮毛画手艺,一天可以赚100元。有培训任务时,我还给学员们讲课,2小时就能挣100元。”郑德美边粘贴皮毛画边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基层妇联组织就是要帮助更多的姐妹创业就业,让大家一起奔向幸福生活。”宋仕华说。   宋仕华结合当地实际,依托“妇女之家”,常态化带领失业无业妇女从事桦树皮粘贴画、太阳花制作和技能培训、商品销售等工作,目前已帮助近百名妇女就业。   据了解,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地区的1339家“妇女之家”已经带动引领万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主要模式是在自主创业、有固定工作场所的妇联执委中设立“执委工作室”,建设行走的“妇女之家”品牌,由“群众跑腿”变为妇联执委主动联系,帮助妇女姐妹解决困难,让她们感受到妇联组织的关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妇女之家”作为自治区妇联组织激发“她力量”、打通服务妇女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抓手,不仅帮助城市的无业妇女找到了工作,也让乡村大量妇女实现了脱贫致富,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末梢神经,让妇女成为建设亮丽内蒙古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区各地共有特色各异的“妇女之家”1.74万个。其中,包头市“金管家妇女之家”,主要是帮助妇女创业就业,提升女性素质,实现社会价值;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妇女之家”旨在凝聚团结新领域妇女,让她们有归属感,统筹合力做事业;乌兰察布市妇联的“贴心娘家妇女之家”,引领妇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彰显巾帼风采;巴彦淖尔市妇联的“温暖之家妇女之家”,发挥妇女群众力量,为社会治理贡献大能量……   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芳说:“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妇联组织创新举措,为妇女姐妹找工作、促就业,提供岗位近11万个;送技能、长本领,培训妇女领头人1.65万人;送温暖、解病痛,发放两癌救助金1778万元;募集资金8000多万元,帮助妇女800多万人……今年,妇联组织要通过三级示范抓引领,五级联动强基层工作模式,全力实施强基扩面促活工程,争取新增新领域组织500个,新增‘妇女之家’1000个,为更多妇女姐妹办实事、做好事。”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玉琢 实习生 田国威)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日前发布2022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通报,对全国106个先进县、272名先进个人和32个省级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阿荣旗再次上榜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是全区唯一连续2年获此殊荣的旗县。   随着气温回升,阿荣旗春耕备耕已全面展开。在阿荣旗农丰农机合作社院内,合作社负责人李子健正在调试北斗农机自动驾驶仪,装备智慧农业作业监测设备。安装上这些设备后,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农机的作业面积、轨迹、土地平整深度等数据信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作业效率,为今年的“智慧春耕”做准备。   李子健介绍,该合作社200马力的拖拉机都安装了导航系统,这样能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的重叠率,节省时间和燃油,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近年来,阿荣旗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夯实粮食产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积极构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让耕地信息“动”起来。在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农技人员打开耕地质量监测平台,查看各监测点空气和土壤温湿度、降雨量等数据,为春季抢墒播种提供依据。   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技术员王宇介绍,该旗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现代化建设,以质量监测为抓手,建设耕地质量监测平台,通过动态监测和及时分析,适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快速决策,从而更好地指导农民生产。   近年来,阿荣旗高质量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实践探索,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布局,畅通了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渠道,带动阿荣旗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阿荣旗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已涵盖设施农业、无人机喷药、数字植物疫病监测、动物饲养数字监管等多个方面,全旗有4个病虫害田间监测点、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用于监测土壤含水量。550台农机具应用GPS技术,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到148个,农畜产品质量实现了可溯源追踪。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大经济总量,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月份,全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49%,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8个百分点,为历史最低水平。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2%,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3%,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1月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强化窗口指导,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政策,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多项“组合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创新低。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记者从自治区大数据中心获悉,作为我国一体化算力网络8个枢纽节点之一,今年,我区将继续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算力水平,力争服务器承载能力突破250万台,为“东数西算”提供算力支撑。   目前,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华为、苹果、阿里等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已经相继在内蒙古建设数据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区有数据中心企业47户,累计签约投资规模突破1650亿元,投运数据中心企业25家,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200万台。   自治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自治区将制定出台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全区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同时,在全区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力争突破250万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数据中心上下游企业,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莲)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蒙”30条,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内蒙古科技创新专板(简称“科创专板”)挂牌企业奖补措施,积极推动科技企业登陆“科创专板”,截至目前,“科创专板”累计挂牌企业达189家。   “奖补政策对于引导自治区优质企业挂牌科创专板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王宇昕介绍,为鼓励和引导区内优质企业充分利用“科创专板”设立契机加快对接资本市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 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内蒙古对在自治区“科创专板”优选层和上市层首次挂牌的科技型企业每家给予20万元奖补支持。截至目前,累计对优选层和上市层的145家企业给予补助2900万元。   据悉,“科创专板”设立目标是推动搭建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短中长期相结合的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区科技创新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更好地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一批“科技黑马”企业。“科创专板”自2018年启动以来,初步搭建了多层细分、精准服务、聚合政策资源和多元融资渠道的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架构,为引导社会资源聚焦聚力扶持科技企业奠定了基础。 编辑:宝华

  2月14日,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揭牌,这标志着小庙子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小庙子村正朝着强村富民的目标阔步前行。   为此奔波了两个多月的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终于舒了一口气。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赵会杰一年到头都在忙。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她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了小庙子村发生的新变化。当时的情景,她至今历历在目。   “总书记还记得我,记得小庙子村,这让我既意外又感动,眼泪差点掉下来,那种感觉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显得苍白。”赵会杰回忆起来依然感慨万千。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始终和乡亲们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小庙子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这令赵会杰及全体村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过去一年,赵会杰带领乡亲们继续巩固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经济林产业,杂粮杂豆品牌推广也初见成效。“现在,‘萌婶’和‘小庙子村’品牌在赤峰地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好产品、打响品牌,推动我们的杂粮杂豆走出赤峰,走向全国。”赵会杰信心满满地说。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赵会杰带领乡亲们依托原生态的山、原生态的水,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打造独具小庙子村特色的集观光、休闲、采摘、科普、拓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不用撇家舍业,就能把钱挣了。”她说。在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自治区级文明村之后,2022年10月,小庙子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办实事。”赵会杰说。伴随着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做好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始终牵动着她的心。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即,赵会杰正在思考完善代表建议。“我今年准备的建议是加快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赵会杰说,前些天,她在调研中了解到,有独居老人在家里去世,好几天后儿子才知道,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如何让老人不再空巢,赵会杰认为,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在赵会杰看来,乡村振兴不只是产业发展,还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我们追求的是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我要带领乡村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小庙子村建设成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后劲十足的现代化村庄,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春艳) 编辑:石尧

   饮食文化的融合与流变,蕴藏着更具穿透性的生活魅力,强化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   “循迹西口”采访组一行在长城南北、黄河两岸采访,一日三餐,饭菜趋同,口味接近,无异乡之感,偶有特色菜肴入桌,令味蕾牵魂,念念不忘。   餐桌标配面中美味   记者在“循迹西口”途中看到,荞面碗托几乎是晋陕蒙各地餐桌必不可少的风味小吃。各地碗托大多佐以汤汁、黄瓜丝、红尖椒丝配菜,区别不大,唯有两种“极致碗托”让人印象深刻:偏关县的杨建波碗托,只放蒜汁与芝麻;准格尔旗龙口镇马栅村的胖胖驴肉碗托,什么配料都可以放。   在偏关县采访时,碗托店老板杨建波一再强调,碗托只放蒜汁与芝麻,才能吃出荞麦特有的清香。记者买了几碗品尝,并没有品出特别的味道,杨建波见大家一脸疑问,便说:“你们吃得太快了,要细细品味,才能吃出荞麦的清香。”   杨建波碗托店门前的文笔大街,因偏关县文笔凌霄塔而得名,街上行人步履悠然,广场舞者夜半方散。慢节奏小城的人们,有着自己独有的味蕾记忆,自然能品出碗托的荞面清香。杨建波一天能卖四五百碗碗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杨建波笑着说:“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村的碗托一定适合你们的口味,配料多,想放啥就放啥。”   在马栅村,坐在院门外聊天的铁匠秦少军说,马栅村村民大多是山西走西口者的后代,几乎家家都会做荞面碗托,但是因程序繁琐,人们现在都去市场买现成的吃。秦少军推荐记者去胖胖驴肉碗托店一饱口福。   胖胖驴肉碗托店是夫妻店。山西省保德县的王娜与马栅村村民许建国2009年结婚,于2014年开始经营胖胖驴肉碗托店。因王娜的碗托制作手艺是家传的,小店开业伊始便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年收入达12万多元。   王娜的父亲现在还在山西省保德县经营碗托生意。王娜说,她父亲做的碗托还是传统口味,无法满足准格尔旗人的口感要求,她与丈夫许建国除保留传统调配汤汁外,大胆添加了驴肉、鲜豆腐、油炸豆腐、鸡蛋、火腿等内蒙古人爱吃的配料,颇受欢迎。   -下转第6版-上接第1版   一日三酸罐子撒欢   行走在内蒙古的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达拉特旗、丰镇市,以及山西省偏关县、陕西省府谷县,记者发现这里的人们不仅有爱吃酸饭的习惯,酸饭还是许多人家招待客人的招牌小吃。但是,他们对酸饭的热衷,远远没有准格尔旗人、河曲县人爱得强烈。   “过去,我们准格尔旗的饮食习惯是‘一天三酸’:早起酸粥,晌午酸捞饭,黑夜酸稀粥,浆米罐子用得频繁,搬来挪去的,像撒欢一样。”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民俗文物馆内,讲解员张三恩指着灶台上光亮的罐子对记者说:“山西、陕西人走西口时,把浆米罐子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黄河沿岸地区。浆米罐子是当年村里人家灶台上的标配。用浆米罐子将米发酵后,可以制作酸捞饭、酸稀粥、炒酸粥、二米酸粥、土豆酸粥,甚至五米酸粥,这些食物统称酸饭。”   听到准格尔旗人“一天三酸,吃得浆米罐子撒欢”的趣闻,河曲县图书馆原馆长刘喜才笑了:“我们河曲县人一样爱吃酸饭,说法也一样。”   久负盛名风靡两岸   讲起味道融合的故事,刘喜才对记者说:“河曲有一道久负盛名并延续至今的传统春节食谱,那就是‘六六八八’。河曲人走西口,将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带到了黄河对面的龙口镇,风靡准格尔。”   循迹而至准格尔旗龙口镇马栅村龙口美食坊大院,诱人的菜香便扑面而来,调皮的同事夸张地咽口水道:“准格尔美食名不虚传呀!”   龙口美食坊厨师指着浓香四溢的菜肴,向记者介绍:“‘六六八八’分别为六个炒碟、六个蒸碗和八个炒碟、八个蒸碗的菜品搭配。其中,马栅小炒最具走西口特色,少量肉丝均匀覆盖在白菜上面,好似满碗都是肉丝。走西口厨师在当时食材紧张的情况下,做出马栅小炒这样荤素搭配的佳肴,可谓匠心独具。”   “六六八八”因其口味独特、色香味俱全,已成为准格尔旗婚丧嫁娶宴席和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栅村党支部副书记周米憨介绍,龙口美食坊主打生产的“六六八八”产品,主要销往薛家湾、东胜等周边地区,去年收入达60多万元。   山珍海味香拔头筹   在西口之路上,许多地方讲究“无鱼不成宴”“无羊不成席”。“肥羊鲤鱼款待贵客,是因为山上的羊、河里的鱼组成‘山珍海味’了嘛。”山西省右玉县政协原主席王德功说。   在托克托县郝家窑村采访,只见黄河沿岸,鱼池星罗棋布,恍若江南。郝家窑村,因山西河曲郝家沟人走西口在这里安家落户而得名。郝家窑村又因盛产黄河鲤鱼,“托县炖鱼”当仁不让地成为当地农家乐的招牌菜。   郝家窑村原党支部书记郝争平说:“‘托县炖鱼’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这里独具风味的名菜,其秘诀一是这里的黄河鲤鱼肥美鲜活。二是这里的辣椒香而不辣。三是这里的小茴香去腥提味。”   在包头市采访,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苗春林,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对记者说:“这里的黄河鲤鱼因生长周期长,肉质密度高,食之口感筋道,味道鲜美,令人难忘。”   “我在包头吃过黄河鲤鱼。黄河鲤鱼肉嫩筋道,所以印象深刻。”站在杀虎口城墙上,王德功指着北方说:“右玉的宴席上,有一部分鱼就是来自和林格尔县前窑子水库,因其个大体长备受青睐。”   鲜香的羊肉配上当地土豆,软烂浓香,滑而不腻。“和林炖羊肉”热气腾腾地盛装着和林格尔人热烈的情谊,从农家炕头走进了酒店餐馆,成为一道特色浓郁的传统名菜。   说起“和林炖羊肉”制作秘笈,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霍志国笑着说:“炖羊肉其实很简单,只放盐葱姜蒜就可以。”因为经常在长城脚下考察,霍志国时常与山西省的同行交流,曾带他们到家中做客,大口吃炖羊肉,大碗喝酒,令同行们惬意不已。   饮食一脉相承,偏关县水泉乡文化站站长高政清说,偏关炖羊肉与和林格尔炖法大致相同,只是吃法略有区别。高政清说:“吃羊肉和糕,山西人,不用盘子,是一人给你盛一碗,让你慢慢吃。内蒙古人,羊肉满满上一大盘子,糕也是一大盘子,众人一起吃,那叫一个爽快!”   一餐一食,最能唤醒深情过往。右玉、偏关、府谷炖羊肉的做法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如出一辙;准格尔、和林格尔等地的面案手艺与晋陕衣钵相承,其他食品烹饪亦是师承有来,却因食材水土之别而各具特色。   信步进入晋陕的饭店,那熟悉的味道,似是从呼和浩特塞上老街跨越逶迤长城芳香扑面,又似从“塞上粮仓”河套掠过滔滔黄河沁人心脾,不禁令人舌尖生津。   如今,西口之路上的一道道特色菜肴、风味小吃,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多元衍化、创新融合,已然积淀为一种难以忘怀的乡愁记忆。(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秀芳 韩继旺 哈丹宝力格 杨勇) 编辑:石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