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刘钧天:西城有“针”爱 “ 医”路留芬芳

  她是患者心中可亲可敬的“小刘医生”,她是同行眼里医术精湛的“小刘老师”。作为一名医生她不忘初心救死扶伤守护患者康复之旅,作为一名党员,她牢记使命主动请缨远赴边疆开展医疗帮扶,她就是京蒙协作派驻鄂伦春旗的援蒙医疗专家刘钧天。   精于业,一根银针带“火”   中医诊室刘钧天工作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医学博士学位,钻研中医针灸十多年。2021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卫健委派出中医医生援蒙时,她主动请缨来到鄂伦春旗开展医疗帮扶。   工作中刘钧天注重发挥专业特长,细心研究总结鄂伦春地区群众就医心理和常见病种特点,在旗人民医院中医科诊疗工作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并开展了针灸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针刺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督灸治疗虚寒痹症、针灸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失眠症、针刺翼颚神经节治疗鼻炎等六项新诊疗项目,为地区患病群众提供了中医针灸治疗病痛的新路径。图片刘钧天诊治的患者中,有反复膝关节滑膜炎肿胀疼痛的老人,连年胃痛胃胀的妇女同志,被失眠折磨多年的年轻小伙子,只针灸几次就有了明显的疗效,患者对她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经大家口口相传,小刘医生的名号很快就响亮起来了,甚至一些远在海拉尔区和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的患者也专门来找她治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接诊患者1960余人次,最高单日门诊人数达60人次、会诊40人次,中医科成为了旗人民医院最繁忙最热闹的诊室。   诚于行,一张“便条”情暖患病群众   刘钧天真诚关爱每位前来就医的患者,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在对症施治的同时普及健康常识,在接诊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尽量详尽地为患者讲述疾病防治注意事项。随着前来中医科就医患者的增多,诊室的业务量也不断加大,现场挂号和网上预约挂号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刘钧天每天都无法按时正常下班,加班加点已成了常态。医院食堂工作人员知道她总是加班,便单独给她留爱吃的饭菜,有时候她简单吃上几口,便又匆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治疗中,刘钧天发现有些乡镇来的患者没有挂到现场号,还有一些有年老的患者不会用手机预约挂号,但这些患者有时还会直接到诊室来找她“碰运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就给病人写个小纸条临时加个号,给需要她的患者开一个爱心的“后门”。她说有的时候也很累,但每当看到患者们期盼的眼神,以及治愈病痛后开心的表情,疲惫便消失了大半,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忠于职,一片诚心践行   援蒙使命刘钧天始终没有忘记援蒙医疗帮扶的职责和她自己立下的誓言,推广中医针灸业务、真心关爱患病群众,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援蒙的日子也一天天的过去,她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本地的医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针灸诊疗队伍,更好地为鄂伦春旗的患者服务。   旗人民医院中医科原有6名医护人员,为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刘钧天现场传授针灸技术,通过临床会诊解答每位医生的困惑。同时,她还建立了每周科室讲座制度,组织科室医生学习先进的医学理念和诊疗技术,在学习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目前,鄂伦春旗人民医院中医科针灸团队一天天成熟起来,每位医生都抓住援蒙医疗的有利契机,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刘钧天说鄂伦春是个美丽的地方,但很遗憾不能看遍这个小城的美景,因为患者需要她,针灸团队离不开她,她要抓住在鄂伦春旗工作的每分每秒,把奉献留给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编辑:郭伟伟

  为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自3月8日起,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各服务大厅有序恢复线下窗口业务服务。   按照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采取微信预约的方式办理不动产登记,办事人员按照预约时间分批次进入大厅办理业务。未进行微信预约的,不得进入大厅,不予办理业务。   凡办事人员进入大厅,应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工作人员有序进行体温检测,自觉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D”标识或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业务时,要保持“一米线”距离,严禁扎堆聚集,尽量选用“线上缴费、证书邮寄”等服务;要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指引,业务办理完毕后,应尽快离开服务大厅。   如有未佩戴口罩,体温异常、咳嗽等症状,健康码黄码或红码,无法出示核酸检测“D”标识或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办事人员,禁止进入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当前,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请所有办事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严格落实各项防疫要求,不动产登记各服务大厅和窗口将竭力做好服务,保证各项业务按时办理。   为切实保障办事人员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倡导办事人员通过蒙速办App、爱青城App及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网上办事大厅等互联网渠道,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记者 宋向华) 编辑:郭伟伟

  自2010年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以来,人民银行积极协调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增长,各项业务取得明显突破。截至2021年末,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300亿元,累计结算额达302.17亿元,年均增速56.68%。   从业务类别看,货物贸易结算279.46亿元,占总业务量的92.48%;服务贸易结算10.27亿元,占比3.4%;资本投资结算11.16亿元,占比3.7%;小额批量结算1.28亿元,占比0.42%。从业务主体来看,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99.23亿元,占总业务量的99.03%;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94亿元,占比1.03%。   截至2021年末,呼伦贝尔市已增至8家银行的37个分支机构、691家企业参与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办理业务达32918笔,涉及批发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等多个行业,境内主体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跨境人民币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增至45个,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地区拓展到7个旗市区。(记者 徐 璐 通讯员 梁振红) 编辑:郭伟伟

  3月8日举行的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21场)现场,来了一位抗疫一线妇女代表——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高院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郭敏,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和同伴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我们成立了4个临时党支部,年轻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手机信息录入,年长的负责居民信息登记,网格员负责组织居民参加核酸检测。充分发挥社区女性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发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每一轮核酸检测任务。”   郭敏介绍,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高院社区共有19名工作人员,其中17名女性,承担着辖区4523户、6343人的核酸检测任务。   “为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防控工作做得更加精准、快速、有效,我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早上5:20起床,6:00到达社区将每个检测点位的物资安排妥当,7:00准时开台采样。”郭敏说,“在核酸检测高峰过后,我带着社区的‘娘子军’们开展‘敲门行动’,核查小区内的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为他们上门服务。每天的核酸采样工作结束后,我们加班加点更新台账,核查信息,切实做到辖区内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郭敏带领着她的“娘子军”同时负责联系转运密接人员,安排次密接人员及红码人员的管控事宜,为隔离人员提供物资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承担生活垃圾消杀及转运工作。按要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配备居民小区入口值守人员,协调无物业小区连夜安装大门,为居民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门”。   “我们走遍了辖区的每个家庭,每个商铺,一遍遍叮嘱、一次次沟通,从早晨起床到深夜,经常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我每天将工作安排妥当后,都是深夜1点多钟了。尽管很累,但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还在不停回想着白天有哪些工作没做到位,有哪些漏洞,有什么细节被忽视了。”郭敏说。   郭敏的丈夫也在抗疫一线,家里还在上高二的孩子在学习课业的同时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她说:“我忙得连个电话都顾不上打,只有到深夜的时候才能和孩子说几句话。我坚信,再大的困难,只要咱们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记者王雅静徐跃) 编辑:贾小燕

蓝冠测速网址,蓝冠可信吗?_和林县纪委监委:战“疫”不胜 监督不止

  呼和浩特新闻网3月7日讯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通讯员王芮斯日古冷)“您是哪个单位的包联干部,您是否清楚您所承担的工作要求是什么?”“您好,小区有多少居家隔离人员,对他们是怎么管理的?”2月25日晚,和林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沈晓东带着督查组兵分几路对辖区内38个小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检查。   2月16日起,和林县纪委监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10个督查组,分别深入8个乡镇和1个乳业开发区的123个核酸检测采样点、7家隔离酒店、1个封控区域、1个管控区域、115个防控区域和各交通卡点,采取明察暗访、“拉网式”督查、重点抽查等方式,紧盯重点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物资储备、院感防控、场所管控、人员值守等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目前,已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78轮次,监督检查重点职能部门、服务窗口25个,抽查医疗机构、餐饮娱乐场所、商场、超市等60余个。   当前,和林县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是做好风险排查和管控,坚决防止疫情输入,县纪委监委及时调整监督重点和方向,2月28日,督查组对全县11处交通卡口点疫情防控落实情况进行实地督查,重点对值班值守、过往车辆人员登记、人员信息登记排查、日常管控、健康码和行程码查验、核酸检测证明检查等工作进行详细检查,抓牢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为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和林县纪委监委聚焦疫情防控中的短板漏洞,紧盯疫情防控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清单式”工作法,一天一督查、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整改,形成每日督查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再回头看”,做到问题销号的监督闭环,对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敷衍塞责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累计发现问题198个,已整改195个,批评教育3人,提出建议9条,制发提醒函7份,专报12份,对8起小区失控失管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   “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麻痹大意、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通报曝光,充分发挥教育警醒作用。”和林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越是关键时期,越要纪律严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严肃对待,以严监督执纪倒逼“四方责任”落实落细。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中,来自和林县纪委监委机关、各派驻(出)机构和乡镇纪委的95名干部,既“督”又“战”,积极参与到卡口值守、防疫消杀、便民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守护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据了解,他们通过在“文明实践志愿云”App上注册报名后,按照系统派发实际需求开展志愿服务,精准有效补充防疫力量。   近日,虽然和林县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我市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同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的关键时刻,疫情不退,监督就不止。和林县纪委监委将持续扛起疫情防控“监督的再监督”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及时追责问责,有序有效做好靠前监督保障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编辑:郭伟伟

蓝冠登陆,蓝冠登陆地址_奋战在抗疫一线她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工作中的冯玉娟   2月27日,冯玉娟在发热门诊工作时,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默默流眼泪。   冯玉娟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2021年10月,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主动申请支援发热门诊一线工作。此次呼和浩特市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再次进入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随着确诊病例增多,就诊和留观病人越来越多,短短20天里,发热门诊就接诊500余人次,一半是急危重症,这其中,排查出5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人。在人员紧、任务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冯玉娟连续20多天坚守在岗位上。   2月20日,冯玉娟的弟弟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2月22日,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想见她一面。2月24日,她收到家人发来的信息,父亲已经昏迷。直至2月27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父亲走后,她泣不成声地给弟弟打电话说:“疫情防控责任重大,这个特殊时期我真的不能回去,你们替我好好送父亲一程,等疫情结束了我再回去与父亲告别……”(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查 娜) 编辑:郭伟伟

  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21场)通报,截至2022年3月7日24时,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0例。2022年3月7日0时至24时,呼和浩特市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土左旗1例、新城区1例),新增病例全部来自隔离点密接人员。   经积极治疗,3月7日有32名患者治愈出院,截至目前,共有257名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呼和浩特市现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3例。(记者徐跃王雅静) 编辑:贾小燕

蓝冠登陆地址,蓝冠招商_战“疫”中的别样女儿红

  古有穆桂英挂帅平南,今有法院巾帼逆行抗“疫”。在呼和浩特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有这么一群法院的女子风风火火冲在疫情最前线,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成为了市法院最亮眼的几抹女儿红。   柔情并刚毅,悉心守护群众安全   曾屏主任参加一线防疫工作   曾屏主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在外场工作的女同志只有我,我无论如何都得上”,市法院政治部主任曾屏同志这么说。2月22日凌晨四点,她接到组织的电话,需要更多的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她当即安排手中的工作,主动请缨下沉一线参加隔离酒店的疫情防控工作。“我之前没有相关的经验,只能边工作边熟悉专业知识”,到岗后她详细了解隔离酒店情况,及时传达市抗疫指挥部精神,号召工作人员边学习边开展工作,组织学习《隔离管理100问》,同时结合各级督导组督察、指导意见严格管理队伍、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流程、加强风险点排控。   一天下午,在她工作的隔离酒店里出现一例密接转阳,照正常流程,这可能只是她繁重工作中的一项,可这位患者随行隔离的还有一个2岁的孩子,孩子那幺小,又是密接人员。她和辖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迅速寻找处理方法,发现孩子的亲戚在距离16公里外的另外一个酒店隔离,于是他们决定联系孩子亲戚所在酒店,将孩子交给亲戚照顾。此次转运工作需要乘坐负压救护车,她便主动担负起照顾孩子的工作,身穿三级防护的她说,心里还是会打鼓,毕竟自己没有医疗工作经验,身体也没那么好,也是所在工作组年龄最大的,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可不分年龄。转运工作持续了1个多小时,在隔离单下的孩子由于不适不停哭闹,她一边哄孩子一边与隔离酒店协调转运工作进程,她的泪水和汗水模糊了面屏。“虽然很辛苦,但当把孩子交到亲戚怀中,这一切都值得”,她用自己的柔软和刚毅守护着隔离群众的平安。   勇担责敢作为,扎根一线解民愁   周臻副院长在社区督导工作开展情况   周臻副院长督导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大家一定要做好工作,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困难一定提,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家解决”,市法院周臻副院长这么说。周臻副院长也是第一批包联干部,24日她在接到撤离隔离酒店的通知后,转身投入回民区光明路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在了解到社区最大的困难是值守社区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时候,她积极协调从市法院抽调12名干警组成“中院防疫队”,前去支援光明路街道办事处下辖社区的防疫工作。又协调联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富泰热力公司派出3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共同投入到光明路办事处下辖社区的防疫值守工作。   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出现在核酸检测点上,了解检测点的组织布置情况,查看秩序管理情况。为了有效监督社区人员管控,每天都要到各个卡点查看小区对出入人员的管理情况,时不时告诉卡点值守干部和志愿者既要严格检查出入小区人员的核酸检测标识和健康码,也要给出入小区的居民耐心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共同努力,控制疫情。她为了尽快熟悉包联的5个社区23个卡点的位置和情况,手绘出卡点地图,逐个了解情况,每个卡点上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一边巡查卡点管控工作,一边向值守干部和志愿者收集值守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后及时反馈给社区处理。在她走访了包联片区的小饭店、小旅店时发现了一位只做了两轮核酸、健康码为黄色的外卖小哥还在接单送外卖,她及时与外卖小哥居住地的社区取得联系,说服他停止工作返回社区按规定进行隔离。“当夜幕降临,看着大家都坚守在卡点,才会安心”,每天她都要查看过所有卡点的值守情况才能放心回家。   抗“疫”有我,逆行出征显党员担当   杜凤英副书记在咱家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杜凤英副书记在咱家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别写我,我只做了该做的,其他同志也很辛苦”,市法院杜凤英副书记这么说。作为市法院机关党委的专职副书记,在抗疫工作伊始,她就认真履行了一名党务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她安排组建了一只市法院党员志愿者防疫队,分批前往包联社区协助排查登记人员信息,号召本院干警联系包联社区、本人所在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她本人更是以身作则,主动深入一线,参加回民区钢铁路办事处咱家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她工作的咱家小区(东区)既有封控区又有管控区,生活的群众有4000余人,需要大量的人力来保障居民安全和正常生活,从2月24日报道至今,她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能回家,本来腰部有伤的她咬着牙坚持工作。群众难免对疫情有不安的情绪,她就挺身而出,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悉心安抚他们的情绪,鼓舞大家坚持下去共同战胜疫情。小区人员均需居家隔离,每天运送生活物资和消杀清运医疗、生活垃圾就显得十分重要,她积极协调各方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要整理疫情防控档案,这些对于她而言已经太平常不过。小区每天还有各种突发情况,癌症病人需要入院治疗、肾病患者需要透析、孕妇需要产检,群众的每一件事她都尽力做到最好。“非常时期,党员干部不能只当指挥员,更要深入一线成为一名战士”,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法院巾帼法院人,还有很多的“她们”积极投身这次疫情防控行动中,参与抗疫工作每一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院干警“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不惧风险、共克时艰的担当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柔肩担重担,凝聚阻击疫情最强合力,为打赢阻击战注入强劲巾帼力量,用实际行动守护了这座城市。   (通讯员: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冰妮) 编辑:孟捷

  自呼和浩特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的疫情,呼和浩特市使用了全市统一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及时汇聚大量数据并进行比对分析,在做好指挥调度、辅助领导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信息系统,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核酸检测系统主要跟踪了采样、送检、接收、检测四个环节的实时数据,可以全面掌握各旗县区所有核酸采样点和检测机构的实时进程,系统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在核酸检测中,采样最高峰值达到每小时采样58万人,采样、送检、接收、检测四个环节时间缩短在24小时以内,极大提高了我市核酸检测的效率。   深化数据分析,可以辅助指挥部科学决策。依据核酸检测系统汇聚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了三率表(采样率、接收率、检测率)、增量表(日/小时/轮)、对比表(地区/时段)、峰值表、人群表等10类表单,对核酸检测组织工作进行多维度分析,每半小时汇总一次数据,每日30个时间节点报送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我市抗疫过程中,通过数据发布,可以及时调度核酸检测进程,在采送调度群、数据群中及时发布和共享数据信息,可以指导和调度旗县区各环节工作,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李海珍) 编辑:郭伟伟

  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疫情发生以来,呼和浩特我市多个封控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遵守防控纪律、服务防疫大局、联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到所在区域抗疫工作队报到,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临时党支部扛起战“疫”大旗   有数千户居民居住的锦绣嘉苑小区位于昭乌达南路街道锦绣社区,是社区最大的几个居民小区之一。小区封控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住在封控区内的赛罕区区委政法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王震宇此时很着急,“我是滨河社区的点位长,社区马上要开始进行第三轮核酸检测了,有大量工作需要做,人手又很紧张,我不能干坐着。”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万锦社区建和嘉园小区内。赛罕区纪委、应急、政务等多个单位的党员干部也被封控在小区里,工作受限。怎样在封控区内做好战疫工作?两个小区的党员干部想到了一起,于是,封控区内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党旗插在了封控小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竖起来的不仅仅是一面旗帜,同时也让封控小区内广大居民找到了“主心骨”。建和嘉园小区临时党支部委员刘亚林谈到:“成立临时党支部,建制临时,作用不临时。临时党支部组织志愿者开展各项活动,组织性更强也更加规范,能够提供有针对性又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也能够凝聚起大家守护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临时党支部在小区招募志愿者,每一名党员志愿者包楼包单元,有序组织后勤供应,确保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有序组织场所消杀,确保封控区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有序组织核酸检测,确保检测工作科学高效、不漏一人。   党员志愿服务队迎着困难上   如果说临时党支部发挥的是指挥核心作用,那么党员志愿服务队就是党指挥下的“先锋队”。在敕勒川路街道怡水园社区景苑小区,42名党员志愿者化身“接待员”“运输员”“服务员”,全力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区内一位尿毒症患者甲亢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急需进行血液透析,危急时刻党员志愿服务队迅速联系相关部门,对接内蒙古医院,在早八点开通绿色通道,派120送该患者及时就医;非小区常住居民、一位哺乳期妈妈意外被困小区内,与孩子分隔,为解决哺乳问题,志愿服务队根据居民意愿,联系该女子丈夫,将婴儿与丈夫安全护送到家……每天,党员志愿者不知疲惫地忙碌着:楼上,有志愿者按时消杀;楼下,一轮轮的核酸检测,值岗志愿者夜以继日,在严寒中轮番值守;后勤服务志愿者引导居家隔离居民线上采购,满足婴幼儿用品、慢性病药品等个性化需求;对特殊困难群体赠送新鲜蔬菜,对孕妇、重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孤寡老人,实行定期联系,将关怀覆盖到每一个群体。   党群合力织密联防联控网   封控小区里有各种特殊情况的居民需要照顾,单靠小区内少量的党员志愿者,人手依然不足。此时,在党员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景苑小区住户王乐华,这几天都穿着防护服当志愿者,配送物资、值守卡点、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采样。王乐华说:“为了我们的小区,党员、社区干部、医护人员这么辛苦地付出,我们更应该做一点事情。”   除了临时党支部的28名党员,越来越多志愿者加入后,小区内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志愿者、医生、网格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60多人的服务队伍。有条不紊的防控措施,让小区居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在建和嘉园小区,1000多名居民一大早就行动起来,按要求分批前往核酸采样点接受核酸检测。在采样现场,30多名党员志愿者早早到位,带领物业公司员工、居民志愿者分组工作,指引居民有序排队、登记资料、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走绿色通道。同时分发募集到的医疗垃圾转运袋、N95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等近万元物资。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困难,党的旗帜就飘扬在哪里,在一个个封控小区,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已成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定海神针”。封控区域的党员,并没有因为行动受限停止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他们带头服务群众,主动担当作为,切实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实践战场,用行动践行党员誓言。(刘 军 刘丽霞) 编辑: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