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婷)10月14日,由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和呼和浩特市老龄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2021呼和浩特市“敬老月”宣传活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乐享智慧老年生活”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举办。 一曲优美的开场舞《灯火里的中国》为整场演出拉开序幕,长扇舞《珊瑚颂》、安代舞《安代情怀》、现代舞《爱在敖包》等10个精彩节目让现场的气氛热闹不已。老年观众们紧紧围绕着舞台,观赏着这场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歌舞盛宴。 本次活动的演出团队全部为老年人,热情的笑容、动人的舞姿无不展示着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蓝色天梦》演出队队长王晓东说:“我今年69岁了,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在60岁以上,大家都很热爱歌舞,我们编排的舞蹈还参加过全国性的比赛呢!” 呼和浩特市老龄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刘培俊说:“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通过这次‘敬老月’活动,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老龄观,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期 : 2021 › 10 › 6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雪莲)10月12日,由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区各盟市的12支参赛队48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成绩优异者将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是全国养老行业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赛事。此次选拔赛分为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试时长90分钟,实操技能主要考察护理员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中的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和康复服务等内容。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养至关重要。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6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财政厅、商务厅、妇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2021年至2022年,以在职职工为重点,培养培训各类康养服务从业人员1.5万人次以上,其中培养养老护理员1万人次以上。目前,全区各地养老护理员的规范化培训和竞赛正陆续开展。
图为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出口道路被积雪覆盖。张宇超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10月10日电(张玮秦绪伟翟鹏)受高空槽和高空冷涡的影响,10月9日至10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迎来入秋以来首场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 自9日凌晨开始,额尔古纳市全市出现降雨天气,至14时左右该市的莫尔道嘎等北部乡镇转为雨夹雪,随即转为中雪。 在莫尔道嘎镇,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仅半个多小时时间,路面及道路两旁绿化带已经被白雪覆盖。路面积雪被来往穿行的车辆碾压后,使道路变得泥泞难行,来往车辆纷纷打开雾灯缓慢行驶,一些驾驶电动车的人员更是小心翼翼在道路上缓慢滑行。 图为为确保道路通行安全,莫尔道嘎交警中队在主要道路巡逻预警,提示驾驶安全。张宇超摄 由于当地早晚温差比较大,到了夜间气温已降至-4°C左右,路面的积雪慢慢形成冰棱。 据了解,此次降雪一直持续到10日4时左右,积雪深的地方已经超过了8公分。 据额尔古纳市气象部门官方介绍,此次雨雪天气,全市降水量超过30毫米,预计这场雨雪过后,当地还会出现降温和霜冻,降温幅度在6°C左右。 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副主任姜凯庆说:“这次降雪为林区秋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初步缓解了近期紧张的防火形势。”(完)
中新网10月14日电据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2021年10月13日7时至10月14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本土确诊病例为二连浩特市汇通物流园区闭环管理人员。10月12日,二连浩特市对汇通物流园区闭环管理人员例行隔日核酸检测时发现一组检测为阳性,10月13日对汇通园区闭环管理人员32人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发现其中1人为阳性,其余31人为阴性。10月13日下午经锡林郭勒盟疾控中心复判,结果为阳性,经自治区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针对该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消杀等疫情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 截至2021年10月14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例,境外输入复阳病例1例(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二连浩特市),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程实行闭环管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10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三年全区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近三年全区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冯晔介绍,2018年至2020年,我区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2018年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制定周期由24个月缩短至18个月。2020年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实施 办法》,现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条例》,已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这将是内蒙古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又一重要成果。 他称,三年来,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布局初步建立,做出5年内建设全区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布局。我区标准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多家企事业单位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地方标准总数居全国第11位。标准化试点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新增循环经济、新型城镇化、农村综合改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类标准化试点。试点在我区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2018年至2020年,我区在国家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上累计公开地方标准2231项。培育激发市场标准活力,实施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全区有3608家企业自我公开声明了14214项标准,涵盖25576种产品,企业标准公开年增长31.6%。引导优势企业、行业协会、高校、检验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在稀土、军民融合、云计算、蒙药材等领域设立了62个标委会,其中工业领域27个、农业领域14个、服务业领域10个、社会事业领域11个,共吸纳1800余名委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记者刘鑫实习记者白塔娜沈佳宝)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获悉: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正多措并举,全力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内蒙古协调手续办理,保障增产用地,推进产能核增;签订中长协议,将18个省(区市)5300万吨煤炭保供任务交由鄂尔多斯市40家煤企落实,实际签订合同量5364万吨;强化日常调度,加强研判监测和预报预警,督促在产煤矿能产尽产;加强安全监管,督促煤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释放先进产能…… 随着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内蒙古煤炭产量显著增加。10月初,内蒙古全区煤炭日产量增至300万吨以上。10月9日,全区煤炭日产量达327万吨,主产地鄂尔多斯市达234万吨,均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据了解,此次核增的煤矿主要有两类,一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系统可靠、不需新占林草地的现代化煤矿。二是生态治理效果好,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露天煤矿。 此外,内蒙古各级能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草等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指导煤矿合理安排生产接续和生态修复,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记者陈沸宇、翟钦奇)
夏商时期彩绘陶鬲、彩绘陶罐。杜建坡摄 东汉月牙形金饰牌。杜建坡摄 精美夺目的动物纹金带饰,神秘古朴的突厥石人像,华丽考究的契丹贵族马具……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开幕的“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一件件来自内蒙古的珍贵文物让人领略到北疆草原的独特风采,同时也感受到多元文化交融激荡的魅力。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正北方,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和沙漠戈壁。横贯东西的长城,见证着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著名的“长城地带”。长城地带是游牧和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也是一条特殊的文化地带,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展示了240多件套精品文物,通过“农牧结合的早期形态”“长城的修建与民族交融”“长城沿线多元文化的交融”三个单元,系统揭示内蒙古地区几千年来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升华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内蒙古以草原游牧生活为主,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族群的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狩猎的混合经济。距今3500年左右,受干冷气候影响,草原地区才逐渐形成“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在展览的第一单元,几件夏商时期的彩绘陶器引起记者注意。这些陶器是专门制作的随葬品,器身上绘有连续、繁缛的几何纹,这在中原地区同时代的陶器上几乎看不到,却与中原青铜器上的纹饰较为相似,表明了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姻亲关系。 “许季姜”青铜簋也反映了东胡民族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交流。此簋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是春秋时期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铸造的礼器,有使用痕迹,后在战国时期才随墓主人入葬。器底铸铭文“许季姜作尊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有学者推测这是许国姜姓女子嫁入胡地时的随嫁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秦、赵、燕等诸侯国纷纷修筑长城。秦汉两朝亦大规模修建长城,并不断完善其防御功能。但长城并没有阻断双方的交往,汉匈和亲、边关贸易、张骞凿空西域等都促进了长城南北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展厅里有不少光彩照人的汉代金饰品,体现了多元文明的融汇。一套出土于鄂尔多斯的金镶贝玉首饰,由长方形鹿纹金饰牌、方形嵌蚌金串饰、包金玉佩等组成,其中的鹿纹是典型的草原风格纹饰,嵌蚌及其周围的连珠纹工艺则具有波斯等西方文明的工艺特征。一块出土于通辽的金饰牌,是萨满主持祭祀活动时佩戴的饰件,中间雕有一高鼻深目、头戴尖顶帽的女性,两侧各有一只怪兽,与西伯利亚地区出土的双狮守护圣树金饰牌极为相似。 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唐代金银器举世闻名,而在内蒙古赤峰哈达沟唐代窖藏中,也出土了一批工艺水平很高的金银器。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体形硕大、做工精湛,摩羯纹金花银提梁壶造型优美、刻画逼真,充分体现了唐代在吸收外来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精美华丽的金银器艺术风格。 辽代陈国公主墓等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奢华富丽,令人叹为观止。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饰。陈国公主墓的高翅鎏金银冠,冠顶缀饰道教原始天尊像,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而乳钉纹玻璃盘等西方玻璃器的出现,表明宋辽时期中国北方与中亚、西亚的经贸交往依然繁荣。 此次展览不仅汇集了内蒙古多家文博考古单位的文物精品,还展示了国博“压箱底”的宝贝。成吉思汗圣旨银牌为首次展出,银牌一面刻着“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汉字,另一面刻着蒙文,上錾虎头饰。据介绍,成吉思汗时期的圣旨牌除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外,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还发现一八思巴文圣旨银牌,在索伦镇发现一八思巴文圣旨金牌,此外,俄罗斯还藏有3枚,日本藏有2枚。 国博馆藏《九边图》屏也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此屏共有12幅,正面为绢本,粘贴于12块木板之上,画面整体采用写实的青绿重彩山水画法绘简略地图。明代为防御蒙古南下,在北部边疆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东起辽东半岛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形成九边防御体制。九边屯戍连绵,城堡遍布,是抵御蒙古入侵的屏障,但在和平时期,又是明蒙之间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的地带。此屏摹绘的原本是明嘉靖年间许论所著《九边图论》,图中详细绘出九边内外的城镇关堡、蒙古营帐、山川河流等,主要城镇之间还标有距离里数,为研究明代边防体制和北疆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10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14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27条,总体思路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我区物业管理工作迈上新高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 《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立起运行有效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街道社区物业管理属地责任,业主委员会(包括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在95%以上。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业主委员会党员人数占比50%以上。业主委员会有效履行法定职责且作用发挥明显。新建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城镇老旧小区实现居民自治管理、准物业管理或专业化物业管理。住宅小区整体专业化物业管理覆盖率80%以上。扶持优质诚信物业企业做大做强。居民对物业服务满意率80%以上。 《意见》要求,要加强对业主委员会人选把关,鼓励“两代表一委员”参选业主委员会成员。要扩大物业管理覆盖范围,明确街道对无物业管理小区的托底服务责任,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推动物业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组织开展最美物业人宣传选树活动。加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采集物业管理信息和生活服务数据。提升设施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托幼、家政等延伸服务,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优化维修资金使用流程,建立紧急维修事项清单,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依法查处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强化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名单制度,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郑慧英)
10月10日、11日,由内蒙古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舞剧《骑兵》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骑兵》是中国舞台艺术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展示了内蒙古人民骑兵对党无限忠诚、为国勇于牺牲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该舞剧2017年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20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中国版权最佳内容创作奖。 2021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于9月29日在四川开幕。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近十年来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12部优秀舞剧作品,在接下来的2个多月时间里,为四川观众们接连奉上24场风格多元的高水准演出和业内配套交流、采风、技能比武活动。作为2021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剧目之一,舞剧《骑兵》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草原的峥嵘岁月。 据了解,《骑兵》讲述了受到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感召的蒙古族青年学生朝鲁,坚定地选择加入内蒙古人民骑兵队伍,为全中国的解放而战斗。他和他的战马“尕腊”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朝鲁血洒疆场,“尕腊”英勇牺牲。失去左臂的英雄朝鲁选择放下属于他的荣耀,带着牺牲的战友和战马的忠魂回归草原。 该舞剧以舞蹈艺术表演为本体,既有诗意的情节结构,也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强烈的音乐效果,让观众欣赏到具有史诗意蕴的交响乐章,重温峥嵘岁月。据了解,邀请展演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舞蹈家协会、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省文旅厅、省文联、成都市委宣传部承办,川报集团、川台、省舞蹈家协会、成都市文广旅局和成都市文联协办。(记者 边钰 主办方供图)
10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乌兰察布启动。 内蒙古自治区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新华网郝芳芳摄 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将举办网络空间安全论坛、草原云谷数据安全峰会、网络安全企业展览、网络安全知识线上有奖答题、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设置主题日宣传活动,自治区各盟市分别在本辖区内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周重点展示国内外网络安全前沿技术、最新产品、示范应用,分享网络安全工作经验,研讨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互动,提升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技能和意识。 内蒙古自治区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党委网信办、教育厅、通信管理局、工信厅、公安厅、总工会、团委、妇联、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联合主办,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内蒙古分中心、乌兰察布市委网信办承办。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