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体育,蓝冠招商_呼铁法院院长讲党课:牢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梅刚)为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法院干警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月15日,呼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孟克为全体干警讲了一堂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党课。   杨孟克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杨孟克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内蒙古全局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随后,杨孟克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概念、意义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干警们深刻地领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要精心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充分运用内蒙古的红色资源,扎实深入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乔欣媛)

蓝冠注册1956,蓝冠待遇_呼铁法院联合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共建活动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梅刚)为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优势互补,构建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新格局,近日,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法院党支部与东河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党建共建活动。   活动中,东河社区党支部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行参观了呼铁法院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警务指挥中心、审判法庭、党员活动中心等,全面了解呼铁法院的历史沿革、党建工作、为民举措等情况。   随后,双方就开展送法进社区、社区活动信息互通、服务联系群众互帮互助等共建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打下坚实基础。   呼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孟克表示,要提高认识,增强与社区党建共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加强统筹,明确各方职责,更要助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切实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下一步,呼铁法院将与党建共建单位共同做好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郭呈旭)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曦)我帮你志愿服务送图书、集中献血为民办实事、关注青年婚恋问题组织训练营系列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共青团聚焦青年团员需求,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搬到团员青年身边,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   记者从自治区团委获悉,全区各级共青团以组织化学习为基本形式,在各级团组织和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全区团组织开展组织化学习4.2万场(次)、实践活动2500场(次),覆盖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300多万人(次)。   全区各级团组织将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细化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学习任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   全区各级团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线上线下活动中了解党史、增进爱党之情。全区各级青年讲师团和“草原轻骑兵共青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走进街道社区、车间班组、生产一线、农村牧区,围绕团员青年开展互动式党史宣讲1700场(次)。清明节前后,全区各地200多万名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缅怀英烈,传承革命精神。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和引领力,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北疆青年说”“团团和你学党史”等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动员青少年积极参与网上打卡、答题对战,制作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帮助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各级团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和“我是共青团员,我帮你”“我是志愿者,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月份,各级团组织组织6万名青年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垃圾分类、文明出行、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超过25万小时。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苏永生)记者近日从自治区总工会获悉,为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推向深入,今年自治区总工会要为职工办10件实事。   做好就业服务,继续举办京津冀蒙跨区域促就业系列活动,依托“云招聘”平台,为2万名下岗职工、农牧民工、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服务。   开展职工和劳模疗休养活动,重点对脱贫攻坚、科技兴蒙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人员,技术工人、优秀乡村教师、优秀公务人员等开展至少5批次专项职工疗休养活动,引导全区各级工会组织3000名职工疗休养。组织300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疗休养。   开展常态化帮扶,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金秋助学、送温暖等活动为主要载体,重点对1万户困难职工进行常态化帮扶慰问。   为农牧民工和“八大群体”会员服务,开展慰问农牧民工和“八大群体”实名慰问活动达到2万人以上,扎实推进农牧民工入会常态化,推动货车司机等群体入会取得新进展,努力实现入会和服务双促进、双提升。   对200家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服务,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进行检视,排查企业用工法律风险;指导企业依法组建工会,建立和规范运用集体协商、职代会制度,提高民主协商成效;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等。   开展北疆职工乌兰牧骑送文化进企业活动,为基层一线职工送文化服务15场,包括送文化、送法律、送关爱等,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万名青年职工交友活动,利用“5·20”“七夕”等节日契机,以“走进工会,缘来为你”为主题搭建平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互融互通等多种交流方式,广泛开展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   建设服务职工站点,在设有阅读功能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线职工、农牧民工服务站点,职工小家、项目现场休息室和小微企业建设自治区级便利型职工阅读站点30个;新建100家爱心妈咪小屋,对10家典型假期托管班给予经费支持。   助力乡村振兴职工志愿服务,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开展科技人才下乡、先进文化下乡、名师名医下乡等百场系列活动,服务万名职工群众。   深化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服务,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加入职工互助保障协会,为入会职工每人给予10元补贴。拓展互助保障项目,将女职工特殊疾病、重大疾病、非因公意外伤害纳入保障范围。

  记者4月1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净化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环境,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86号)要求及认定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排查工作,拟将73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失联”或“空壳”公司名单,并对此发布公告。   记者从公告中了解到,拟列入“失联”或“空壳”名单的公司中,呼和浩特市有15家,包头市有4家,呼伦贝尔市有1家,通辽市有13家,赤峰市有6家,锡林郭勒盟有7家,鄂尔多斯市有24家,巴彦淖尔市有1家,阿拉善盟有1家,满洲里市有1家。这些公司被列入“失联”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名单的原因包括近6个月无正当理由自行停业;近6个月无纳税记录或“零申报”;近6个月无社保缴纳记录;连续3个月未按监管要求报送数据信息等。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告称,列入名单的所列公司享有陈述、申辩等权利。相关公司如有异议,应于本公示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所属盟市金融办提出陈述、申辩申请。30日公示期满未提出陈述、申辩的,视为放弃此权利,将取消其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资格。(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王树天)

  2020年4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批复省道S104线K71+128武川西桥危桥改造工程   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旧桥全部拆除改造新建,届时将对施工段落采取旧路主线全封闭,并沿旧路北侧K70+860—K71+521桩号段落新建临时行车便道,保障日常通行。呼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发布交通管理通告。   在项目施工期间2021年4月17日—2021年9月30日,通过该路段的车辆要按道路提示要求减速慢行,保障安全。   来源:呼和浩特市交通管理支队玉泉大队      

蓝冠安全吗?,蓝冠登录_内蒙古首家“智能无人餐厅”亮相鄂尔多斯!

  4月16日,在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名叫皓卜尔面的首家“智能无人餐厅”亮相。从触屏点餐、扫码支付、自动出餐到自己取餐,整个过程最多仅需一分钟。食客纷纷走进餐厅,亲身体验这一“黑科技”带来的方便快捷,感受舌尖上的幸福。      现如今,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无人超市”不断涌现,如今在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现了全区首家“智能无人餐厅”,24小时营业,无需服务员轮班值守,颠覆了传统的餐饮方式,满足了旅客个性化餐饮需求。   皓卜尔面“智能无人餐厅”技术由内蒙古西热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点餐系统简单易用,新技术设备囊括整个大数据分析领域,以中央厨房统一处理、供应链统一配送的智能共享餐厅的模式,成为线下餐厅重构的一种新模式。   餐厅内食品主要以面食为主,有牛肉面、西红柿鸡蛋面、羊肉面、香菇猪肉面等9种面食,价格10至15元。所有面食料包都来自该公司的中央厨房统一配备,面食料包采用了先进无菌包装技术,真空包装,高温杀菌,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证了口味的稳定性和餐品的绿色、安全。出餐过程无需后厨,只需食客到取餐口等候,餐后食客自行投放碗筷。“智能无人餐厅”采用二维码移动支付,方便账单核计,保障了顾客的资金安全,让每一位顾客都能够放心点餐。   走进餐厅,大屏幕显示各种面食和价格,食客挑好餐品后,在点餐机的触摸屏上选择,自动显示总价格,然后扫二维码,微信或支付宝付款,后台智能系统开始对餐品加热,最后在出餐口送出,整个过程智能化操作,安全快捷高效。   “味道还非常好,面食的食量也充足,一个人吃饭,非常快速便捷”正在用餐的一位食客赵亮称。   据该公司的呼格吉图经理介绍,他以前是学软件开发技术,后来自己家里开了一家面馆,因人员忙碌比较辛苦,一直就想着能否开发一款智能面食机,打造一家“智能无人餐厅”,后来经过公司20多名员工近三年的研发、试验,最终研发出了这款第八代“智能面食机”,与智能管理系统相连接,利用移动支付、后台运营、数据分析、远程监控等渠道收集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汇总,能够有效掌握食客的口味、喜好等,便于及时调整面食种类和经营战略,让食客享受更细致周到的服务。从3月23日,开始试营业,每日最多时卖出60多碗,倍受食客的青睐。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石全心

  部分房产因各种原因,存在配套手续不齐全问题。群众买了房,没有房本,落不了户,小孩上不了学,医疗、社保、参军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大小小事情也就随之而来。如何解决这一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党委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出配套手续不齐全楼盘居民落户政策(简称无房本落户政策),全力解决群众落户困难。   自该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已为全市3688余户、9545名群众办理了落户手续,工作成效已初步显现。工作之初,包头市公安局发现有些楼盘不仅没有房本,甚至连地名办备案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准确地名都没有,且此种情况占绝大多数。   家住矿机小区的80岁老人李玉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矿机小区原为矿机公司宿舍楼,拆迁后新建了矿机小区,但是因属于“小产权”房,地名办不予命名,故老人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是老户口,而户口上的地址与现实生活中的地址不同,因此无法享受高龄补贴(每月100元)。像李玉忠老人这样,因户口问题导致自身利益无法保障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解决这一问题,包头市公安局探索创新,将工作流程前置,通过1个月的时间,对全市范围内无地址房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并在同市民政局积极对接的基础上,按照《包头市公安局门牌和标准地址信息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利用当地普遍称呼、居民约定俗成的名称、就近街道的延伸等方式自行命名,并借此建立后台临时数据库,由市局全程监督,各辖区公安(分)局实时更新,为户籍内勤前端落户提供基础。   同时,将地名办命名这一环节后置,待正式确定名称后,通过多渠道通知辖区居民,免费换发户口本(一般在群众办理其他户籍业务时同步帮助办理),从而将纷繁复杂的落户问题简化为信息更新,在给予群众便利的同时,也真正让辖区公安机关做到了“心中有数”。   按照“应落尽落”目标任务,包头市公安局将落户手续放宽至仅有一条要求,即“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确实可以证明该房屋为业主所有且已经入住”,就可办理落户手续,从而对纷繁复杂的证明材料予以“一揽子”接收,为基层各类落户手续问题提供唯一答案。   同时,对于确实无法提供证明从而无法落户的群众,市公安局创新采取“承诺可办”机制,即由当事人进行书面承诺,并由社区民警进行实地核实,确认其承诺真实性后,同样予以办理。   此外,包头市公安局按照既要“公事公办”解决大多数群众落户难题,也要“特事特办”补充解决其他群众落户问题的工作要求,采取“精准解决”方式,对问题特殊楼盘、住户进行“点对点”帮扶。   市公安局还通过每日信息报送、实地督导检查等方式,对全市各基层派出所相关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每日调度研判,强力推动落实,确保将好的政策推行好,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实。(文/王思洋)

蓝冠测速,蓝冠总代理_一路向北 向着国旗高高飘扬的地方

  导读: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和尼玛同志简介: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始建于1980年,担负着16.8万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734.705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任务,边管区面积约占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区总面积的46%,边境线长约占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总长的六分之一。辖区内沙漠戈壁纵横,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尼玛同志是该支队居边护边堡垒户,1971年,年仅25岁的尼玛作为民兵代表被选派到了位于中蒙边境线上的阿拉善右旗恩格日乌苏嘎查,从此过上了一边放牧一边巡边的日子。在守护边境的50年里,尼玛同志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每天按时巡逻在边境线上,用热血和忠诚守护祖国北疆,用辛劳和汗水守护着边境安全,在大漠戈壁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北疆楷模”“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时间:2021年4月16日   地点:内蒙古﹒阿拉善   天气:强沙尘暴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伴随着悠扬婉转的《苍天般的阿拉善》,一辆警车在苍茫辽远的阿拉善大地向北疾行。   上午7时:“这是我第一次下乡,还是去尼玛老人家,从我入警开始,我就一直听说老人的故事,也看见过她家的照片,这回,终于要见到本人啦,我一定要在她家屋顶飘扬的国旗下和尼玛奶奶合个影”。在一行人中,二级警员王树文显得格外兴奋,这位年仅23岁的姑娘来自中原腹地——河南省鹤壁市。为了能够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及英模教育内容形式,内蒙古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政治处党支部联合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深入支队居边护边堡垒户尼玛老人家中,实地向英模典型“取经”。经过党支部研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士兵转改民警王树文被安排参加活动。   上午10时: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戈壁滩的天,娃娃的脸,原本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狂风大作,大风卷裹着砂石扑面而来,似乎要吞噬掉整个世界。小米粒大小的石子拍打着车窗,发出阵阵嘶嚎。为了安全起见,驾驶员打起了双闪,降低了时速。“哈哈,这是我见过的最大沙尘暴,我要把它拍来来,留作他用。”面对沙尘暴,一项爽朗的王树文依然热情满满,和车内同事对比河南老家和阿拉善的异同。王树文是中原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下个星期,她将要返校学习2个月,最近,她正在准备一个“大事儿”,一篇向同学介绍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演讲稿。路上,她不断地用手机整理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班级里唯一一个参加工作的学生,在当警察这件事儿上,我比同学们都有发言权。   下午1时:汽车依旧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旅途,车内已经没有多少言语了,热烈的激情早已被旅途的辛劳冲刷到九霄云外,当汽车行驶过收费站的减速带时,颠簸将后排昏睡的的人们“叫醒”。“怎么还没到啊?”望着车外的一片昏黄,睡眼惺忪的王树文自言自语道。“我们已经走了500公里,还有几十公里了”随行的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傲特根呼回复了一句。“好啊,那就快了”王树文揉了揉眼睛,从座位上爬了起来,转眼间又满血复活。“是啊,快到了,记住,在阿拉善戍边卫国,除了要具备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应当具备的素质外,还要练好‘坐功’。”傲特根呼教导员望着前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   下午2时:汽车在边境小路上艰难蠕行。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条边境小路便是边民群众汽车辗轧后形成的便道,说是路,其实不过是戈壁滩上多了几条车辙,遥远地指向天边的尽头。狂风依旧肆虐,只是沙尘少了许多,两侧的黑戈壁尽情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荒凉,尽管是阳春四月,但是别说是鲜花朵朵,连一抹绿色都没有在这片荒凉的世界里存在。在这片沉睡了亿年的土地上,任何鲜艳的颜色都不忍打破这片黑戈壁的幽暗昏黑。随着一阵阵颠簸,车内的人们都刻意地将扶手紧握,即便如此,大家仍旧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那是身体在与汽车完美碰撞后不自觉发出的声响。“快……停……车!”,司机迅速刹车后,来不及说第二句话,王树文似箭一般冲出车外……返回车内后,傲特根呼教导员不失时机地讲述了尼玛老人的故事。1971年,年仅25岁的尼玛自愿戍边,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了异常艰苦的边境线,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交通工具骑骆驼,没人说话就养一条狗,她把居边护边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在戈壁深处构筑起了一座坚强堡垒。我说的坐功其实就是要受得了旅途劳顿和颠簸之苦,实践是最好的课堂。这回你们这些年轻同志应该有所体会。大家想一想?我们坐车坐了将近一天才抵达“人间孤岛”,在交通极不便利的过去,尼玛老人却用双脚和骆驼义务巡边半个世纪,里程达18万公里。   下午3时:“孩子们,上世纪70年代,边境形势还很复杂,当时组织要选派一批民兵到边境线居住,我第一个主动报名,搬迁到了边防一线,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克服了艰难困苦,如今,已经在这里守边50年了,虽然我现在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还会继续坚守,因为我的初心,就是卫国戍边。”在老人家中鲜艳的党旗下,尼玛老人带着年轻的移民管理警察回忆了半个世纪守边护边的重重经历,在谈到“初心”这个词时,老人意味深长地向青年民警说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今天通过实地聆听了尼玛老人‘一次选择、一生守护’的戍边事迹,使我深受启发、倍受教育,尼玛奶奶的坚守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后辈人学习的楷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尼玛奶奶,请接受一名晚辈戍边人的敬意。”在随后的交流环节,王树文标准地向尼玛老人敬礼,并说出了自己的感想。   下午5时:在返回的路上,原本活泼开朗的王树文变得沉默寡言。思索了许久,她把手机拿出来。“短暂的一天也是艰难的一天,艰难在于路途漫长,短暂则在于接受教育意犹未尽,守土戍边绝不是空谈的口号,更需脚踏实地地笃行。从今天起,向典型看齐,做一名真真正正的阿拉善戍边人!”王树文发出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随后,她将准备许久、几近完成的讲稿内容全部删除。而傲特根呼教导员,则默默地在她的朋友圈回复了一句“一路向北,向着国旗高高飘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