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9月17日上午,内蒙古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团队联合心血管内科、介入诊疗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营养中心等科室举行“关爱糖尿病患者、关注糖尿病足”大型义诊活动。现场不仅为广大病患者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诊疗疾病,还以一对一讲解的方式,进行了健康宣教。 据医院糖尿病足团队卢爱俊副主任医师介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而且糖尿病足诊治难度大,需要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骨科、血管介入科、心内科、感染科、营养科及麻醉科等进行综合诊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截肢的风险。而内蒙古人民医院糖尿病足MDT诊疗团队的建立就是基于以糖尿病足病为单位的“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中心,对于较严重的、疑难复杂的糖尿病足患者,内分泌科足病组要求MDT团队的相关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所以患者在治疗前可以得到内科、外科、营养科、心血管及血管介入等组成的专家团队的综合评估,从而可以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 据了解,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是现代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诊疗模式,MDT诊疗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高飞)
日期 : 2020 › 09 › 6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9月16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为遏制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频发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公安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区范围开展为期5个月的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期间,内蒙古各盟市充分利用“12369”、“110”、“12309”举报热线等渠道,全面收集各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线索,涉公益保护案件线索。 针对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频发态势,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行为,通过认真摸排、重点监管及时发现环境违法线索,以专案经营的形式,实施精准打击,严惩一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大案要案,铲除非法收集、利用、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链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嚣张气焰,坚决遏制此类案件多发势头。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深入发现挖掘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中涉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聚力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广大群众,发现以下违法行为,请拨打举报电话: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或跨行政区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逃避监管,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向河道、水库等倾倒危险废物;无危险废物经营处置资质的作坊、工厂或以合法形式为掩护的单位非法收集、贮存、利用、运输、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企业及工作人员明知他人无经营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范围,向其提供或委托其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胡杨林将于10月3日前后进入较佳观赏期,持续至10月25日前后,约23天。 阿拉善盟气象部门预测,今年9月下旬胡杨林景区平均气温与常年基本持平,10月上旬和中旬较常年偏高1℃左右,因此胡杨林树叶变黄速度整体上较缓慢,预计较往年偏晚2天。10月7日前后,胡杨林将进入最佳观赏期,持续至10月22日前后,约16天。 胡杨林景观分为较佳观赏期和最佳观赏期,黄色叶片比例达到50%以上时,进入较佳观赏期,黄色叶片比例达到80%以上时,进入最佳观赏期,落叶比例达到80%以上时观赏期结束。 阿拉善胡杨林旅游区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面积5.4万亩,现有天然胡杨林45万亩,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拥有千年古树最多、景观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胡杨林海,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每到金秋,胡杨林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曹桢 杨梅 丁可)
一场蒙蒙秋雨,送来凉爽湿润。在50多万亩由榆树、五角枫、樟子松等组成的绿海中,无数雨珠在如茵草木上汇聚流淌。踩在松软的沙地上,一个脚印就是一个小水坑。 绿海中穿行,随处可见“山水美如画,防火责任大”“严防森林草原火灾,保护绿色发展成果”这样的防火标语。“过去是没有树哪来火,现在我们科尔沁沙地开始防火了,这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37岁的春梅感慨地说。 春梅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镇努古斯台嘎查的村民,她家地处我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缘。 通辽市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境内沙地逾4000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里一度遍地黄沙、满眼无绿。“总是刮大风,吹起来的沙子都能把庄稼打死。”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场景,春梅撇了撇嘴。 更可怕的是,科尔沁沙地上一度有多达上千万亩的流动沙丘。大风吹着沙坨子,一晚上就能把房子埋半截,人们常年被风沙追着搬家。 沙进人退、沙暴频发,危及北疆生态安全的科尔沁沙地,必须进行治理。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工程,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持续在科尔沁沙地实施。 造林、封育、飞播相结合,乔木、灌木、草类相搭配,坚持先易后难、共抓保护与治理……通辽市相继启动实施“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千万亩”天然草原修复工程。“2014年以来,我们共治理沙地688万亩。”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辉说,原来植被盖度不足5%,现在最高已达80%以上。 在国家工程支持、地方政府带动下,广大群众战风斗沙的信心和勇气也被激发出来,涌现出一批批治沙模范。 1993年,20岁的宝秀兰嫁到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包头嘎查时,近一半牧民已搬家。不想永远在沙地过活的她,没有被吓跑,而是倔强地选择“战斗”。 “我看政府带头治沙有成效,我也决定种树!”1995年,宝秀兰承包了2500亩沙地。当时连绵起伏的沙丘中,只有一棵百年老榆树孤零零地矗立。 百里运苗、十里拉水,赶上大风,刚刚栽上的树苗,要么被风沙掩埋,要么被连根拔起,她和丈夫就从头再来…… 20多年来,跟风沙战斗到底的宝秀兰,一共绿化2.7万亩沙地。2013年,她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在科尔沁沙地长大的春梅的丈夫,也有了新的工作——护林员。 草场变好了,牛羊也多了。现在,宝秀兰家一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在宝秀兰带动下,全嘎查共绿化沙地近7万亩。 干群一心,再大的沙地也能变绿。记者对比查看通辽市境内科尔沁沙地近年来的卫星照片、20世纪末的卫星照片发现,过去一些寸草不生的沙区,现已被绿色覆盖。 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市正以年均综合治沙3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已有2066万亩科尔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 “通辽市范围内的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整体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良性逆转。”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吕国华说。 “之前号召治沙种树,我们现在要求防火护林。”站在一块防火宣传牌下的宝秀兰笑着说,“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记者于长洪、任会斌、刘懿德)
2020年中秋节、国庆节将至,日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发布五条出游提示,提醒广大游客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范。 一是做足行前准备,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出行。报名出行前要核实旅行社是否具备经营资质,并签订旅游合同,对行程、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安排及另行付费项目和购物作出明确约定。不要选择无资质的微信群、QQ群以及徒步、自驾、户外等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出游。 二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气、卫生、交通、社会治安等情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切勿拥挤推搡,不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提前了解安全锤、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门窗位置,掌握紧急逃生正确方法。自驾游要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控制车速,注意礼让。选择适合自身的旅游产品,谨慎选择骑马乘驼、户外探险、高空滑索、沙漠越野、通用航空、热气球观光和过山车、蹦极等高风险、高刺激性旅游项目。旅途中,要留意景区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时刻注意乘车安全、游览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和人身财物安全。 三是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继续关注各地疫情防控部门发布的疫情风险情况,继续保持警惕状态,避免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在乘坐交通工具、入园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使用公筷公勺。各经营单位、广大游客要积极遵守旅游目的地、景区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 四是提高理性消费意识、选择合理的旅游产品。在选择旅游产品线路时,切忌盲目追求低价旅游,旅游产品价格和质量是紧密联系的,若价格明显低于旅游成本,服务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建议谨慎选择旅行社推出的会员制、套餐制、年卡制等旅游产品。 五是文明有礼出游,合理合法维权。树立文明出游意识,爱惜生态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旅游消费购物要多留心,如遇推销价格较高的古玩玉器、橡胶制品、药材特产等,要理性消费、谨慎购买,消费后应保留好购物凭证。在旅游途中遇到服务质量纠纷,要积极和旅行社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避免言行过激和肢体冲突而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扩大。若纠纷协商解决无法达成一致,及时拨打全国旅游服务热线电话“12301”进行维权。(记者 刘丽霞)
“今年冬天一定会既温暖又干净。”赛罕区金河镇茂盛营村村民银芳芳看着新装修的家和新换的暖气片高兴地说。据了解,茂盛营村的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在即将到来的冬天,村里将实现全村集中供热。 “为加快推进燃煤散烧综合整治集中供热工程进度,茂盛营村于8月8日开始施工,预计10月15日前实现13.3万平方米的集中供暖,惠及432户村民,现已完成316户的暖气片入户安装。”茂盛营村村委会委员银文军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光烧煤一冬天就得3000多元钱,尤其村里的老年人,子女不在家,烧煤不方便也不安全,一到冬天村里烟雾缭绕,呛的不行。”村民张德为对此深有感触,“这次集中供暖改造,不仅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也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还给我们省了将近一半的买煤钱,希望这个项目赶紧完工,让我们今年冬天暖暖和和的。” 据了解,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宜居首府,赛罕区2020年拟采取接入集中供热、“煤改电”、清洁燃煤替换过渡等多种措施,彻底解决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31个村(片区),以及市区内经营性商户、车棚、门房等零散建筑物和农业大棚、产业用房的散煤燃烧问题。(记者 刘军 通讯员 赵静)
因昭乌达路学府花园处高架桥吊装钢梁影响公交车通行,即日起119路公交车双向临时绕行。 具体为:公交四公司→盛乐经济园区管委会,原线行驶至宾悦酒店,左转走鄂尔多斯大街、兴安南路、南二环到赛罕区政府恢复原线;盛乐经济园区管委会→公交四公司,原线绕行到南二环、兴安南路、鄂尔多斯大街到师大东门恢复原线。双向临时取消学府花园、赛罕区政府共两站。待道路施工完毕后将恢复原线运行。(记者 云艳芳)
当党旗在北纬52°内蒙古最北建制镇 恩河哈达中俄界碑广场上飘起时 蔡庆丰、张学凯等5名党员 在界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他们郑重承诺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 5名党员在界碑前郑重承诺:“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 他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森林管护大队管护队员,是金山银山创造者,是绿水青山守护人。 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俄罗斯)、黑龙江汇合处。 林海茫茫,松涛滚滚,江河湍急,山峦叠翠。近日,记者跟随管护局人员一同驱车680公里,在崎岖泥泞的山路间,一路颠簸,穿越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探访日夜坚守在大山深处的森林管护队员。 广阔的北部原始森林。 林间倒木。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面积达947702公顷,目前是全国最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地域最冷的未开发原始林区,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一路同行的管护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学凯讲起北部原始林区如数家珍。 原始森林的清晨。 晨光溪水。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成立于1999年,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奇干、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林业局的封闭管理和看护。据局志记载,建局以来,原始林区共发生134起雷击火,过火面积为21152.995公顷,没发生过人为森林火灾和刑事林政案件,在远征扑火作战、运兵运输、工程建设行车中没发生过安全交通事故。管护局188名在岗职工全部落实防灭火任务,现有管护站9个,瞭望塔19座,蓄水池25座,停机坪25个,气象站13个,防火公路延伸799公里,为北部原始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和扑火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小组学习。 “守住林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走进原始森林,更能体会到管护局局长孙其彪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来到阿巴河管护站,干净、整齐的让人出乎意料。军人出身的管护队员郭良平正在检查进山车辆,门口矮栅栏里种着各色蔬菜,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工作记录簿,墙上除了北部林区防火作战图外,统一规范的红色党建宣传栏展示着近期党建工作重点。 自耕自种小菜园。 “管护站每班有2名队员,每25天换一次岗。这几年,管护站工作和生活条件大有改善,站里的党员也增加不少。”张学凯说,他每月至少驱车2000多公里,送队员换岗、参加各站的党建活动。 偃松塔丰收了。 近年来,管护局党建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围绕“三防”“两建”和“四种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和融入,职工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先后获得10余项“扑火先进集体”“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每天巡护检查,防灭火,防人为侵害,防病虫害,工作虽然单调,但保护生态的责任和意义重大。”53岁的乞颜管护站张铁柱、曾做过14年扑火队员的长梁山管护站王健、半年才能下山回一次老家的恩河哈达管护站巡逻艇陈宏斌艇长、即将退休的沙路军,他们都在大山里工作了大半生,把青春和激情全部奉献给了这片原始森林。 林中随处可见的百年老松树。 随着生态保护能力的加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熊出没、狼来了、貂可见,在北部林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当晚7点多,位于林区中心的乌玛管护站队员段喜文又迎来他的常客,“熊翠花”和“熊蛋蛋”母子二熊大摇大摆走进管护站院里,径直往食堂方向走来,伺机抢走护院狗的晚餐。躲在食堂门后的段喜文用手机录下了全过程,他说,熊邻居隔三差五来管护站偷吃偷喝,当年的小熊都长成熊妈了。 野生蘑菇 刺梅果。 良好的生态,源自每一名森林管护队员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态保护建设,他们在祖国最北方默默坚守,甘于奉献,忠诚担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面积900076公顷,活力木总蓄积1.36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5.35%。植物种类1025种,脊椎动物287种。阿巴河、乌玛河、恩和哈达河三大湿地总面积26896公顷,大小河流400余条,森林与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共同维护着物种的多样性,是野生动植物繁衍和生存的家园,其原始性、唯一性、典型性成为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一张“绿色名片”。
“真没想到农村也通了天然气。我们世世代代靠烧煤烧柴取暖做饭,现在也能用上干净、省事的天然气了,真是太高兴了!”滴水村村民张树珍说。9月14日,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经过认真对天然气二级管网进行通气前的调压、调试,查看了滴水村首批85户村民家的通气条件。随后,张树珍等村民家陆续开始通气,家里的壁挂炉、燃气灶都能正常使用了。 和张树珍家一样,今年首府市四区共13797户村民即将用上天然气。现在新城区农村“煤改气”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滴水村成为第一个通气的村庄。 从今年7月份开始,为解决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城中村、城边村燃煤散烧突出问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配合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城区“无煤化”改造工作,集中优质力量开展“煤改气”工程。 据介绍,今年首府计划对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回民区13797户村民进行天然气替代散煤改造。其中:新城区8940户,包括保合少镇4个村(野马图村、二古路班村、甲兰板村、奎素村)计2027户,成吉思汗办事处5个村(哈拉更村、哈拉沁村、讨思号村、生盖营村、滴水村)计6913户;赛罕区4361户,包括巴彦镇5个村1个社区(罗家营、腾家营、乔家营、白塔村、舍必崖村、民航北社区)计3855户,金河镇1个村(后白庙)506户;玉泉区的一间房村392户;回民区的毫赖沟104户。 “农村开通天然气最重要的条件是村民家要有独立的厨房,厨房内要有窗户。不能天然气和明火同时使用。”滴水村村委会主任赵爱军介绍,该村106户村民家具备安装条件,第一批开通后,第二批随即开始。大家都支持配合这项工作,期盼早日用上天然气。“煤改气”改造本着“宜气则气、就近接入”的原则,以单户取暖改造为主,兼顾炊事、洗浴,按照“一院、一户、一表”确定户数,供暖设备采用燃气壁挂炉。 据介绍,我市天然气气源条件优越,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布局较为合理,管网布置环枝结合,南至和林县城关镇、盛乐园区、如意南区,北至呼武公路,东至机场、高职园区,西至金山开发区、察素齐镇,燃气业务覆盖呼市周边旗县及乌兰察布市,输配能力富裕较大。目前,计划进行“煤改气”建设的行政村燃气管网基本覆盖,已建成中压A管道,气源完全满足项目用气,也为城市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煤改气”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减少冬季采暖燃煤量,使城区内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大大减少,促进呼和浩特市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目前,中燃公司农村“煤改气“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以确保今冬村民取暖告别燃煤用上天然气。(记者 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