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了解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近日通报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情况,1~9月份,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64起、死亡270人,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7.67%,死亡人数下降34%。其中,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较大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20人,同比分别下降57.14%和59.18%。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减少1起22人。 从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来看,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发生事故155起、死亡167人,同比分别下降1.27%和18.14%;道路运输行业发生事故98起、死亡93人,同比分别下降46.45%和49.46%;铁路运输行业发生事故10起、死亡9人,同比分别下降60%和57.14%;农业机械领域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增加1起1人;水上运输、航空运输、渔业船舶行业领域未发生事故。(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张巧珍实习生乌兰塔娜)
日期 : 2020 › 680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10月13日上午,记者从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发布会上了解到,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名单正式发布,分别是区域公用品牌25个、企业品牌120个、产品品牌170个。同时还启用发布了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标识及管理办法,并为入选的品牌代表颁发了证书。 据了解,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收集登录工作是按照自愿、公开、公正、公益的原则,由自治区农牧厅指导,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等有关单位共同开展,具体工作委托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实施。此项工作结合实施自治区“蒙字号”品牌提升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培育和推广一批优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高自治区农牧业、农畜产品及相关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 据评审工作负责人介绍,品牌目录收集登录工作自年初开展以来,各盟市旗县区农牧业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推荐申报,截至6月底共收到575个品牌的申报材料,分别是区域公用品牌72个、企业品牌226个、产品品牌277个。最终,进入评审程序的候选品牌有560个。经评审委员会严格打分,得分在800分以上的品牌进入终审。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发布后,将坚持市场引领、协同推进、动态管理等原则,在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规划指导等方面对纳入目录的品牌主体给予支持,优先推荐申报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 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纳入目录的品牌应自觉接受监督,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或经营管理不善的品牌予以清退,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品牌进行适当增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刘晓君记者郑慧英)
10月12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风路街道昭君新村社区普查员正在对社区居民进行人口普查信息摸底登记。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区普查员于10月11日全面开始入户摸底工作。 背景知识: 1.全国人口普查的时间? 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正式开启。10月11日至31日,为入户摸底工作阶段,人口普查员将走进居民家中进行普查告知并了解户内人员大致情况。 全国人口普查的意义? 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 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我们需要做好哪些配合工作? 作为普查对象,我们要积极配合普查员的工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提供虚假信息,不隐瞒、伪造有关情况。 总之,全国人口普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计,是摸清基本国情,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举措,事关每一位公民未来的衣食住行,是真正的国之大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内蒙古新闻网编辑李慧宁综合整理自《内蒙古日报》及网络)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是金黄色的 是绿色的 是紫色的 是红色的 …… 金灿灿的葵花映日盛开,绿纹状的蜜瓜满园飘香,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秋日的内蒙古大地各种农田辉映相连,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主打色:金色 关键词:丰收 秋天是美好的。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巴达仍贵嘎查,一派丰收的景象。金灿灿的麦子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好似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际。麦穗随风起伏连成一片,变成金色海洋中的涟漪。在近处看麦秆的摇曳,像极了舞动的少女,和着轻风拍打麦穗发出的沙沙声翩翩起舞。 主打色:绿色 关键词:忙碌 秋天是沉甸甸的硕果,多伦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多伦诺尔镇双井子村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筐筐新鲜蔬菜很是喜人。蔬菜的丰收不仅助推了双井子村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扶贫产业不断前进。 主打色:黄色 关键词:发展 秋天是为一片喜庆的颜色所装点起来的季节,369万亩河套向日葵竞相绽开“笑脸”,迎接丰收。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资源,巴彦淖尔市不断做大做强葵花产业,形成了集葵花种子研发推广、精深加工、购销出口、品牌发展、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葵花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金色名片”。 主打色:白色 关键词:汗水 秋天是让人满载而归的欢笑和欣喜。阿荣旗蚕业生产迎来了收获季,蚕农们忙着采摘、销售,白花花的蚕茧成了蚕农们发家致富的“银疙瘩”。 “我7月份上山收蚕,一直忙到现在,今年又是丰收年!”马云旭看着地上铺满喜人的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承包了太平沟村400亩蚕场,每年放的蚕种数量都在15斤左右,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几年,马云旭靠养蚕不仅住上了楼房,还开上了私家车。小蚕茧成了他家奔小康的大产业。 主打色:黑色 关键词:希望 秋天是充满希望的,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亚东镇,小小的黑木耳成了大家脱贫增收的依靠和希望,黑木耳圆了强村富民梦。小木耳指引大方向,黑牡丹开出致富梦。 主打色:紫色 关键词:致富 秋天是怡人的,乌海线葡萄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三五成群的游客则悠闲地体验着采摘的乐趣;葡萄销售点上,来自三区葡萄园的几十种乌海葡萄排成一排,集体亮相,吸引着众多市民品尝、购买;葡萄酒庄园里,酿酒葡萄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酿酒葡萄开榨仪式;航空货运、铁路快运、汽车运输,美名远播的乌海葡萄“乘坐”着各种交通工具走出乌海,走向各大城市,令无数外省市消费者对其浓浓的香甜念念不忘…… 主打色:红色 关键词:喜悦 秋天是一幅灿烂的画作。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乡村田野,满眼尽是丰收景。在沙海镇新红村万亩高效蔬菜产业种植基地,5000亩青红椒喜获丰收。一串串辣椒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煞是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车、晾晒……一幅幅充满笑容的采摘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亩粮”。秋天,注定是一个属于农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一年的辛苦化为满满的粮仓;一年的奔波辛劳,也因为丰收的喜悦而变得值得。 秋风起,万物收。进入金秋季节的内蒙古大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沉浸在绚烂的千万种颜色之中。而其中最好看、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必定是丰收的颜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综合整理)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有一位爱讲故事的老人,可他讲的故事却不是写在书里,而是刻在一块块石头上,保护好一个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故事爷爷”最想做好的事。 晚上10点,伴着夜色,铁木尔萨那结束了一天的巡护。正好走到敖特根巴特尔家附近,他要借宿在这儿。见他来了,敖特根巴特尔的三个孩子马上围了过来。 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队乌力吉银根分队成员铁木尔萨那:这头牛的犄角是往前的,不是往后的,这是为什么呢? 铁木尔萨那是岩画保护志愿者,因为巡护岩画是志愿工作,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做,所以他每次都是走到哪儿就借住在哪儿。不管走到谁家,他都是受孩子们欢迎的“故事爷爷”。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爷爷讲的故事。 我是一只来自8000年前的小青蛙,我生活在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河,要是有人想来抓我烤着吃,我就使劲往河底钻。 我是4000前年的商人,为了把我们生产的茶叶、丝绸运到西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骑着骆驼,一走就得一整年,听说现在你们把我们当年走的路叫做“丝绸之路”。 铁木尔萨那负责巡护的1000多幅岩画、刻在岩画上的那些几千甚至几万年前的故事,藏在7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里,常常要赶八九个小时的路,才能巡护一个岩画点。 有牧民通知铁木尔萨那,在长犄角的骆驼那幅岩画点附近出现了陌生的车辙,这个消息让他感到不踏实。那是他最珍惜的一个故事,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故事爷爷就出门了。 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队乌力吉银根分队成员铁木尔萨那:孟根乌拉岩画是我最喜欢的岩画,里面有成群驼东西的骆驼,说明我们阿拉善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现在都是南北通道,那个历史记载就在那儿。 在阿拉善盟境内已经发现有97处、5万多幅岩画,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前,它们记录着草原游牧民族牧猎、迁徙、征战的生活图景,被称为“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在世界岩画界享有盛名。 对铁木尔萨那来说,这些岩画不仅有历史价值,更寄托着他对奶奶的感情。小时候游牧,每到一处新草场,他的奶奶都会领着他找有花纹的石头,指着石头给他讲故事。 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队乌力吉银根分队成员铁木尔萨那:那个时候我才十一二岁,我的奶奶跟我说,有花纹的石头,不要砸烂,砸烂的话一个故事就没了。 在铁木尔萨那的记忆里,奶奶讲的那些故事,只有一个是假的,就是长犄角的骆驼那个,因为他从没在石头上见过。1993年,铁木尔萨那大学毕业,回到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文化站工作,一次下乡宣讲,偶然听一位牧民说,他见过一幅画着长犄角骆驼的岩画。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亲眼看看那幅岩画,每次下乡他都要去找。 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队乌力吉银根分队成员铁木尔萨那: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在巡护的时候,时常也是感觉挺无奈的,比如说看到哪里有一处塌掉了,我也只能是记录下来,没有什么修补的办法。 为了提高牧民保护岩画的意识,铁木尔萨那开始像奶奶一样,每到一处,就给大家讲岩画里的故事,这一讲就是23年,他也从“故事小伙”变成了“故事爷爷”。而阿拉善盟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发生着变化,2010年当地成立了驼峰文物保护队,他有了4个同伴;到了2015年,保护队有了更多资金和设备的支持,主动参与文物保护的牧民也越来越多。 阿拉善左旗温都尔毛都嘎查牧民奥特根巴特尔:我们左旗文物保护队的人来了我家,讲了一次课,然后就开始懂了,这个得保护,几千年的故事就在这放着呢,这不保护不行,我就说那要不这个事儿我来干吧,这是我自己的爱好嘛。 阿拉善左旗驼峰文物队乌力吉银根分队成员铁木尔萨那:历史留下来,保护下来给子孙后代,一看见就高兴,把娃娃(保护意识)培养下来,多漂亮呢,我就说这是我的成绩。 从2010年保护队成立,铁木尔萨那和四名队员,先后发现了巴音浩特都岩画、孟根乌拉岩画等26多处新文物遗址,铁木尔萨那奶奶讲的长犄角骆驼的童话故事,也终于成真了。 大家好,我就是那只长犄角的骆驼,为了让我的小鹿朋友变漂亮,我把自己最珍惜的犄角送给了他,所以现在生活里你见到的我没有犄角,但朋友开心我就很幸福,希望你们有机会能到我这里来看看我,把我的故事讲给更过人听。 记者:弓春伟赵峰张岑郝杨刘杨段伟晨李峰李梦格
10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内蒙古自治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明确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事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将为依法治区在基层全面落地、推动苏木乡镇政府实现法治政府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十三五”期间,我区有力推进制度建设,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建设强力推进,执法方式日趋规范,用制度说话、按规矩办事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制度力量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充分释放,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科学立法,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 继2017年11月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我区乌兰牧骑队员又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2019年11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乌兰牧骑的地方性法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正式实施。 这是我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乌兰牧骑跨入依法建设发展的新时代。条例以乌兰牧骑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导向,围绕经费不足、优秀人才匮乏等问题精准制导,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乌兰牧骑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立法,是依法治区的基础。近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努力在增强本地特色和有效管用上下功夫。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50件,废止1件;批准和批准修改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72件,批准废止9件。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在2018年制定、修改、批准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24件,“打包”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25件;2019年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24件,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25件。 近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媒体上公布《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条例(草案)》《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草案)》及说明全文,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 这是我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缩影。“十三五”期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法规案中涉及的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并邀请立法咨询顾问和有关专家对相关法规案进行论证。坚持每件法规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发挥人大自身优势,就相关法规案向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 在立法实践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地方实际实施“小切口”立法,努力使我区立法工作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由“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跨越。 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自治区实施药品管理法办法等涉及“先照后证”的法规进行修改,制定自治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改自治区农作物种子条例、自治区旅游条例等。 用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通过了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民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通过了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批准了设区的市草原保护、污染防治、禁牧休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一批生态领域法规。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及时修改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明确规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并相应增加了婚假、产假、男子护理假天数;修改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将“精神慰藉”“对啃老说不”“独生子女陪护”等内容写入法规。 一件件法规的制定、修改,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结硕果 2019年3月28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底前,全区各地、各部门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中全面推行“三项制度”。 今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内蒙古自治区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三项制度”的推进落实。我区是全国首家同时以三个方面规范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地区,彰显了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心。 “十三五”期间,我区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履职尽责,把政府全部工作纳入法治轨道。2016年至2019年,自治区政府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69件。 在依法行政中,我区突出服务便民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让群众尽享“放管服”改革的红利。 2017年5月24日,内蒙古首批“二十证合一”营业执照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工商分局发出,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办证“部门多次跑、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的问题,为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事实上,从2016年实施“五证合一”,到2017年的“二十证合一”,再到2018年以来的“三十二证合一”,我区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截至2019年底,全区市场主体达到211万户,同比增长7.02%,日均新增近千户。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简政放权。2019年,自治区本级权力清单由3278项压减到947项,压减71%,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1364项;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将有关部门的99项证明事项依法压减至16项并向社会公布。 强化监督制约。自治区政府加强党内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2016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全程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今,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信、新闻发布会等渠道,透明阳光的政务公开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的保证。2016年至2019年,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共发布政策解读稿件18630篇。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数量从2016年的106万条,增加至2019年的1100万条。 提档加速,我区全力完成“十三五”法治政府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共治共享,以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十三五”期间,我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制度建设“全面开花”。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实现从严治党“长管长严”的重要保证。自治区第十届党委制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事决策规则》,为加强自身建设立明规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若干措施》《关于建设清廉内蒙古的意见》《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实施意见》……我区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扎紧制度“笼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平安是福,这是老百姓最朴素的心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类型也日趋多样,这呼吁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对有效维护群众权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乌兰浩特市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派遣网格员下沉到群众中解难题,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全力化解基层治理难题,给出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红城经验。 “十三五”期间,我区坚持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形成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我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这5年间,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用制度说话、按规矩办事蔚然成风。全区各地各部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与自治区扶贫办制定《扶贫对象识别规范》等8项精准扶贫标准,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过程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村规民约让基层民主自治更加完善。准格尔旗所有嘎査村完成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工作,让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各项制度释放出的强大力量,必将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效能,护航更美好的明天。(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俊楼)
历时半年,“蒙速办”逐渐成了内蒙古居民的政务小帮手,一路相伴,一路成长。 每月薪资到账,拿出手机,登录蒙速办查查公积金和社保账户缴纳明细。 疫情期间,出门随时打开蒙速办出示健康码,所有公共场所有序通行。 高考、中考结束,各位家长有没有帮孩子在蒙速办查询成绩? 努力创业的精英们,企业登记、公司备案上蒙速办便可了解办理流程、受理条件,预约办理时间哦! 交通违法查询、缴纳罚款,驾驶证行驶证补办;水、电、有线电视费用缴纳;教师、律师、医生职业资格认证,各类服务蒙速办统统网罗…… 这些便捷功能、温馨服务您还满意吗? 蒙速办用户已突破300万,每一位用户都为蒙速办的成长提供了很多实用的“金点子”。为更多地了解民生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与质量,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开展“蒙速办建设听你的”投票活动。 全区居民皆可参与。只需动动手指,选择出您最满意和最期待的功能服务,就有机会抽取精美定制礼品。 汇聚民意,深入探讨民之所需。蒙速办将再接再厉,认真落实广大民众的建议和意见,提供更实用、更有温度的应用功能,让政务办事更加高效,携手居民共建政务服务智慧平台。 “蒙速办建设听你的”活动规则 活动时间: 2020年9月21日—10月21日 参与方式: 1、下载并登陆“蒙速办”,首页消息滚动栏点击“蒙速办建设听你的”活动; 2、投票选择你最喜爱的政务服务或便民功能和最期待上线的政务服务或便民功能,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领奖方式: 1、本次活动奖品均为实物奖品,获奖后请24小时之内在“我的奖品”页面,点击“完善收货地址”准确填写邮寄地址及个人信息; 2、奖品将于活动结束7天内统一安排邮寄。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引来黄河水 沙漠腹地变成了宝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连绵沙丘,丛丛矮树,湖中水鸟嬉戏。难以相信,这里竟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 路边的蒙古包吸引游客走进老满家。 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今年51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他是养牛能手,还善于养螃蟹。去年,他家收入达300万元。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说是草牧场,过去大多是沙窝子,牛羊都吃不饱。改变,是近几年的事。 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地势高低落差,首次将凌汛期的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2018年,当地争取到6524万元水利项目中央补助资金,完善了将部分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的水利设施连通功能,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库布其沙漠“水生态”就此形成。老满家的牧场形成了1000亩水面,水一来,草情好了,牲畜吃饱了,他又养起了螃蟹。 中秋节前后,今年夏天撒下的蟹苗长成上市。看着一网网螃蟹打捞上岸,老满笑得合不拢嘴。 “过去里边是沙害,外边是水害,现在是用水治了沙,还把沙漠腹地变成了宝地。”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介绍:“2015年至今已累计引水超过2亿立方米,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栖息。” 这几年,随着沙漠生态改善,老满的养殖产业随之发展起来。2006年,老满家只养了20多头牛,如今他的牛群已达700多头。周边牧民也像老满一样,养殖越搞越兴旺。 给牛喂完草,老满的手机响了起来:“我们从二连浩特起身了,晚上就到。”老满说这是他的客户,要来买100多头牛,卖家已经联系好了,是镇里的一户牧民。原来,老满不光自己致富,还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周边牧民销售。 20多年积累的养牛经验,加上沙漠黄牛特有的鲜美肉质,老满家的牛肉自然卖得上好价钱,而且从来不愁卖。 “去年我家牛肉卖到了深圳、上海。我想再建一个冷库,把牛肉分割后真空包装,一年四季都能销售,收入还能增加。”老满说着他的计划。 2016年开始,养牛致富的老满又摸索着搞起了水产。他笑着回忆:“第一年没经验,结果鱼都被水冲跑了。” 这并没有使他气馁,看到养螃蟹效益好,他聘请了专业的养蟹人,沙漠螃蟹养殖获得成功。“今年大约收获螃蟹3万斤,每斤市场零售价50元,批发价35元。”老满说。 这两年,为了更好利用这片“黄金地段”,老满还经营起牧家乐,搭建了6座蒙古包、一个烧烤棚。此外,他还种植了樱花树、山桃树等十多种景观树和水果树美化周边环境,“游客来了可以吃牛肉、吃螃蟹,能玩越野,还能徒步沙漠。” “明年我还准备养龙虾,又是一笔可观收入。”指着眼前的水域,老满信心满满,“我还想在那一片种莲花,到时候来旅游的人会更多……”(记者 吴勇)
10月1日,乘坐G2438次列车的乘客在呼和浩特东火车站检票口检票进站。新华社记者朱文哲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日电(记者朱文哲)记者10月1日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进京高铁(以下简称“进京高铁”)每日开行36对,达到满图运行状态。 国庆假期正值内蒙古旅游旺季,由京津冀、华东等地区前往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客流逐渐增加。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庆假期每日增开8对进京高铁高峰线列车,进京高铁开行数达到每日36对的满图运行状态。 10月1日,乘客在呼和浩特东火车站准备乘坐G2438次列车。 新华社记者 朱文哲 摄 为更好服务旅客乘坐动车组列车出行,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动车组列车上成立“五彩哈达服务队”,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旅客、团体旅客和外籍旅客提供协助购票与进出车站等服务。 此外在假期期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四地间每日有6趟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日均增加运能1500余客座。 作为内蒙古首条进京高铁,途经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三地与北京间的高铁列车自2019年12月30日开通以来,已成为促进地区间人文交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