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33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星火燃梦 创业青城”创业创新训练营系列培训圆满完成

  为提升创业管理者的创业创新发展思维,更好地了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打造互联网+新时代企业转型的升级路径,帮助企业在数字经济与大数据背景下转型升级,11月22日至11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指导、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呼和浩特市就业服务中心协办的首创助航系列活动“星火燃梦创业青城”创业创新训练营第五期和第六期培训在首府举办。   在两期训练营培训中,主办方特邀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魏俊妮、内蒙古上德投资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消费行为学博士张远为企业家带来主题分享。导师们结合实践案例悉心解读,让参训企业家全面了解数字化时代发展背景,指导大家积极应对和及时转型,增强企业家金融管理和融资能力,帮助大家提升人才管理能力,掌握创新思维,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发掘新机会、解决问题,培养创业思维和商业素养。   ​创业创新训练营系列活动的举办,为创业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建立与成功创业者、投资人、行业专家等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的机会,让参与者能够获取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和支持;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助力企业家培养创业创新思维,提高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感知和判断能力,激发创新灵感,拓展创业思路;也能够提升企业家市场分析、商业模式设计、融资投资、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创业成功率、推动创业创新发展。(原博) 编辑:温慧娟

从“两顶蒙古包”到国际能源大通道

AGV无人驾驶车辆跨境运输。 11月12日,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传来好消息:截至10日,甘其毛都口岸今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144.56万吨,单日、单月过货量全部刷新开关以来最高纪录,通关过货量继续领跑全国陆路口岸,提前4个月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200万吨目标任务。 智能卡口系统。 在甘其毛都口岸“十二进七出”智能卡口,记者看到数辆满载蒙古国煤炭、铜精粉的货车依次入关。与此同时,多辆橘红色AGV无人驾驶货车从中蒙边境线上的交互区吊装上装满进口煤炭的集装箱,沿着指定路线自动导引、有序通关。眼前这一派繁荣景象,很难让人与30多年前只有两顶蒙古包的甘其毛都联系起来。 甘其毛都是蒙古语,意为“独一无二”,是中国距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最近的陆路口岸。1989年12月,甘其毛都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中蒙边境贸易临时过货点,两个月后首次过货,进口皮张、绒毛、肉食品等畜产品,出口日用品。 最早只有两顶蒙古包的甘其毛都口岸(资料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甘其毛都艰苦的生活环境(资料图)。 当时,甘其毛都过货点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当时整个口岸基础设施薄弱,站里配备了一辆吉普车,只有几名干警,每天一早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出发到甘其毛都口岸进行检查,晚上再驱车赶回去,来回270多公里,特别辛苦!”甘其毛都边检站第一任站长达木林告诉记者,“当时的贸易场所只有两顶蒙古包,出口的是米面和白糖,还有一些日用品,进口的是毛、皮等畜产品。” 曾经的甘其毛都口岸是一个黄沙滚滚、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全年100余天为大风扬沙天气,冬季室外气温低至零下35摄氏度,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很多人调侃,要想在甘其毛都生活下去,就要必备“三宝”——春秋的沙暴、脚上的血泡、嘴上的口罩。 “过去,这里是一条街道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在口岸生活,经常是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喝水用水要定时储水,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一名老关员回忆起刚建关的场景时唏嘘不已。 虽然条件艰苦,但仍旧有很多穿蒙古袍、蹬皮靴的蒙古国边民扎堆来“扫货”,成为口岸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92年,甘其毛都被批准为季节性开放口岸,中国与蒙古国开始在这里进行钢材、水泥等大宗交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甘其毛都口岸贸易量不断增加,2009年被批准为常年开放的公路口岸。“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促进了甘其毛都口岸的发展。 蒙古国运煤车通关入境。 在甘其毛都口岸矿能专用通道外,一辆辆悬挂蒙古国号牌、满载煤炭的重型货车排队进入通道卡口,通关现场并没有监管人员值守,每辆货车只需在卡口处停留几十秒,便高效完成验放流程顺利通关。 甘其毛都智慧管控中心。 进入甘其毛都智慧管控中心,口岸实时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口岸已经实现服务监管相结合、通关态势‘一张图’、安全应急适时化、综合数据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化、统计分析自动化等6方面功能。”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副主任田桂虎介绍。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甘其毛都加快通关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原煤专用通道、“十二进七出”货运通道等,进出口货运量逐年攀升,跃居全国货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 口岸党工委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采取周调研、月分析、季调度方式,到企业及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办公10余次,解决难点问题12个;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今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62亿元,提高通关能力、提升开放形象、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探索多元跨境运输模式,全面构筑汽运、AGV、铁路、智能空轨互为补充的多式联运通关过货新格局; “走出去”招商15批次,“请进来”对接企业22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项,落地项目总投资19.43亿元,已完成支付5.34亿元; 加快联检大楼改扩建工程进度,依托国门界碑广场改造工程,打造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独具边境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景区; 积极争取打通“天赋河套”农产品直通蒙古国贸易通道,申建肉类进口指定口岸,推动口岸对外开放多元化发展; …… 一系列举措,深刻改变着甘其毛都口岸的面貌,推动当地全方位办好两件大事见行见效。 “我们将瞄准绿色、智能、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口岸建设目标,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关过货效能提升、镇区人居环境整治、保障内畅外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巍然蓬勃的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力量。”田桂虎说。 从只有两顶蒙古包的临时过货点,到商贾云集的常年开放口岸;从季节性开放口岸到全国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已经成为活力无限的边贸新城和国际能源大通道。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 记者:薛来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帆)自治区财政厅消息:“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持续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共计支持全区各类文旅项目215项。其中包括:支持兴安盟创建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呼伦贝尔市创建“大草原-莫尔格勒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重点旅游景区,支持开展那达慕活动和阿拉善英雄会、中俄蒙国际冰雪节等各类旅游活动等,支持通过各类文旅活动打造内蒙古旅游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特别是2023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全面支持文旅部门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推动实施“百万人互游”计划,支持推出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招徕区外游客来内蒙古旅游,并支持通过文旅主题活动、非遗艺术文化主题展览等吸引游客。据文旅部门统计,前三季度,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8亿元。 编辑:段丽萍

  近日,包头市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五不”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以“强作风、树新风、提效能”的问题整治“组合拳”,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存在的“不懂、不学、不会、不敢、不干”的“五不”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补齐能力短板,强化“有解思维”,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措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突出“学、研、查、改”有机贯通、一体推进,围绕理论武装再强化、调查研究再深化、推动发展再加力、检视整改再聚焦、领导责任再压实五大方面13条具体措施,聚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推进“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建设、重振包头雄风的目标,要求围绕“五不”问题扎实开展1次专题研讨;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拉出优势、差距、对策1张清单;通过检视整改引导干部深刻检视剖析自身是否还存在“五不”情况,做到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发展要求明举措。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措施》围绕贯彻落实《意见》两个清单,深入开展“补课充电”“实战交流”等活动。聚焦包头市城市发展中心大局和重点工作,积极选树一批担当作为、抓实干成的先进典型。聚焦急难愁盼解民忧,抓实市级层面26个问题清单和“夹心房”等5个专项整治,办好政府20项民生实事和主题教育参学单位第一批698件民生实事清单任务落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多措并举引导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让主题教育最强音叩响万千党员“心弦”,惠及万千群众生活。 编辑:温慧娟

  “开工!”11月1日上午,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战鼓阵阵,号角声声。随着一声令下,阿拉善盟防沙治沙七大战役全面开工。   不远处,已经完成的4万余亩草方格连接成网,为沙漠披上“金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巨大标语宣示着阿拉善盟战沙到底的坚定决心。   这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也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核心战区之一。几公里外,雅布赖山的另一边,就是腾格里沙漠。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生态恶劣、过度放牧等因素,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到20米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甚至越过雅布赖山的峡谷,向腾格里沙漠靠拢。时至今日,在阿拉善盟的卫星遥感图上,能清晰地看到雅布赖山风沙口处的3条流沙带,两大沙漠已有“握手”之势。   “两大沙漠一旦‘握手’,就会形成一个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型沙源地,更加难以控制治理,后患无穷。随着内蒙古西部荒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一期、二期的深入实施,这里将建成一条锁边固沙林草带,紧紧卡住要害部位,把两大沙漠‘切割’开来。”阿拉善右旗林草局局长邱军旭说。   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亲自部署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其中,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大陆桥”的咽喉通道,涉及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4省区。该片区气候极干旱,水资源匮乏,沙漠、戈壁广布,流动沙丘约占70%,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腾格里、古尔班通古特等六大沙漠和全国三分之二的风沙口,是我国北方风沙活动最频繁、灾害最严重的沙尘源区,是京津冀沙尘暴的国内主要策源地。   作为三北地区万里风沙线上最难啃的骨头,阿拉善盟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全盟沙化土地总面积占到其国土面积的73%左右。按照国家林草局总体规划,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位于阻击战片区,该区域也是内蒙古自然条件最恶劣、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   “阿拉善盟既处于上风口又处于下风口,既是风沙策源地也是路径区。如果治理不好,沙子在常年西北风的作用下吹向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黄河,而且还会成为从蒙古国、河西走廊吹来的沙尘暴的‘加油站’,严重影响河西走廊、华北平原、京津冀等广大地区生态安全。所以,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是阿拉善最大的责任,也是阻击战的重要目标。”阿拉善盟林草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海莲说。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调研、提前谋划、加紧实施,一场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治理目标的阻击战在阿拉善迅速打响。   “打好沙漠边缘阻击战,重点在‘阻’。”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永宁指出重点。   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立足沙化土地多、治理难度大的实际,阿拉善盟在内蒙古编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和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重点打好“七大战役”,即阻沙汇合阻击战、阻沙入河攻坚战、河西走廊保卫战、阻沙上山持久战、阻沙进城阵地战、阻沙断路运动战、军事基地护卫战。层层设防、步步为营,坚决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连片,阻止沙漠东侵南移,保卫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七大战役’已纳入‘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规划,到2030年要完成规划任务1660万亩,其中阻击战片区完成1300万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打造‘一带一路’干旱区荒漠化防治示范样板。”阿拉善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竞军说。   厉兵秣马,加压奋进。阻击战片区,一拨又一拨的工人在沙漠里忙碌着。腾格里沙漠边缘,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嘎查境内,一垛垛稻草卸在路边,叉车又将稻草分别运送到工程固沙项目区,为扎草方格做好准备。   “眼前正进行扎草方格作业的是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项目区,南临河西走廊中段、黑河中下游,是防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握手和巴丹吉林沙漠南侵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工程,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内容。”阿拉善右旗林草工作站站长李庆恩介绍。   1个国家重点项目,4个自治区重点项目,总规划面积1300多万亩,以工程固沙为基础,配套人工造林、封沙育林、人工种草等各项重点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荒漠化是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荒漠化防治不能各管一摊,携手行动、共治共享才是长久之道。“阿拉善盟境内三大沙漠,除了乌兰布和沙漠在内蒙古,其他沙漠都是跨界分布的。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不是单独一个省市靠自己的努力和决心就能够实现的,必须联防联治。”潘竞军说。   就在今年9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和甘肃省林草局签署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两省区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共同规划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省区交界区域的生态治理,合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打好主攻、当好主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阿拉善盟一如既往扛起治沙担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霍晓庆 贾奕村) 编辑:石尧

蓝冠测速网址,蓝冠代理_20日上午,来自深圳的这组数字振奋人心!

  10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   招商引资推介会   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粤港澳大湾区)   355家企业代表齐聚盛会   推介会现场成功签约项目123个   涉及11个领域   协议总投资3106亿元   监制:孙一帆 于涛   制图:韩晓宇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雪莲)9月22日,由人民网、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   大会以“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全面展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绩,搭建全国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典型做法交流平台,共同商讨和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会上举行了人民网“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意见与建议征集内蒙古通道启动仪式;人民网发布了“2023优化营商环境案例征集”典型案例,以及《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打造政企沟通桥梁——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营商环境留言分析报告》和《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观察报告》;鄂尔多斯市、上海市宝山区、北京市丰台区和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分别作了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发言。会议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演讲;召开了自治区营商环境座谈会。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从“优化营商环境1.0方案”到现在的3.0方案,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推进“一网通办”落地见效,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内蒙古11.8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自治区本级38个部门的157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展现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编辑:石尧

  周末一大早,阿拉善左旗额鲁特街道安达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72岁的徐桂芳家,帮她打扫卫生,浣洗衣物。徐桂芳患有心脏病和右肾缩小等疾病,并做过开颅手术,由于长年患病行动不便,社区每到周末就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人帮忙,陪她唠家常。“我老伴去年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居住。如今社区领导、志愿者隔段时间就来我家帮忙打扫卫生,让我的生活也变得有序了,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徐桂芳老人感动地说。   “大家看,我今天穿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服?”在安达社区国学小课堂,“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给孩子们上“舞动的民族”特色活动课。在志愿者耐心的讲解下,孩子们了解了蒙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特色舞蹈和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体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像这样的志愿活动,只是安达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平台深化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达社区充分依托各类群团组织、互联互动单位、文艺团队等社会力量,成立“小喇叭传佳话”“巾帼建功”“常青树”等7支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聚焦群众诉求,制定服务清单,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法治宣传、扶贫帮困、便民助民等6大类75项内容。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安达社区党委书记甄甜告诉记者,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掘社区群众的特长,分门别类组织志愿者队伍,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1450人,占常住人口的20%,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服务群众上千人次。   “这几年寒暑假,我都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切身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合力的强大,这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大学生志愿者贾安雅说。   一二十个马扎就开讲,三五把椅子也能聊。走进安达社区所辖小区,党的理论政策“不出庭院”就能听到,群众需求“不出庭院”就能收集,身边小事“不出庭院”就能解决……这是安达社区倾力打造的“庭院讲堂”志愿服务项目,他们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服务居民群众等社区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宣传、教育、关心、服务、动员群众的有效平台。书香大讲堂、“基层文艺轻骑兵”“文化年货送上门”“榜样就在身边英雄永不落幕”等各类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获得精神滋养的同时,也调动了各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在安达社区,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不少。为当好辖区群众的服务员,社区通过“五社联动”,汇聚各方力量,每月为辖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开展义务理发、义诊、打扫卫生等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2至4次;开展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植绿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志愿活动,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积极协调解决物业纠纷、污水管道堵塞、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造“书香社区魅力安达”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五届“书香安达读书节”,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开办“社娃之家”,开展特色托管教育,在减轻上班族压力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开辟了充满爱与温暖的“第二课堂”。   志愿服务事虽小却暖人心。“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上门帮忙,送生活用品,陪我唠家常,给我演节目,还带着我参加各类活动,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住在安达社区澳林公寓的70多岁的空巢老人巴孜尔深有感触,老人讲述着志愿服务队为他做的点点滴滴,听上去事都不大,但每一件都办到了他的心坎上。   微光如炬,照亮你我。让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融入城镇的文明血脉——这是安达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朴素愿望,更是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不懈追求。“今后我们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积极推进社区服务适老化、适儿化,努力把社区打造成百姓满意的温馨家园。”甄甜告诉记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纳日娜 编辑:孙丽荣

  本网巴彦淖尔9月10日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近日,记者从乌拉特海关了解到,全国首个籽仁类产品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户巴彦淖尔市。该基地承载国内外信息收集、法规研究、通报评议、风险预警等多项职责,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精细化、定制化、专业化、技术化综合信息服务,减轻或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籽仁类产品的影响,保障出口顺畅。   据乌拉特海关关长尚贵民介绍,在实体化运作期间,该基地设置信息管理岗和研究评议岗,由海关、商务和行业协会等部门动态跟踪,收集国外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前瞻性地发布预警和通报。针对其中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报送海关总署国际合作司、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对外反映,提出要求国外推迟、更改,甚至取消实施相关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产业利益。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