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原因 近日,呼和浩特3家场馆 调整限流及入馆时间↓↓↓ 内蒙古博物院观众参观公告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近期,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内蒙古博物院根据上级指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强化“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强景区清洁消杀,及时关注相关疫情和各项工作要求,遏制疫情扩散。为保障游客健康安全,特公告如下: 一、请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防疫工作。在排队入馆时请您务必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主动出示个人身份证(原件)、健康码、行程码,经登记核验显示绿色方可入场,对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观众请出示个人有效证件、并填写信息登记表。 二、为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减少人群聚集,我院对参观人数实行每日4000人限流,并暂停团体预约参观和团体讲解服务,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三、14天内有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游客,需主动向我院申报,并持有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方可入馆参观;与确诊病例有“轨迹接触”的游客,谢绝入馆。 四、熟知应急防护措施。如在参观过程中发现自己或他人高烧、咳嗽不止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向现场工作人员求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疾控中心值班电话: 6901455,15848940001; 内蒙古博物院参观预约电话: 4614000,4614333 特此公告 内蒙古博物院 2021年8月2日 关于大青山野生动物园调整限流比例的温馨提示 关于调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通知 读者朋友们: 由于呼和浩特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周边正进行管道施工作业,给读者入馆造成严重不便和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之近期呼和浩特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严格要求,呼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定于8月4日起临时调整开放时间为上午8:30—下午18:30,原来位于图书馆楼北侧巷内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入馆通道临时关闭,统一从图书馆正门进出,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通知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 2021年8月3日
标签 : 蓝冠总代理制度 › 13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7月30日,内蒙古东源投资集团支援河南的救灾物资装车出发。该集团了解到河南地区灾情及物资需求后,筹备了消毒液、夏凉被、矿泉水等总价值200万元的救灾物资,支援河南受灾地区。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牛天甲 河南暴雨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连日来,内蒙古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一批批救援物资、一支支救援队伍陆续抵达河南,助力当地抗击灾情。 7月28日下午,呼和浩特一辆满载牛肉干、饮用水、大米等救援物资的爱心车辆,顺利抵达河南郑州。负责此次物资运送的物流公司也是义务服务,物流公司负责人杜女士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公司第三次向河南运送救援物资了。 7月29日上午,赤峰市红十字闪电救援队、赤峰市红十字蓝剑救援队、林西县红十字北极星应急救援协会选派17名队员,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奔赴灾区,紧急驰援河南省信阳市;同日上午,包头本土企业永盛成公司向包头市红十字会捐款20.45万元,支援河南抗洪救灾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锡林郭勒盟社会各界联系当地红十字会,纷纷向河南地区捐赠善款,帮助当地群众渡过难关。截至目前,锡盟红十字系统已接收捐款65848.7元,正迅速汇转至自治区红十字会发往灾区一线。 截至7月29日,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已接收捐款40050元,并按要求统一汇转至自治区红十字会,支持河南灾区防汛救灾和灾后人民生活重建。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了解到,除了捐赠物资,还有不少志愿者陆续赶赴河南参与援助工作。截至7月26日,自治区红十字会系统已经接收河南省洪涝灾害捐赠款物248.28万元,截至27日,拨付至河南省188.06万元,目前款项还在按照捐赠者的意愿陆续拨付中。(记者 王利军)
“内蒙古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运行 我区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生态监测新格局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康丽娜)7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内蒙古一号”卫星专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孙利剑就“内蒙古一号”卫星建设应用有关情况进行主题发布,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测绘地理信息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技术革新,把研究发射和应用“内蒙古一号”卫星作为加强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内蒙古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运行,标志着内蒙古已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对加强我区生态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现代化、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提升农牧业管理数字化水平方面,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可以提取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农作物生长等基本情况,全方位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区农牧业防虫抗灾能力,推动我区农牧业管理向精准化、科学化、数字化迈进。在助力生态环境监测方面,通过全天候遥感影像处理,结合AI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及时获取自治区内垃圾堆放、污水排放、工地扬尘、土地退化、森林覆盖等情况信息,并依据审批、规划、现状等数据对图斑进一步分析判断,获取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线索,并对全区生态保护违法情况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汇总分析,为自治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执法依据。在服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通过同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地震监测数据等,可以广泛开展自然灾害调查工作,通过分析灾前灾后作物特征、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可以拟定灾害等级。通过分析自治区气温、降水、风速等气象情况,结合遥感分析成果,可以完成受灾区域划定,形成一系列图件、报告等灾害监测成果,辅助相关部门全面客观掌握自然灾害情况,精准制定防灾救灾策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支撑多领域监测评价方面,利用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影像技术,对不同地物类型的光谱信息和理化特征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地物光谱数据库,与“内蒙古一号”卫星数据结合,能够更快、更精确地对卫星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更能根据应用目的快速提取有用的针对性信息。尤其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精准农业监测、林业资源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地物光谱数据库将成为卫星数据处理的有力支撑,实现“天”和“地”的数据结合,可以做到快速分析、精准反馈,有效提升内蒙古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区将按照“边建设、边上线、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利用现有数据开展先行先试,逐步扩大“内蒙古一号”卫星推广运用。自治区有关部门也将以“内蒙古一号”卫星发射为契机,全力配合卫星应用管理部门,深度挖掘卫星遥感数据内在价值。
7月2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内蒙古第31届旅游那达慕大会将于7月31日在达茂旗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区开幕,开幕期间将举办文艺演出、体育竞技比赛、商洽论坛、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共37项具体活动,时间持续到8月11日。 据介绍,第31届旅游那达慕的主题是:凝聚民族团结情,相约亮丽内蒙古。本届旅游那达慕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达茂联合旗委员会、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开幕式上,既有大型入场式,又有精彩的文艺表演,还有激烈的体育赛事。欢歌劲舞、服饰走秀等各类演出同台竞技,走马、速度马、博克表演等传统体育轮番登场,为观众呈现一场集观赏性、娱乐性、互动性为一体的视听盛宴。 开幕式现场将通过达茂电视台、“英雄达茂”融媒体平台及腾讯、新浪等其他新媒体平台同步多通道在线直播,并在红格尔敖包、丝路梦郡、吉穆斯泰、诗画草原、套马沟农庄等景区景点设立5个分会场,举办实景演出、自驾游体验、“V观草原”采风、热气球飞行体验等活动,实现游客远程参与、实时互动。 另外,大会期间,还将借助那达慕大会所具有的文化、经济、资源优势,举办政企恳谈会以及招商引资专题推荐会,邀请1200多名企业家到包头进行商贸洽谈,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文旅搭台、经贸唱戏”的目的。(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
“您好,我是邮政EMS投递员,这里有您一份高校录取通知书为您送达,请准备好身份证和准考证。”7月20日,记者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了解到,从7月16日开始,首府陆续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截至7月19日,共收到800多份高校录取通知书,并已经及时送到学子手中。 “为了能让学子第一时间收到录取通知书,我们都是当天收到,当天投递。首先快递员会打电话预约送达时间,送达时要核实学子的身份证和准考证,信息核对无误后将通知书送到学子手中。”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速递部经理王飞告诉记者,目前收到的800多份高校录取通知书中,有清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人民公安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院校。同时,7月16~19日,首府已经向全国寄出3000多份高校录取通知书。 据王飞介绍,为了保障高校录取通知书安全、及时送到学子手中,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优先寄递高校录取通知书,从收寄到投递,也安排专人负责。此外,学子可以关注“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众号,查询通知书的寄递状态。(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郑慧英)
火热七月 忠诚献党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政治部为留置中心民辅警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激发呼和浩特公安队伍护航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烈使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7月16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心理健康服务队赴留置看护监管中心开展“火热七月、忠诚献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一步及时疏导民辅警心理压力,提高职业认同感,提升工作效能,激发公安队伍铸忠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进动力。 活动中蔡云鹏教官全面讲解了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中挖掘自身的价值和收获。随后通过“按摩放松操”“花开花落”等有趣的热身小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员们时而鼓掌喝彩,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凝眉沉思,大家相互团结、彼此协作,展示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心理教官们还结合留置中心工作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广大民辅警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充分激发公安民辅警工作积极性。 活动结束后,现场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通过各项心理疏导活动,缓解了工作压力,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全身心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为公安工作贡献坚实的力量。(李文彬)
7月16日,以“弘扬英模精神锻造政法铁军”为宣讲主题的内蒙古政法系统英模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包头市举行报告会。 报告会中,荣获自治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的宝音德力格尔、王爱林,荣获自治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的春华、苏玉平、巴斯琴、朱国玉6位同志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例、诚挚的情感,讲述了他们扎根基层、奋战一线的使命担当,还原出一个个忠诚履职、爱党为民的感人画面,彰显了政法干警的忠诚信仰、职业豪情和浩然正气,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听了英模的感人事迹,包头市委干部高洁深受触动,她表示:“作为政法系统的一员,我将把英模精神贯彻到日常工作实践中,为建设平安幸福包头、法治包头贡献自己的力量!” 包头市公安局民警单伟表示,现场聆听了各位报告人立足岗位为群众办实事的先进事迹,更加坚定了政法姓党这一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他说:“我将在先进典型的指引下,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致训词的要求,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任务!” 内蒙古政法系统英模先进事迹宣讲团、包头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包头市区两级党委政法委、市政法各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近300人参加了报告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阿男)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近日该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聚焦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贴近群众生活的重点服务行业,以及农村与城乡接合部市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多发的重点区域,加大执法力度,精准重拳出击,依法严厉查办一批重点案件,严惩一批违法主体,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据介绍,此次“铁拳”行动将依法重点严厉打击9种违法行为,即 以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检出“瘦肉精”的肉类及药残超标的畜产品和水产品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宣称减肥和降糖降压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药品的违法行为; 生产销售“偷工减料”劣质建筑用钢材、线缆等违法行为; 生产销售劣质儿童和学生用品等违法行为; 治理涉企(中介机构)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乱收费”行为; 翻新“黑气瓶”和违规充装等违法行为; 城乡接合部、农村市场“山寨”酒水饮料、节令食品等侵权违法行为; “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 成品油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据了解,此次行动将充分运用畅通线索摸排渠道、强化区域协查联办、加强行刑衔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等工作举措,依法查办一批群众身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治长效。同时加强宣传曝光力度,集中曝光典型案例、公开销毁罚没物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遏制违法现象多发势头,着力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区召开气象灾害防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 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今年我区重点加强了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着力做好农牧业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部门在农作物安全气象预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等方面重点突破,力求做好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高农牧业生产灾害防御能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还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部门联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作为国民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了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在防灾除险中做到步调一致、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融入各级政府综合防灾减灾和重大战略实施全过程。气象部门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汛期气象服务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装备到位、技术到位、人员到位、应急到位、安全生产到位。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及特色农牧业产业带的抗旱防雹作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同时,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增雨防雹减灾向服务生态环境拓展,并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石向军)
4月29日,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东城区新华广场举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N”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共为13支志愿服务队授旗,队员200多人。授旗仪式结束后,现场开展了志愿服务。现场问诊、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志愿服务,吸引了2000多名群众参加。 旗扶贫办志愿服务队长黄亚楠说:“要把志愿服务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等工作紧密结合。把志愿服务工作延伸到百姓家里、拓展到群众身边、深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巴林左旗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切实发挥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林左旗积极组织开展“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定了相应服务项目,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聚集区、窗口单位等人员集聚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点,不断扩展服务半径,切实开展“我帮你”“我做到”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旗已建立起志愿服务站点428个,5366名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投身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开展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385次。 近日,在花加拉嘎乡上三七地村,当地香瓜产业园来了几个“土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实地、免费的香瓜种植技术指导。种植户于红艳说:“我家连续3年种香瓜了,今年看着长势不如去年,真担心是不是重茬种植会减产,特别需要找个专家来给我们看看。村里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担心!” 听到群众反映后,上三七地村党支部书记郎德军第一时间联系帮扶单位帮忙邀请了旗科协组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专家到实地指导。专家还专门培训了3名本村村民,使他们成为“土专家”,这3名“土专家”也当起了志愿者,主动到各户踏查、指导。针对群众提出解决“打造品牌,提高香瓜知名度,扩宽销路”问题,花加拉嘎乡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共同研究,联系本地“网红”直播宣传,并积极筹备注册商标,还决定在“五一”期间举办“香瓜销售节”活动。 自“三问”活动开展以来,巴林左旗积极用好旗乡两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公众号、深入群众中调研等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汇总梳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党员干部集中研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全旗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实地走访、调研500余次,共收集问题1835个,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解决问题1068个。 “楼上装修水管漏水,下渗到我家,导致客厅墙壁、卧室屋顶粉刷的涂料脱落,我们自行沟通没有结果,麻烦社区帮助协调解决”。近日,居住在巴林左旗林东东城街道防疫站家属楼的居民钱先生来到社区志愿服务站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社区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漏水情况,经调查,钱先生的楼上住户翁女士家装修时水管漏水下渗到楼下,导致钱先生家客厅墙壁、卧室屋顶粉刷的涂料脱落。社区志愿者本着以和为贵、相互理解的原则为双方当事人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各让一小步,邻里和谐一大步”。双方达成了和解,翁女士同意赔偿钱先生维修费500元,一场因渗水产生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巴林左旗组织全旗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听意见,到田间、到屋内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带头出实招办实事。党员干部从党支部“为民办实事”事项清单中认领1件为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动员3000多名嘎查村社区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卫生清扫、法制宣传、安全巡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工作,面对面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塔娜 通讯员 董文达 海尔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