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9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记者2月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我区高速公路继续对七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时间为2月11日零时(除夕)至2月17日24时(初六)。   据了解,春节长假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将认真贯彻落实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惠民政策,做好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出行。主要措施包括: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严格贯彻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按照“防控责任具体化、防控措施精准化、应对处置规范化、防控能力常备化、个人防护习俗化”总要求,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强系统运行监测,对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车道、ETC门架、通信传输等关键系统加强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查系统问题,保障全区联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与公安交警、收费站及养护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做好恶劣天气保畅、交通事故救援、道路拥堵疏导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长假期间出行的群众可通过“内蒙高速”微信公众服务平台、“12122”客服热线等渠道及时查阅路况信息,选择最佳路线出行。(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张学博)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可信吗?_前进的路上——周舟,一个平凡警察的自述

  “从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我们的世界中,“警察”代表着安全,而在警察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身上背负的远远不止“安全”二字。   周舟,扎兰屯市反恐怖和特巡大队副大队长,从事警察行业6年,在他的眼里,警察是非常神圣的职业,他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他从不后悔。   扎兰屯市反恐怖和特巡大队副大队长周舟:“我叫周舟,今年31岁,是扎兰屯是反恐怖和特巡大队副大队长。在我小的时候,在我心中警察就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对警察职业非常向往,心里一直有份执念,想从事警察这个职业,毕业以后就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考上警察之后,他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但是他发现,当好一名警察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辛苦。从当上警察,单位就成了家,最长的时间1一个月零七天没有回家。   周舟跟记者说:“警察这个职业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而且人民警察是国家治安行政和行政司法力量,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上警察以后,我们身上的压力要比其他工作更大,肩上的任务更重,付出的辛苦要比其他的工作岗位要多很多。”   2020年,周舟执行巡逻任务中共接处警400于次,盘查可疑人员200于人,盘查可疑车辆100于辆,接受“110”报警400起;好人好事30起。   周舟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包括接触警、巡逻防控、疫情防控,所有的工作我们都是面对人民群众,要学会怎么和人民群众去沟通,第二要把法律法规牢记心中,这样才知道怎么去执法。”   扎兰屯市是链接内蒙古与外省的交界处,所以大部分火车都要经过这里,是内蒙古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这样就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扎兰屯市反恐怖和特巡大队在过去一年的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周舟和同事在火车站日夜奋战350天整,坚持24小时疫情防控无缝对接,共登记排查上车人员:343213。下车人员:419788人。居家隔离:9647人。集中隔离:3603人。劝返人员:2560人,关注人员:14382人。   周舟告诉记者:“疫情不除、警察不退,在我们这我们绝对敢保证,因为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是不一样的。”   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人民警察的工作常态便是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白加黑”、“五加二”。他们并未生而英勇,却选择坚定无畏,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脱下警服,他们也是一个个普通人,需要适当休息、治疗伤病、陪伴家人。但是,每一名公安民警都懂得,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担当、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为民、选择了坚守。万家团圆的时刻不能没有人民警察的守护,车水马龙的街道不能没有人民警察的身影,祖国的广袤边疆不能没有人民警察的坚守,人民危难的时刻不能没有警徽的闪耀。   记 者:安 琪 巴 特   监 审:杨景义 安 琪   审 核:郭 珩   总监制:孙镰峰   编辑:刘通(见习)

蓝冠招商,蓝冠总代平台_地铁1号线东影路站与维多利摩尔城接口开通

  2020年12月31日,地铁1号线东影路站与维多利摩尔城连通接口全面开通,成为呼和浩特地铁1、2号线全线首个地铁车站与商业连通体,为后续各站点商业体接驳开通开了个好头。   自2016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以来,轨道交通公司针对地铁出入口周边建筑物分布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充分考虑到市民搭乘地铁的便捷性和舒适性,鼓励和支持地铁车站周边建筑与地铁车站连通,实现地铁车站与商业体的零距离衔接。经过与1、2号线沿线各商家多方协商对接,共有8处商业体与地铁车站实现了接驳,每处接驳工程根据各接口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物施工情况相继开展施工。     随着后续各个商业接口的开通,将进一步规范轨道交通地下对接接口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对接接口资源功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城市服务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蓝冠安全吗?,蓝冠注册1956_12月8日包头见!@2020中国新产业峰会

  12月8日,以“创新无界,开放互联——变革中的产业机遇”为主题的2020中国新产业峰会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举行。届时将邀请来自地方政府、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重要嘉宾,共同探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创新模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由人民日报社、招商局集团指导,包头市人民政府、中国新产业联盟、人民网、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人民视听公司协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加快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如何深入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成为各界共识。   峰会议程满满。开幕式现场除了重磅嘉宾致辞和演讲外,还特别设置包头市招商引资推介和签约仪式等环节,助力当地产业落地和区域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主题论坛将深入剖析产业纵深,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等形式,紧扣新基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热门话题。此外,组委会还将组织中国新产业联盟会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与会嘉宾参观考察包头市的重点产业功能区,探寻产业合作对接机遇。   除了12月8日的线下实体活动,本次峰会还打通线上,在12月9日、10日、11日下午分别设置三场云论坛:将通过在线演讲、线上留言解答等方式,实现屏对屏的云端对话,聚焦以新基建、新消费、新场景为代表的新经济。   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新产业联盟由人民日报社与招商局集团双方共同发起,联盟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以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为己任,以品牌合作、金融合作、产业合作、平台合作为重点,聚拢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共同探索产业、城市双升级的新模式。目前,联盟已聚集31家成员单位,主要涉及大智云物、大健康、文旅、海洋等产业领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实习生 常能嘉)11月27日,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2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140多位草原生态修复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共谋草原新发展。   内蒙古是草原大区,草原面积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64%,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5,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推进草原资源监测和草原生态评估工作,落实和完善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据草原生态监测显示,2019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44%,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复能力得以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同时,内蒙古也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草原保护与修复任务依旧艰巨。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聚焦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科技需求,全面实施大联合、大协作、大攻关提供了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人才聚集平台和政产学研用推一体化示范平台,开创了我区草原生态与草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本次大会还通过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专委会名誉主任1人、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6人、秘书长1人、委员77人。在学术交流环节,3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研究成果,为大家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额布都格海关挂牌并正式对外办理海关业务。   记者从满洲里海关了解到,额布都格海关是由中编办、海关总署批准成立的新设隶属海关,受满洲里海关直接领导,负责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额布都格口岸的海关监管业务。额布都格口岸与蒙古国巴彦呼舒口岸隔河相对,是对蒙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据悉,额布都格海关的设立,将会发挥呼伦贝尔市口岸优势和区位优势,快捷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据介绍,未来,额布都格海关将扎实推进“五关”建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在维护国门安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稳增长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妮尔)

  中新网鄂尔多斯10月25日电题:“洋女婿”内蒙古生活10年记:“不见外,喜欢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九九重阳、重阳登高……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是我最想了解的。”2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生活10年的英国籍“洋女婿”艾伦这样说道。   能够说一口汉语的艾伦,生性乐观,有人问及时,他会幽默地说:“我的家乡是鄂尔多斯。”“我喜欢吃这里的土豆和羊肉。”   如今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艾伦,与爱人贾慧璞最早相识于英国纽卡斯尔诺桑比亚大学,2010年,相恋了6年的两人在英国贝尔法斯特结婚组建了家庭。   一年后,在贾慧璞的坚持下,艾伦来到中国鄂尔多斯,开始创办自己的英语学校。   就这样,英国人艾伦在过去的10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鄂尔多斯,艾伦多次参加了当地政府主办的共度中国节活动。   艾伦透露,“多次和当地民众一起过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折服。”“我打算认真地研究中国历史,真正变成一个鄂尔多斯人,让大家对我不见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鄂尔多斯,艾伦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中文名–安家和。   “这是我的朋友们给艾伦起的名字,意思是在鄂尔多斯安家,家和万事兴。”妻子贾慧璞解释说。   让外国友人喜欢上中国传统节日,艾伦只是鄂尔多斯当地的一个缩影。   22日,鄂尔多斯官方主办的“感知鄂尔多斯”中外友人共度中国节–“孝老爱亲温情重阳”文化交流活动在当地举行。10多位生活在鄂尔多斯的各国友人与当地居民代表身穿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游园赏秋、互动体验。   这些生活在鄂尔多斯的外国友人登上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康镇城门楼,以重阳节特有的方式登高祈福,并参加现场实景古装剧表演“绣楼招亲”,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投壶射箭”,品尝菊花酒,还学习制作了茱萸香囊,见识了中国书法和画扇工艺,制作了当地传统美食炸油糕。   艾伦认为,“体验重阳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能激励我提高中文水平,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完)

  10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体安排和我区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体框架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普查目的。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时点。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   (三)普查对象。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四)普查内容。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五)普查方法。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普查登记采用普查员入户询问、当场填报,或由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采取普查员使用电子采集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对象信息并联网实时上报,或由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等方式进行。   (六)普查组织实施。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七)普查主要工作阶段。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普查试点,落实普查经费和物资,开展普查宣传,选聘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普查区域划分及制图,进行户口整顿,开展摸底等。二是普查登记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普查员入户登记,进行比对复查,开展事后质量抽查等。三是数据汇总和发布阶段(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处理、汇总、评估,发布主要数据公报,普查资料开发利用等。   我区人口普查各项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普查机构克服疫情影响,积极担当作为,周密安排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责任落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为高质量开展入户登记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区各地正全力以赴开展普查摸底工作,此项工作到10月31日全部结束。从11月1日—11月30日,各级普查机构、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向实处发力、向短板用劲、向基层转移,做到全面清查、全面登记,不漏一户,不重一人,确保普查对象全面覆盖,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记者 郑慧英)

  秋收对于曹禄来说是稻香蟹肥,是财源滚滚。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古庙村的村民曹禄和乡亲们种了水稻、甜叶菊,稻田里养了鸭子和螃蟹。一条30.576公里长的公路把村子、产业园区和“外面的世界”串起。   “以前可从没想过把大米卖到北京去。”曹禄说。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景提升了村子人气,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出让村民们脱了贫、致了富。   几年前的古庙村可没有这番美景。曹禄说:“下雨天裤腿里全是泥,天气好的时候鞋子里都是土。路不行,牛拉马驮运货,挣不上什么钱。现在村里通了公路,我们的大米卖到北京、卖到南方的大城市,乡亲们富裕了。”   人力、物力不断向贫困地区倾斜,这是内蒙古“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的重点。   古庙村的村民们扎扎实实享受到了好政策。扎赉特旗目前形成了以111国道和省际通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分支、村级公路为脉络的路网格局。“喜看稻菽千重浪”,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了《“十三五”交通扶贫部区共建协议》,将内蒙古国贫旗县、边境旗县、“三少民族”自治旗共47个旗县纳入扶贫范围。内蒙古交通运输厅强化顶层设计,又将19个区贫旗县共66个旗县纳入自治区交通扶贫范围,实现了贫困地区全覆盖。   5年里,要在这些旗县推进交通干线通道建设、农村牧区公路通畅、“交通+特色产业”扶贫、生命安全防护、较大自然村屯通达、边防公路、运输站场改造、公路管养提效、运输服务提质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和运输服务水平。   “十三五”前4年,全区交通扶贫完成投资1700亿元。截至2019年底,贫困旗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8万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76.9%,通车总里程比“十二五”末增加2.3万公里。实现贫困旗县盟市所在地通高速公路,64个贫困旗县、“三少民族”自治旗、边境旗县通一级及以上公路。   今年,内蒙古贫困地区乡镇均已通水泥路,提前实现了100%通畅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内蒙古将实现所有贫困旗县通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牧区交通运输网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蓝冠总代平台,蓝冠待遇_【中国梦·黄河情】探索绿色转型 乌海市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由宁夏进入内蒙古的第一城。随着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乌海市积极探索,发挥乌海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擦亮了乌海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近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乌海市,实地探寻乌海特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乌海市风光   利用环境转变打造特色文旅产业   说到乌海的旅游就要先从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说起,海勃湾水利枢纽的建设,使乌海出现了一个乌海湖,黄河水的“停留”改变了乌海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生态气候,当地根据实际情况,打出“来沙漠看海”“观长河落日”“品红色温柔”等一系列乌海特色文旅产品,现在的乌海已经是层层绿色浸染山边,绿水波澜徜徉城边,小城到处绿意盎然的景象。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调度与安全生产处处长王海华介绍海勃湾水利枢纽建设情况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和《‘十一五’全国大型水库规划》中的黄河干流梯级工程之一,工程任务是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工程左岸为乌兰布和沙漠,右岸为乌海市。”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调度与安全生产处处长王海华介绍,“乌海湖是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成后,于2013年12月底蓄水形成,总面积11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相当于18个西湖大小,现在看到的乌海湖与岸边的沙漠、山脉、绿洲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就像是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明珠,乌海也被形象的称为‘黄河明珠’。”   海勃湾水利枢纽   据了解,利用海勃湾水利工程造就的生机,沙漠里的绿洲也在不断“成长”,使乌海形成了左岸高楼林立右岸茫茫沙漠,城市和沙漠隔湖相望独特风光,当地根据这一生态环境转变,适时提出了“来沙漠看海”旅游品牌。形成黄河上一道新风景,也成为乌海这座年轻城市新的名片。   说起乌海黄河上的风景,就不能漏掉“观长河落日”这张名片。“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城区西北部,南北长约6500米,规划总面积约890公顷。从2013年底开始,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底,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挂牌为‘内蒙古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乌海市湿地管理局王云霞说,“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环境保护、水质净化、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观长河落日”   王云霞介绍,乌海市为了保护生态湿地,制定了《乌海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内蒙古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累计投资约亿元,先后建成道路、补水泵站、监控室等基础设施,健全湿地公园服务功能;采取沟通水系、种植适生植被、生态补水等措施,完善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建设宣教展馆、科研监测站点等,形成完整的科研、宣教体系。“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在阻挡乌兰布和沙漠风沙侵袭、维护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安全、净化水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内野生脊椎动物主要有5大类152种,鸟类有10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5种,每年有10万多只鸟类会来到湿地栖息、繁衍。”王云霞说,“湿地环境好了,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这里也成了看落日的好地方,湿地远处是黄河,黄河另一边是沙漠,在这里看落日有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震撼感觉,我们也根据这一特点,打造了‘观长河落日’旅游品牌。”   据了解,作为蒙元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乌海,结合甘德尔山蒙元文化景区,利用“一山一水”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提出文化+旅游,2019年乌海市共接待国内过夜游354.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26亿元。   葡萄藤上三产融合打造“红色温柔”大产业   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具有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对于种植优质葡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现代农业标准发展葡萄产业,以工业化模式壮大葡萄产业,从第三产业视角延伸葡萄产业,小小的葡萄在乌海已催生出集种植、葡萄酒酿造、观光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成为乌海推动三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葡萄酒在乌海被亲切的称为“红色温柔”,乌海市更是将葡萄酒产业与旅游结合打造出“品红色温柔”名片。   “我们是以鲜食葡萄种植为核心,发展特色农牧业,同时还成立葡萄研究所,打造了产、学、研、商交流合作平台,建有大型葡萄保鲜库,成本价为乌海当地果蔬提供保鲜技服务,还积极探索葡萄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葡萄标准化种植是我们的一大特色。”乌海市云飞葡萄种养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美程介绍,“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发展了葡萄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农业小镇,利用葡萄产业带动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T型架”标准化种植的葡萄   “以特色葡萄种植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带动乌海市千里山镇周边各村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并引进‘T型架’技术与‘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提供给乌海市的葡萄种植农户,并派公司技术人员实地的帮助农户改良架型,传授技术。”周美程说,“不要小看一个‘T型架’技术,‘T形架’技术通风透光好,生长空间大、营养充足,病虫害少,所种植的葡萄品质好,口感佳;因为果实离地空间大,棚架下可以散养鸡、鸭等家禽,家禽以葡萄架下虫草为食,肉质鲜美,葡萄也因为有了鸡鸭天然粪便有机肥长势特别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升级。”   据了解,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不定期召开标准化葡萄种植技术讲解培训会,为各村葡萄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共培训葡萄种植农户700余人次,带动葡萄种植农户将葡萄亩产由1000公斤/亩提升至2000公斤/亩,葡萄种植每亩增收40000元,同时架下绿色的家禽一年可增收14000-18000元。此外,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还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动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增收,与乌海市千里山镇及周边团结新村、新地村等地的集体经济,通过“资产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建设了“云飞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云飞葡萄酒文化餐饮广场项目”“特色农产品交流展销广场项目”等项目,进一步拓宽葡萄产业,实现了一举多得,互利共赢。   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以鲜食葡萄产业带动,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活力、拉长了葡萄产业衍生链,那么乌海市酿酒葡萄的种植就是葡萄产业的另一条高质量发展探索之路了。   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乌海市最早做葡萄酒酿造产业的公司之一。“我们围绕酿酒葡萄苗木培育和种植、葡萄酒文化推广、交流、葡萄酒主题休闲旅游、葡萄酒市场营销等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复合体。”汉森集团董事长撖建平介绍,“乌海市沙地较为贫瘠,土壤本身严重缺少有机质,风沙又大,早年种植的葡萄不是因为‘营养不良’、就是因为大风沙给吹出了土地,成活率特别低,即使成活了葡萄产量徘徊在很低的亩产200公斤左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葡萄种植园区综合治理措施,在葡萄园区周边不仅种树、种草防风固沙,还特别出资成立了内蒙古柠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探索,综合利用乌海丰富的煤矿固体废弃物、风化煤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腐脲。经过三年田间大面积试验,葡萄苗木成活率明显提高,葡萄亩产也提高到了600-900公斤,目前这一技术成果已经申请国家专利,并提供给当地农牧民改良土质、治理盐碱地。”   酿酒葡萄种植园   据了解,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共达苗圃公司合资,引进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并且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引进了以色列滴灌技术,把沙地葡萄产业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目前,在乌海市及周边建成了乌海市最大的优质酿酒葡萄示范基地10000余亩。2014年,出资成立了汉森葡萄产业研究院,现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完成6项葡萄种植方面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制订了6项技术规程。“汉森”品牌价值也成长到72亿元,汉森沙漠有机葡萄酒在内蒙古自治区葡萄酒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5-70%。   汉森集团董事长撖建平介绍葡萄酒产业情况   “因为乌海独特的环境特别适合种植葡萄,酿酒葡萄种植既改善生态、防沙治沙,又为葡萄酒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葡萄种植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提高了葡萄质量和产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了土地;葡萄酒深加工促进种植业及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了乌海市一二三产业融合。”撖建平说,“我们汉森受惠于乌海,也始终不忘回馈乌海,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优先聘用乌海当地及周边地区贫困农牧民参与公司基地建设,葡萄产业直接安置农业人口就业500多人,带动乌海市周边贫困户133户,带动年增收30万元。”   汉森集团酒窖   “未来根植于乌海葡萄生态产业,利用葡萄融合一二三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取得收益,也利用我们专利利用好煤矿固体废弃物、风化煤生产生物有机肥料、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腐脲,为乌海改良土地、治理盐碱地做力所能及贡献。”撖建平说。   截至2019年底,乌海市葡萄保有面积2.6万亩,种植品种140余个,以葡萄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30多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随着以“来沙漠看海”、“葡萄熟了,我在乌海等你”和“一城览尽塞外风”等为主题深度游的持续与升温,“乌海葡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乌海“丝绸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已成功举办2届,乌海荣获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赛永久举办地。近年来,“乌海葡萄”获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了10.44亿元。(记者 李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