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4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 实习生 熊庾彤 董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团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紧密结合,推出“十大行动” ,实实在在帮助青年解难题。   “十大行动”包括:青年就业领航行动、青年创新创业培育行动、“青春有约·爱在北疆”行动、“12355青少年关爱维权”行动、青年志愿者社区青春行动、“希望爱心小屋”我帮你行动、青年技能人才培养行动、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行动、少先队辅导员“赋能”行动、“青易筹”我帮你行动。   “十大行动”急青年所急,解青年所难。帮助青年更方便就业;帮助青年解决科技项目转化、成果落地等;为青年交友搭建温馨平台;为青少年解决心理疏导、法律维权等问题;解决青年看护小孩难题;帮助家庭困难青少年优化学习成长环境;帮助提升青年专业技能;增强青年的责任意识和公益情怀;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帮助家庭困难青少年解决各类困难,受益青少年人数达2万多人。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4日电题:让“塞外天池”重现美丽容颜——内蒙古综合治理内陆湖岱海   新华社记者任会斌、安路蒙   盛夏的岱海,在蓝天映照下碧波荡漾,处处水鸟盘旋、芦苇丰茂。岱海叫海却不是海,而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20世纪50年代,湖面有近200平方公里,是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儿女的母亲湖,素有“塞外天池”的美誉。   受沿湖工农业取水和自然补水变化等因素影响,岱海湖面逐年萎缩、水质不断恶化。   2016年以来,内蒙古不惜成本“全力拯救岱海”。通过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治理举措,去年以来,岱海萎缩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质、生态系统也开始改善。   工农业取水大幅增加,是岱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位于岱海南岸的电厂一度是“吃水大户”,过去每年要从岱海大量抽水以冷却发电机组。对此,电厂全力投资31亿元进行“湿冷改空冷”技术改造。现如今,这家电厂已经不从岱海取水。   “农业节水战”同时打响。2016年以来,当地投资2.5亿元把岱海周边的21万亩耕地全部“水改旱”,耗水的玉米、甜菜让位于节水的大豆、油菜,1000眼机电井全部封停。同时,15万亩耕地禁施化肥,推广有机肥。   凉城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张泽说,对岱海沿岸耕地实行“控水控肥”,每年可节水2100万吨,化肥施用量减少一半以上,大大减少了岱海的面源污染。“水改旱”后,虽然每亩耕地的产量减少近60%,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可以实现以质补量。   “不让用水浇地了,农民会有损失,但灌溉水用多了,岱海就小了。大伙都理解,政府还给补贴。”老洼营村村民吴胜利说,他家积极配合,十几亩地全部“水改旱”。   岱海曾分布有大量鱼塘和养殖场。为了减少对岱海的生态透支,凉城县还下决心将岱海周边的十几万亩滩涂湿地进行围封,人和牲畜都不能进入,湿地得以休养生息。“湿地是湖泊的肺,保护好湿地生态,未来的养殖业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收益。”凉城县副县长贾小平说。   为进一步改善岱海周边生态和水质问题,去年开始,凉城县又筹措出一笔资金,将“一湖治理”升级为流域治理,发起一场全流域“大扫除”,实施了岱海湿地清理整治、电厂中水回用、污水管网铺设、环岱海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10多项工程。   通过多方不懈努力,岱海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岱海面积萎缩趋势放缓,由2005年至2015年间年均缩减2.6平方公里,降为2016年至2019年间的年均缩减0.54平方公里;水质也在好转,湖中的鱼类等生物增多。   “2020年,湖面维持在50平方公里左右,首次不缩减,让我们备受鼓舞。”贾小平表示,尽管岱海治理牺牲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为以后的长远发展留足了空间。   当前,在水利部等部门支持下,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已经启动,该工程将从黄河干流取水,预计2022年6月竣工后开始补水,从根本上解决岱海作为封闭性内陆湖的水源补给问题。随着科学治湖体系的建立、岱海治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塞外天池”重现美丽容颜指日可待。

蓝冠待遇,蓝冠测速_路桥水毁 航空护林局搭建空中“急救通道”转运2名危重患者

  6月22日16:50,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接到克一河林业局求援“斯木科村有心脏病人需要急救,因水毁路桥无法运出”,航空护林局启动应急预案,派贝尔412直升机前往救援,搭建空中“急救通道”,17:44分起飞,19:05落地,飞行1小时21分,往返200公里,成功将2名病患和2名陪护人员接出。   克一河林业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克一河镇,近期受汛情影响通往最近旗市区的公路、铁路均因水毁无法通行。克一河镇斯木科村一名47岁朱姓男子,一名51岁王姓女子,突发心脏疾病,危及生命,需要急诊治疗,经克一河林业局向航空护林局求助。航空护林局接到求救信息后,第一时间申请飞行计划,机组进场准备飞行,选派受过专业训练的绞车手、救生员携带绞车救援装备共同执行任务。同时联系根河市中蒙医院120急救在机场接机,无缝对接,与时间赛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成功将2名心脏病患者快速运送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使病情得已控制。   航空护林局近两年,充分利用飞机资源,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从传统的航空森林消防渐步向医疗救援、空中搜救、汛情防控等多领域拓展,使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突发事件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日益突显。

蓝冠网址,蓝冠首页_传承文化强体魄 乌海学生练上了三才翻子拳

  2021年6月12日是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乌海市举办了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暨乌海市节假日“六进”景区“端午节”文化惠民活动;海勃湾区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在这两个活动中,赵海滨表演的三才翻子拳让观众大饱眼福。   三才翻子拳于2015年被命名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进入乌海市第四中学   为引导学生以武习礼,修身律己   第四代传承人赵海滨   特为此设计了课程纲要   优化了课程内容   撰写了课本《三才翻子拳》   乌海市第四中学每学期设计了15课时   在每周四下午固定70分钟的时间   用于学生习练三才翻子拳   提高学生基本动作的规范度   武术套路的标准度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   各类武术比赛和展演活动   提高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知   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增强和提升   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我刚开始学三才翻子拳,是因为看到电视、电影上那些武打明星特别帅气,后来在学习拳法的过程中,我不仅强壮了身体,还磨练了意志。”   乌海市第四中学初二4班的秦福泽说,三才翻子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会坚持学下去的。   初二10班的王晏哲学习三才翻子拳两个年头,他说当初学拳时,就是想着多练些功夫,强身健体,丰富课余时间,慢慢地却悟出了“不论是学习还是做任何事情,能够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才是最主要的”这一道理。   三才翻子拳有着时间验证上的   防身、强身和修身功能   不仅能培养习练者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更是一种修身养性   益人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拳法   但是真正学习武术   需要吃大苦、流大汗   现在能够做到这些的人不多   为了让乌海的学生们练好拳   赵海滨提炼了三才翻子拳中的“套路”   习练的孩子们通过套路的训练   可化去身体中的拙气、拙力   生出活气、活力   使得四肢灵活自然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   是三才翻子拳倡导的武德基本原则   三才翻子拳进入乌海市聚英慧文学校后   校长雷成强表示   三才翻子拳进入学校课堂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爱好   还能强健学生们的体魄   弘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对培养学生健康身心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现在的孩子需要习练一下武术,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依赖家长,家长过度宠爱,导致孩子们缺乏自理、自立能力。”   聚英慧文学校的王老师说,三才翻子拳进校园、入课堂,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三才翻子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把中华武术的精髓发扬光大。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赵海滨于2011年赴香港   参加第六届国际武术比赛   获得三才翻子拳和三才剑金牌   同时获得全球武术贡献奖   1992年   自幼随父习武的赵海滨   拜张建国为师   与三才翻子拳结缘   从此   赵海滨苦练、研习   三才翻子拳近30年   从2003年起,赵海滨开始了对三才翻子拳的传承与教学,他到乌海市青少年宫、职业技术学校、第四中学、狮城幼儿园、海勃湾区师范小学、慧文中学、海馨社区,还到市民聚集的人民公园、葡萄公园、植物园,教授习武爱好者三才翻子拳,累计教课4000余人次。   2008年,赵海滨开始收徒弟,至今累计收门内弟子16人,门外练习弟子100余人。最老的徒弟白鹏峰已经72岁,和赵海滨练习三才翻子拳十多年,师徒俩整理出了三才翻子拳的理论和内容初稿。这些年,赵海滨也将自己所有的心得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乌海的学子们。   三才翻子拳的基本内容   三才翻子拳的基本内容涵盖有武德、拳理、拳法、功法、器械等。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三才翻子拳倡导的武德基本原则。通过崇德尚武,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三才翻子拳的套路   三才翻子拳的套路不多,共计四趟,每趟由二十几个动作组成,以一步三拳开始习练至一步七拳,步法轻灵自如,拳法舒展大方。   “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是对三才翻子拳最好的诠释。三才翻子拳除拳法之外,还有盘龙大枪、开山棍、三才剑、三才刀。   赵海滨的徒弟大多是慕名而来   三才翻子拳是乌海人的骄傲   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乌海的呢   清末民初,天津南开大学武术教师吴彩云创建了三才翻子拳,武林前辈们曾以“赛牡丹”之句赞美此拳:开下武术如花园,三才翻子赛牡丹。艳花虽有千万种,怎能比我三才翻。   三才翻子拳是被河北的李玉良带到了乌海。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包钢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及包兰铁路的开通,全国各地的支边建设者来到了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区建设乌海,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民族文化,李主良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乌海。1975年,自幼习武的张建国拜李玉良为师。从此,三才翻子拳在大漠湖城乌海生根发芽。乌海的学生们也有幸练上了三才翻子拳。   记者:高玉璞   图片由乌海市群众艺术馆提供

蓝冠登陆,蓝冠安全吗?_内蒙古: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王慧摄   5月10日上午,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和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召开全区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   据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巴利平介绍,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为主题,根据内蒙古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影响程度和特征,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将于2020-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本次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民用核设施、矿山(煤矿、非煤矿)、危化品企业、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通过普查摸清自然灾害风险和隐患底数,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思想。普查在单灾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多灾种综合和区域承灾体综合,形成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综合风险区划,编制综合防治区划,充分体现了从应对单一自然灾害向综合减灾转变的思路。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力格图介绍时说,经过多年发展,防震减灾工作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地震监测预警、震害防御、法制建设、科技创新、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监测能力大幅度提升,全区呼包鄂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国内地震实现2分钟自动速报,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任务。   积极推进地震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实施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不断强化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加大对地震区划图的宣贯工作。加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等活动断层探测活断层探测及成果应用。以城乡规划编制审查、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了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全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率达到100%。   防震减灾法发布实施以来,自治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为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地震预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0年4月1日已经施行。《办法》的实施扎实推进了地震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型成果,开展了地震监测预测模式的集成创新、预警和应急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城市群震害防御技术推广示范和重点活动断裂影响评估的“重点地区地震预测预警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示范”项目并获得验收优秀。 (王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曦)近日,自治区团委、呼和浩特市团委、赛罕区团委主办的“我为青年做件事”团代表联络站服务青年进行时实践活动,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三级团代表走进青年群体,面对面了解青年诉求,为青年解难题,办实事。这是共青团党史学习教育中为青年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   活动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团代表与青年代表40余人在红色书吧共同开展“分享党史故事”“分享青春奋斗故事”“致敬党员先锋”等活动,一同观看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视频,交流学习党史感受和收获,重温入团誓词,奏唱国歌与团歌,品读红色经典。   活动结束后,在团代表联络站,团代表和委员与青年代表面对面坐在一起,了解青年需求,为青年排忧解难。   “农业技术培训不足,网上销售能力有欠缺,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等,是农业领域青年创业者关注的问题,希望团组织给予关注和帮助。”   “希望团组织积极争取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待遇,帮助解决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问题。”“希望团组织加大对民办职业院校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希望在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供需对接等方面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指导支持力度。”……   青年代表提要求,谈困难,求帮助;各级团代表倾听青年心声需求,认真领任务,搭建多方平台协调发力,致力解决问题,服务青年。   该活动旨在听取基层意见,发挥好入驻委员和团代表作用,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强化联络站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有奖征集!说出你的故事

如果你有 革命故事、奋斗故事、幸福故事 故事你来讲大奖你来领 2021年4月20日至6月20日 内蒙古日报社·草原云推出 “百年故事”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媒体传播活动 图文类、视频类、设计类均可 我们在草原客户端等你

  为全面推进全区森林公安改革,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机构职能更加完备、政令警令更加畅通,切实增强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部门的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将自治区森林公安局与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总队机构整合、职能融合,内蒙古重新设立自治区公安厅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   据了解,此次改革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完全执法,建立预防、控制、打击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推出全国森林公安改革的内蒙古模式,打造一支维护内蒙古生态安全的铁军。   为全面加强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能衔接,提升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卫力度,将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分局更名为“内蒙古公安厅大青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局”。为实现大兴安岭林区生态领域的完全执法,提高警力使用效率,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在原有职能职责基础上,增加侦办辖区矿产、生态环境、生物安全、草原领域刑事案件职能。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在全区构建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三级机构体系,从而实现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优化,建立起运行高效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加强与林草、生态环境、食药、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力度,建立健全工作协作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杨爱群 李俊伟)

蓝冠安全吗?,蓝冠可信吗?_旗县主播聊两会⑬ | 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秉承“牧区大寨”精神和“绿色乌审”的优良传统,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治沙英雄们代代接力,探索出多种科学治沙方法,在黄沙中踩下坚实的绿色脚印。乌审旗融媒体中心主播郝映捷带大家去看看全国劳动模范殷玉珍最近在忙啥。   

蓝冠登陆,lg蓝冠_扎兰屯市:冷冰雪下的热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冰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扎兰屯市优化整合冰雪资源,打造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冰雪赛事承办地。如今,扎兰屯市冬季的冷冰雪搅热了人们的生活。   金龙山滑雪场   金龙山滑雪场位于距扎兰屯市区8公里处,交通十分便捷.冬季的平均气温零下12度,存雪期长达5个月以上,是国内重要的滑雪训练基地和优秀的滑雪场之一。   据了解,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于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雪道由最初的3条增加到现在的18条,配备缆车4条及拖牵索道一条。雪场自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自各地的游客50余万人次,连续八年承办全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锦标赛、冠军赛,全国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冠军赛等国家冬季项目顶级赛事。同时,除了滑雪项目外,金龙山滑雪娱雪区的雪圈、雪地摩托等冰雪项目,也让游客留连忘返。   近年来,金龙山滑雪场以“打造富有特色的欧式休闲度假小镇——昂勒滑雪小镇”为目标,以“打造东北亚最具魅力滑雪场”为核心理念,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填补了扎兰屯市冬季旅游的空白,同时提升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对推动扎兰屯市冬季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吊桥公园   借助冬季冰雪旅游的有力带动,冰雪运动和冬季娱乐项目受到热捧。如今,扎兰屯市吊桥公园的天然冰面成为天然滑冰场,让大家尽情享受冰上运动带来的快乐。   冰面上,一座由多块冰块砌成的冰滑梯吸引了不少游客。此外,冰面上还有滑冰车、冰上碰碰车、滑冰刀等丰富游乐项目。许多小朋友与家长一起驰骋在宽阔的冰面上,体验着滑冰车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园内的天然冰场,不仅可以感受冰上乐趣,还能让游客在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美景中释放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据了解,冰上运动益处很多,不仅有助于增强肢体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嬉戏玩耍中体会到亲近自然的乐趣。   花红菜绿的冬季采摘园   冬季的扎兰小城,虽然室外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但采摘园里却是春意盎然、清香扑鼻。走进大棚,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一簇簇、一串串粉红艳丽的桃花挂满枝头,在嫩绿色叶芽的映衬下分外娇艳。而棚外的冰雪世界,被一层塑料膜堵在了外面。争相绽放的桃花,绿油油的生菜,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春意。   采摘园紧邻扎兰屯市城区,各棚内果菜品种多样,除了让人垂涎欲滴的草莓、绿油油的生菜、水萝卜等,还有争相绽放的桃花供游客赏花、拍照。如此别样的“世外桃源”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大家穿梭其间,时而驻足观赏,时而拍照留念,甚是热闹。   每逢冬季,这里的蔬菜瓜果错季成熟、错季上市,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休息日、节假日前来采摘娱乐。这里,已成为扎兰小城冬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温度的冬季垂钓   过去,大多数的钓鱼爱好者在冬季只能“猫冬”,可如今,他们可以在数九寒冬里舒适地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   冬钓馆位于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可同时容纳46人垂钓,馆内安装了暖气,通过烧煤的方式为垂钓者提供温暖的环境。冬钓馆一开馆,便得到广大钓鱼爱好者的追捧。对于他们而言,室内垂钓不仅摆脱了寒冷天气对钓鱼的限制,还能体验在房子里进行“夜钓”的别样趣味。   冬钓馆一周开馆两次,每次投放2600斤鲤鱼供钓友们垂钓。从每年的10月到来年的4月,钓馆可接待垂钓者3000余人次。如今,冬钓馆不仅吸引了本地的垂钓者,许多附近城市的垂钓者也驱车来这里钓鱼。他们尽享北国严冬钓趣,同时也为扎兰屯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扎兰屯市以冰雪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发掘冷冰雪下的热效能,使冰雪经济产业链由线性延伸变为网状辐射。在“十四五”期间,扎兰屯市将不仅把冰雪当作是资源,更当作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载体。举办特色冰雪赛事活动、承办大型专业冰雪比赛,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特别注重推进冰雪与产教融合、体旅融合,促进多业态融合。同时,为文化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特色农副业、交通运输业乃至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记者:于爽 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