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内蒙古各地美景如画,游客纷至沓来。各盟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加强管理,本地游成为新时尚。 红色旅游激发爱国情怀 连日来,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一馆三址”和科右前旗红色党支部人流渐多,一批又一批游客专程前来“打卡”,追寻红色革命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熏陶。 “这张照片是内蒙古骑兵一师二团三连连长拉玛扎布和妻子齐日在结婚当天的留影,婚礼后的第二天,拉玛扎布奔赴战场……”在乌兰浩特市“五一”会址,一群小朋友着装整齐、精神饱满,稚嫩甜美的童声讲述,赢得阵阵掌声。 国庆节当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主题社教活动,26名小学生走进红色旧址,在专业讲解员的指导下学习讲解技能。 “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正面引导小学生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李思宇说。 “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斗,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经常组织大家到红色旧址参观,让大家感受信仰的力量。”自治区道德模范、乌兰浩特市善举善美关爱团团长李金萍带领50余名志愿者、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代表参观“五一”会址,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这个国庆假期,兴安盟紧扣红色主题、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旅活动,“庆国庆·我爱我的家乡”首届红城定向线上赛、“喜迎二十大,祖国在我心中”探宝、“礼赞二十大——创意剪纸我来做”红色文创剪纸等活动,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红色文化、在休闲中接受精神洗礼。 本地旅游感受家乡魅力 10月3日,锡林浩特市居民张胜和朋友们来到“网红打卡地”中国马都核心区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的锡林浩特城市客厅游玩。 “响应地方就地过节的倡议,我们准备用几天的时间好好逛一逛自己生活的小城。”张胜说,放慢了生活节奏,身心都得到放松,长假结束后有更多的精力向年底好业绩冲刺。 今年国庆,很多像张胜一样的居民都选择了就地过节。不过他们都有各自的玩法。瞧,就在国庆节当天,锡林浩特市民小宋和朋友去超市采购了一些烧烤食材,驱车前往距离市区40公里外的白音锡勒牧场。小宋告诉记者,自己是露营游玩爱好者,今年锡林浩特周边的露营地开得特别多,平顶山、马都不夜城等地的露营地都特别不错,趁着天气还好,选择在市区周边游,既避免了人群聚集,又能欣赏家乡的风景,一举两得。 10月4日,在阿拉善盟贺兰草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居民张敏与乌海朋友边观赏秋日草原美景,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昨天我乌海的大学同学来阿拉善游玩,我们一起就近欣赏一下阿拉善本地的草原和大漠风光。”张敏说。 这几天,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定远营古城边的巴音湖每天晚上演出的喷泉灯光秀,成了该盟广大居民游玩拍照打卡地,伴随着悠扬的歌曲声,五彩的灯光映衬着“婀娜多姿”的喷泉在夜空中的湖面翩翩起舞,让巴彦浩特镇这座古城更显独特魅力。 有序出游做好疫情防控 10月4日,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白音蒙古乐草原景区秩序井然,来自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的自驾游爱好者相会在这片草原。 “很喜欢大草原的苍茫和广阔,带着家人来看看不一样的草原风光。”游客刘先生说。 “这几天主要接待的是通过网上预约和本地及周边旗县市的家庭游客,选择的路线大多是根河方向的森林游和草原牧户游,7天预计接待游客超过百人。”博扬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王华说。 为满足广大群众假日文化旅游需求,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前发布旅游攻略,提示市民和游客“做好防护为先,提前预约出游,安全常识牢记,文明理性维权”,倡导市民就地过节,提醒域外来呼伦贝尔的游客做好防疫保护措施。 为了保证假日市场安全,国庆节前夕,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召开国庆假日期间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对全市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国庆节假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印发《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加强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全面加强全市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乌兰察布市各景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落实游客接待上限和门票预约制度,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严格落实验码登记、测体温、佩戴口罩、“一米线”排队、防疫用品配备等要求。据统计,10月1日到10月3日,乌兰察布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67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收入0.29亿元。假日期间,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整体市场秩序有序平稳,人员无聚集,未出现举报投诉情况,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宏章皇甫美鲜巴依斯古楞高敏娜李新军) 编辑:石尧
标签 : 蓝冠公司首页 › 12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王凤森(前排左一)深入开鲁县生物医药开发区开展工作。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洪申 开鲁县是一个区位交通不够便利、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人才技术比较稀缺的典型农业大县,近两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亮眼的成就,走出一条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之路,离不开他们的带头人——县委书记王凤森。 当地干部群众眼中的王凤森,谋全局、抓重点、有责任、敢担当。 “只要选对路,发展就有出路。”王凤森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扬长避短、培优增效”的发展路径,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才能让开鲁县走出转型困境。 王凤森坚持“站位全国看开鲁”,深入钻研谋划县域经济突围路径,身体力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强攻产业、锻造长板。经过调查论证,他果断调整产业策略,把生物医药确立为“握指成拳”集中打造的立县产业。编制“产业链图谱”,提出“以链招商、以商招商”路径和“高端产品、高端产业、高端市场”原则,推行“全员全季悬帽招商”。他亲自登门招引上下游、左右侧高端项目,快速形成产业集群“IP引力”。2021年9月以来,王凤森带队招商20余次,落地君业、博霖、轩鸿、金能等亿元级项目10余个;2022年1月至8月,签约各类项目46个,签约额170亿元,到位资金23.69亿元,同比增长120%。 “没有项目就没有明天”。王凤森说:“要深刻认识投资长期滑坡的严峻形势,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实绩,也就没有明天,只有树立了以项目观实绩、比干劲的鲜明导向,才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把握主动和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王凤森主动强化“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从服务于项目”的工作导向,牵头制定“全员服务”刚性制度《县处级领导和部门包联各行各业重点项目责任制》,推行“容缺受理”“拿地即开工”,领导干部代办工作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聘请安全环保“两个管家”问诊把脉,创立部门涉企执法统一向纪委报备、统一由园区组织“两统一”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护航。2022年1月至8月,他现场办公20余次,推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108%,有7家制药企业计划年内投产升规。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王凤森说:“产业兴,百姓才能富,强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让群众嵌入三产融合产业体系中,实实在在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在工作中,王凤森千方百计处理好“着急与着实”的关系,建立三产融合体系,探索基层高效能治理,切实把能力和水平体现到真干事、干成事上。利用长期深耕“三农”领域的学识储备和经验优势,调研剖析碎片化、粗放化、原料化等瓶颈问题,瞄准五大普惠产业,引进一批院士团队打造100个前沿攻关转化基地,引进陕果、京东等“顶流”平台合作营销,聘请中国农业品牌战略中心策划“天工开鲁”公共品牌,带动广大群众兴起“科学种养、科技兴农”热潮,实现增收致富。着眼高效能基层治理,落实组织工作“揭榜领题”,以县镇村三级党群中心为主阵地、以基层网格为治理单元,创新开发“开鲁党建”智慧平台,在全县推行“三心合一、四级联动、五民服务、十员落实”工作机制,平均每月办理民生实事4000余件,实现群众诉求动态清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为充分发挥创新方法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竞争力,9月30日,由包头市科协、科技局、教育局共同主办,内蒙古创新方法研究会承办的2022年“科创中国”包头市首届创新方法大赛启动仪式暨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高校赛赛前培训会在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内蒙古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内蒙古创新方法研究会,包头市科协、科技局、教育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启动仪式。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师生以及各高校师生1000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培训。 启动仪式现场 专家讲座 培训会上,来自国际TRIZ协会主席团成员、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岳,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授冯林,东北大学创新方法推广工作负责人朱翠兰围绕TRIZ创新方法体系、创新方法赛事解读等内容做主旨报告。培训结束后,参赛队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将根据此次老师所讲的知识要点,对项目内容及演示材料进一步完善,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会议现场 据悉,包头市首届创新方法大赛和内蒙古创新方法大赛高校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包头正式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区各地的近200支队伍参加比赛。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通讯员 代雪茹)目前,呼和浩特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行动已经全面展开。近日,呼和浩特机场作为城市的窗口形象单位,闻令而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有效解决了航站楼内外旅客不文明躺卧、乱扔烟头不正确佩戴口罩等问题,确保了创城工作稳步推进。 航站楼巡视监督员引领楼内物业、安检人员开展联合检查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区域谁管理”的网格化管理原则,呼和浩特机场明确了各单位责任区域,各驻楼单位和商户成为了航站楼网格内遍布各处的“固定哨”,各“岗哨”实行“门前三包”,对于发现的本区域内卫生、旅客不文明躺卧和未规范佩戴口罩、飞线等情况,能够及时“吹哨”制止纠正。机场还成立联合检查组,按照规定的巡视路线开展监督检查,针对现场发现的不文明、不符合防疫要求的情况进行现场整改。截至目前,联合检查组已开展了43次联合检查,共检查纠正问题180余项。除机场专职巡视员外,呼和浩特机场还成立了相关人员组成的兼职巡视专班,在保证日常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增加巡视职责,补充巡视力量。各检查组通过互相补充,交替往返,使楼内旅客躺卧、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集中治理力度显露,效果良好。 针对候机楼前和场内公共区管理,呼和浩特机场抽调保洁等人员,及时开展楼前卫生监督清扫,及时清理部分吸烟旅客丢弃的烟头,并加强对吸烟旅客的提示提醒。机场还抽调工程维修人员,维修整理楼前、旅客停车场破损地面,设立停车场景观,打造干净、美观的楼前环境。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9月11日,由呼和浩特市体育局主办的“创城我参与共舞好生活”呼和浩特市全民广场舞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据了解,本次大赛分启动仪式、海选比赛和总决赛3个阶段进行。海选阶段将陆续进行16场分赛场比赛,各分赛场前三名队伍将参加总决赛,总决赛将于10月16日举行。启动仪式现场,千余名健身爱好者从容自信,舞出了风采。开场节目《古韵花翎——梅花赋》别具特色,1200人集体表演的广场操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整齐划一,活力无限。 据介绍,此次比赛旨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创城工作,丰富呼和浩特市广大社区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增进各社区间的交流,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编辑:石尧
月到十五分外明 人到中秋情更浓 金秋时节是团圆的日子 也是收获的季节 内蒙古各族人民 用勤劳奋斗 共同描绘出一幅 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希伯花镇的锦绣海棠果丰收了 中秋临近 希伯花镇的锦绣海棠果丰收了 9月8日 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镇 万亩锦绣海棠核心示范区 红彤彤的果实犹如 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 挂满枝头 在阳光的照射下色泽鲜亮 浓郁的果香四溢 让人垂涎欲滴 希伯花镇有耕地23万亩 林地32.7万亩 这里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 以前林地基本是栽植杨树 没有经济效益 防风固沙的效果并不突出 树木的成活率很低 村民们也都大多 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 收入单一 镇党委积极探索 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 组建30人的乡土果树专业技术服务队 经过几年努力 以锦绣海棠为主的 果树经济林 已经达到4.5万亩 覆盖全镇28个嘎查村 1058户 其中锦绣海棠面积 3000亩以上的超过10个 群众的收入明显提升 基地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务工收入 每年果树管护、秋季摘果临时用工 达5万人次以上 村民们务工收入达500万元 秋日明媚的阳光下 三五结伴的游客 在林间采摘、说笑 一旁采摘、选果、包装的工人们 忙得不亦乐乎 构成一幅动人的丰收图景 小小的锦绣海棠果 红艳艳、甜滋滋 寓意着村民们蒸蒸日上的 幸福生活越过越红火 有种艺术叫玉米皮贴画 65岁的轩辕霞剪刀穿梭 刷了金色颜料的玉米皮 被她裁剪雕琢 一只玉兔镂空的造型中 “中秋”二字现出轮廓 这是轩辕霞为中秋节准备的 玉米皮贴画 轩辕霞是赤峰市林西县农民 是当地玉米皮贴画艺人之一 查干沐沦河右岸 有种艺术叫玉米皮贴画 沐浴5个月阳光雨露的玉米 被收割成粮食和饲料 成为农民一年劳作的收获 而剥落的玉米皮 被精心挑选 经过晾晒着色定型防腐等流程 成为制作艺术品的原材料 一双双伺弄土地的巧手 在农闲的时候 用农作物的边角料 贴出一幅幅质朴灵动的作品 它们源于一蔬一饭 散发着泥土芬芳 烟火蓬勃 欣欣向荣 玉米皮工艺美术产业 是林西县县委、县政府 扶持的重点文化扶贫产业 该产业从2019年开始大力推广 抓培训、建基地、提创意、拓市场 使广大农村女性实现了 守着家带着娃 做着画有钱花 目前 当地玉米皮文创产业 覆盖了4个乡镇14个行政村 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 带动贫困户60余人 制作手工艺产品8000余件 让140多名妇女年增收7000-8000元 地处辽河上游 大兴安岭南段的林西县 是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过渡带 在这里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长达5000年 这里 多民族融合 和谐生活 暑去秋来 盛收可期 中秋时节的林西县 秋果正香满树红 玉米皮贴画艺人 正用勤劳的双手 描绘着花好月圆的幸福生活 巧手“剪”出中秋味 万里此情同皎洁 一年今日最分明 又是临近中秋时 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 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 …
从美丽富饶的黑土地 黑龙江漠河(图源:黑龙江人民政府网) 到琴声悠扬的大草原 新疆哈纳斯村(图源:天山网) 从碧波千顷的喀纳斯湖 到巍峨屹立的布达拉宫 西藏布达拉宫(图源: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从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到七彩多姿的云岭大地 广西漓江美景(图源: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山河壮丽、民富国强 一幅边防固、边疆兴、边民富、边关美的 和谐美丽新画卷徐徐展开 西藏边防官兵海拔5400米巡逻图源:解放军报 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 共同谱写了团结奋斗 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理念 在这里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为生动讲述在党的引领下边疆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边疆人民用勤劳双手和智慧改变家园、改变命运的新故事,深刻描绘边疆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深情告白“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喜悦之情。由云南省委网信办指导,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融媒体精品制作室制作,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联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联合推出融媒体联动产品《8省区党媒大联动·我在边疆望北京》。今天一起来看第一期:“我的家乡美如画”。 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 与西南边陲的七彩云南 千里之隔却心心相连 两块遥相呼应的土地上 各族干部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 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美丽的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景色内蒙古日报供图 要致富先修路 乡村道路建设 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关乎群众生活的大民生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大部分农村交通的真实写照。2012年以前,西盟县中课镇窝笼村唯一的公路陡峭泥泞,群众进城看病就医、孩子就学极为不便,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也没走出过深山。 窝笼村乡村道。奚川江摄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2012年,西盟县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窝笼村彻底告别了“出行难”的历史;2018年,西盟县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窝笼村公路从3.5米扩宽至6米。现如今,走进中课镇窝笼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打通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高速高架桥。奚川江摄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乡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网”织就了西盟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网”,一座座高架桥拔地而起,一条条隧道穿梭在崇山峻岭间,更是连接了城市和农村,架起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 从泥泞难行 到如今路面平坦宽敞,车辆往来穿梭 相同的变化也在内蒙古的平原上发生着 美景所及之处,产业发展之地 均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近年来,以服务脱贫攻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为重点,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服务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 图源: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 在编制农牧区路网规划时,与农牧业产业、全域旅游等工作紧密衔接。如今,巴音淖尔草原观光、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区、河套人文化遗址……一条条农村公路把沿线景点“连景成线,串珠成韵”,让草原美景连片绽放、交相辉映。 图源:鄂尔多斯新闻网 乡村旅游成为城镇居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文旅、农旅形成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村公路也被打造成了产业振兴之路、全域旅游之路、脱贫致富之路。 乡村振兴是包括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 全面振兴 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 是产业振兴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拥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村民一直以来多以放牧为生,经济来源十分有限。 图源:正镶白旗政府网 为了尽快甩掉“穷帽子”,2018年,相距400多公里的北京大兴区与正镶白旗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在星耀镇永合村建起了京蒙农业科技产业园。星耀镇的沙土地,种上了大兴区的西瓜种,瓜农们从小西瓜里学到了“大学问”,为正镶白旗种下了致富的“金种子” 。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今,产业园西瓜、南瓜、甘薯、叶类蔬菜等年产量达7000余吨,累计带动周边多个村约2300人增收,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大兴西瓜”帮扶模式被列入内蒙古全区典型示范,一个西瓜“盘活”一个村、“带活”一方经济成为现实。 在千里之外的云南 两次走进央视演播大厅 连续四次被《焦点访谈》报道的 李子沟开花洋芋 也和星耀镇的西瓜一样 撑起了脱贫大产业 让村民们走上了产业致富快车道 云南昆明东川区李子沟村是高寒山区,当北方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时,这里依然阳光热辣,气温、土壤都特别适合洋芋生长。 采挖洋芋的群众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2011年起,李子沟就把洋芋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培育出的洋芋蒸煮后呈金黄色,像展开的花瓣,营养丰富且口感好,由此打响了东川“开花洋芋”的品牌。如今,“东川大洋芋”还以新媒体营销+产品差异化塑造的模式,为乡村振兴中地方农产品产业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张顺东夫妇为家乡东川农产品“代言” 2015年至今,李子沟村脱贫人口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45.1%,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目前,村里成立了李子沟村长宇“开花洋芋”合作社和李子沟村养鹅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从业人员427人,2022年总产值1300万元,人均年收入14513元。“开花洋芋”变成了农户的致富宝贝,实现了“土豆”变“金豆”。 道路通了 钱包鼓了 生活好了 乡村振兴 还要留得住乡愁 夏日的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青山苍翠,绿树成荫,潺潺溪水从村中流下,一幅七彩稻田画在田间铺展,不时有游客在寨门前拍照留影。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游客们 司莫拉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保留着古朴独特的佤族民俗文化。脱贫之后,为了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司莫拉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农旅联姻、三产融合的思路,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司莫拉彩色稻田 近年司莫拉启动了幸福佤乡综合开发项目,还原佤族风情,增加民族元素,建成了佤族特色幸福餐厅、大米粑粑厂等。在保护民族特色的同时,司莫拉坚持科学开发,最大限度打造留得住乡愁的幸福司莫拉。去年,司莫拉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0元,比2019年增加7412元。 乡村振兴 不仅包含农民渴望已久的发展梦、小康梦 还包含根植在新生活上的生态梦、家园梦 夏日里的“中国最美山地草原”扎鲁特草原,逐渐热闹起来。这里不仅是旅客们向往的地方,“生态画笔”更是勾勒出了美丽的“乡愁画卷”。 图源:扎鲁特发布 近年来扎鲁特旗大力实施收缩转移战略,投资近10亿元进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移民搬迁等,789户2116人迁离后,百万亩草原成为无人无畜的生态保护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鼠兔与禽鸟的自由天堂。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使游玩中国最美山地草原、感受民族文化成为扎鲁特旗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图源:扎鲁特发布 为了让旅游红利更多惠及农牧民,扎鲁特旗以全域旅游为契机鼓励各苏木镇农牧民大力发展牧家乐、农家乐,通过骑马、摔跤、射箭、搭建蒙古包等内容丰富的娱乐实践活动,让游客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生活,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霍日格嘎查的不少牧民开办了牧家乐,挣上旅游钱。 “云”卷霞舒 “蒙”寐以求 乡村振兴绘新篇 边疆村寨焕新颜 云南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内蒙古 在祖国正北方 相隔千里,共望北京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联合指导 云南省委网信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辽宁省委网信办 吉林省委网信办 黑龙江省委网信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 活力内蒙古 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客户端 中国吉林网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 吉视通客户端 黑龙江网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广西新闻网 广西广播电视台移动客户端广西视听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西藏日报·西藏日报客户端 西藏广播电视台·珠峰云客户端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客户端 …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鄂尔多斯市坚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快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先行区,奋力开创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美好未来。 能源绿色革命蓄力加速。聚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把新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以绿色低碳推进存量升级,以高端示范引领增量转型。建成新能源装机413.8万千瓦,在建1526万千瓦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比重超过50%,初步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区域新型电力系统。 现代煤化工绿色链条高质量延伸。围绕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精细化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鄂尔多斯市发展煤化工的成本、规模等优势,不断延长绿色产业链条,加快布局煤基燃料、煤基化学品、煤基新材料、能源绿色转化四大产业链,推动中煤能源、汇能煤化工等现有头部企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水耗,到2025年,全市建成煤化工产能超过2500万吨,能效基准值以下产能全部清零,力争单位能耗、水耗全部达到国家先进值。 “风光氢储车”绿色产业破题起势。坚持系统观念、链式思维,把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一体推进“风光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配套和场景应用拓展,初步形成了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中车为龙头的风机产业链;以远景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风光氢储车”等绿色产业集群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成为“十四五”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 零碳园区打造世界标杆。抢抓“双碳”机遇,立足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能源革命交汇点,倾力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对标国内外一流园区,完成零碳产业园空间和产业规划,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绿氢的零碳能源岛,实现产业园一期100%清洁能源。通过打造“标准地+标准化厂房”等创新举措,实现企业“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制定零碳产业园国际标准,推广能碳监测,构建零碳生态圈,打造更多“鄂尔多斯制造”的零碳产品,实现更多绿电供给消纳和二氧化碳减排,力争到2025年,实现百亿度绿电供给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破局之策,建立财政科技投入连续三年保持15%刚性增长机制,出台“科技创新30条”“人才新政30条”,成立全国首家碳中和研究院,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推进减碳等技术研发与服务,为鄂尔多斯绿色低碳转型全面赋能。 绿色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来源,今天的鄂尔多斯正在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扬帆起航,以奋斗和担当建功新时代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贾小燕
“原来蜜蜂可以增加授粉的几率,更容易增加向日葵的产量。”近日,乌拉特前旗新安镇乌海村村民王永枝兴高采烈地说,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下乡进入田间地头,农民才有了面对面掌握种养殖技术的渠道,才有了科技兴农增加收入的认识。 当日,自治区农牧厅组织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进乌拉特前旗,在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拥军为系统内百名党员进行生动的党课宣教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农牧科技讲座接着在新安镇举行。辖区先锋村、乌海村的种养殖大户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来自旗农牧和科技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受益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到的农业种植知识尽快运用到实际种植上来。先锋村副主任王斌说,农牧业科技专家下沉到园区、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宣讲和技术指导,改变了农牧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方式,变过去农户“上门找”为现在的“下去送”,作用大,效果好。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是乌拉特前旗“三个一百”引航农牧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与旗委宣传部将共同开展为期3个月的“百名专家到重点村、百名特派员到示范户、百场讲座到田间地头”“三个一百”宣讲活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种养殖知识的宣传普及面,拓展服务半径和服务人群,化解农户在种养殖过程中的“急难愁盼”。(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林喜) 编辑:贾小燕
长春多家旅行社联合推出“阿尔山避暑节”旅游产品;沈阳旅行社联盟推出“夕阳红”系列产品;黑龙江省中青旅打造“兴安网红嘉年华”活动……随着暑期的到来,兴安盟旅游市场也开启“高温”模式,在多地跨省游的恢复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兴安盟旅游市场迅速升温,日渐热闹起来。 继端午小长假兴安盟旅游业迎来强势复苏之后,该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产业迅速升温。今年上半年,兴安盟共接待国内游客387.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26亿元;全盟6月份单月国内游客达10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4亿元,占上半年比重约3成。 政策加持“惠聚”大美兴安 “这里,真的很清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了花草树木的清香,这里的火山遗迹更是壮观,不虚此行!”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吴先生在游览阿尔山景区时兴奋地说。连日来,随着兴安盟、阿尔山市和阿尔山景区三级旅游团队奖补政策的陆续出台,阿尔山游客咨询量急剧暴增,迎来游客潮,众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和区内的游客对这里的青山绿水格外喜爱。 自6月1日兴安盟举办“惠”聚兴安盟·“唱”游阿尔山系列活动以来,在景区景点门票半价、星级酒店住宿8.8折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兴安人游兴安、内蒙古人游兴安、全国人游兴安日益火爆,助力了旅游市场复苏发展。活动期间,还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景区门票、星级酒店、等级民宿、文创用品商店等类别旅游消费券,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兴安盟旅游业尤其是阿尔山旅游市场回暖态势明显,阿尔山——柴河景区旅客人数由5月份的日均18人增加至当前单日1000余人。 项目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在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的“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铲车、挖机、汽车的轰鸣声交相辉映,建筑工人们穿梭在工地上,忙碌不停。 宝城村“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项目是突泉县充分挖掘辽风金韵、地域特色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2.6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规划设计,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多位一体的“辽金主题”文化田园体验目的地。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农家乐、主题民宿等“旅游+”产业,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品牌。 年初以来,兴安盟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大地风景、北京太伟、黑龙江草根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对接,谋划实施了突泉宝城村辽金主题文化田园综合体、扎赉特旗巴彦塔拉·秘境河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乌兰浩特湿地风光景区等40个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50.9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4.34亿元,同比增长360.9%。截至目前,全盟开复工项目共34个,开复工率达85%。 文旅活动“搅热”旅游市场 初夏时节,在绿草如茵、美不胜收的乌兰毛都大草原上,2022·乌兰毛都草原牧民那达慕开幕式暨金马鞍风景区开园仪式举行,“兴安人游兴安”活动同步启动。科右前旗委副书记、旗长王立东表示:“在黑龙江中青旅的整体运营、景域驴妈妈野奢帐篷营地的打造、众缘集团的协助宣传下,金马鞍景区将会发挥出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带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 在洮儿河畔,音乐、沙滩、篝火、烟花……一幅绚丽的夏日缤纷画卷在乌兰浩特市神骏湾生态体验区徐徐展开。随着2022·神骏湾沙滩狂欢节的举办,清凉的夏日之旅开启。6月份,累计1.8万人次来到这里打卡游玩。 年初以来,为活跃旅游市场氛围,丰富游客游乐活动内容,兴安盟以节庆赛事活动等为抓手,先后举办了“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活动、乌兰毛都草原牧民那达慕暨金马鞍风景区开园仪式、神骏湾沙滩狂欢节、“相约兴安盟共谋新发展”线上旅游招商推介活动、“醉美草原”主题月等各类文化旅游体育活动30余场次,参加活动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余人次,有效刺激了旅游消费市场回暖升温。 丰富业态“延伸”产业链条 在科右前旗城中草原,兴安盟首个街景车集市——前·海不夜街客流穿梭,以“夜购、夜游、夜娱”夜间经济为主题的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成为当地美食文化新地标。 在阿尔山市伊尔施街“金莲花街”夜市,烧烤区、小吃区、蔬菜水果区、百货区各类商品应有尽有,夜市平均日人员流量2000—3000人次,日营业额2万余元,成为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 在位于兴安盟体育馆西南侧、归流河东岸的乌兰浩特市雪花啤酒屋,自正式迎宾以来,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以来,兴安盟大力发展特色餐饮、特色购物、特色文化街区和夜间经济等产业,着力延长旅游消费链条,努力破解商业配套不足、产品档次不高、消费体验不佳等问题。在神骏湾、城中草原等重点景区增加夜游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旅游业态和消费市场,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兴安盟还积极与国内旅游大市场对接,先后赴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区多次举办旅游推介会,并依托深圳“中旅联政企V通”平台举办“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线上旅游招商推介活动,出席企业近300家。广泛联系周边省市及区内旅游行业协会和企业,先后邀请黑龙江、包头、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300余家旅游企业来兴安盟踩线对接。全力挖掘本土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小长假、双休日,鼓励发展乡村游、近郊游等业态,上半年全盟小长假旅游人数达到131.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高敏娜 通讯员 张伊)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