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烟花爆竹、禁堆旺火不仅能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且对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过节绝不燃放烟花爆竹,如果发现有人燃放,也会上前制止。”“我是党员,更应该带头,还会动员亲朋、邻居加入禁燃的行列。”1月14日,在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展的禁燃宣传活动现场,不少商户、市民纷纷表态。记者了解到,自1月14日起至3月20日,我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为进一步推动禁燃工作,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丽青城,赛罕区多管齐下加大宣传力度,让“禁燃令”深入人心。 确保户户知晓“禁燃令” “您好,这是咱们赛罕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您仔细看一下。”1月14日,在前达门路锦绣福源小区东门,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地向商户宣传“禁燃令”,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 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纪检宣传股工作人员董家鹤介绍,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关乎社会文明进步。赛罕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连日来周密安排,集中力量走街串巷开展宣传,呼吁市民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点放孔明灯,不堆燃旺火,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春节期间,各大队会不间断地巡查,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节日环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城管执法部门向沿街商户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倡议书》之外,赛罕区各个社区对居民小区采取登门逐户发放“禁燃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材料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承诺书》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发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的倡议,倡导市民自觉遵守“禁燃令”,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违法违规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此外,赛罕区辖区内的多所学校也通过家庭宣讲的方式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的宣传。 市民支持“禁燃令” “以前过年、过节都会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有节日气氛,但是燃放爆竹过后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地面上还有爆竹碎屑,更重要的是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燃放烟花爆竹的弊远远大于利。”市民周先生表示,今年我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他举双手赞同。 家住邮电长乐小区的孙先生今年已81岁,对于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他同样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主任医师于海彬介绍,每年春节期间,医院都会收治很多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有的手被炸伤,有的耳朵流血,有的眼睛受伤。今年全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受伤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医护人员也不会那么忙乱了。 美好家园创建需要每位市民共同参与,“青城蓝”需要人人守护,禁燃工作人人有责。敕勒川路街道万正尚都社区书记郭俊伟呼吁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积极参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堆燃旺火工作,我市公安、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将加强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规生产、运输、销售烟花爆竹和燃放烟花爆竹、堆燃旺火行为。(记者 王 英) 编辑:郭伟伟
标签 : 蓝冠中心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包头市供热条例》的决议 (2022年1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修订的《包头市供热条例》,由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编辑:孟捷
中央气象台12月27日06时继续发布低温蓝色预警: 受寒潮残余势力影响,我国南方大部气温回升缓慢,持续阴天寡照。预计27日至28日,贵州、湖南、广西、广东西北部以及重庆东南部、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左右,其中贵州中东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可达7℃。 防御指南: 1、人员要注意添衣保暖;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低温天气的防御准备; 2、门窗、围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3、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4、留意有关媒体报道大风低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5、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对准备工作。 编辑:郭伟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郝佳丽)12月15日,自治区司法厅举行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聘任仪式,为专家代表颁发聘书,赠送《法律法规全书(第十九版)》。据悉,此次74人被聘为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库首批专家,参与政府立法工作。 为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自治区政府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在自治区政府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自治区司法厅决定建立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库。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库分为法学类,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类,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类,入选专家经过个人报名、单位推荐、资格审查、集体研究等程序产生。他们是法学界或各领域的行业翘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对于群策群力做好立法工作十分有益。 专家代表、自治区律师协会会长巴布表示,很荣幸能够入选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库,欣喜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入选专家库只是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个时期的重大会议精神,为地方立法工作贡献力量。 据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白永平介绍,提高立法质量是立法工作的核心。建立自治区政府立法专家库、聘任立法专家参与依法立法工作,是借助外力提高政府立法质量的有利举措,也是法治内蒙古的创新之举。今后,专家将参与自治区政府立法项目的论证、评估等环节工作。专家的参与,必将有力推动自治区政府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孙静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12月10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宣讲团深入巴彦淖尔市宣讲。 在巴彦淖尔市党政大楼会议中心,自治区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会议精神在我区落地生根》为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以及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动全会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巴彦淖尔市党员干部进行了全面解读。 巴彦淖尔市委党校副校长贾贵庭听完宣讲后说:“乌老师讲得非常生动,非常精彩。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把握未来,以史为鉴开拓未来,把今后的工作做好。作为党校教师,我们要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纳入教学体系中,让广大学员、党员干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用会议精神武装头脑,开拓工作。” 当天下午,乌恩奇深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街道金沙社区作了宣讲报告,并与社区党员及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老党员苏万录结合六中全会精神,朗诵了自己写的一首诗:“社区党组织,心系社区中,不忘初心情,领导做表率,员工给力冲。党建在创新,勇做排头兵,大家齐点赞,致敬实干人。”现场气氛活跃,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川街道江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美丽问道:“我们怎样把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融合起来,并学习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群众?” 乌恩奇认真回答:“要说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个蓝图的话,那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相当于施工图,他们是息息相关的。把全会精神学好了,也就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精髓要义学透了;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好了,也就落实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要求。” 随后,乌恩奇又深入河套学院,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对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场解疑答惑。 河套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学生王月艺说:“请问乌老师,如何加强青年学生对全会精神的领悟和实践能力?”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尤其用了领悟这个词,我们经常讲,大道必简,贵在心悟。还有就是如何实践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把党史学好学深学透学到位,读懂中国共产党党史,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学生没有远大理想信念,你是飞不高走不远的。此外,还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乌恩奇耐心回答。 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俊红说:“通过这次宣讲,进一步推动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在高校师生当中的走深走实。乌部长问答式宣讲形式新颖,很有针对性,对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解答,这种辅导方式,特别适合高校学生,这样的宣讲也更接地气。” 编辑:任镜宇
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人民医院有一位年轻的90后护士叫单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先后两次进入医院隔离病区,累计工作70天,随后又报名参加了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服务期达40天。她多次逆行出征,是位名副其实的抗疫天使。 单晨是鄂温克旗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的一位普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5年间,一步一步成长为成熟稳重、护理经验丰富的内科护士。她在工作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她用满腔热情把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用娴熟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得到了医院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疫情来袭 冲在抗疫一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医院立即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医疗梯队,建立了强大的防控体系。接到科室通知后,她积极响应报名:“我年龄小,没有家庭负担,没有孩子需要照顾,我去,我去!”她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疫情当前,她不能置身事外,一定要冲在最前面。 最终,她被分配到了发热病房,开始了正式的抗疫工作。2020年的1月和2月她在发热病房分别工作了半个月。 进入隔离区护士们需要严格按照步骤穿好防护服,当班的同事之间要互相检查,不能露出一丝一毫的皮肤,以防感染。穿防护服步骤繁琐,用时要大半个小时。而脱防护服流程更重要,也更讲究,所需时间是穿防护服的两倍。病区里的护士们的防护服已经被污染,如果脱防护服时没有按照指南严格操作,就会让病原体留在内衣里。 因为是隔离病房,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所以他们的一日三餐,产生的污染性垃圾,以及病房卫生间、垃圾桶都是需要隔离病房护士去处理。 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每每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她都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不适,继续工作。有些患者因为隔离时间较长出现了一些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她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情绪得到释放。 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当她脱下防护装备,脸上的压痕久久不能褪去,耳朵被防护口罩长期按压导致剧痛,双手皮肤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而苍白皱褶……虽然很辛苦,但每当看到隔离患者平安走出隔离病房,心里都是满满的欣慰和满足,护理工作是一份值得自豪的工作。 再上战场 支援海关疫情防控 2020年7月,医院护理部通知她要继续前往传染病房进行为期40天的隔离区工作,她马上收拾好洗漱用品前往了传染病房,并顺利地完成了隔离区工作。在进行休整隔离的最后一天,医院发出了关于自愿报名支援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海关为境外输入人员采集核酸的相关通知后,她依旧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成功入选。休整隔离结束当天,她抓紧时间回家,在和家人短暂团聚后,便和其他37名队员一起前往了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 在到达呼和浩特市后,她认真参加岗前培训,严格遵守白塔机场海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状态,确保每一位境外人员的核酸采集精准到位,她和队友们积极配合,绝不允许漏采一位新冠病毒携带者。 单晨支援白塔机场海关,为境外输入旅客采集核酸 在支援工作期间,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准备工作,提前1小时就到达核酸采样方舱准备采集用品。在为期40天的支援工作期间,她和其他37名队员共为1553名境外人员完成了核酸采集,无一例漏采旅客,圆满完成了这次支援任务,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40天的历练,她也学习到了很多核酸采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回到医院后,应医院要求,她先后两次为核酸采集室护士和基层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及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她将所掌握的知识、操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员们。 钻研技术 专业技能强 日常工作中,她每天早早地来到病房,对患者嘘寒问暖、整理床单、量血压、测体温、采血;同他们聊天,告知他们注意事项;鼓励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她说,护理工作虽然辛苦,但患者一声简单的“谢谢,你辛苦了”,她的所有辛苦就会升华为一种荡漾于心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转化成她无尽的工作动力。 单晨为患者量血压 心内科病房常年患者较多,护理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她知道要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就要在各个环节上都不断提升自己。配药扎针不但要准,而且要快,练就一身超强本领是必须的。面对成堆的液体,在配药过程中,玻璃瓶扎上手,血汩汩地流是常有的事,虽然伤口疼痛,但她在包扎后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心内科老年患者居多,血管条件大多不好,她就在闲暇时间仔细研究和揣摩家里老人的血管,渐渐地悟出了一些技巧,随后在输液器上反复练习自己的静力。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她都能从容应对,一针到位,减少患者痛苦。她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擅长疑难及无痛静脉穿刺术,受到患者家属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记得有一位83岁的心衰患者,周身水肿,四肢水肿最严重,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护士穿刺几次都没有成功,患者家属很着急,她一边安抚家属的心情,一边帮忙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凭借着多年累积的经验,最终在左前臂按压血管周围的浮肿部位,使水肿液驱散至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静脉显露后立即消毒与穿刺,并取得成功。 她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钻研新的护理技术,并有效地利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多年来,单晨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信赖,她深知作为一名护士,要用春天的雨露去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要用有力的双手搀扶患者走过心灵的沼泽,要积极与患者架起一座座心灵之桥。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护士,她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内蒙古医院协会供稿) 编辑:陈超
12月9日15时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央视新闻将推出视频直播。 届时,内蒙古日报全媒体记者将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小学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现场,通过草原APP直播记录孩子们的观看、互动过程,与孩子们一同了解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文字:尤琨 杨林枝 海报设计:庄圆 编辑:任镜宇
近日,美年大健康内蒙古负责人王荣在经营中遇到了难题,想到包头今年刚刚启用的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王荣通过平台进行了投诉。令王荣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投诉立即被受理,还得到跟踪式服务。“尽管经营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反馈渠道畅通,让我们企业很放心。”王荣说。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上线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的盟市。目前,该平台已在内蒙古12个盟市全部推广。“改善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拿出过硬的手段,让这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 每月通报典型案例,持续推进作风转变 今年初,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发布《关于发挥监督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提出8条措施,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过去存在的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大都是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必须用制度铲除破坏营商环境的顽疾,让投资人、企业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通过明察暗访和深入调研,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梳理出一批典型案例,分析问题根源。 “内蒙古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杜延峰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领域事项、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收受他人财物,严重侵害企业利益……”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了6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为强化警示教育,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每个月通报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累计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215批385件,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强化责任落实。 通过智慧平台,畅通举报、处理、督办流程 “您好,我想向工作人员当面投诉。”“好的,请您稍等。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很快到达4号厅。”包头市昆都仑区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模式,在群众办事场所设置“请您监督”一键投诉设备,畅通举报、处理、督办流程。 为根治顽疾,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委监委上线智慧监督平台,用科技手段助力营商环境改善。包头市纪委监委将“码上监督马上办”和“重大项目掌上监督”作为突破点。一方面,在各级窗口设置1110个监督二维码,对群众“扫码”反映的问题督促马上办理;另一方面,开发重大项目掌上一点通APP,为全市714项重大建设项目制作专属二维码766个,通过手机即可随时查看项目进展。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上线运行“清风青城·e码监督”平台,开启城市智慧监督新篇章。该市纪委监委构建数据整合共享工作机制,逐步升级优化智慧监督平台,关联算法模型,生成预警信息,通过数据流转机制推动多部门协作督办。 据了解,目前“清风青城·e码监督”平台共搭建模型52类,产生各类预警数据近4万条,督办处理率达90%以上。该平台集成21个权威投诉举报平台入口,设置双重评价体系,建立诉求结果再监督机制。此外还开通了“党风政风随手拍”功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监督。针对各类民生资金申请、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平台准确预警了191人的疑点数据。 针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开发专项监督平台,以去存量、遏增量为目标,自动生成房地产项目风险预警,设置三级督办流程。目前,该市纪委监委推动解决遗留项目586个,对33个在建项目人防工程验收风险生成预警,并推送核查处置,倒逼自然资源、住房建设、行政审批、人防等部门规范行业标准,以监督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线上线下联动,快速处理问题 今年夏天,在呼和浩特清风房车营地,看车、订车的群众络绎不绝。营地负责人李艳艳告诉记者:“我们5月份开业的时候,遇到了用电难题,没想到一个举报电话,问题得到解决。” “线上线下联动,才能形成群众敢举报、举报必受理、受理必有果的氛围。”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对照优化营商环境26条“负面清单”,共受理和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63件,立案27件,处分45人。 针对“12345”接诉即办工作中出现的群众满意率低的问题,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对27个地区和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推动单位“一把手”落实主体责任,把每一件接诉即办事项做好、做扎实、做到位。 不久前,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接到某企业举报,电力部门“一把手”贾某某在供电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导致该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市纪委监委随即组建工作专班,深挖“小线索”背后的大问题、“小反映”背后的大背景,推动案件进一步深挖彻查,相关违纪违法行为被严肃查处。 随着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将行业业务数据和监督预警数据相融合,逐步形成由纪检监察机关、各职能部门、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共同参与的预警督办协同监督模式。 《人民日报》( 2021年12月03日14版) 编辑:王美花
阿格尔与莫日根共同编创的《浪漫草原》,以青年男女热情勇敢、奋进拼搏、成家立业的浪漫景象为主线,演绎出新时代农牧民在草原上幸福生活的场景,表达出农牧民率真性情与浪漫情怀。 张旭摄 《浪漫草原》是继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民族歌舞剧院创排《戈壁沙丘》《爷爷们》的第三部获奖舞蹈作品。《戈壁沙丘》和《爷爷们》分别获得第九届和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 张旭摄 “《浪漫草原》能够获奖是因为它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并将生活中提炼出的新艺术元素,非常巧妙地融合于民族民间舞,传达出农牧民的快乐、幸福和情怀。”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彭飞说。 舞影佳创提供 “《浪漫草原》完全打破了原来民间舞的编法,打破了蒙古族舞蹈的固定模式,在民间舞的创作上走出了全新步伐,这种创造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中国舞协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冯双白点评道。 张旭摄 “作品的编排中运用了电影慢镜头和快镜头的方式。慢镜头是想让年轻人踏踏实实生活,慢慢地去体验生活;快镜头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这个作品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正能量。”呼和浩特市文旅投集团民族歌舞剧院编导、演员阿格尔说。 张旭摄 “这个作品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打磨,终于有了收获。”呼和浩特市文旅投集团民族歌舞剧院演员张羽琪说,“我们跳了贾作光老师的经典作品,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们不仅是在传承经典、传承民族文化,也是在弘扬民族文化。” 舞影佳创提供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经中宣部立项、中央两办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于1997年创立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价奖项,是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也是目前中国舞蹈艺术领域唯一保留的全国性奖项。 众观工作室出品 见习记者:王丽红 新媒体呈现:马铃翔 编辑:任镜宇
呼伦贝尔草原的5月不是残雪消融、牧草仍黄吗?当地人和这几天有“眼福”的外来客会告诉你那是“老皇历”了:以往要6月才披上的“绿装”,已在5月下旬渐次铺开。片片草原绿如茵,牛羊徜徉逐新绿,好一派夺目的北国风光! 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资料显示,当地天然草原牧草返青时间比常年偏早5至9天。至5月中旬,天然草原牧草全部返青,生长高度为10至13厘米。 记者驱车走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绵绵细雨打湿衣裳,清新翠绿尽收眼底。在陈巴尔虎旗白音布日德嘎查,记者遇到正在放牧的乌日力格,她高兴地说:“近几年春旱严重,每年春天都是牲畜最难熬的日子,但今年不一样了,我们的牲畜吃上了可口的‘早点’”。 在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里,也是青山绿水,白桦婷婷。额尔古纳市恩和农牧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宝华说:“在我的印象中,今年是15年来绿得最早的一年。” “早绿”得益于气候和降水,由于4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偏多,对牧草长势极为有利。 “早绿”更得益于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的叠加效应。呼伦贝尔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牧草返青早、长势好,与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实施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等密不可分。 近5年来,呼伦贝尔市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25.3万亩,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处,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20万亩试点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记者站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看到呼伦湖水量充足,湖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烟波浩渺、芦苇繁茂。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窦华山说:“通过实施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湖泊周边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控制,湿地面积恢复扩大近300平方千米。” 位于呼伦湖周边的巴尔虎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体,生活在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的牧民侯玉广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如今生态治理见效了,沙子不见了,到处都是绿绿的,我们的草原又恢复了生机。” 呼伦贝尔草原提早返青,也为草原上的生态旅游带来了机遇。一些草原上的草原旅游景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提早进入了接待游客的准备当中。一位景区负责人说:“过去看草原要等到7、8月,没想到今年5月景色就这么好了,欢迎大家来呼伦贝尔做客。”(记者于长洪、赵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