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气温骤降,但乌兰牧骑队员的脚步却愈发匆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草原深处,走进阿其图乌拉苏木、额仁淖尔苏木、朱日和镇等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活动。白色的蒙古包旁,悠扬的马头琴声拉开了演出序幕,长调、顶碗舞、吉他弹唱等节目接连上演,赢得牧民们阵阵掌声。 “现在生活好了,文化娱乐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欢看乌兰牧骑演出,他们总是能说到我们心坎里。”牧民额尔敦毕力格是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乌兰牧骑队员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说唱结合,接地气,有情感,通俗易懂。广大农牧民群众也为这样的宣传宣讲服务形式点赞:“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永远的乌兰牧骑。”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在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为牧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广大乌兰牧骑队员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好声音传遍草原深处,“红色文艺轻骑兵”本色在新时代更加鲜亮。 秉承红色基因,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吉祥草原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当时仅有9名队员。老乌兰牧骑队员回忆,过去的农牧民多居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走几十里地才碰到一两个蒙古包是常事,农牧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正是这样的地域和人口特征,催生了乌兰牧骑。 65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岁月悠悠,依然坚守着那份信念;初心不变,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兵分队精心创作了歌曲《初心不变》。“创作优秀的文艺节目,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和边防民兵传递党的好声音,是我们职责所系。”队长扎那说。 从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内蒙古军区组织19支边境旗市的乌兰牧骑民兵分队深入边防一线宣讲,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向深入,队员们创作了40余个文艺作品,将党的好声音送到边关嘎查。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吉祥草原,“乌兰牧骑”正在成为宣讲“轻骑兵”。 乌兰牧骑队员深入草原深处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吉祥草原。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供图 “老队员讲乌兰牧骑队史,我没听够,那些感人的真人真事让我落泪,脑海里一下有了画面,我要把这些都创排成作品,演给群众看,这是我一定要去做的事。”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员娜仁图那拉感慨地说。 培植队伍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策划了“国家象征标识及建筑标识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内容,引导队员将个人才华与理想同时代与人民的需求共情共鸣、共生共荣,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捍卫者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 乌兰牧骑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入了红色基因。65年来,乌兰牧骑用文艺弘扬正能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力量。时代在变化,但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没有变。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乌兰牧骑+服务,不断创新方式服务农牧民 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也对乌兰牧骑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我们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小分队,每支小分队服务不少于10个嘎查村(社区)服务点,每个点上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综合志愿服务,和相关部门一起,为农牧民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送医送药等服务。 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员额日登巴音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家住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的青克乐都仁和他的邻居们,只要得空就去三四十公里外的村艺术队参加培训,他们有的人不识字,却会弹奏多种乐器。“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的歌舞,而且需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歌舞。作为乌兰牧骑人,成全他们的热爱也是我们的使命。”额日登巴音表示,愿意把更多的艺术培训带给农牧民群众,让他们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梦想。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同相关部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先后走进全市9个旗区的100余个嘎查村社、150余户农牧民家庭中开展主题演出服务活动330余场,建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帮扶点5个,开展文艺辅导服务230余次,服务受众约35万人次。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老百姓的内心,不断为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支持。“法治乌兰牧骑”就是“乌兰牧骑+”的生动实践。 鄂尔多斯乌兰牧骑队员在母亲节为乌审旗黄陶勒盖嘎查村民分发法治宣传手册。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供图 “女士,你这样会给路过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危险,请你赶紧给狗拴上绳子,否则我们就报警了。”乌审旗黄陶勒盖嘎查村口正在上演小品《遛狗风波》。今年母亲节,鄂尔多斯乌兰牧骑30余名队员来到乌审旗黄陶勒盖嘎查为当地村民送去了法治科普节目。“我们这些老年人对于法律相关知识了解得少,像这样把法律知识结合到节目中的形式我觉得很好,大家看节目看得高兴的同时,顺便也学习了。”村民其木斯林说。 同时,鄂尔多斯乌兰牧骑和当地司法部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服务,让群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感受法治,接受教育。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是乌兰牧骑永远不变的情怀。今后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将继续把法治文化融入到基层文艺演出活动中,创作出更多正能量、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优秀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推动法治乌兰牧骑工作再上新台阶。”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长丁云岗如是说。 同时,内蒙古不断开发“网上乌兰牧骑”“数字乌兰牧骑”,成立乌兰牧骑辅导工作队、志愿服务工作队,为基层农牧民提供艺术培训服务。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出一支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始终做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给农牧民,以精准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巴音德力格说。 队员们欢快地起舞。陈琳摄 截至目前,内蒙古各地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队员发展到3500多名,职能也由最初的“宣传、演出、辅导、服务”拓展为“创作、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成为根植农村牧区的独特文艺团体和内蒙古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 新人新作新形式,把更多传得开的精品奉献给观众 马头琴悠扬、架子鼓明快、钢琴婉转、蒙古舞热情……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一专多能”比赛现场,来自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90后年轻队员岳建华一口气表演了4个不同项目,精彩的表演收获现场一致好评。 岳建华收获了满意的分数,年轻的面庞洋溢着笑容。“一专多能”是乌兰牧骑队伍选拔队员的标准之一,要做到能在各种艰苦条件下随时随地胜任各类演出、各种角色,不仅要样样拿得起还要演得活。目前,内蒙古乌兰牧骑队伍中的90后队员占比达38.7%,大学以上学历的队员占比达64.2%。 “设立‘一专多能’比赛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展示、成长的平台,让年轻人有机会多学点东西。”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原团长、老一辈乌兰牧骑队员那顺说:“在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能看得到每一个乌兰牧骑队员精神状态都非常饱满,编排的节目也都有不同,有新的气息、新的表演,现在是属于年轻人的最好的时候。” 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一专多能”比赛。人民网刘艺琳摄 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新理念,不断对乌兰牧骑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而年轻血液的注入,让乌兰牧骑加快了宣传形式的创新,网上“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乐奏响,节奏时而悠扬,时而欢快,一曲《心中的草原》穿越屏幕与观众见面。11月9日,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云上舞台抖音线上直播正式启动。“真好听,悠扬的长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草原,谢谢各位艺术家。”一条条直播留言瞬间刷满屏幕。云上舞台首播中,浏览用户达到7900余人次,单场观众人数达到6400余人次。 “因为农牧民居住分散、作息时间也不统一,所以我们特设云上舞台,以‘乌兰牧骑+线上演出’的形式,让广大农牧民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乌兰牧骑演出,提供了随时看、随地看的便利条件。”85后队长宝音满达介绍说。 几个月前,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宝音满达和队友达楞巴雅尔、阿拉腾嘎尔迪一起创作了《向阳绽放的马兰花》。宝音满达说:“鄂托克前旗是马兰花之乡,我们通过音乐作品讲述家乡的故事,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启动云上舞台抖音线上直播。受访者供图 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开发“乌兰牧骑online”小程序,推出“现场教学+网络教学”,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打通各类线上线下资源。疫情期间,组织乌兰牧骑队员创作各类短视频作品,利用“网上乌兰牧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播放量达千万余次。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政策,为75支乌兰牧骑配备演出大巴车,新建乌兰牧骑宫,举办乌兰牧骑艺术节、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开展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乌兰牧骑月”等活动,促进乌兰牧骑互相学习发展。 有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强力支撑,全区各支乌兰牧骑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演出热情,不断推陈出新,一部又一部精品诞生。2019年,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舞蹈团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文华大奖,实现了内蒙古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情景大剧《母亲都贵玛》。陈琳摄 新时代再出发,乌兰牧骑会永远扎根生活沃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永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富丽娟 刘艺琳 寇雅楠) 编辑:贾小燕
标签 : 蓝冠1956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皇甫美鲜 郝飚 高敏娜)北方人有“猫冬”的习惯,一进冬天人就歇着了。可眼下在内蒙古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重点项目建设正酣,工程进度有力推进,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掀起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红的新浪潮。 厘清“作战图” 11月9日至月11日,鄂尔多斯市召开2022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观摩会,会期两天半,以现场观摩和总结会议的形式召开。通过观摩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康巴什区,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的重点项目,赛重点、亮成绩、相互学,冲刺四季度,迈向新目标。 在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伊金霍洛旗旗长吴云对记者说:“项目整体建设年产46GW硅棒硅片、30GW电池及5GW光伏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39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70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7000人。” 项目建设和投资是稳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鄂尔多斯市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化为推动重点项目的动力,切实增强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四个超千亿”“四个典范城市”“四个一流”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乌兰察布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大起底工作的安排,在抓好园区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盘活闲置土地工作,先后引进8家企业盘活土地5宗830.26亩,力求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使产业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明确。 兴安盟实施冬储、春播、夏忙、秋收项目建设“四季行动”以来,各重大项目针对当年计划投资完成情况,制定出施工“冲刺”计划,全力以赴抢工期、抓进度。 提升“加速度” 让重大项目建设跑起来,把重大项目的实效干出来。 眼下,在科右中发电厂2×660兆瓦机组500千伏送出线路出口12号塔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全副武装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加装设备,为全线运行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11月6日,兴安蒙能科右中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全线贯通,工程于今年3月24日开工建设,历时仅7个半月完成全线434基杆塔、80.5千米双回导线全部施工任务,现正在开展随工验收,工程计划11月20日投运。 “工程的如期投运,将确保新建蒙能科右中2×66万千瓦火电机组提前实现并网发电,在进一步提升全区电力保供能力的同时,为鲁固直流提供稳定调峰电源。”蒙能科右中发电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张跃说。 在乌兰察布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通过大起底行动,盘活了内蒙古中恒材料(恒瑞光电)有限公司LED封装项目土地131亩,其中73亩用于引进的唐山鼎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的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土地不动产登记手续,正在进行施工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内,目之所及皆是大干快上、如火如荼的火热气氛。在三维新材料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运输车往来穿梭,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项目预计总投资13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90万吨/年1,4-丁二醇(BDO)、6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PBAT、30万吨/年高端聚醚材料PTMEG等。项目一期预计投资43.6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明年5月30日前具备投产条件。 “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得益于乌海市的‘保姆式’服务,专人专班跟进建设进度,帮助我们协调解决难题。”三维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姚振德说,这个冬天他们将进行全程施工,全力确保不误工期。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牢牢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抓调度、强保障,实行项目手续容缺办理,推行多部门联席审批,市旗两级强化统筹联动,部门间突出协同配合,加大对上协调争取力度,全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加压奋进紧抓快干,超额完成年度项目建设目标。截至目前,443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94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3%,5个旗区年度投资完成进度超过100%。 据了解,今年乌海市计划实施的186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181个,开复工率达97%以上,完成形象进度投资199.5亿元,同比增长124%。94个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79.8亿元。 今年,兴安盟全年共实施盟级重大项目198个,截至9月底,已开复工194个,开复工率97.9%,投资完成率87.2%。通过二次“集中审批”活动,93个新建项目已办结全部前期手续92个,办结率98.92%,高于去年同期55.8个百分点。 在中国水电五局引绰济辽隧洞六标蛟流河顶管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龙门吊宛如一条铁龙延伸在洞口之上,大型履带吊车直插云霄,吊起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管,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引绰济辽工程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是自治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现在我们正在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年底前要完成下闸蓄水这一标志性的任务!”引绰济辽公司党委副书记陈昂钦说。 编辑:杨旭英
点击看视频 央广网兴安10月18日消息(记者 王秋蕾) 十月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天高云淡,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下降,6万余公顷五角枫林换上盛装,给了生命最炫目的颜色,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如诗如画。 火红的枫叶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央广网发 梁永峰 摄) 航拍科右中旗五角枫林(央广网发 梁永峰 摄) 枫叶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央广网发 梁永峰 摄) 深浅不一的枫叶形态各异(央广网发 梁永峰 摄)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韩晓宇)记者从10月15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3场)了解到,在前期划定的基础上,自10月15日起,呼和浩特市调整部分地区风险等级,调整后,呼和浩特市现有新城区巨华世纪城和谐园、回民区新民街心月家园西区、玉泉区前八里庄村、赛罕区东达安苑小区、土默特左旗新天地小区、和林县盛乐镇古力半村、武川县花香丽舍7号楼等高风险区445个;新城区凤凰新城小区(除12号楼)、回民区塔布板村(除塔布板住宅小区)、玉泉区五里营东小区、赛罕区丰泽园小区、土默特左旗金华学府小区、武川县哈乐镇三合泉村等中风险区192个。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 近日,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500kV汗海变电站500kV汗庆一线5061断路器发现一条紧急缺陷。若不及时消除可能导致汗庆一线无法安全稳定运行,对所在地区的抗疫保供电工作造成影响。 接到紧急消缺任务,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修试管理一处立即根据电网运行方式以及负荷情况制定详细抢修工作方案,并组织疫情封控期间派驻汗海变附近保电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快速全面核查和掌握隐患情况。经检修人员分析研判对漏气断路器进行检查,确定为安全阀内部故障导致安全阀漏气,无法带电进行更换,需紧急停电。确定原因后,检修人员第一时间申请紧急停电,进行缺陷处理。历经三个小时,检修人员圆满完成本次设备消缺工作。 本次紧急消缺工作中,检修人员在电网设备发生紧急状况时的快速响应,高效完成了此次危急缺陷消除任务,为抗击疫情期间电网的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党的二十大保电工作贡献力量。(孔令然) 编辑:段丽萍
10月1日下午,2022年女篮世界杯落下帷幕。比赛中,中国女篮时隔28年再次创造历史,斩获2022年女篮世界杯亚军。 9月30日,在女篮世界杯半决赛中,中国队以61:59击败东道主澳大利亚队,继1994年女篮世锦赛(女篮世界杯前身)获得亚军之后,再次晋级女篮世界杯决赛。 值得注意的是,冲进决赛的这支中国女篮,有包括队长杨力维在内的5名队员效力于内蒙古农信篮球俱乐部。他们分别是:队长杨力维,队员潘臻琦、张茹、黄思静和李月汝。 此外,现任中国女篮主教练郑薇,同样是内蒙古农信篮球俱乐部下属内蒙古农信女篮的主教练。 据悉,内蒙古农信篮球俱乐部成立于2018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牵头,呼和浩特金谷农商银行工会委员会为主要出资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职业篮球俱乐部。在2020-2021赛季和2021-2022赛季,内蒙古农信女篮已经连续两个赛季勇夺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总冠军。 决赛中,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劲旅美国队,中国女篮的姑娘们展现出了昂扬的斗志,打出了十足的精气神,最终以61:83获得2022年女篮世界杯亚军。 中国女篮的姑娘们 你们是最棒的!! 编辑:石尧
9月2日,“中国网事·感动2022”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启动,将从17位(组)“感动人物”候选人中评选产生10位(组)季度当选者。 通过江苏、湖北、陕西等省份各级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以及媒体等机构推荐,经组委会审核筛选,共17位(组)入选三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 在候选人中,有反哺桑梓的村支书。2007年,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胡涛返乡带动乡亲共发展。他推进村庄村湾集并,强化村庄产业引领,创新村庄服务机制。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大路村已从“空壳村”变成年产值上亿元的生态村。 候选人中,有一对夫妻,从护林员到望火楼瞭望员,他们做塞罕坝“林场的眼睛”23年。23年来,刘军夫妇与孤寂、艰难为敌。在115万亩森林深处,纵然鬓边青丝悄然变白发,他们仍用信念守望着苍翠林海。 “川A英雄”是成都三环路灭火救援群体。6月18日,成都三环路,一辆厢式货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起火,司机被困。危急关头,一个个“无名英雄”挺身而出,冒着浓烟和火苗,不到5分钟,成功救出被困司机。 这些候选人或躬耕于农田助力乡村振兴,或穿梭于都市贡献个人力量。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默默奉献,用责任和使命时刻冲锋在前。他们平凡如你我,又璀璨若繁星。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9月2日10时至9月15日11时。公众可通过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等渠道参与投票,同时也可参与#网聚感动##感动推荐官#微博话题互动,了解感动人物故事。本次评选结果将于9月16日公布。 “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由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承办,自2010年起已举办十二届。该活动以普通百姓为报道和评选对象,由新华社记者走访基层挖掘感人故事,不同机构推荐候选人,发动网民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评选并举行年度颁奖典礼。(新华社记者刘亚丽 申钉钉)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杨林枝)9月8日,由内蒙古日报社策划的大型全媒体系列接力直播《命脉》第四期“沃野平畴五谷丰”重磅推出。100分钟的直播节目带领广大网友走进内蒙古沃野良田,寻味塞外好粮,全网点击量近140万。 从兴安盟的“寒地水稻黄金带”,到乌兰察布的“中国薯都”,再到巴彦淖尔的“塞外粮仓”,同时间不同时空展现同一主题。在直播过程中,记者与农业专家、乡村“新农人”,举例子、摆数据、展成果,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内蒙古现代化农业种植、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营、打造内蒙古农业品牌等内容,共同见证内蒙古“粮仓”实力。 大型全媒体系列接力直播《命脉》共分为5大主题,用5个100分钟走遍内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目前,主创团队已走过内蒙古的湖泊、草原、山林、良田,通过直播镜头,与网友一起探寻内蒙古、感知内蒙古、深读内蒙古! 编辑:宝华
军工出身 成长在内蒙古 北奔重卡进入无人驾驶技术领域 9月4日 “风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 内蒙古日报社 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 第三报道组一行 在北奔重汽总装公司 看到一台只有4个车轮的“方墩子” 与高大的重卡形成鲜明对比 “北奔4×2纯电动无人驾驶平板运输车” 的字样彰显出它的与众不同 “这是北奔无人驾驶陪试车。” 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周亚伟介绍 与它组成编队的另一台车——无人驾驶集卡 几天前在满都拉口岸完成通关测试 这标志着内蒙古首例无人驾驶集卡 顺利“通关” 围绕需求、围绕场景、围绕经济发展 进行重卡体系开发 是近10年北奔重卡装备开发的特点 2018年,北奔重卡转战新能源领域 以奔驰技术为核心 深度融合军工技术 仅用2年 其纯电动重卡领跑新能源重卡行业 公司从建厂之初年产不足百台 到现在突破万台 从一开始单一的产品线 到现在拥有40多种基本车型 和400多个品种的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 成绩喜人 今年,内蒙古计划推广1万辆北奔新能源重卡 此举将减少碳排放 120万吨至360万吨标煤 提高运输效率50%以上 在绿色低碳赛道上 北奔勇毅笃行 编辑:杨旭英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我是你的骏马你的荣光,马背上有我千古的守望……”8月30日晚,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盛装归来,震撼上演。 《千古马颂》由“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自由天驹”四个篇章构成,演绎了牧人之子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情节跌宕起伏,使观众沉浸于视听盛宴中。精良的舞台机械、逼真的多媒体特效和变幻万千的灯光效果,使整场演出气势恢弘,充满视觉冲击力。 《千古马颂》是内蒙古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彰显内蒙古文化优势,展现中华文明绚丽多姿、马背民族雄奇剽悍的大型马舞剧。该剧以马表演为主,综合运用内蒙古独特的歌、舞、乐、杂技等艺术元素,融合高清投影、全景LED等现代舞美技术,生动演绎了人马结缘的温情、马背家园的祥和、百骏出征的壮观、千古马颂的绝唱。整场演出参演马匹涵盖蒙古马、伊犁马、汗血宝马、卢西塔诺、弗里斯兰、安达卢西亚、德保矮马、阿拉伯马世界八大马种150余匹,参演骑手及演员130余名,演出气势恢宏,唯美震撼。 据了解,《千古马颂》2022年度演出季期间,每周五、六、日晚8点在敕勒川草原精彩上演,9月每周日场为惠民场,整个演出季共安排演出20场。 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