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28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79场)通报,11月21日0至24时,呼和浩特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22例。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25例,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528例。 编辑:张彬

进院、进群、进场,呼和浩特5万多名干部沉入抗疫一线

  打赢呼和浩特保卫战   关键要看社区防控工作是不是   真正落到了实处   呼和浩特市全面动员广大党员干部   投身疫情防控斗争   包联干部“进院、进群、进场”   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   50269名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针对社区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呼和浩特市全力抓好组织动员。   截至11月16日,自治区、市、旗区三级累计选派包联蹲点干部6762名,动员在职党员3.6万名。   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呼和浩特市的支援力度,从厅局选派287名干部直插138个小区,帮助推进清零工作。   呼和浩特市紧急从市直单位抽调525名干部到隔离酒店、重点小区,集中兵力全力攻坚。   自治区总工会下沉干部组织动员工会小区内未返岗工作的党员干部,开展了大门值守、物资运送、协助核酸检测、重点区域消杀等志愿服务工作。   自治区财政厅下沉包联小区鑫泰嘉园,成立工作组,协助社区全面做好小区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包联干部进入网格群、楼栋群、居民群,亮明身份、做出承诺,实现了由小区到居民楼,由居民楼到单元,由单元到住户的精细化管理和基本生活保障服务。   居民的需求得的及时反馈和解决,纷纷点赞!  为求实效,对包联干部和社区干部制定下发《工作指南》,明确核酸采样、生活保供、特需关爱等7项职责,特别是将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作为重要任务,做好关心关爱、生活保障、心理疏导等工作。    针对“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包联干部“三进”、解决“两问题”活动。   “进院”方面,包联干部全面进驻小区、“点位”内场。目前,包联单位3335名党员干部已进驻小区院内开展工作。   “进群”方面,要求所有包联干部、“下派干部、突击队员建立工作群,加强沟通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进入网格群、楼栋群、居民群,虚心接受群众批评,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截至11月16日,2330名干部已完成“进群”。   “进场”方面,加强对隔离酒店、企业园区、建筑工地、农贸市场、交通卡口、福利院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指导服务,已下派3380名干部进场蹲点包联。 编辑:宝华

批评、质疑、点赞……皆因热爱

1   疫情封控的40多天里   每天用很多时间关注各种群聊信息   工作群、小区业主群、购物接龙群……   万万没想到   11月13日、14日这两天   “赛斯基因”成为各种群聊的高频词   11月13日,呼和浩特多名群众反映   “赛斯基因”出具的核酸检测结果起初是阳性,之后又变阴性   当日,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发布通报   因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错报核酸检测结果,已依法停止该机构的执业活动,警方已介入调查   11月14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发布通报   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核酸检测结果造假   该公司法人和将信息错误录入的员工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诚如通报中所说   将部分群众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   给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原本认认真真配合疫情防控进行核酸检测   检测结果居然会出现不负责任的“阴阳之变”   再联系国内多个省市近期出现的   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以后还敢做核酸吗?   核酸检测机构究竟值不值得信任?   目前引进的核酸检测机构正不正规?   其他确诊病例里存不存在信息录入错误情况?   ……   各种群圈里的质问此起彼伏   这一不良事件带来的严重后果   除了给群众带来的恐慌不安   更多的是对核酸检测甚至是对抗疫的信任危机 2   针对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群众的质疑   11月14日,在第74场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   呼和浩特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刘院君说   目前已制定完善相关方案加强对核酸检测的质量管控   成立专班对核酸检测机构开展全面排查评估   重点对群众反映举报的问题进行全面倒查   对于规范的检测机构将向社会公布   对于违法违规的检测机构将依法依规处罚   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办理   相关排查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权且将之归纳为“七条回应”   这七条的答案,每一个呼和浩特人都拭目以待   尘埃落定,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等待   但呼和浩特此番能做出迅速回应和行动   至少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   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   抗疫,还需要继续进行 3   信任的建立很难   信任的崩塌只在一瞬间   任何已经或可能引发公众信任危机的事件   都必须予以认真严肃地对待   封控40余天   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的人们   配合疫情防控克服了种种困难   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和生活压力   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不足   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批评   从群众的呼声中查找短板   从群众的批评声中检视不足   从群众的质疑声中回应关切   这是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唯有如此,才能同心戮力   汇聚起强大的青城抗疫力量   群里一位乐观的大爷发言   看了新闻,自治区要举全区之力打赢呼和浩特的疫情防控战,肯定能扭转局面,呼市载(这)速度也上来了,大家齐心协力,胜利就不远啦!   此心安处是吾乡   吐槽批评也好,肯定点赞也罢   皆因对这座城的热爱   当越来越多的改变被公众看到   那就意味着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共同期待,呼和浩特早日好起来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程英军)记者从10月22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9场)了解到,目前呼和浩特市现有高风险区289个,中风险区241个。同10月21日相比,高风险区减少18个,中风险区增加2个。 编辑:张彬

lg蓝冠,蓝冠体育_呼和浩特:保供小商铺将逐步恢复营业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王雅静 程英军)在10月22日召开的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59场)上,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上官应旭就近日部分市民反映遇到买菜难、配送慢的问题予以回应。   上官应旭说,近日,一些市民反映遇到买菜难问题,一方面是买不到,另一方面送的不及时。主要原因:一是疫情期间本地线上购物大幅增长,导致线上服务平台压力骤增,不能及时处理突增的大量订单;二是受疫情影响,中高风险地区的快递外卖小哥和商超配送人员居家无法外出,配送力量严重不足。另外,在近期的风险排查中发现,一些沿街小商铺疫情防控管理体系不完善,消杀措施不到位,存在交叉感染等重大风险隐患,对这类小商铺进行了暂时关停。   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让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及时配送到家,呼和浩特市将在严格管理各类保供人员的基础上,有序恢复保供小商铺开放。具体来说,除药店持续开放外,沿街粮油批发店、蔬菜专营店、大型商超批发派送店、小区内的蔬菜店等保供经营主体,凡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严格落实“一天一检+一次抗原”,对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每日进行彻底消杀,可逐步恢复营业。经营中,要严格遵守配送人员防护规范,做到无接触配送。另一方面,要求每个小区划定快递、外卖消杀静置区。外来物资由小区值守人员进行统一消杀,静置2个小时之后,由居民错峰无接触式领取,或由社区内人员转送。   参照其他地区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保障的经验做法,上官应旭建议市民在线上下单时,尽量一次购买3天左右的生活必需品,避免一天内多次下单或一次性下单大量物品,以便提高物资配送效率。 编辑:张彬

  每天早晨5点许,娜仁高娃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先把前一天发酵好的鲜奶倒入锅中慢慢加热,待乳清分离后,便把凝乳捞出并放入布袋中。两三个小时后,将固定成型的凝乳取出并切成薄片,晾干后便是酥软绵香的奶片。   8点左右,3000多斤鲜奶就变成各种各样美味的奶食。此时,订货车在店门口按起了喇叭,娜仁高娃赶忙起身和工人一起,将前一天做好的300多斤奶制品搬到车上。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   娜仁高娃今年50岁,出生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宝格都苏木查干德力苏嘎查。十多年来,她历经坎坷与磨难,终于让自己的奶制品生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镶黄旗奶制品行业的佼佼者。   1997年,娜仁高娃来到呼和浩特市开了一家小饭店。“饭店的生意时好时坏,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想起妈妈做的奶酪。”   2003年娜仁高娃和丈夫终于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回家,回到他们日思夜想的镶黄旗。当夫妻二人再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他们禁不住热泪盈眶。从此他们开始在镶黄旗养殖奶牛,挨家挨户送牛奶。2011年,娜仁高娃正式开启了奶制品事业。   然而,由于缺少流动资金,销路也不广,娜仁高娃的奶食店起初日加工鲜奶只有300多斤,生产出的成品仅有30多斤,而且产品类别也很少。“苦苦挣扎了3年后,我们的奶食品店终于有了起色。”娜仁高娃回忆道。   2014年,娜仁高娃的奶食品店火起来了,日加工鲜奶1000多斤,销售额达3000余元。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扩大规模,夫妻二人顺势改变经营理念,不惜重金购进先进生产设备,投资扩大厂房,现拥有300平方米的生产区,年生产加工鲜奶730吨。   2018年,娜仁高娃注册了镶黄旗乳香飘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万元,固定资产300万元,并于2019年注册公司商标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全区各地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镶黄旗奶食品企业中技术精尖、管理得当、创新有序的优秀企业。   2020年10月17日,在镶黄旗召开的全区推进奶业振兴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现场会上,中国最大的“礼仪奶酪”在镶黄旗诞生,而这款奶酪的生产者就是娜仁高娃夫妇。   事业成功的娜仁高娃并没有独自享受红利,而是用满腔热情自觉担负起振兴镶黄旗奶制品产业的重任,用行动带领家乡人民创业就业。   为了保证优质奶源,娜仁高娃建立了“牧民+牧户+公司”合约制。公司以固定价格收购牧民的牛奶,并每个月分两次将购奶款发放到牧户手中。牧户出现经济困难等情况,公司主动提供资金,让牛奶产量和牧户的生活都有保障,极大地保证了合约户利益,对产业扶贫贡献了一份力量。   生活的苦难,造就了娜仁高娃坚韧不拔的品质;创业路上的支持者,让她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真谛。多年来,娜仁高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一些销量差的奶食店进行帮助。在每年召开的奶食品商会会议上,她向参会者分享公司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对同行存在的困难进行一对一指导解决,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们拓展销售渠道。   有些生活困难的妇女找到她寻求帮助,娜仁高娃热心与她们交流,手把手传授奶食品制作技术。到目前为止,多名妇女在她的引领下就业,其中敖特根、旭日等10名妇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奶食店,在娜仁高娃的帮助下,她们的奶制品销量也非常可观。   娜仁高娃热衷公益事业,2019年,她和家人去青海旅游,看到山区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后,她便找到当地慈善机构负责人,为山区家庭先后捐赠几千件衣物。她还数次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   近年来,全区各地及蒙古国考察团等50多批次千余人到娜仁高娃的公司观摩、学习,锡盟职业学院还多次派师生向她学习镶黄旗地区察哈尔传统奶食品制作方法。“创业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无私的人。如今我成功了,我觉得能为奶制品行业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也希望帮助同行们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共同实现奶业振兴梦。”娜仁高娃动情地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 编辑:孙丽荣

  金秋季节,黄家店嘎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明武驾驶着收割机正在金色稻海里穿行,收割的稻谷整齐排列,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秋风吹过,一阵淡淡的清香在空气中氤氲。   “我们嘎查不光颜值高,产业也好,水稻鼓了乡亲们的腰包。”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黄家店嘎查党支部书记焦春雷说,“脱贫之后大伙儿没有松劲儿,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呢!”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在兴安盟,一个个特色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密织网,振兴基础更扎实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筑牢“防贫坝”,密织保障网络,脱贫群众幸福感倍增。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的白德成,因意外导致腰椎骨折,妻子那拉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女儿白文晶大三在读,每年夫妻二人的药费和孩子的学费需2万元左右。村“两委”走访入户时,发现白德成家的负担很重,有致贫风险,便将其一家三口及时纳入监测并予以帮扶。   “村委会协调帮扶单位为我家免费提供蔬菜种子和秧苗,鼓励我们发展庭院经济,蔬菜成熟后帮扶单位帮助售卖。”说起这些帮扶政策,那拉泪眼婆娑,“俺家老白现在是乌兰浩特市飞机场物业处的保洁员,每月工资2200元,如今的日子再也不像原来那么紧巴了。”   走访入户、动态监测、发现响应、核查评估、精准帮扶……兴安盟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对确定的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根据风险大小、类别、轻重缓急,以及劳动能力和个人发展意愿,建立精准帮扶台账、跟踪落实帮扶举措,确保在乡村振兴路上无一人掉队。   全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以精准到户到人方式,在健康、产业、就业、教育、公益岗位和综合保障等领域开展帮扶。截至目前,全盟4685户监测对象,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更加显著,乡村振兴基础更加扎实。   抓产业,群众增收更稳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   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万宝村养牛大户张勇家,黑白花荷斯坦奶牛毛色光亮,张勇正忙着给牛添料。“左邻右舍看我养牛赚到了钱,也跟着养牛,我帮他们买牛,也分享一些经验,看着他们增收,我也很高兴。”张勇说。   万宝村有常住人口316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而张勇由于从小就放牛,对养牛情有独钟,在养殖过程中,他逐渐从传统的自然放养发展到当前的舍饲圈养,并运用科技手段“电子眼”监控,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带动周边许多群众增收致富。   让农村牧区成为农牧民的梦工厂,让农牧业成为农牧民的金产业,兴安盟狠抓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稻、肉牛养殖、蔬菜、黑木耳、中药材等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截至目前,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农牧户20.71万户,有贷款需求的农牧户52489户,贷款资金需求53亿元。年内计划使用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共计1.7亿元用于牛产业发展,已协调发放“富民贷”“助农贷”1674户8911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促进收入倍增。聚焦全盟114个庭院经济示范村,组织有劳动能力监测户实现庭院经济全覆盖,力争实现“一村一品”,助力农牧民稳步增收。   补短板,乡村建设更美丽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顺应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   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广场上孩童嬉戏……走进突泉县六户镇新合村,俨然走进世外桃源。这几天,突泉县宝石镇宝城村的党员们早上8点钟就来到村委会门口集合,沿着村庄的主干道,对过路绿化带、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   “建设美丽乡村,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第一线。”党员刘成会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党员示范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各村屯跳出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传统思维,践行党员联户机制和“一线工作法”,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走在前,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并把门前“三包”责任纳入村规民约,以点带面,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使城乡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兴安盟计划打造3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乡村振兴亮点村。截至目前,示范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已全部完成。亮点村紧紧围绕农文旅融合思路,深入挖掘资源禀赋,突出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分别与国家级规划团队合作,重点在水美乡村、乡宿、村宿、民宿、农家乐等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设计,力求各具特色。同时加强试点示范,12个嘎查村的给排水一体化工程正在逐步开工建设,6个旗县市将在425个嘎查村试点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记者 许晓岚 薛来 韩雪茹 帅政) 编辑:张彬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智慧陆港:多线同行构建绿色智慧新型物流网络

  光明网讯(记者 吴悠)8月28日,当“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抵达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慧陆港物流项目现场,新能源重卡、龙门吊、气悬浮运输管道、充换电站等设备正在有序工作,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新能源智慧陆港作为东胜区新能源内陆港智慧科技物流项目重要板块之一,紧跟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建设“新能源+数字陆港+散改集”运营模式,以布局数字陆港为撬动点,扩展新能源运输装备应用场景,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助力绿色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装货中的新能源重卡(光明网记者 吴悠/摄)   绿电同行,推动物流绿色新发展   新能源智慧陆港在建设中围绕“绿色发展”目标,用新能源重卡代替燃油重卡、引入“车电分离”和“自动换电”技术,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车辆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作为传统运输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新能源智慧陆港全面采用新能源车辆,物流作业全程“零碳化”,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2万吨。据了解,此次新能源重卡使用的换点站,均由国电投自主研发,实现全程无人值守、全自动换电,5分钟即可完成换电全流程。   “十四五”期间,该陆港将以鄂尔多斯陆港为核心,在呼包鄂乌地区建设陆港50处,充换电站120处,投运电动重卡1万辆,实现年煤炭吞吐量3亿吨,计划总投资109亿元,形成内联外畅的区域总体空间格局。 新能源智慧陆港物流项目的智慧物联平台(光明网记者 吴悠/摄)   数字随行,加速智慧物流港建设   近年来,新能源智慧陆港紧跟“十四五”整体战略方向,加快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加快物流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物流产业集群。   新能源智慧陆港依托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平台,以自身为撬动点,通过智慧物联平台的精准调度结合“四点三段+甩箱”运输方式,实现车辆即装即卸、及时转换,运输效率由原来的每天1趟提升至1天3趟。此外,商家还可通过智慧物联平台的超前存储、运输跟踪等功能,对煤炭实现全程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形成“运煤不见煤”的闭环环保产业链。   未来,新能源智慧陆港将通过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引入高新技术设备、推进“风光氢储车”一体化运营等方式加快港区物流发展,全面带动车辆装备制造、物流、商贸等产业集聚,建设鄂尔多斯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9月5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正式启动。为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紧紧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活动主题,结合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精心部署、多措并举,组织自治区信息通信行业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9月5日,该局组织全区各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同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发送公益短信、门户网站、网上营业厅、实体营业厅、IPTV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   9月7日,在本年度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日活动期间,陆续安排自治区通信行业开展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在线上,组织区内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网上营业厅等渠道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组织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业互联网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安全形势、基础知识、管理办法、技术应用等内容在内的网络安全培训。在线下,组织全区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营业厅通过举办宣讲活动、张贴主题海报、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基本网络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呼吁全社会关注网络安全,共筑安全防线。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自治区启动“五个大起底”专项行动以来,阿拉善盟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入开展五个方面大起底行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制定印发阿拉善盟五个方面大起底工作方案,成立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全面有序开展沉淀资金自查工作。该盟财政、审计等部门于8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全区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的通知》,成立了工作专班,对全盟沉淀资金起底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等进行详细的安排。连日来,全盟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摸底排查,重点掌握资金结构、来源、余额、性质、使用、所属年度等情况。专项行动将在9月20日前完成重点核查,10月31日前完成清理盘活,11月18日前完成总结上报。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待批项目和“半拉子”工程排查整改。该盟于8月10日印发了《阿拉善盟“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起底范围和具体任务。目前,该盟盟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各旗(区)进一步分类梳理本行业“半拉子”工程存在的问题台账,要求经盟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各旗区主要负责同志双签字后确定,台账一经确定,盘活一个销号一个,不得随意调减。据了解,该盟将于8月31日前完成摸底排查,10月31日前完成处置方案和意见,明确处置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2月31日前完成集中处置,全面推动盘活“半拉子”工程。   在住建领域待审批项目方面,该盟于8月12日印发了《阿拉善盟待批项目大起底方案》。根据自治区反馈的六类清单,连日来盟、旗住建部门对2016年至今住建领域的项目重点梳理。阿拉善盟要求要充分发挥工程审批系统作用,全面起底未开工项目待批事项,做到分类处置、限时办结;以同步“回头看”的形式严格审查,不合规的项目务必于12月底前清退出库,符合条件的限时审批、应批尽批。   为了推动“五个大起底”专项行动落实落细,8月25日,阿拉善盟召开了全盟“五个大起底”工作推进会议,对全盟待批项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会议要求各旗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交卷意识、交账观念,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实化举措,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全力推动大起底工作有序开展、落地见效。要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全面起底、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明确时限、精准处置,有效推动一批待批项目落地开工、“半拉子”工程重启竣工、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沉淀资金科学使用,让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切实打牢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动能。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