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2022内蒙古民歌大会,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秘书长伊和白乙拉 今年的民歌大会在8月5号到7号在乌海市举办,共计演出三场,60余个民歌节目,100多个人参加本次民歌大会。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进一步推动内蒙古民歌的创新、推广、传唱、普及和提高。这次民歌大会对经典的民间歌曲进行了改编,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改编了12首新民歌,这些民歌在民歌大会上首次亮相。 编辑:石尧
标签 : 口碑好的蓝冠网址 › 144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本网7月3日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局获悉,呼和浩特市探索构建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共同参与的防贫保障长效机制,筑牢防止返贫致贫的坚固防线。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购买“防贫保”保险总投入2778.73万元,覆盖农村人口197148户614645人。 据了解,“防贫保”保险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投保,保障对象为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正常脱贫人口、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监测人口及其他有意愿参加的农村户籍人口。脱贫户和边缘户的保费由政府承担100%(50元),其他农户的保费由政府承担90%(45元),个人承担10%(5元)。政府承担部分的资金来源为自治区、市级及旗县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其中,自治区承担60%,市级承担20%,县级承担20%。 截至目前,“防贫保”保险(不包括防贫保险基金)赔付总金额716.68万元,覆盖农村人口1000户1794人,有效防止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因家庭收入减少而返贫致贫。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爽 见习记者 杨柳)6月30日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民革内蒙古区委会携手我区其他民主党派共同举行“携手新征程 同心向未来”交响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篇章,演出在经典旋律《红旗颂》中拉开帷幕,整首乐曲气壮山河。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先后演奏了《觉醒年代》《中国心》等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唱家们相继演唱了《绣红旗红梅赞》《把一切献给党》《不忘初心》等歌曲,观众们随着音乐,走进历史深处,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整场音乐会气氛热烈,大气磅礴,从不同角度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展现了各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荡气回肠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声,让广大观众重温了峥嵘岁月、接受了精神洗礼、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大气且富有表现力的交响音乐会赢得了观众们阵阵掌声。 编辑:韩伟丽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薛来)记者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获悉,呼和浩特市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模式,今年上半年,已实现消费帮扶3.5亿元。 据悉,呼和浩特市强化与重庆内蒙古馆、北京双创中心、北京门头沟深度合作,已入驻107个呼和浩特地区帮扶产品,运用呼和浩特市消费帮扶示范服务中心资源优势,对接全国一线城市,将全市31家企业272个产品、兴安盟企业53个产品集中统一销售;积极组织知名网络平台与本地电商企业,围绕呼和浩特市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目前累计传播38万人次,全网共销售农特产品29.51万元;加大消费帮扶宣传力度,推动产品品牌打造,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等模式,提高农畜产品供给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增强农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积极组织脱贫地区农畜产品参加农交会、博览会,集中推介、展示、销售脱贫地区优质农畜产品。 为进一步打通脱贫地区在消费、流通、生产环节制约消费帮扶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切实解决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呼和浩特市将消费帮扶纳入“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依靠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安置就业等方式,通过832平台、消费帮扶专区专馆等平台,购买和推介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帮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编辑:孙丽荣
养老诈骗 电信诈骗警示剧《贪》 乌审旗委政法委出品 编辑:宝华
一段时间以来,内蒙古打出系列组合拳,以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敢担当善作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只有不断改进作风、强化担当实干,才能凝聚信任、赢得支持,推动事业不断前行。 风气变,干劲足。好作风是战斗力,敢担当是推动力,善作为是凝聚力。不可否认,在发展中,有些硬骨头不好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还可能要担风险、担责任;有些难题牵涉面广,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却又必须破题、解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唯有继续以更大的力度淬炼好作风、激发新作为,把内蒙古干部担当作为的形象立起来,才能以作风的改进推动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干部的担当作为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作风就是形象,担当就是力量。用好作风树立好形象,就要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定下来的事情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一抓到底;就要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多跟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切实转变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把心思用在推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履职尽责上、把权力用在为民服务上,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安华祎) 编辑:段丽萍
6月4日,工人们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项目生产线上进行设备调试。该项目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核心区,总投资50亿元,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技术装备最先进、零碳绿色、5A级沉浸体验的全球智能制造标杆项目,计划6月中旬投入运行。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晓博 摄 编辑:杨旭英
“我家今年种植55亩地菇娘,我是4月20号左右下的籽儿,今天开始往大地里移苗。”尼尔基镇丰华村菇娘种植户鄂广霞说。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大地复苏,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在大田作物完成播种后,菇娘秧苗移栽工作随之启动,莫旗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全面投入到菇娘移栽当中。 菇娘种植户鄂广霞是莫旗尼尔基镇丰华村村民,今年种植了55亩地的菇娘,目前正在进行分苗移栽工作,由于菇娘种植的工序较为繁琐,用工需求量较大,有很多周边村民前来务工,在鄂广霞家的菇娘田地里,80多人共同劳作,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大家分工明确进行移栽、浇水、覆膜,动作十分娴熟,来这里务工的农户每天可以得到15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尼尔基镇乌尔科村村民冷显萍说:“家里玉米黄豆都种完了,出来做点工,一小时18块钱,一天能挣一百五六十块钱,挺好的。”鄂广霞告诉记者:“现在移栽菇娘秧苗,预计7月中旬便可收获上市销售,每亩地纯利润在4000元左右,是传统农作物的4到6倍。今天雇佣了80多人干活,一天就能全部移栽完成,接下来就期待风调雨顺吧,能多赚点钱。” 据了解,2022年莫旗预计菇娘种植面积3000余亩,目前正是菇娘秧苗移栽季节。莫旗菇娘种植主要集中在尼尔基镇、西瓦尔图镇和宝山镇。自进入5月以来,莫旗农牧和科技局的农技人员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指导菇娘种植技术、施肥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及时解决村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农民为实现菇娘产业提质增效。莫旗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三大黄菇娘种植基地之一,而且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近年来,莫旗充分发挥地理和种植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地方特色品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全力推进以特色产业项目为重点的智慧农业,积极推进黄菇娘种植产业,将其产销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白莉莉 陈克健 郑明) 编辑:郭伟伟
5月19日,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出席“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繁荣发展理论研讨会”。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杨小伟主持会议,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孟冬出席。 会议指出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历史文献,一直指引着党的文化建设事业和文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思想理论,举旗定向、立柱架梁、把舵领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先后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方向、任务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工作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升到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一是与党同心同德,坚持党对广电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广电文艺工作的正确方向。把胸怀“两个大局”贯穿始终,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把锻造“跟党走的队伍”贯穿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学习教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与人民同向同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伟大人民为主角抓创作,始终牢记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出精品,努力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让人民满意为标准提质量,在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品质、制作水平上精雕细琢。 三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立足伟大时代之变,深化拓展“新时代精品工程”,用情用功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彰显文艺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注于文艺创作之中,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紧扣党的二十大主线,深入开展“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打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四是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在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上下功夫,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上下功夫,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提升实效,努力用高质量的广电文艺完成“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知名文艺理论专家、党史研究专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负责人、制片人、导演、编剧和青年学者作交流发言。中宣部文艺局、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编辑:贾小燕
本网赤峰5月5日电(记者 魏那)5月5日,由赤峰市委、赤峰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内蒙古又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赤诚峰味”正式启用。内蒙古塞飞亚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林西县恒丰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翁牛特旗吴氏米业有限公司、赤峰市冯氏桔梗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富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赤峰市国民食品有限公司8家企业获得首批“赤诚峰味”品牌授权。 随着“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完成,赤峰市形成了完整的“1+N+M”农畜产品品牌架构体系。“1”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赤诚峰味”正式成为赤峰农产品的“形象代言”;“N”是围绕杂粮、蔬菜、肉蛋三大品类,重点建设好“赤峰小米”“赤峰荞麦”“赤峰绿豆”3个杂粮杂豆产品、“赤峰番茄”“赤峰辣椒”“赤峰黄瓜”3个蔬菜产品、“赤峰牛肉”“赤峰羊肉”“赤峰鸡蛋”3个畜产品共9个单产业品牌;“M”是打造农畜产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县域公用品牌。 作为内蒙古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赤峰将以此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为契机,全面对标国际标准,不断健全完善农畜产品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积极推动“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走出赤峰、走向世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