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18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融合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与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小切口”推动民生服务“大提升”,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早上8点,北京养护集团通辽分公司绿化所工作人员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对公园、广场、游园、街道两侧绿化带等区域的落叶进行清理,以便于植物更好地通风透光,有效降低春季病虫害发病概率,促进其更好生长。   “目前已完成落叶第一遍清扫约230万平方米,第二遍清扫完成30万平方米,计划3月末全部清理完成。今年的工作主要围绕春冬季浇灌解冻水及封冻水、乔木和灌木修剪、行道树及篱带补植、草花及地被栽植、乔木防寒涂白、亮化硬化维修、日常安全检查等开展,每月根据不同的工作重点安排施工。”绿化所生产管理总监李春雷说。   为全面提升道路通行环境,北京养护集团通辽分公司市政项目二部养护工作人员自年初开始,陆续对创业大道、清河大街、建国北路等路段进行路面修补、路缘石及彩砖修复。“对发现的坑槽及时垫补,并根据当前天气特点,采用沥青冷补料填充、人工夯实的办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修补,恢复交通,有效减少路面病害的扩展,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市政项目二部二班组长、技术员徐龙介绍说。   据了解,北京养护集团通辽分公司市政项目二部将在3月中旬陆续开始对建国北路、胜利北路、创业大道等路段的62000㎡车行道和阿其玛大街、阿古拉大街、叫来河大街等路段的20000㎡人行道进行维护,通过开展路面灌缝、路面预防性养护、路面日常养护等工作,保持路面平整、通行顺畅。   为提升城市品质,今年以来,北京养护集团通辽分公司不断提高市政一体化精细化养护水平,盯紧养护管理细节,全力做好水井维修检查、绿化基础设施普查、春季苗木补植等工作,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立体生态空间形态,持续擦亮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金字招牌”,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记者王晓飞特约通讯员魏新瞳 编辑:段丽萍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一个与长城相依相伴的古村落,是走西口移民跨越长城走向草原的一个“小西口”。清代四公主招募“口里”人垦种土地,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地方经济的佳话与此地息息相关。   “循迹西口”采访组一行走进清水河县,探寻这方土地上各族人民携手开拓发展的动人故事。   移民兴垦 惠泽百年   口子上村,与山西省偏关县接壤,丫角山上南北向的长城穿村而过,将村子一分为二,故称口子上村,意为“建在长城上的村落”。村子风景优美,窑洞林立,村中央广场的凉亭内,竖立着一块四公主德政碑。   四公主,又名恪靖公主,康熙第六女。她从小聪慧贤淑,深得康熙宠爱。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四公主被指婚嫁给漠北喀尔喀蒙古汗位继承人敦多布多尔济。   “呼和浩特市的和硕恪靖公主府是其御赐府邸。”呼和浩特博物院陈列研究部主任卜英姿说,四公主成婚后,康熙择选清水河地区的口子上、老牛湾、喇嘛湾、岔河口等地的48375亩良田作为公主的养赡地。   四公主从山西的偏关、平鲁地区招募了大量人口开垦养赡地,这些人通过口子上来到清水河。四公主施行税赋减免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清水河地区的农业发展,许多人由春来秋归的雁行客变为定居者。他们用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平整土地、开渠打井、引水灌田,庄稼连年丰收,来往商贾日渐增多,各族人民相亲互助,清水河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   “百姓感念四公主良善仁德,为她竖立了德政碑。除了口子上村,老牛湾村、岔河口村也有,至今共发现4块。”清水河县文史专家刘建国说,清水河县大部分人是走西口者的后代。   参观完四公主德政碑,我们想进几户人家聊聊,呼叫未见人影,细瞧未见落锁,诧异间,同行的清水河县宣传部副部长石潮瑞说:“这个村子是中国传统村落,自古村风良好,出门不上锁不丢东西,长城、四公主德政碑、明代古戏台等文物400年来无人损害,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明村,每年来此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从口子上村出来往东走,是革命老区老牛坡村,两村相距仅1公里,步行十几分钟就到。因为相距太近,历史上,两村多次分分合合,现在,老牛坡村是行政村,口子上村是其辖下的自然村,同归清水河县北堡乡管辖。   “老牛坡村以前属山西省偏关县,1946年划归清水河县。”老牛坡村第九任党支部书记韩补生笑着对我们说,别人是三三两两走西口,我们是整村集体走西口。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老牛坡村成立了晋绥交界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成为连接晋绥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为抗战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   现在,这里依托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和展览馆、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等10多处红色遗址,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韩补生和他的亲人见证了老牛坡的革命发展历程。   “我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老牛坡党支部第一任书记潘密是我父亲的舅舅,我的父亲17岁投身革命,我也在20岁走上参军报国之路,1978年退伍后,先后担任5年村委会主任、28年村支书。为人民服务是我家的家训。”韩补生说。   韩补生今年70岁,多年来,他退休不褪色,一直是老牛坡党性教育基地的义务宣讲员,从2017年至今,共接待了十几万来自内蒙古和山西省偏关县、平鲁县等地的各族干部群众来此参观学习。   2019年,老牛坡被评为4A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借此机遇,老牛坡人开起了农家乐,闲时还不误种地、养羊等,收入大大增加。2015年,老牛坡村摘掉了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   “老牛坡村和口子上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信在老牛坡党支部的带领下,这片丫角山长城旅游区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韩补生说。   开拓精神 激发活力   传统村落、红色老牛坡、长城与黄河握手地,这些亮丽图景,汇成了清水河县无比厚重的县域底色。   进入新时代,依托地处中国杂粮“黄金三角区”的区位优势,清水河县诞生了蒙清小香米培育的励志故事。   离开老牛坡村,我们来到位于高茂泉村的蒙清乡村创客中心,见到了73岁的蒙清小香米培育创始人刘三堂。   在没有培育蒙清小香米之前,刘三堂是清水河县宏河镇十里八乡有名的中医大夫、种田能手。   “我也是走西口者的后代,从小继承了父辈身上那种坚毅果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初中文化的我自学了中医和科学种田。”刘三堂说。   1994年,刘三堂担任了宏河镇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开启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之路。   1996年,他从陕西米脂引进小米籽种,经过与清水河县本地小米杂交培育,选育出优质籽种,起名小香米。经权威机构检测,刘三堂培育的小香米富含人体所需要的17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锌、硒等多种元素。   从1998年开始,高茂泉村家家种植小香米,村民收入连年增长,小香米成了致富米。   2006年,清水河县蒙清小香米有限公司成立,刘三堂说服在上海外企工作的大儿子刘峻承,让他辞职回来接替了自己董事长的位置。“我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了,年轻人可以带领蒙清走得更高更远。”刘三堂说。   在刘峻承的带领下,2022年,高茂泉村仅靠种植小香米一项,人均年纯收入就达到1.4万元,蒙清也发展成为集杂粮育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连锁餐饮、五谷杂粮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及订单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5万多亩,并在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以及山西省朔州市、黑龙江省五常市等地建立了多种作物合作种植基地,带动了上万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蒙清的发展助力清水河县的发展。2019年,清水河县退出自治区级贫困县序列。   清水河县和走西口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励志的故事传扬于这片热土之上,激发出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的力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秀芳 韩继旺 哈丹宝力格 高瑞锋)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安寅东)1月22日9时许,在祖国北部边陲兴安盟阿尔山市,兴安边境管理支队伊尔施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吃过早饭,便带好巡逻装备、扛起国旗,前往中蒙边境地区巡逻。   “王叔新年好!”巡边民警第一站来到护边员王玉发的牧点,向他送上了新春祝福,并现场分配了此次的巡边任务和路线。   61岁的护边员王玉发是此次巡边队伍中最年长的,他的牧点距离边境线仅1公里。“今天天气格外冷,孩子们多喝点热水。”王玉发叮嘱着。巡边小队向林海深处走去,一路上大家不时停下脚步看看动物留下的足迹,判断动物种类和体型,为野生动物投放食物。   几天前,王玉发在放牧期间发现1只残缺的黄羊尸体。他现场调查未发现盗猎痕迹,通过与林业保护部门沟通后得知,近期有狼群出没,这只黄羊有可能被狼群围猎。民警将此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给周边牧点,防止牧民放牧时被野狼攻击。   巡边路上,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禹新介绍,近年来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巡护之下,盗猎盗伐的现象消失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经常有成群结队的狍子、黄羊在公路和林间觅食、活动。   伊尔施边境派出所边境辖区面积895.66平方公里,其中80%是森林,是国家后备林木资源的绿色宝库。近年来,伊尔施边境派出所不断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辖区群众对生态安全的重视,共同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今年是我在这里过的第五个春节。刚来的时候不适应,这里比我们老家冷多了。这几年巡边发现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觉着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河南籍民警刘志强说。   经过近4个小时的努力,巡边小队登上了门山山顶。民警清扫了界碑前的积雪,迎着凛冽的寒风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所有人整齐列队,面向国旗,庄严敬礼。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魏那 郝飚 高敏娜)欢声笑语辞旧岁,满怀希望向未来。连日来,内蒙古各地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人们在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中,感受着春节的喜庆氛围,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美化城市营造氛围   为了让春节假期充满年味、百姓红红火火过好节,乌海市海南区打造了创意感十足的花灯秀,通过一个个设计感十足的花灯,做到了日景喜庆、夜景绚烂。   这些天每当夜幕降临,漫步在海南区街头,或灵动、或典雅的盏盏霓虹灿若星辰,为这个冬日增添了靓丽的风景,五颜六色的花灯、造型各异的绿雕显得格外喜庆,置身其中,节日的温馨霎时涌入心间。   “造型各异的花灯和灯带将海南区街头巷尾装饰一新,十分喜庆,充满了年味,这不带家人出来拍张照留作纪念。”居民赵凯点赞道。   为使大街小巷重聚人气,重现“烟火气”,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春节海南区在城区主要位置布置了各类花灯,有别出心裁的“龙凤呈祥”“炫彩太空”等主题花灯,也有清新俊逸的“花开那时”“爱心长廊”。结合时代特点,海南区还特别制作了党建飘带、抗疫主题墙、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墙,搭建“网红打卡”互动体验区,设置两处互动景观,营造沉浸式观灯体验。主要街路以行道树、路灯杆为载体,运用灯光小品、过街天幕等手法进行装饰;黄河路北入口、建行路口等处布置了设计感十足的绿雕,通过动态灯光效果,海南区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夜色初起,在乌兰浩特市罕山公园,一组组色彩斑斓、造型精美的花灯亮起,营造出浓浓的春节喜庆氛围。前来观看的群众纷纷拍照留念。   “今天吃完饭出来跟老伴儿遛弯,看着树上的彩灯真喜庆。虽然天气很冷但心里感觉很满足。”乌兰浩特市市民王臣说。   据了解,今年乌兰浩特市共计悬挂灯具近2万盏,以提高城市形象、丰富百姓夜间生活,让市民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体验感、幸福感。   品味年俗共话团圆   除夕当天,兴安盟各地群众包饺子、贴窗花、赏花灯,在传统年俗中感受年的味道。   拌馅儿、和面、擀皮……在乌兰浩特市胜利街办事处曙光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和胜利街轮椅人互助会的会员们欢聚在一起,包饺子、剪窗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亲切地聊着家常,氛围融洽和谐。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饱含着幸福和温暖的饺子出了锅。   “辞旧迎新,欢乐邻里,我带领着残疾人朋友一起参加社区包饺子活动,大家欢欢喜喜迎春节,特别有年味,特别开心。”乌兰浩特市胜利街轮椅人互助会会长李建华说。   圆滚滚的饺子,包含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憧憬,也蕴藏着大家对团圆的渴望。饺子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从一张餐桌传到另一张餐桌,让寒冬里的春节变得温情脉脉、春意融融。   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和胜利街轮椅人互助会会员将包好的饺子送到困难群众家中,美味可口、热气腾腾的饺子,让困难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咱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时刻关注着我们,逢年过节都能想着我们,过年了还给我们包了饺子送过来,我这心里暖暖的。”曙光社区居民董淑兰激动地说。   文化体验别样精彩   “阁落钱,套三环,五谷丰登拜个年。”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田惠莲喜气洋洋地说。在赤峰非遗年货节现场,田惠莲正在教孩子们熏烟剪纸。在竹板上打水、把报纸粘上去,再把自己满意的剪纸花样贴在报纸上,然后在蜡烛上熏,等熏黑之后揭去花样,报纸上保留了洁白的纹样,这一系列操作让小朋友们惊叹不已。   除了剪纸技艺,现场还有巴林石雕、宁城皮影、翁牛特旗察干伊德制作技艺等展示,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间民俗文化特征的非遗产品,让市民在欣赏、购买、品尝非遗年货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是赤峰市第二次举办非遗年货节,年货节以“金兔贺岁寻年味,多彩非遗贺新春”为主题,邀请了8个旗县区的30多位非遗传承人共同参展,涉及非遗企业10多家,商品100多种。   过个文化年,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新年俗、新风尚。乌兰察布市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策划推出了“周末休闲游,四季好去处”之冰雪旅游主题系列活动。此外,该市艺术剧院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广泛开展文艺演出和慰问演出活动;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文化活动。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组织乌兰牧骑开展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为人民群众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同时,全市各地还举行冰雪体验、体育比赛、灯谜会等活动,努力营造祥和喜乐浓浓的过年氛围。 编辑:杨旭英

  “企业自加入杂粮加工领域以来,我们发现莜麦粉等杂粮原料保质期较短,货架期短,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自己的科研团队也曾尝试攻关这项技术,但一直未果,今天我们是怀着满满的诚意来寻求合作的。”冬日的呼和浩特天寒地冻,线上,一场热气腾腾的以“科教兴区创新驱动”为主题的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校企共建揭榜挂帅科研项目双选会正在举行。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副经理王燕首先抛出了企业技术难题,希望学校科研团队能揭榜领题帮助攻关解决。   听到这个技术需求,在线参会的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赵涛博士很欣喜,她的团队正在进行的项目与这个技术需求高度吻合,她有信心能把这个难题攻下来。于是,赵涛欣然“揭榜”,完成了与蒙清农业的关于杂粮原料灭酶技术等3项课题的对接。她说:“课题主要通过灭酶或其他方式延长莜麦粉等杂粮粉的保质期,从而延长杂粮速食面的货架期,为产品发展赋能。”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校企双方在双选会上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在项目上结对子,在行动上揭榜挂帅,吹响协同创新“集结号”,翻开产教融合“新篇章”。   “作为一家本土餐饮企业,我们急需研发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面点产品,破解当前市场上相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难题,增强核心竞争力。”内蒙古浩翔餐饮集团研发总监梁小军也迫不及待道出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主任、中国烹饪大师武国栋信心满满地承接了这个项目,他说:“我目前正在研究养生食疗酸马奶面食品,并已研发出了酸马奶饼、酸马奶面包等专利产品,正好契合贵公司开发内蒙古特色风味面点的需求。”   会上,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陈浩老师承接了内蒙古康新牧场食品有限公司的牛肉产品研发项目,助推内蒙古牛肉产品在南方地区获得更大市场;徐莉莉老师对接了内蒙古草原小骏马食品有限公司的酿皮长保鲜技术研发,力争使酿皮保质期延长一倍,能远销区外……双选会共有近30家企业参与,最终,校企双方共完成涉及农畜产品加工、餐饮产品研发、运营体系开发等方面共14个科研项目的对接。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军义介绍:“此次校企科研项目双选会的举行,正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生动实践。通过加强新技术应用,夯实学院专业群建设,实现科研项目与自治区农畜产品、乳制品加工等产业链紧密对接,帮助企业减少试错成本,加速成果转化,推进接地气的科技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校企联合双赢。接下来,校企双方将加强项目调研、制定研发计划,共同推进项目高质量落地落实。”(记者 刘志贤)   【记者手记】   记者了解到,此次双选会项目研发启动资金均来自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待研发成功后,再由企业支付科研成果转化费。但如果研发失败,损失将由学院承担。正如李军义副院长所说:“项目失败了并不可怕,经历种种挫折后,我相信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会逐渐完成从量到质的飞跃,完成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任。”   【点评】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研作为创新链的重要一环,担负着将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使命。校企共建科研项目的有效对接,将不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动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将不断为产业强国建设做好人才储备、夯实技术技能基础。 编辑:张彬

  130米深井下,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一派繁忙,上湾煤矿综采一队队长段伟正在组织割煤作业。伴随着采煤机巨大滚筒的持续旋转,一块块黑黝黝的原煤顺势落下。   “从这头到那头,我们叫‘一刀煤’。‘一刀煤’是3000吨,什么概念?10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在18刀到20刀之间。”段伟自豪地说。   “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通过应用设备在线点检、专家智能诊断、油脂集中润滑等28项智能化检修系统,以及三维实时数字孪生、惯性导航、全景拼接等42项智能化操作系统,形成‘自主割煤+无人跟机+远程干预为辅’的开采模式。”上湾煤矿机电信息中心主任毛自新说,自投产以来,该工作面创下了采高、单面单产、装机功率、生产工效、智能化程度五个世界第一。   这是上湾煤矿日常采煤的一幕,也是该矿智能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上湾煤矿一直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道路上奋力奔跑,构建形成了“5110”智能化发展总体思路,即以5G为引领、一体化数字智能管控平台为抓手、10个100%智能化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为目标,全力推动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   2021年9月12日,上湾煤矿建成基于5G网络与UWB(超宽带)精确定位的智能矿山基础平台,标志着该矿成为煤炭行业首个实现5G+UWB信号全覆盖的矿井。   “5G与UWB技术融合应用,可以为井下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等提供信息‘高速公路’及精准‘定位导航’,从而支撑智能视频分析、智能车辆管理、智能顶板监测等多项5G+智能化应用。”毛自新介绍道。   在上湾煤矿工作的十几年里,毛自新见证了采煤、掘进、主运、经营的智能化升级。同毛自新一样,上湾煤矿综采一队副书记冀宏波也时常感慨着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变化。   “现在我们依托5G网络,建成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井下设备有问题,可以视频连线远在千里的厂家工程师进行处理;地面技术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就可对工作面的生产组织了如指掌,设备远程控制、减少高风险作业岗位人员配备……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手段走进我们的生产现场。”冀宏波说。   智能化转型带来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上湾选煤厂年电力消耗减少8%以上,生产效率提升5%,日均生产时间缩短1小时,煤质稳定率由83%提高到95%。   “下一步,上湾煤矿将按照‘智能运输、智能网联、智能管理’的思路,充分利用井下5G+UWB网络的基础优势,不断强化无人驾驶、智能操控等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打造基于5G+UWB网络的智能应用行业标杆,为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化示范矿井提供‘上湾方案’。”上湾煤矿党委书记、矿长张立辉表示。(记者 康丽娜)   【记者手记】   5G技术对煤矿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为煤矿智能化赋能,助力煤矿建成少人工作面或无人工作面,最终将人从繁重的、危险的场所解放出来,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水平。   乘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东风,智能煤矿建设正加速向绿色、安全、智能的方向蓬勃发展。在煤矿智能化的浪潮中,上湾煤矿始终走在行业前沿。上湾煤矿全力推动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值得同行业借鉴。   【点评】   煤矿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近年来,上湾煤矿一直致力于通过建设绿色智能、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世界一流示范矿井,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智能高端方向发展。在这里,综采、掘进、移动巡检、机器人、智能化选煤等11大类、500多个智能化项目得到应用。以智能煤矿建设为基础,上湾煤矿正在智能化赛道上全力奔跑。 编辑:张彬

  冬日,室外寒意逼人。但在乌海市乌达区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却呈现别样“热度”:在升压车间项目处,工人们正吊装一个个储能电池直流舱;设备间内,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调试各种高精密仪器;在采煤沉陷区上,一排排蓝色的单晶硅组件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昔日的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正在华丽变身为光伏电站,现场忙碌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并网发电带来的新气象。   “再有半个月就能并网发电,产生的电也可以并入国家电网,无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是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这片矿区产生的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项目开发建设负责人郭晖激动地说,到时候,曾经荒芜的矿山就真成聚宝盆了。   这一项目现被纳入自治区2021年保障性并网集中式光伏发电优选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规划建设容量约100MW,并配套建设了一座110KV升压站。   一直以来,矿区开采为乌海市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也随着矿藏逐渐枯竭,遗留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   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项目就是在所属煤矿矸石渣堆和采煤沉陷区选址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对矿山生态、矿区排土场、采煤沉陷区进行全面治理和分块成片式铺设光伏发电板,实现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   “别看矿区现在光秃秃,明年就会大变样。这里所有光伏板下都铺设了供水管道,将实现一地两用、一地多用,不仅可以获取清洁低碳新能源,还能与矿区生态恢复有机结合,未来尝试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居民创收。”郭晖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光伏铺设现场,一边满怀憧憬地说。   今年,乌海市以五大任务为抓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广泛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集中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治理中针对不同矿区面临的地理环境与地质情况,该市积极采用“综合利用+工程修复+光伏”的开发治理模式,全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在这过程中,乌海市大力发展有机硅、光伏材料产业链,合理布局多晶硅、单晶硅、颗粒硅项目,发展下游配套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光伏材料产业集群。目前,京运通新材料年产5GW高效太阳能级多晶硅及单晶材项目已建成投产,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高纯晶硅以及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和内蒙古协鑫东立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颗粒硅及配套光伏全产业链项目预计2023年投产。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郝飚通讯员王超) 编辑:杨旭英

  本网讯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积极打造聚人心、暖人心的“凝心工程”,开展了一系列“凝心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美化场区环境。   为确保机场道路交通标线规范、清晰,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和职工交通出行,呼和浩特机场公司组织施划了道路交通标线,对标线不清晰、不合理的路段进行了优化改进。截至目前已完成客流量最大的进场路、航站楼二层落客平台,以及内部职工常用的东道口外侧道路、航谐路、动力能源保障部东侧道路等道路交通标线施划工作,共创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环境。   同时,按照“凝心工程”的部署要求,呼和浩特机场公司还牵手相关部门沿着旅客、职工交通流动线,不仅打造了5处口袋公园,还对进场路和启航路两条道路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张 磊) 编辑:宝华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开展新冠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的通知》,要求尽快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充分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方便及时、精准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呼和浩特市如何落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调查工作、调查后怎样进行分类、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哪些健康管理服务?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基层科科长吴东东。   吴东东表示,呼和浩特市建立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按照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设置系统功能。还牵头与民政、医保及相关数据系统进行对接,导入新冠疫苗接种、养老信息、医保信息等系统中关于老年人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形成基础数据包下发各旗县区与社区“六本台账”进行比对。经过摸底排查,呼和浩特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38万人左右,目前已调查完善信息30余万人,12月20日前完成调查工作。   吴东东说:“摸清底数进行三类人群分类,重点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年龄≥8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失能老人;次重点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一般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按照分类占比,重点人群占10%左右,次重点人群接近20%左右,一般人群占70%左右。   吴东东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点和次重点老年人进行专档管理、健康监测,辖区医疗机构对口负责养老院等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监测,确保健康监测全覆盖;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做好医疗服务保障;通过网格微信群等方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联系方式通知到每一个重点人群,确保能够及时取得联系;将居家治疗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给予抗原检测、对症治疗和口服药指导;全市1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诊室,配备医务人员和设备,每个机构公布2部咨询电话,24小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支撑作用,向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采取驻点出诊、指导、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常用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等储备,满足居家治疗人员用药和健康监测需求;近期将上线京东健康搭建的呼市官方疫情防护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外埠医生24小时在线新冠问诊、同城购药、线上药房的服务,同时打通呼市本地互联网医院,后续为居民提供疫情防控咨询、用药及科普等服务。(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梅刚 金泉) 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