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09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三十二连山的绿色宣言:荒漠化治理“世界样板”

  “踏山行川,不如三十二连山梯田望远”。8月21日,“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内蒙古站采访团来到了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虽已入秋,但凭山远眺,这里依旧绿带连天、梯田交错、群山青翠。   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俯瞰视野   三十二连山流域由32座山峰相连而成,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这里曾是敖汉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农牧业生产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吹石裸响瑟瑟,雨落土失流湍湍”“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一度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曾任三十二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指挥的韩旭东回忆说,这里曾经黄沙漫天、洪水泛滥,刮起风沙,白天能见度极低,一场风沙能把刚长起来的苗盖死,是典型的“秃山光岭干河套,牛羊啃草满山绕”。   1992年三十二连山开始治理,1997年进入统一规划、集中攻坚阶段,敖汉人民凝聚合力,在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在山体中上部实施水保造林,山体中下部结合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水平梯田,多年攻坚完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面积3万亩的集中连片工程,打造了三十二连山生态精品工程,也奠定了着眼长远发展“守住生态底色、守牢耕地红线”的工作思路。从当年“秃山光岭干河套”到如今“青山环绕一坡田”,敖汉旗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以独特的“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模式解决了3.2万亩水土流失问题,涵养了水源,保护了生态。   三十二连山旧景   荒山秃岭变成了沃野良田,黄沙滚滚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片片绿洲,敖汉人民以旧貌换新颜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干不行、干就干好”的优良传统,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刻地反映在生态治理的全过程。   2022年,三十二连山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路线点之一。因这项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规划水平高、参与治理的各民族群众人数多,治理成效显著而被誉为“黄花甸子”模式。   三十二连山的生态之变,是敖汉人几十年如一日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敖汉旗依托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德援项目、意援项目、公益林项目,初步建立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在“三北”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据介绍,截至2022年,敖汉旗有林面积已达572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543万亩,天然林面积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17%;草地面积106.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   如今的三十二连山梯田交错、群山青翠   如今,敖汉旗各族干部群众正沿着总书记擘画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以弘扬“三北精神”为己任,以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恒心和韧劲接续奋斗,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筑牢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上创造新的奇迹,为建设好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敖汉智慧和力量。   监制:李中锋   文字:许敬   摄影:王晓博   剪辑:王丽红 编辑:贾小燕

  本网电(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飚) 8月16日,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乌海市乌达产业园揭牌成立。   建设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是乌海市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着眼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突破BDO产业下游应用瓶颈,打造全球BDO产业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的一项重大举措。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围绕BDO产品在工业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乙炔化工、生物基材料、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氢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创新与研究。乌海市也将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建设,加快整合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力量,建立开发灵活、各方受益的运行机制,合力推动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着力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力提升BDO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汽车和日用化工等领域,因此,它也被称为化工母料。BDO往下延伸可做降解塑料,甚至是锂电池、高等级航天产品等的重要原料,是国家鼓励的绿色化工产品。近年来,乌海市主动服务融入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精准把握自治区“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这一政策机遇,立足200亿吨石灰石资源禀赋,依托530万吨电石、1763万吨焦炭产能以及大量可高效利用的焦炉煤气等雄厚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引进建设华恒、三维等4个百亿项目,建成全球最大的单体BDO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BDO产能将达到25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产能的2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 编辑:孙丽荣

  近日,位于乌兰察布市的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喜讯不断:刚刚过去的6月份已完成7.5亿元薯条全年的出口订单;明年与东南亚11亿元的薯条订单已签订……   这家北京公司从2016年落地国家贫困旗县察右前旗,经过7年的发展,投资从5亿元到计划投资32亿元,在一片荒地上建成了国家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休闲薯条、果蔬脆片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1年产值达40亿元。   该企业董事长刘长安感慨地说:“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以北京的资金、技术力量唤醒了乌兰察布沉睡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既是帮扶又是协作,真正实现了企业、农民、地方的三赢!”   乌兰察布市辖11个旗县市区,其中8个旗县与北京7个区开展结对帮扶协作。近年来,该市把京蒙协作融入落实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中,不断健全协作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按照京蒙两地共建“两个基地”、自治区要往北京多送绿色产品的要求,及时启动实施了绿色农畜产品、绿能、绿色算力“三绿进京”以及北京的人才资源、协作资金、社会资本“三资到乌”行动,协作成效有目共睹。   西出商都县城20公里,这里便是三大顷乡董家村。该村现有常住人口204户428人,村内有阿尔泰七台旅游景区及1600亩森林天然氧吧。   该村按照“支部+公司+村民”的联营模式,集中新建了3处民宿,并对36家农户院落进行改造升级,由公司统一签约,同时与美团、艺选等平台达成协议,通过网上推荐和实体运营等形式,让乡村旅游走向市场。   走进村民赵福家,自来水、电暖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曾因学纳入贫困户的赵福,2018年顺利脱贫,2022年家庭总收入达47923多元。   他老伴郭林利快人快语,她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不比城里差!因有个希森公司,家里的39亩旱地全部租出去种种薯了,现在还养着46只肉羊”。   郭林利口里的“羊厂”就是京蒙协作资金建设的养殖厂,希森公司就是该县引进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自落地以来,公司完成投资12亿元,流转租赁农民土地10万余亩,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在七台镇建设3处原种繁育基地,通过各种利益连接机制,周边农户流转土地每年收益24万多元。   “张智慧说‘唯有学习,才有好的出路!’王雯婷说‘这次北京之行,让我有了新的目标’……”7月18日,坐在会议室,崔东光这位“组团式”帮扶来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任校长的北京平谷区职业学校校长,翻开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动情地念着高一新入学36位学生七月初与北京平谷职业学校交流访学的感受,他感慨地说:“这些孩子的话,真让人感动!”   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帮扶后,开展了2+1青蓝工程,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队伍建设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崔东光说:“职业学校首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驱力。为了培养学生更多技能,鼓励学生们敢于努力把想象变成现实,我们规划建成学生非常喜爱的‘创客空间’工作室,开展无人机、3D打印及机器人项目。”   自中组部发出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号召后,北京各结对区纷纷响应,崔东光式人才是“三资到乌”协作机制强力推进的一个缩影。   目前,500名北京人才在乌兰察布工作,包括挂职干部、科技人员、医生教师,尤其是医疗协作深受群众欢迎,该市的医院和北京医院合作,开展的远程会诊、专家坐诊,让乌兰察布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2021年以来,该市56家京籍企业落实项目投资近百亿元。2021年以来,该市落实京蒙协作资金14亿元,实施项目459个,带动12.3万农户增收致富。   同时,该市实施的“三绿进京”成效显著。绿色农畜产品进京,通过实施“净菜进京”行动,向北京销售28亿元的农畜产品。绿能进京,建设了两个150万千瓦的风光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北京直送93亿度绿电;建设10万吨风光制氢项目,“西氢东送”长输管道已纳入国家油气网规划,建成后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0万吨绿氢。绿色算力进京,该市有26家大数据中心,已建成2条直通北京的144芯大容量光纤,每年可向北京提供1万P以上的通用算力服务。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正在把这“一步”变为“蓝海”!(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编辑:孙丽荣

肉蛋奶产量403.4万吨!上半年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

  7月2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区肉蛋奶产量403.4万吨,同比增长9.1%,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党组成员、副总队长王德彬介绍,畜牧业生产有以下4个特点:   牛羊生产提质增效   上半年,全区牛出栏94.5万头,同比增长11.1%;牛肉产量16.9万吨,增长11.4%,牛肉产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   乌珠穆沁白牛(资料图片)   羊出栏2438.7万只,同比增长12.8%;羊肉产量37.8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牛羊养殖大区的优势更加巩固。   生猪生产基础稳固   从存栏数量看,二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631.9万头,增长5.6%,这说明生猪存栏规模稳步扩大,产能合理充裕。从猪肉产量看,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上半年全区猪肉产量35.9万吨,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降幅为0.4%。从发展趋势上看,全区能繁母猪产能在调控合理区域内,生产基础稳固。   (鄂尔多斯哈达图淖尔村养猪基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奶业振兴步稳行健   今年以来,全区聚焦“草源”“种源”“奶源”,实施国产苜蓿增产行动,提高优质饲草供应,提升奶牛优质种源,建设高质量奶源基地,产能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区牛奶产量275.3万吨,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   家禽生产基本平稳   上半年,全区禽蛋产量30.1万吨,增长1.7%;禽肉产量7.4万吨,下降1.1%。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为全国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图片   (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王丽红) 编辑:石尧

  7月13日,我区首次承办的2023年全国物品编码工作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围绕如何抓好物品编码重点工作落实,促进物品编码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物品编码是指包含商品条码在内的代码,是商品流通的“身份证”和国际贸易“通行证”。多年来,我区统筹推进物品编码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基础业务办理、商品数据资源建设、系统成员服务、商品条码推广应用、物品编码科研与标准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区新注册使用商品条码企业达855家;全区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实际保有量达到8497家,较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1606家,增长率为18%。目前全区商品数据总量达33万多条,采集全区高质量商品数据10094种,商品信息采集工作完成率位居全国第二,在服务政府监管、服务企业发展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会议确定了物品编码未来3年的发展方向,通过引领各领域实现从一维条码向二维码的迁移,帮助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着“全国一张网,上下一盘棋”目标,全力打通全国物品编码工作体系的“大动脉”。(记者 李国萍) 编辑:张彬

蓝冠首页,蓝冠代理_“新时代中国画卷·呼伦贝尔纪行”全国边境外宣期刊联合采访活动启动

  7月1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日报社承办,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协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卷·呼伦贝尔纪行”全国边境外宣期刊联合采访活动在海拉尔启动。   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   采访活动持续到7月18日。期间,来自北京市《今日中国》《布达拉》杂志、云南省《吉祥》《占芭》《高棉》《湄公河》杂志、广西壮族自治区《荷花》杂志、山东省《金桥》杂志、黑龙江省《伙伴》杂志、内蒙古自治区《索伦嘎》杂志等10余家媒体20多名记者,将走进呼伦贝尔市农村牧区、城镇社区、企业学校、边境口岸,围绕绿色发展、文化旅游、边境贸易、各民族生产生活等内容采访报道,以英文、俄文、韩文等13种文字、全媒体形式,向周边国家民众宣传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生动图景,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发展变革多彩画卷。   交接旗帜。   合影留念。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李可新 新闻编辑 杨洪梅) 编辑:章颖慧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玉琢 实习生 曹晗)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发布消息称,6月20日,满洲里铁路口岸站接运进口货物列车20列,准轨出口7列,宽轨出口1列,单日实现完成进出口列车28列的历史佳绩,接发车数量、进出口运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截至目前,经满洲里站进出口运量达938.29万吨,同比增加279.37万吨,增长42.4%。   年初以来,满洲里铁路口岸站积极发挥中欧班列东通道的区位运输优势和铁路跨境物流通道的骨干作用,全面组织敞口接车,充分释放口岸运输能力,接发进出口货物列车实现最大化。   满洲里铁路口岸站与海关、边检、货代公司等联检联运部门密切配合,发挥95306“数字口岸”作用,做到金属矿石列车在俄方开车后,口岸站就可以获取到列车、货物、发运人、收货人等重要信息,提前做好通关业务办理工作,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口岸站通过双方运输副站长、国境站长间定时通话,商定当日交接计划,通报双方后续车流,研究解决存在的交接车问题,避免货物在通关过程中出现影响效率的问题。   “我们每天与俄铁后贝加尔站进行工作交流,合作解决两国列车在通关过程中影响效率的问题。我们通过规范票据办理流程,全程跟踪海关查验,强化对进出口货物列车及中欧班列的运输组织,为跨境货物开辟24小时全天候办理通道,实现到、解、换、编、发全过程畅通,为快速接发车创造条件。”满洲里站副站长刘会超介绍。   满洲里铁路口岸站科学分析,精准研判,进一步优化人员作业班制,保证装卸作业人员充足。“针对近期运量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及时调整人员班制,由原来的18名吊车司机增加至24名,作业效率提升近3成。”满洲里站货运车间吊车司机长杨亮说。   满洲里铁路口岸站严格执行班列优先取送、优先换装、优先发车的运输组织原则,打造7×24小时业务办理窗口,使企业货主能够随时办理通关业务,提升了班列通关效率,开启了班列“加速跑”模式。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6月19日,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工会组织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向在节日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员工送去了浓浓关怀和节日祝福。   为做好此次端午节慰问工作,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工会精心筹划,充分调研,收集员工的需求和建议,结合端午节日特点,同时针对即将迎来的暑运,为员工准备了五彩绳、粽子、挂脖风扇等慰问品。为了确保各驻外事业部员工在端午节前收到慰问品,公司工会提前一星期邮寄慰问品,由工会组长负责将物品发放至每位员工手中。   收到节日祝福的员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纷纷表示,公司的祝福让我们倍感温暖,未来将尽全力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将持续深入打造“凝心工程”,下一步,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还将开展送清凉、送健康等工作,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营造职工队伍稳定、积极、有为的氛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包颖异) 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