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6日,雨露润泽下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碧绿如洗、繁花似锦。上午10时,由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主办的首届航旅嘉年华暨乌兰布统飞行营地开营活动在乌兰布统通用机场举行。 在活动现场,深圳乐天游通用航空的飞行员们驾驶动力伞,在天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10个动力伞在天空中摆出不同的阵型,引起现场游客们的阵阵欢呼。现场还开展了户外露营、低空游览、飞行体验、静态展示、航空科普、克什克腾旗风光摄影展、文创展、民族特色商品展等活动。 活动中,低空游览受到游客们的热捧,他们争相体验,俯瞰乌兰布统草原的美丽。夜宿营地的游客深度体验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烤全羊仪式,参加了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在繁星点点的草原观赏了烟花秀表演…… 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企业集团,由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通用机场占地513.6亩,是由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A类通用机场。乌兰布统飞行营地是乌兰布统通用机场的航旅融合项目,航旅集团以本次“航旅嘉年华”活动为契机,推动全民航旅消费发展。 内蒙古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治坤介绍:“乌兰布统通用机场处于乌兰布统草原核心区,是全国第一个建在核心景区的通用机场。我们立足通用机场,围绕通用机场、旅游目的地、飞行营地、自驾营地、露营地、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六位一体的发展思路,逐步建成集飞行体验、交通运输、航空科普、休闲娱乐、美食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实现主业带动副业、航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编辑:张彬
标签 : 蓝冠1956 › 121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8月17日至20日,周杰伦演唱会在呼和浩特连办4场,场场爆满。演唱会不仅“引爆”呼和浩特市体育场,更“点燃”整个呼和浩特的消费经济,演艺活动带来的巨大人流,渗入到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文旅消费链,也迎来了呼和浩特文旅消费新高峰。据统计,演唱会期间共吸引观众18.4万人次,外地观众占观众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受演唱会效应影响,8月16日至20日,呼和浩特市接待游客12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0亿元,是端午期间旅游收入的3.3倍。 交通“接得住”大客流 周杰伦2023年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期间,正值旅游旺季,面对数十万计蜂拥而至的游客,呼和浩特公共交通迎来了严峻“大考”。面对巨大的客流,呼和浩特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周杰伦演唱会期间,呼和浩特地铁日均客运量达27.44万人次。其中,8月17日至19日连续3日突破2023年度单日客运量最高纪录。8月19日单日客运量28.82万人次,创2023年度单日客运量最高纪录。呼和浩特市体育场站单日进出站客流连续4日突破5万人次,8月19日进出站客流达6.42万人次,创该站单日历史最高纪录。 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在保障机制、运力调度、出行服务等方面全力“迎战”,最大限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4天共运送乘客达32万人次。演唱会期间,全市巡游出租汽车日运输量达到16.28万趟次,车均运输31.78趟,运输趟次较平时提升近15%。 “硬核服务”拉动经济 据百度资讯指数统计,关键词“呼和浩特”在8月16日达到小峰值,在20日达到最高峰,同比增长3386%。不少呼和浩特网友和市民自豪地表示,“我们呼和浩特真的火出圈了!” 为何一场演唱会能将一座城市带得如此之火?除了歌手本身的“引流”、呼和浩特近年来不断完善发展演唱会经济的软硬件条件,还得益于呼和浩特不断增强的服务意识。为办好此次演唱会,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担起“东道主”职责,成立演唱会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指挥部,设立多个工作小组,交管、市场监督、环卫等部门,以及安保单位和志愿者组织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了整个演唱会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在此期间,呼和浩特各相关行业为歌迷提供多项优惠服务,以“宠粉”行动放大演唱会效应,让游客乐意消费。 “这次来呼和浩特,除了看演唱会,我还想看看极具地方特色的《千古马颂》。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怎么能不感受一下马文化呢!”从长沙来到呼和浩特的歌迷陈媛兴奋地说。 “这几天,我们明显感觉到外地游客增多。”塞上老街一家文玩店主说。塞上老街作为呼和浩特历史文化街区,是不少歌迷的打卡地,老街的商家抓住演唱会的热度,纷纷推出“宠粉”行动。 “来到呼和浩特后,根据小红书推荐,第一站就去了塞上老街区块大召广场,塞上老街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感觉沧桑而强劲,拍照打卡别有一番情趣。”来自湖北的歌迷赵萌萌说。 演唱会期间,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哈素海)、黄河麦野谷生态休闲旅游区等6家呼和浩特的A级旅游景区,还推出门票免费、半价等优惠,持有演唱会门票的游客,只需出示票根便可享受优惠。 8月15日至22日,呼和浩特博物馆和将军衙署博物院推出“博物馆之夜”主题活动,音乐会、壁画修复体验、灯光秀等,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让珍贵文物在夜晚“亮起来”。整个8月,呼和浩特博物院所属的6家博物馆打破“周一闭馆”惯例,每日开放。 出门在外,衣食住行,特别是住宿体验直接影响着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感受,对于这一点呼和浩特想到了,严查严管,只为让歌迷和游客舒心。 针对此次周杰伦演唱会,呼和浩特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全市相关酒店做好客房价格管理,把客房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障演唱会期间酒店价格平稳有序,给游客更优的旅游体验。 用心用情让你爱上这座城 呼和浩特的用心,不仅体现在官方统筹协调的大事上,也体现在市民热情好客的小细节里。设在体育场西门的新城区海拉尔路便民服务点,免费为歌迷、游客提供矿泉水、纸巾、小扇子以及藿香正气水等应急药品。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大哥还会时不时来一段快板儿,发放小礼物时,还拿着小扇子贴心地给游客扇着风,被歌迷戏称为“扇子哥”。 网络上,有人守在评论区,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变身在线客服;有人吐槽宽巷子的一个商家服务态度差,商家就现身在评论区诚恳道歉,表示一定会改进;有外地游客感慨呼和浩特市美食多、人热情、风景好,就会有一群人跟评“呼和浩特欢迎您”“欢迎下次再来”。 而面对交通拥挤影响出行的吐槽,有人就用拉动城市消费、提升城市形象等事实,恳请大家“理解万岁”。公交公司、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服务和管理上的改变,网友们也毫不吝啬地给他们点赞。呼和浩特以心换心,用“我们马上改”“感谢您的指正”等谦虚态度,赢得了外地游客的“理解万岁”“不足再改”“越来越好”等温暖回复。 来自北京的律先生全家来到呼和浩特后,大人孩子都在游玩时得到呼和浩特人的暖心服务。他说:“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从下飞机遇到的司机师傅、酒店饭馆服务人员,演唱会门口卖扇子的小伙伴,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和警察们,都特别可爱热情。演唱会看完了,令人恋恋不舍地不仅是舞台上那个聚焦所有人的周同学,还有呼和浩特暖心的服务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刘洋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苗青 马妍)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柳)记者从自治区政务服务局获悉,目前,自治区本级38个部门的157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务服务局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知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专项活动,先后推动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临时占用体育场地设施审批等近30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同时,该局持续督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将贴近企业和群众生活的高频事项全面纳入周末延时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全区已公布延时服务事项超过11万项,累计为28万人次提供延时服务。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新增了办结率考核指标,今年上半年,全区12345热线平台共受理企业和群众诉求300余万件,办结率达到了85%以上,响应率达到了95%以上,解决率、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 编辑:石尧
2019年7月26日,天骄航空满载着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民航梦,由呼和浩特起航,飞向广袤的草原蓝天,肩负起了完善自治区航线网络与探索国产民机商业运行新路径的重任。四年来,天骄航空促安全、强治理、畅交通、优民机,承运旅客近42万人次,累计开通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延安等9个航点,积极融入自治区“互联互通”战略,推动“支支通”“干支通”等“空中通道”的建设,服务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助力国产民机运营与适航的日益完善,成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023年7月26日,天骄航空开通呼和浩特=赤峰=扎兰屯航线,其中“赤峰=扎兰屯”为天骄航空独飞航线,为自治区“互联互通”战略再添运力支持,为城市间的经贸往来架起“空中桥梁”,为完善自治区基本航空服务、打造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体系贡献天骄力量。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展现自治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赤峰、扎兰屯赛区承办十四冬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多个项目的比赛。自内蒙古承办十四冬以来,天骄航空作为大会重要航空承运单位,在运力保障、出行服务、宣传推广方面凸显本土航空公司的责任与担当。此次开通的呼和浩特=赤峰=扎兰屯航线,将持续为十四冬的运动员、裁判员及广大观众提供更为便利、更加多样的航空出行保障。 接下来,天骄航空将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完善航线网络,持续壮大天骄航空,积极推动航空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四年,对于民航发展的历史长河而言,仅是沧海一粟,对于天骄航空来说,是实干兴企的奋斗历程。 四年,对四季而言,是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对天骄航空来说,是1460个日夜的至诚服务。 站在新的起点,过往四年的俯首躬耕、攻坚克难都凝聚成天骄航空昂首前进的磅礴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天骄航空坚定初心使命,在漫漫征途中,上下求索,筑梦苍穹。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帅政 白莲)7月20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宣讲团走进内蒙古电力集团和自治区总工会进行宣讲。 在内蒙古电力集团,自治区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国资委主任许振山结合我区电力工作实际,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阐释和解读。“下一步,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内蒙古电力集团‘1469’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突出能源保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等工作,坚持以干验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内蒙古电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景荣说。 在内蒙古总工会,自治区宣讲团成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侨办主任逯敬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从“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关心厚爱”“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等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聆听宣讲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编辑:温慧娟
7月11日,抖音平台一段“男子疑突发疾病外卖小哥救援”的视频登上了同城热榜第一位。在网友“小蟹蟹”发布的一段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外卖小哥跪地救人,为一位口中有鲜血的市民做心肺复苏与人工呼吸,周围的热心市民有人帮忙递卫生纸,有人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大家合力救援,不一会儿救护车到达现场将伤者带走。 视频发出后,很短的时间就收获了16万的点赞。在网友“小蟹蟹”拍下的画面中,外卖小哥非常冷静,先摸了伤者的颈动脉,并查看口腔是否有异物,与伤者对话看其有无反应,一系列急救操作标准规范。在看到有口腔异物的时候,其他热心市民送来了纸巾,拍摄视频的网友“小蟹蟹”也赶忙跑到奶茶店要来吸管想要帮忙。网友在为热心市民救援点赞的同时,也纷纷猜测视频中挺身而出的外卖小哥手法专业,会不会是专业的医学生。 记者联系了发布视频的网友“小蟹蟹”,他姓谢。谢先生介绍,7月11日9时左右,他出去办事,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趴在地上,脸下面全是血,有热心市民正在拨打120。谢先生说:“我看到也是焦急万分,正在这时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路过,放下电动车毫不犹豫跑到老人身边做起了急救。当时我看到小伙子的做法感觉很暖心,他的操作比较专业,不仅清理了口鼻,还做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我用手机记录了小哥救人的过程,没过多长时间救护车赶来,把病人送去医院了。”谢先生说,外卖小哥救了人之后骑车准备离开,他叫住小哥留下了联系方式,“如果有需要,我视频拍摄了当时现场情况,可以帮小哥做个证明,把视频发到网上也是希望能传播外卖小哥的正能量。” 随后,按照谢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了外卖小哥张善荣,他2001年出生,今年23岁。当日9时左右,他在送餐途中经过桃李巷,看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于是便上前查看。“我今年刚刚从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9月要去参军,趁这个空档期做外卖员。我学医4年,也在急诊科待过,当时看到伤者后,摸了摸他的颈动脉,看看有没有呼吸,因为担心他窒息,就帮他清理了一下口腔异物,开始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时候发现口腔里还有异物,正要继续清理的时候救护车就赶到了,我也就离开了。” 张善荣表示,他当时没想太多,就想着把人救过来。他说:“现场好心人特别多,路人主动帮忙打了120急救电话,清理口腔异物的时候有路人递来了纸巾。我也是正好赶上了,希望那位受伤的老人能够安然无恙。”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28岁的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时文婧博士这几天格外忙碌。户外气温已达摄氏35度左右,她却顾不得高温酷暑,带领着自己的稀土纺织材料研发中心团队3位成员在实验室里全力以赴。继去年已经应用到安踏羽绒服上的稀土蓄热技术之后,他们研制的稀土隔热功能面料研发也进入关键阶段。 渤海之滨稀土科创逐梦 当记者探访这座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时,发现如此繁忙的不只是时文婧博士研发团队。 稀土纺织材料研发中心实验室对面,稀土医疗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张春霞博士正在做稀土材料抗菌性能评估,即将和天津一家医院签署的一项合作协议,标志着稀土在高端医用材料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稀土耐火材料研发中心主任邓冠南团队关于工业窑炉耐火材料的实验也在紧张进行中。继稀土纳米断热材料、稀土反射隔热涂料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又一项环保功能材料的应用研发成功也指日可待。 ……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活跃着一支来自内蒙古包头的稀土科创“梦之队”,这个由50名年轻的博士硕士组成的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科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他们就像包钢集团稀土科技的超强“大脑”一样,朝气蓬勃,高速运行。 这块被寄予厚望的地处京津冀旺地的“科技飞地”的背后,跳动的是内蒙古腹地包钢集团跨越山海,科研关口向发达地区前移的勃勃雄心。 三代人传承接力求创新 刚刚被评为“世界绿色硅都”的包头市,还有一个宏伟目标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而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上,如果说有什么产业是能让全国的精英汇聚于此并为之终生奋斗的话,那么答案有两个:一个是钢铁,另一个是稀土。 60年前,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前身——包头冶金研究所正式成立。一时间,来自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大批尖端科技人才汇聚到包头,就像当初“齐心协力建包钢”一样,他们立志开发稀土资源,壮大国家稀土产业。如今,这些老专家学者中的很多人,仍然在包头稀土界奉献余热。 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也一直在传递: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所高级工程师李宝犬潜心破解高能量密度稀土储氢材料“密码”;磁制冷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专家黄焦宏正在为磁制冷冰箱项目专利产品实现产业化做着最后的准备…… 60年来,一代又一代包钢稀土人在中国稀土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和稀土强国的征程中挥洒汗水,释放科技之力。这个过程中,不仅有耐心与时间长跑,更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来支撑。 2012年,为了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路子,包钢集团包头稀土研究院在渤海之滨成立天津分院,延长科研手臂,建设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地、重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和高技术产业孵化地。 将稀土科研院所从内陆“搬家”到沿海,包钢集团看中的不仅是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更是要接力传承那个火热年代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砥砺奋进先进成果竞现 10年来,这支肩负众望的“梦之队”,始终铭记包钢集团建设“科技飞地”的初心使命,结出一批“硬核”科创成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96项;参与起草行业标准30余项;自主研发的稀土断热涂层材料、高品质无水稀土卤化物、稀土红外蓄热温升剂等已实现成果转化。 从多款迎合市场需求稀土新材料的问世,到奔跑在“向绿”发展的新赛道上,再到让更多的科技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支稀土“梦之队”激扬青春,在稀土新材料开发应用的蓝海里冲浪前行。 作为新一代稀土人,在稀土院天津分院工作了9个年头的稀土转光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张秀荣,可谓是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的“老”员工了。这位当年淄博的高考状元,骨子里有着山东人的执着。9年来,她和团队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共获得授权专利13项,硕果累累。 谈起这些年在天津分院的工作感受,略显腼腆的张秀荣赞不绝口,她表示,分院给了科研人员搞研发工作的高度自由,使他们的研究方向跟需求市场和下游应用端高度关联,更加有利于科研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满满的成就感。”她说。 稀土“梦之队”领军人、稀土天津分院院长张光睿深有感慨:“科研成果竞相涌现,是稀土院天津分院成立10年来致力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的厚积薄发,也是包钢集团公司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的结果。” 谈及未来,他表示:“市场在哪里,我们的研发就要跟到哪里。我们将紧扣国家所需、民生所需,不断发掘新的应用领域,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领军企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这些新一代稀土人看来,“匠人”之心、“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坚守过去的老观念,而是要不断地努力和创新,把这种精神传承延续下去。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中国稀土产业也正是依靠老中青三代人执着的坚守与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未来的强大。 人才聚则科技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就在去年,包钢集团又在浙江成立了杭州稀土分院。从内陆到沿海向深海,从自我孵化到远瞻国际,包钢集团聚焦重器之“刃”、民生之“光”,以充满朝气和创造力的青年“梦之队”为青春的引领,以广阔的稀土科研视角包容稀土科技改变未来的精彩,正在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宝华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包头市·青山区 编辑:孙丽荣
6月的鄂尔多斯大地,柳绿花红,天朗气清。 6月16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正式揭牌。 成立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是鄂尔多斯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引育高端人才的重要成果,也是鄂尔多斯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的有力实践。 高位谋划推进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坐落在乌兰木伦湖畔的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成为城市建筑的新地标。40层、7.6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顶尖人才团队工作站、科技大市场、人力资源孵化基地等21个功能区及配套设施,可满足70余家企业、1300余名高层次人才同时办公的需求。人才科创中心围绕全市“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目标任务,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流服务。 鄂尔多斯积极打好组合拳,推进创新生态开放融合,推动政策、资金等多点发力,构建全要素创新生态链。组建由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人才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专班,建立市委市政府月调度、部门周调度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16次,听取调度人才科创工作进展情况。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多次带队拜访院士专家,与高水平科研机构负责人交流洽谈,组织制定人才科创平台“1+2”建设方案和高新区、零碳产业园等建设规划,现场调研督导重大人才科技项目建设。出台人才科技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强化目标、过程、结果全程跟踪问效。 强化政策供给支持产业发展 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最宝贵的资源。鄂尔多斯求才若渴,人才群贤毕至。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科技新政30条,配套制定50余项实施办法和细则,累计为企业兑现政策资金3.82亿元。制定《建设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实施方案》,实施人才和科技创新驱动三年行动。建立常态化政策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季度开展综合评估,修订出台事业单位引才、博士培养资助等办法。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2022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2.1亿元,同比增长48%,居全区首位,带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79.1亿元,同比增长3.6%。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预算16亿元,同比增长33.3%。 在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对煤基特种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从原料分析,实验室小试、中试到最后的成果转化,经过5年艰苦攻关,研究院最重要的科研产品特种蜡——相变蜡近日实现了工业化转化。5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从一块煤到特种蜡、溶剂油、高碳醇等40多种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研究院共有科研人员56人,累计获得政府资助科研经费8000万元、奖补资金1600万元,获批各级科技项目8项,申请专利134项,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 人才工作破题起势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筑巢引凤,为我所用。鄂尔多斯市以自治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行动为引领,采取“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引进金之钧、武强2位院士,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聘请21位院士为市政府特聘科技顾问。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引进正高级职称紧缺人才22人、研发人才46人。举办“暖城之邀—招才引智进高校”等春季招聘活动148场,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开展名校引才专项行动和市直单位“一博三硕”引才行动,引进硕博研究生1074名、重点高校本科生262名。深化拓展与大院大所的交流合作,推动清华大学在该市设立化工、能源教学实践基地,揭牌成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研究院。 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的“双一号工程”来抓,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人才“硅谷”。 围绕重点产业延链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和高水平人才名录,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5800余人。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6个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研发投入1.2亿元,给予10个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和18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经费支持。持续放大“人才+科技+项目”联动效应,推动“沙漠土壤化”生态综合治理、煤炭清洁转化与可再生能源低碳融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电石法PVC无汞化生产、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运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国首创抗脑胶质瘤新药等项目建成投产……鄂尔多斯的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