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0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内部,蓝冠测速官网_草原归来不看马

  在蒙古马系列品种里,乌珠穆沁白马尤为尊贵。当地人把乌珠穆沁白马称为“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据史书记载,圣主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就来自于乌珠穆沁,只有繁殖在西乌珠穆沁草原上,才被算做最正宗和最纯粹的品种。而且,此品种马是成吉思汗时期宫廷专属的御马。17世纪中叶,乌珠穆沁部落从阿尔泰山迁移到此地(锡林郭勒盟东北部)时,所骑的马均为白马。   蒙古族人和藏族人多崇尚白色,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在马匹的选择交配上,也会多考虑出现白色遗传的马匹进行交配。千百年来,白马的品种便形成了。西乌珠穆沁旗白马,具有的蒙古马的特征最为多也最明显,不论是从外形还是体能。   过去,草原上野狼成群,白马救主的故事传唱许多,小说《狼图腾》里就有生动的描写。白马是草原上牧民最为忠实的伙伴和战友。(文:张五四;摄影:殷子健)

  “嗨动Family”2020年自治区首届亲子体育活动于8月29日圆满结束。   本次亲子体育活动采取线上形式,参与家庭通过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官方抖音账号中录制并发布相关视频加入活动,内容包含指定类运动展示、民族类运动展示和创意类运动展示。活动自6月29日启动以来持续了63天,覆盖全区12个盟市,联动75家俱乐部,推广了34个青少年体育项目,参与家庭达13万,“嗨动Family”官方抖音平台入选投稿视频2800部,点击量1300万。活动通过线上评选产生了2个嗨动优秀赛区组织奖、2名嗨动形象大使、20所嗨动之校、100个嗨动之家、150名嗨动之星。   此次亲子体育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指导,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教育厅主办,以营造和谐幸福家庭为宗旨,以父母子女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增进感情,增强体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雅静)

蓝冠测速官网,蓝冠登录_阿西达:让“火布斯”涅槃重生

  “它是草原深处最美的传奇,   陪伴着每一个牧人的悲喜。   它是尊贵的朋友无法被忘记,   优美的旋律世代传四方……”   这歌词描述的是一件蒙古族传统乐器。不是马头琴,不是四胡,而是有“蒙古族第一弹拨乐器”之称的火布斯。   歌词节选自蒙古族歌曲《永远的火布斯》,曲作者是内蒙古音乐圈内颇具盛名的阿西达。阿西达1978年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具有20多年蒙古族音乐从业经验,曾为国内外众多歌手、乐队、组合制作唱片、EP以及单曲。除了“音乐人”外,阿西达最近有了一个新名头——火布斯改良者和推广者。   火布斯的“前世今生”   火布斯是蒙古族山林狩猎时期使用的弹拔乐器,是比马头琴更早诞生的蒙古族传统乐器,盛行于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汗时期,是服务于宫廷音乐的最主要弹拨乐器。遗憾的是,火布斯在清未失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音乐家拉苏荣、高·青格勒图等人的努力下,火布斯得以重现。但固有的缺陷,限制了火布斯的传承发展。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团长叶尔达说,火布斯在民乐团中担纲主要弹拨声部,是凝聚了北方游牧文化的重要弹拨乐器。但其金属质地的弦和琴品在摩擦后会产生杂音,演奏中的音准和音色也有待提高。这些缺陷使火布斯“个性”不鲜明,人们对它的认知因此较低。   统计显示,即便在内蒙古,认知火布斯的人也不足10%。   2018年冬天,火布斯迎来了涅槃重生的契机……   一次聚会中,阿西达认识了师从高·青格勒图的火布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乌日娜。“随着现代乐器的发展,高·青格勒图老师设计的火布斯暴露出一些缺陷,比如没有专用琴弦,音准和音调的转换也存在一些问题。”乌日娜向阿西达提出了改良火布斯的请求。   非科班出身的阿西达并不具备制作、改良乐器的理论知识,本想拒绝。“我都快60的人了,每天练完琴手指像被钢针扎一样疼,想买把好的火布斯,却买不到。”乌日娜的这句话触动了阿西达这个民族音乐人柔软的心。接下来,是700多个日日夜夜的切磋琢磨。   用“工匠精神”打造民族骄傲   跑弦、音准差、音色尖、音梁共鸣差、下琴枕高、琴颈稳定性差、没有专用琴弦、手感差、外观易损坏,是改良火布斯要面对的“九重山”。阿西达决意一一攻克。   他寻找欧美著名品牌吉他的代工公司做代工,根据火布斯四根弦的关系,采用顶级配置的镍锌铜合金重新做弦,一举改变了火布斯没有专用琴弦的局面。   改良火布斯的指板用的是十二雄蕊破布木,这是一种进口木材。圈里人都知道,用这种木材做指板的吉他,价位都在三万元以上。   阿西达还邀请了为蒙古国乐队The Hu的乐器设计师Telmen为火布斯设计了更具视觉冲击的外形。   不惜工本背后,饱含着阿西达对改良款火布斯寄托的厚望:“希望改良款火布斯成熟后,能给蒙古音乐带来一些变化。蒙古族乐队出去演出可以不再用国外的班卓琴和巴拉莱卡,我们自己的火布斯就可以胜任,甚至表达得更好。”   做乐器,有大量的音乐实践经验。阿西达从业20余年,对乐器音色非常敏感。“我知道自己想要的音色是什么。蒙古乐器要浑厚、大气,要有深度。”   拿到改良款火布斯的乌日娜即兴弹奏了一曲乌拉特民歌《鸿雁》。“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曲声悠扬,如汩汩流淌的山泉。改良后的火布斯音色更柔和、更有深度,也更加符合蒙古族人的气质。   “非常震撼,也很感动。改良后的火布斯解决了原有的很多问题。火布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经过改良发展,一定会传承下去。”乌日娜轻抚着火布斯的面板说。   火布斯+摇滚,没有什么不可能   火布斯的浴火重生不是阿西达的终极目标。他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甚至余生,他都将致力于火布斯的推广宣传。   “大家好,我第一次演讲,难免有些紧张,希望大家多多谅解。”在2020内蒙古音乐创作与发展研讨会上分论坛上,阿西达略显紧张地说。   为了促进火布斯的推广发展,阿西达不断地进行尝试,他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论坛演讲,甚至还做了火布斯推广应该用的“五个一”规划:标准化研发一系列火布斯并形成工业化批量生产;全球征集火布斯独奏曲并发行火布斯的第一张唱片;编制一套火布斯标准化培训教材;制作一系列火布斯广告;完成一系列全媒体推广。   “随着大众对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民族乐器只有更专业化才能服务于更多的音乐类型,我相信,未来火布斯不仅属于蒙古族音乐,也能表现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风格,创造更多的可能。”阿西达在演讲中信心满满。   近段时间,他和团队忙着在蒙古族民歌中挑选曲目,用火布斯进行录制,计划推出火布斯音乐专辑。他还自己编曲,用火布斯演奏。《永恒的火布斯》就是其成果之一。   “我还打算用火布斯去录制一些现代的、流行的曲子,甚至想把摇滚与火布斯结合。”对于火布斯的未来,阿西达饱含期待。   从音乐制作人,到火布斯改良者,再到火布斯推广者,在阿西达的音乐道路上,角色在不断转换。唯一不变的,是他对音乐探索的无穷尽,对民族文化的无限热爱。   正因有阿西达这样的“守望者”,民族音乐才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今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   据悉,根据会议议程,今日大会将选举产生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发展促进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秘书长、会长。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发展促进会是由全区大型市场共同发起并参与的行业非赢利性社会团体。该促进会以“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和“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为宗旨,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服务市场、服务企业经营者,促进市场主体与企业经营者“两个健康”。   依据《内蒙古市场发展促进会章程》,该促进会将建立“六大共赢平台”。一是建立“办事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办事服务;二是加强市场主体间合作,打造“智库平台”;三是建立“宣传平台”,打造“主流信息宣传舆论阵地”;四是建立“学习培训平台”,打造“全天候专业知识学习基地”;五是搭建“金融合作服务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金融资源;六是建立“维权平台”,提供法律和人民调解服务。通过建立“六大共赢平台”,实现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助力健康发展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区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214万家,其中,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记者郝琴实习记者程建宁)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以建设农村“两个带头人”队伍为载体,以增强农村党支部组织力、培育壮大致富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探索了一条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   打造过硬带头人队伍   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带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村。武川县将村党组织带头人选拔、培育和管理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采取从优秀返乡人员中“请”、从现任村干部中“挑”、从致富带头人中“育”、从复员退伍军人中“选”、从机关干部中“派”、从大学毕业生中“考”等形式,不拘一格选好带头人。   针对部分村党组织后继乏人等问题,公开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19人,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7.3岁。通过多种渠道选任,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党组织带头人选出来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激发工作干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武川县研究提出了《武川县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乡镇党委每年对村“两委”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对连续五年被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村“两委”班子,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村干部当年被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且年增量在10%以上的,按照本人年报酬的10%给予奖励,有效地增强了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办事“腰杆硬了”,更有条件为群众服务了。   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   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的能人,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结合县域内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武川县建立了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信息库,实行星级动态管理,对评上星级的致富带头人根据评级情况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上予以倾斜。   致富带头人队伍建立后,如何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使之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力军,是发挥好致富带头人作用的关键之举。武川县探索建立“两个带头人”转化提升机制,实行梯次培养,坚持政治标准,择优从致富带头人中培养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逐步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特别优秀的党员安排到村级组织承担工作或上挂到乡镇机关培养锻炼,在村级换届选举时推选到村“两委”岗位上任职。   目前,全县322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中,有党员111名、村党组织书记36名,192人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96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为明年村“两委”换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   为解决村干部选拔难、后继乏人的问题,武川县委、政府从农村贫困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和普通农户家庭中分三批选聘93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待遇实行定额基础工资与分类绩效工资制度。   通过实施公开选聘村“两委”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拓宽了人才回流途径,增强了村“两委”的后备力量。同时,也便于其照顾父母,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目前,全县387名村后备干部中,40岁以下的有17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48人,村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如今,武川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支部强、乡村美、村民富、百姓乐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及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