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05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2月22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了全面提升监管效能,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4月建立了完整的风险点责任链管控体系、实施滚动式督导检查机制的基础上,又对风险管控体系实施提档升级,进行信息化“赋能”。截至目前,自治区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已入驻市场主体91872家,完成第一阶段分配数量应入驻企业数的57.42%。   据了解,风险管控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平台推广应用工作,整体工作推进良好,效果明显。各级市场监管人员已全部完成操作培训,市场主体入驻率明显增长。目前,兴安盟、通辽市、二连浩特市入驻风险管控平台的市场主体数量已全部完成。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市场监管局已完成应入驻数量的60%以上,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满洲里市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数量已完成应入驻数量的30%以上。呼和浩特市、通辽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入驻平台的市场主体已开始通过风险管控平台开展自查和数据报送工作。(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大年初七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晕染几许嫣红,温室大棚内的桃花开了。   位于兴安盟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内的聚美恒果大棚内,浓浓的暖意和花香气迎面而来。一棵棵一人多高的桃树整整齐齐铺展开来,缀满枝头的桃花,携着一抹抹粉白的色彩,轻灵地跳跃在刚冒出头的枝叶间。娇艳的桃花让前来观赏的游客心情如盛开的桃花般灿烂,为游客的新春时光添上多彩的一笔。   “我是第一回来这儿,带父母来这看看桃花,心情特别好。”突泉县游客李慧敏开心地说道。   “我们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从1月初开始桃花盛开,一直能开到春节后。大棚内还种植了油桃、樱桃、草莓、葡萄、火龙果等10余种不同的水果,而且不同水果上市错开时间差,一年四季都可以接待游客观光和采摘。”聚美恒果负责人王娇介绍道。   近年来,为了丰富旅游产品,突泉县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农耕文明等资源优势,突出农旅、文旅融合,推动了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大家过年好!欢迎来到我家的草莓采摘大棚。”突泉县太平乡五星村王海波的采摘大棚里走进了一批客人,他急忙热情招呼,满脸笑容地给游客拜年。   今年53岁的王海波是一名普通农民,他家的采摘大棚紧邻公路,交通便利。走进大棚,只见成熟的草莓好似盏盏火红的小灯笼。“这里的草莓真甜,口感太好了!”采摘游客李淑平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听说这里的草莓是纯绿色的,正好带孩子来采摘游,既体验劳动的快乐,又能品尝到最新鲜的果实。”   王海波的温室大棚共有10栋,目前,除4栋草莓大棚恰逢采摘季,其他棚里的小菜也长势良好,元宵节就可上市。王海波告诉记者,根据不同季节,他采用冷棚和暖棚交替种植,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绿色果蔬。   “进入腊月,草莓就已经成熟了,每天游客一拨儿接着一拨儿的。”王海波说,这个春节他家过得既忙碌又充实,连大年三十都是在大棚里过的。“春节期间草莓价格高、销量大,现在我们家每天都能收入上千元。”   和王海波一样,种植户们都瞄准冬春市场,巧打时间差,生产反季果蔬增加收入,小日子过得红火,也让乡村里的年味儿更足了。   据了解,目前,突泉县共有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突泉镇城郊采摘园、太平乡五星村、杜尔基镇东泉村、六户镇和胜村等多个旅游观光采摘园,共有设施农业特色采摘大棚千余个,年利润达3000多万元,带动就业1100余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曾令刚)

  大年初一,万家团圆。位于乌兰察布市卓资山县旗下营镇的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500千伏旗下营变电站里,值班人员却忙碌依旧。   早上八点半,3名值班人员便穿戴整齐,拿好设备,前往设备区进行现场巡视。“上班十几年,家人们都习惯了过年我不在家了。”站长毛学斌边走边开着玩笑。   旗下营变电站作为内蒙古电网东送华北电力第二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地区的电能输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春节保电事关重大,马虎不得,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啦。春节期间正是用电、供暖的高峰,我们结合实际,不仅对仪器设备等进行专项检查,开展特殊巡视,对设备缺陷进行跟踪,还进行事故预案的演练,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毛学斌说。仔细检查充油设备油位,看设备接线板和电缆头有没有发热,对设备进行红外测温,看运行设备是否正常……春节期间,9名值班人员虽然分了白班和夜班,但每个人都要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后才能轮流休息,他们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神经绷得紧紧的。   凌嘉宇是旗下营变电站的一名“新兵”,去年由于工作调动来到这里,前辈们扎根一线、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令他敬佩。“今年的除夕夜由我在主控室里值夜班,虽然没有往年与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来得轻松,但能为这亮堂堂的春节出一份力,我觉得意义非凡!”凌嘉宇说。   主变压器、电容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值班人员的春节都被变电站里的各种设备包围,除了外出巡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显示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以及电压、电流信息并做好记录。 “变电站好像一个个点,连起来就织成了一张电网。500千伏主电网无小事,虽然这个春节错过了与家人的团圆时刻,但想到自己的工作关乎每家每户和许多工厂的用电保障,就干劲儿十足,熬再多夜也值了!”凌嘉宇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柴思源)

蓝冠网址,蓝冠测速官网_风采|入职消防员——内建职院学子包曙光书写新时代硬核担当

  他们始终牢记永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庄严诺言,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与疫情搏击、与火情赛跑。他们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要求,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冲得上,以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担当神圣使命……   人物档案   包曙光, 1997年1月出生,大学就读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测绘学院(原建筑工程学院)建工1512班,2016年9月入职阿拉善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现任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林荫大道消防救援站消防员,灭火救援班班长。      入队5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在灭火救援一线,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作为一线业务骨干,他日复一日地苦练本领,把对消防事业的热爱从扎根本职定义到拯救生命的高度。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优秀消防员2次,嘉奖6次,并获得自治区消防救援队伍训练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他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用不变的责任和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发光。   苦练本领勇担当,扎根本职做标兵   “跟我上!”、“向我看齐!”……作为业务骨干,包曙光同志在个人项目、班组项目和操法等方面均达到优秀水平,并多次被推荐参加总队、支队会操比武,成绩斐然。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苦练业务本领。在训练中,他冲锋在前,从不畏难,争做楷模标兵。除了消防站日常训练外,不断给自己加压,和自己较劲,每日额外定下超强的训练内容。遇到困难,他刻苦钻研,敢于碰硬。对身边学习较慢的同志,他乐于分享、以身施教,积极“传帮带”。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单位中涌现出“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练兵氛围,队伍士气大大提升。   党性锤炼守初心,永葆本色做表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包曙光同志始终坚持党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学习,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性原则自觉规范自己,以党的理论全面武装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积极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运用到工作生活实践中。在工作中,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队伍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标准、严守规矩、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凡是以大局为先、以集体为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他努力当好角色、达到本色,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消防救援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敢上刀山下火海,敢打必胜做先锋   入队5年以来,包曙光参加过的灭火救援战斗不下300余次。不论是穿越火海、还是抢险救援,每一次战斗,他总是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消防救援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冬天,指挥中心接到报警,阿拉善高新区某化工厂起火,包曙光作为灭火救援班班长,到达火场后带领指战员冲锋在一线战场。在高温和浓烟下,满脸的汗水已经把面罩打湿,视线受到严重影响,可他没有退缩,依然站在自己的岗位履行职责,连续一个半小时的救援抱着水枪的手已经微微颤抖,当身边的战斗员要求替换他时,他却坚定的说“没事,挺得住”。现场火势终于得到控制,现场所有残余火点被消灭,有力地保护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倘若没有理想,是什么支撑他们在训练场上百折不挠;倘若没有理想,是什么激励他们突破自我永不言弃。磨破的手掌,累累的伤痕,见证了严寒酷暑中的摸爬滚打;咬牙的坚持,奋力的奔跑,诠释着不忘初心的铁骨铮铮。选择消防,便唯有砥砺前行;投身事业,便只顾风雨兼程。   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斗志昂扬,箭在弦上,这是每一名消防员刻在心上、写进脑海的信仰。致敬,亲爱的勇士们!致敬,新时代的消防员!   根据阿拉善消防公众号整理   责任编辑 郝佳伟   执行主编 金辉   审核 王利俊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月4日电(梁晓虹)新年伊始,二连浩特口岸工作者放弃节假日休息,依然坚守在公路口岸对外贸易一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蒙贸易保驾护航。   二连浩特口岸位于我国正北部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是中蒙边境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面对零下30度左右的严寒天气和“外防输入”的严竣形势,我们二连浩特口岸一线人员克服人物同防、夜间车辆交接、点对点管控等各种困难,盯紧盯牢“外防输入”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把准把住车辆人员输入关键点,筑牢口岸“外防输入”安全屏障,全力以赴同步推进口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促进稳外贸增长工作。”二连浩特市商务局副局长孟克介绍说。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开关第一天,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货运通道现场车辆人员有序通关交接,共交接蒙方货车150辆,其中,入境75辆,出境75辆。管控蒙古籍换乘司机53名。(完)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响,由海拉尔铁路运输法院民事审判团队负责审理的一起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开庭了。特别的是,这场庭审发生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伍牧场的蒙古包旁。   原告3人系当地牧民,居住在铁路沿线,其亲属因穿越铁路线路时被列车碰撞身亡,遂与铁路企业发生纠纷,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承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近年来,在铁路沿线类似的人身损害案例时有发生,被害人家属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担诉讼的奔波之苦,时间、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事人。   “辖区点多线长,如何减轻群众诉累又避免审判资源浪费?”民事审判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该院全面推进跨域审判“+”模式,不断拓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成果,拓宽跨域审判“+”应用范围。2020年,在原有7个巡回审判点暨多元纠纷解决中心的基础上,又增设5个新的巡回审判点,通过案件审理、以案释法、开展法制宣传等途径深化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如今,庭审从庄严肃穆的法庭走出去,“搬”进群众身边,能更好的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还提高了铁路沿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该院聘任20名司法协理员,发挥他们在矛盾排查、预警预防、信息沟通中的积极作用,方便法官通过各巡回审判点与当地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找到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爽)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杨腾格尔)据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消息,11月1日起,呼和浩特市35个路口启用268套交通违法抓拍系统,即“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将对机动车路口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通行、骑压实线通行、逆行和驾驶人不系安全带、接打移动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实时自动抓拍。   呼和浩特市35个路口如下:   1、北垣东街与腾飞北路交叉路口;   2、成吉思汗大街与通道北路交叉路口;   3 、赛马场北路与体育馆东巷丁字路口;   4、 110国道与兴安北路交叉路口;   5 、爱民街与奈曼路交叉路口;   6 、规划纬四路与规划经七路交叉路口;   7 、南店滨水新村南街与百合路交叉路口;   8 、阿尔泰南街与恒大城东路交叉路口;   9、爱民街与丰州路交叉路口新城区   10、南店街与规划经七路交叉路口;   11 、新华西街与呼钢东路交叉路口;   12 、鄂尔多斯西街与呼钢东路交叉路口;   13、生态路与盐站西路交叉路口;   14 、三里营街与石羊桥路交叉路口;   15、大西街与县府街交叉路口;   16 、县府西街与阿拉善南路交叉路口;   17 、世纪东街与金桥三路丁字路口;   18 、乌尼尔西街与金桥二路交叉路口;   19 、乌尼尔东街与兴安南路交叉路口;   20、乌兰察布东街与丰州南路交叉路口;   21 、包头大街与呼伦贝尔南路交叉路口;   22 、惠民街与金桥三路交叉路口;   23、陶利西街与包头大街丁字路口;   24、陶利西街与呼伦贝尔南路交叉路口;   25、机场航城路与河西路丁字路口;   26、惠民街与滨河南路丁字路口;   27、双台什街与东影南路交叉路口;   28、双台什街与哈达路交叉路口;   29 、金四路与金一道丁字路口;   30 、金四路与金二道交叉路口;   31、金四路与金三道交叉路口;   32、金四路与汇金道交叉路口;   33 、金五路与金二道丁字路口;   34、金五路与金三道丁字路口;   35、丰林路与金六道交叉路口。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引来黄河水 沙漠腹地变成了宝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连绵沙丘,丛丛矮树,湖中水鸟嬉戏。难以相信,这里竟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   路边的蒙古包吸引游客走进老满家。   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今年51岁,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他是养牛能手,还善于养螃蟹。去年,他家收入达300万元。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说是草牧场,过去大多是沙窝子,牛羊都吃不饱。改变,是近几年的事。   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地势高低落差,首次将凌汛期的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2018年,当地争取到6524万元水利项目中央补助资金,完善了将部分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的水利设施连通功能,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库布其沙漠“水生态”就此形成。老满家的牧场形成了1000亩水面,水一来,草情好了,牲畜吃饱了,他又养起了螃蟹。   中秋节前后,今年夏天撒下的蟹苗长成上市。看着一网网螃蟹打捞上岸,老满笑得合不拢嘴。   “过去里边是沙害,外边是水害,现在是用水治了沙,还把沙漠腹地变成了宝地。”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介绍:“2015年至今已累计引水超过2亿立方米,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栖息。”   这几年,随着沙漠生态改善,老满的养殖产业随之发展起来。2006年,老满家只养了20多头牛,如今他的牛群已达700多头。周边牧民也像老满一样,养殖越搞越兴旺。   给牛喂完草,老满的手机响了起来:“我们从二连浩特起身了,晚上就到。”老满说这是他的客户,要来买100多头牛,卖家已经联系好了,是镇里的一户牧民。原来,老满不光自己致富,还利用自己的渠道帮助周边牧民销售。   20多年积累的养牛经验,加上沙漠黄牛特有的鲜美肉质,老满家的牛肉自然卖得上好价钱,而且从来不愁卖。   “去年我家牛肉卖到了深圳、上海。我想再建一个冷库,把牛肉分割后真空包装,一年四季都能销售,收入还能增加。”老满说着他的计划。   2016年开始,养牛致富的老满又摸索着搞起了水产。他笑着回忆:“第一年没经验,结果鱼都被水冲跑了。”   这并没有使他气馁,看到养螃蟹效益好,他聘请了专业的养蟹人,沙漠螃蟹养殖获得成功。“今年大约收获螃蟹3万斤,每斤市场零售价50元,批发价35元。”老满说。   这两年,为了更好利用这片“黄金地段”,老满还经营起牧家乐,搭建了6座蒙古包、一个烧烤棚。此外,他还种植了樱花树、山桃树等十多种景观树和水果树美化周边环境,“游客来了可以吃牛肉、吃螃蟹,能玩越野,还能徒步沙漠。”   “明年我还准备养龙虾,又是一笔可观收入。”指着眼前的水域,老满信心满满,“我还想在那一片种莲花,到时候来旅游的人会更多……”(记者 吴勇)

lg蓝冠,蓝冠招商_伊利又双叒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为啥连续3年点赞?

  9月18日,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主办,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企业扶贫蓝皮书(2020)》发布会暨企业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伊利落实潘刚董事长提出的“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实践,入选“企业扶贫优秀案例”。这已经是伊利第3次入选,精准扶贫再次获得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中国社科院教授钟宏武指出,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不仅引领了乳制品行业的精准扶贫,也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和人才基础,是产业扶贫的典范企业。    伊利精准扶贫实践获评“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论坛以“集众志决战脱贫聚众力决胜小康”为主题,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相关领导出席蓝皮书发布会。《企业扶贫蓝皮书》是在我国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关键阶段背景下,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聚焦企业扶贫的权威研究报告,2020年是连续第5年发布。入选案例是从数百个国内优秀精准扶贫企业案例中精选出来的,在精准性、有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等五个方面较为突出。伊利为何能脱颖而出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76人,涉及5,106户,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32%。伊利集团党委与土默特左旗十个村党支部开展了帮扶与共建。   大阳村是伊利党建共建的十个村之一,之前每当青贮成熟进入收割收购期,村里就会为了销路发愁。现在通过伊利的带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以2019年为例,伊利联合产业链供应商共收购青贮30,468吨,仅此一项,为包括大阳村在内的10个结对村农户创造收益约1,000万元,实打实的惠民成效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相赞。十个村之一的南柜村,利用扶贫补贴让村民都喝上了水厂入户的自来水,每天不足2小时的限供水日子一去不返……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与奶牛养殖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    伊利联合产业链供应商在大阳村收购青贮   土默特左旗是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多年来,伊利逐步摸索出了“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持续落实潘刚董事长提出的“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十六字方针,以党建工作引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特征,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带动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就业扶持等,实现“精准滴灌”,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最终实现全面脱贫和不返贫的目标。   多年来,伊利注重贫困地区的产业布局。2020年,伊利开工建设了呼伦贝尔、兴安盟、巴彦淖尔、通辽、乌兰察布等多个产业集群项目,将奶业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正在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群众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伊利将在抓好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好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人民、向时代交上一份稳中求进、共同发展的满意答卷,从根本上推动实现“伊起小康”,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之路。正如潘刚所说,“伊利集团将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领全行业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