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146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内蒙古多措并举促就业保民生

  兴安打工直通车   科沁万佳卜留克丝加工现场   钱家镇劳务输出数据一览图   11月16日至20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六稳六保’在行动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兴安盟、通辽市,实地调研“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的各项措施。   “兴安打工直通车”助力就业   动动指尖,盟内外工作信息跃然“指”上,可以实现足不出村、一键报名、信息准确、快捷服务、安全就业……11月16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乌兰浩特市民生大厦的人才资源市场,这里被称为“就业自助超市”,“日日都有招聘会,天天都有好岗位”,其中“兴安打工直通车”令人耳目一新。   走进大厅,只见现场分为盟内企业急招快招区、盟内龙头企业招工区、全国热招企业招工区等区域,薪资待遇、岗位需求一目了然。打工直通车智慧就业(创业)终端设备就立在大厅内,求职者动动指尖点击平台系统,就可以看到大量招聘信息,每个岗位不仅有薪资、工作环境等详细基础信息,还设有“住宿好”“大龄工”“小时工”“工作轻松”“离家近”“工资高”等人性化的关键词。求职者在浏览过程中,可以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们还通过‘零工宝’让求职者在线接单,干点如修电视、通下水等就近的小活儿,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搞创收,长短线结合解决就业问题。”“兴安打工直通车”负责人盛巍介绍,平台利用兴安盟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普查大数据平台,结合“互联网+零工”的方式,打造出线下零工市场,线上零工宝,结合地摊经济,解决灵活性用工和共享人力问题。   “兴安打工直通车”实现了足不出村、一键报名、信息准确、快捷服务、安全就业,终端设备可放置在各旗县市苏木嘎查村委会、社区、公共服务机构、乡村超市、人口密集等地方,分为就业、培训、返乡创业、扶贫电子、零工市场等八大服务板块,其中就业板块提供的岗位都是实地考察招聘企业后,优选工作环境优美、工资待遇优厚、配套设施完善的名企大厂合作,为企业提供快速、大批量人才招聘服务,不收求职者任何费用,并为成功就业人员发放补贴,深化本地就业、服务就近转移就业。截至2020年10月,打工直通车已在兴安盟布点396个,通过平台关注37106人次,求职人数11058人次。   帮企业熬过寒冬推进复工复产   11月16日,记者在位于兴安盟的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身着制服,帽子口罩一应俱全,在流水线上忙着卜留克丝的加工。疫情期间,这家企业通过内部转岗,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不仅没有辞退任何员工,还新增了近70个就业岗位。   “受国外疫情影响,科沁万佳出口主打产品味噌全面受阻,味噌车间生产一度停止,但公司没有裁员,没有把压力推向社会,而是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实行内部转岗,将味噌车间员工分流到发酵蔬菜车间,加强内销品生产力量,缓解了社会压力。同时,我们还增加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在盟内、区内的消费不降反增,还成功与盒马鲜生等销售企业合作,调味卜留克、什锦黄豆也上了海底捞的餐桌,酸菜馅直供喜家德水饺。”工作人员介绍称,截至9月末,科沁万佳全年累计实现销量12923吨,同期增1915.48吨。   凭借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落实的惠企政策,科沁万佳自2月起享有国家惠及中小微企业社保减免政策,月均企业减免21万元。此外,企业有92名员工参加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另有120人申报了以工代训培训,一次性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申报9人,吸纳大学生就业补贴4人。“通过培训,使原本只会蒸煮、制曲或发酵管理的单一工作的员工,学习掌握了全生产线的加工技能,为扩产和人员不足时的补充储备了技能工人。”工作人员表示,培训资金的划拨,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不仅给培训助力,也使企业能腾出资金购置一些生产所需设备,人社部门的多项措施,有效帮企业熬过产业寒冬,顺利推进复工复产。   打造劳务输出“全链条”服务   “就业一人,幸福全家……”在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劳务输出办公室内,一条标语格外醒目。为了转变本地人“打点零工,喝点小酒,宁在家门口挣两千,不在外地挣七千”的传统就业观念,通辽市就业与人才服务中心采取多重措施,打造劳务输出“全链条”服务,实现农牧民工稳就业促增收。   29岁的杨晓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后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通过本村劳动保障助理员推荐和帮助,到青岛海信冰箱有限公司上班,免费住宿,吃饭有补助,每个月5000多元工资都攒起来了。一份工作让杨晓山顺利脱贫。   通辽市推动农牧民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一方面在镇、村设立农牧民就业需求受理平台,动态收集掌握当地农牧民就业需求,及时录入劳动就业子系统,建成实时更新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一方面通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劳务输入地建立战略劳务协作关系,签订战略劳务协议,稳定开发大批工资高、待遇好、权益保障到位的工作岗位。随后,通辽市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将征集到的岗位信息,在通辽市就业创业网、“通辽12333”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账号上实时更新发布,各旗县市区制作岗位信息二维码,张贴在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劳动保障平台,农牧民用手机扫描即可获取用工信息,各嘎查村劳动保障助理员和劳务经纪人根据农牧民就业需求实际,“一对一”“面对面”向农牧民推送岗位信息,介绍相关岗位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输入地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选派驻企人员跟踪服务。目前,通辽市已在北京市顺义区、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安吉县、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劳务集中输入地建立了6个劳务输出服务站,提供电话回访、转岗协调、维权保障等服务,如遭遇工伤、欠薪,服务站工作人员会帮农牧民工人进行维权,大大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科尔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服务中心负责人辛大海告诉记者,在外务工的农牧民有了“娘家”,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大幅上升。   提前完成“十三五”就业各项指标   “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47万人,完成规划目标(125万人)的101.98%,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12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5万人)136.4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48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5万人)113.92%;农牧民转移就业1258.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1225万人)103%,其中,农牧民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人数1028.0万人次,完成规划目标(1000万人)103%。截至2020年10月,就业各项指标已经提前完成。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化就业政策保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力做好“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工作。截至10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1.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2万人,完成计划的94.4%;失业人员再就业7.7万人,完成计划的154%;农牧民转移就业242.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245万人的99%;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2.3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3万人的95%,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郝儒冰)

  近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呼和浩特市连续第9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一直以来,首府人民始终将“爱我人民爱我军”作为使命,尊崇关爱军人已经成为首府各界的共识,形成了以重要节日主题活动为主线,宣传载体为抓手,烈士纪念设施为核心的文化拥军工作格局。   着眼驻呼部队改革发展急需,情系官兵安心服役期盼,呼和浩特市积极帮助解决好“后路”“后院”“后代”等后顾之忧问题。全面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450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138名。建起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新址综合办公楼设置接待服务大厅(300平方米)、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就业创业指导、“最美退役军人”展示厅、退役军人融媒体宣传教育中心等功能场所。   在落实拥军优抚政策方面,及时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积极为优抚对象解决“三难”(医疗难、住房难、生活难)问题,悬挂光荣牌70448块。圆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服务保障工作。全国标准样板军供站,将于10月底开工建设。   在全面推行“阳光安置”方面,呼和浩特市计划分配转业干部安置到行政和事业单位比例为100%,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比例为100%。按时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全面落实无军籍职工的各项待遇;积极做好军人家属随军随调工作,按时为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贴;全面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   在依法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方面,呼和浩特市设置接待大厅,安排专人负责接待来访、接听来电、办理来询(邮件、传真、信函、网络后台问询)退役军人信息。组建法律专家委员会,协调成立了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法律服务近500人次。   在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呼和浩特市实施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千企连千兵”计划,采取“一企连一人”“一企连多人”等方式开展关爱帮扶。成立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园区,与405家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战略合作意向,解决就业705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洋)

蓝冠登录地址,蓝冠登录_内蒙古的秋天有几个颜色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是金黄色的   是绿色的   是紫色的   是红色的   ……   金灿灿的葵花映日盛开,绿纹状的蜜瓜满园飘香,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秋日的内蒙古大地各种农田辉映相连,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主打色:金色   关键词:丰收   秋天是美好的。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巴达仍贵嘎查,一派丰收的景象。金灿灿的麦子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好似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际。麦穗随风起伏连成一片,变成金色海洋中的涟漪。在近处看麦秆的摇曳,像极了舞动的少女,和着轻风拍打麦穗发出的沙沙声翩翩起舞。   主打色:绿色   关键词:忙碌   秋天是沉甸甸的硕果,多伦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多伦诺尔镇双井子村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筐筐新鲜蔬菜很是喜人。蔬菜的丰收不仅助推了双井子村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扶贫产业不断前进。   主打色:黄色   关键词:发展   秋天是为一片喜庆的颜色所装点起来的季节,369万亩河套向日葵竞相绽开“笑脸”,迎接丰收。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资源,巴彦淖尔市不断做大做强葵花产业,形成了集葵花种子研发推广、精深加工、购销出口、品牌发展、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葵花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金色名片”。   主打色:白色   关键词:汗水   秋天是让人满载而归的欢笑和欣喜。阿荣旗蚕业生产迎来了收获季,蚕农们忙着采摘、销售,白花花的蚕茧成了蚕农们发家致富的“银疙瘩”。   “我7月份上山收蚕,一直忙到现在,今年又是丰收年!”马云旭看着地上铺满喜人的蚕,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承包了太平沟村400亩蚕场,每年放的蚕种数量都在15斤左右,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几年,马云旭靠养蚕不仅住上了楼房,还开上了私家车。小蚕茧成了他家奔小康的大产业。   主打色:黑色   关键词:希望   秋天是充满希望的,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亚东镇,小小的黑木耳成了大家脱贫增收的依靠和希望,黑木耳圆了强村富民梦。小木耳指引大方向,黑牡丹开出致富梦。   主打色:紫色   关键词:致富   秋天是怡人的,乌海线葡萄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三五成群的游客则悠闲地体验着采摘的乐趣;葡萄销售点上,来自三区葡萄园的几十种乌海葡萄排成一排,集体亮相,吸引着众多市民品尝、购买;葡萄酒庄园里,酿酒葡萄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酿酒葡萄开榨仪式;航空货运、铁路快运、汽车运输,美名远播的乌海葡萄“乘坐”着各种交通工具走出乌海,走向各大城市,令无数外省市消费者对其浓浓的香甜念念不忘……   主打色:红色   关键词:喜悦   秋天是一幅灿烂的画作。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乡村田野,满眼尽是丰收景。在沙海镇新红村万亩高效蔬菜产业种植基地,5000亩青红椒喜获丰收。一串串辣椒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煞是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车、晾晒……一幅幅充满笑容的采摘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亩粮”。秋天,注定是一个属于农民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一年的辛苦化为满满的粮仓;一年的奔波辛劳,也因为丰收的喜悦而变得值得。   秋风起,万物收。进入金秋季节的内蒙古大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沉浸在绚烂的千万种颜色之中。而其中最好看、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必定是丰收的颜色。(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静超综合整理)

蓝冠内部,蓝冠测速网址_定了!地铁2号线10月1日正式开通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9月29日晚,记者从呼和浩特地铁方面获悉,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将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地铁2号线是一条贯穿主城区南北的骨干线,北起塔利东站,南至阿尔山路站,沿成吉思汗大街、锡林郭勒南路南北向呈L型布设,与1号线在新华广场站十字换乘,正线全长27.32km,共设24座车站。2号线暂定运营时间为6:00-22:08,列车高峰发车间隔6分钟,平峰发车间隔10分钟,晚20点以后发车间隔12分钟。   此外,从10月1日起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缩减运营间隔时间。高峰发车间隔6分钟、平峰发车间隔10分钟、晚20点以后发车间隔12分钟。工作日早高峰为7:00-9:00,晚高峰为17:00-19:00,节假日及双休日早高峰为9:00-11:00,晚高峰为16:00-18:00。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宋爽)9月12日,区直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做好内蒙古工作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在书写新时代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中展现新作为。白玉刚强调,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宣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学良 实习生李建华 张晓乐)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文明办、玉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响应光盘行动,拒绝餐饮浪费”为主题,在全区宾馆酒店、学校食堂、机关食堂、餐饮街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   玉泉区以创建餐桌文明示范店及星级文明服务员等各类群众性活动为抓手,以餐饮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为主要参与者,全面开展“餐桌文明”行动,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打造玉泉餐饮文化。   他们在女神玉泉店对全区各类餐饮企业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文明餐桌”礼仪和服务的培训。要求各餐饮单位摆设文明餐桌行动告示牌,不误导超量点餐、主动提醒吃多少点多少,在店(堂)内张贴宣传海报,在餐桌上摆放温馨提示牌,提醒用餐者点菜打饭要适量,做到不剩饭、不剩菜。   “光盘行动其实我们很早就在做,在员工入职培训当中我们一直都有一个点餐的培训,就是根据客人的就餐人数来提醒客人点餐的多少。餐厨垃圾我们从原来用4个大垃圾桶节省到现在的2个,这都体现着我们平时在各个方面一点一滴的节约。”德顺源大观园店店长夏经强说,“德顺源大观园店有一个小活动,客人结账时,桌上如果有一个空盘子,结账时就会给客人减一元钱,这样来提醒和引导顾客节约用餐。”   此外,玉泉区各部门还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师生、各级各类志愿者,走进餐饮酒楼、饭店、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开展宣传教育劝导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加入到“文明餐桌行动”的队伍中。

  8月1日上午,记者从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60亿元/年。   评估结果显示: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60亿元,其中,“绿色水库”总价值量为1646.94亿元/年,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分别为1341.32亿元/年和302.62亿元/年,占比81.44%和18.56%;“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年,森林与湿地分别为1015.59亿元/年和56.16亿元/年,占比为94.76%和5.24%;“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量为1024.98亿元/年,森林和湿地产生的价值分别为795.87亿元/年和229.11亿元/年,占比为77.65%和22.35%;“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总价值为1246.95亿元/年,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分别为1090.34亿元/年和156.61亿元/年,占比分别为87.44%和12.56%。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以直观的货币形式呈现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生态产品的服务价值,用详细的数据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论”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好山好水寻求更多价值实现途径。(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玉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文强)为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卫生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服务水平,我区今年计划面向全区招收3年制(农村医学、蒙医学、中医学)中等专业学历医学生475人。   据悉,此次招收对象是年龄在30周岁以下(含30周岁),有志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且能完成学业的应、往届高中以上(含高中)学历毕业生。贫困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及蒙医、中医传承,根据具体实际需求,可将招生对象扩大到初中毕业学历。招生的专业有农村医学、蒙医学、中医学,学制3年、全日制脱产。   符合招生条件的人员,凭高中(初中)毕业证、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一寸免冠彩色相片8张,在当地旗(县)区卫生健康局或指定的教学院校报名,审核合格后由培养院校办理录取手续,核发录取通知书。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在职在岗人员优先录取,由所在旗县区卫生健康局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学员在学校完成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可作为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按照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教育厅、财政厅2016年联合印发的《关于面向嘎查村卫生室3年制中职免费医学生教育培养规划的通知》要求,面向嘎查村卫生室3年制中等专业学历医学生教育培养项目至2020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