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将于9月6日盛大开幕,作为会上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介会届时也将隆重举行。   中蒙俄“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于2016年成立,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携手俄蒙共同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建设,深化人文、旅游、经贸合作,让曾繁荣了近3个世纪的“万里茶道”重焕生机。   中蒙博览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中蒙博览会诞生至今,一直渗透着文化的血液,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洋溢着文化的光彩。   2015年,首届中蒙博览会召开,蒙古国官方、工商界近400人出席了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欣赏了两国艺术家同台演出,展会期间,中蒙摄影油画作品展吸引了20余万人次观展。   2017年,第二届中蒙博览会“朋友圈”持续扩大,文化活动越加多样,中蒙文化交流活动周开幕式晚会、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丝绸之路杯”国际大学生足球邀请赛、中蒙俄自行车邀请赛暨中蒙俄友谊骑行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本届展会“出圈”又“出彩”。   2019年,第三届中蒙博览会规模空前,主办方特地举办了文化交流周活动,包含开幕式晚会、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蒙古国歌剧《三座山》、丝绸之路与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北亚国家油画展等多项活动。让人食指大动的“内蒙古味道”、70多位画家云集的“东北亚国家油画展”、谈古论今的元青花论坛都成为当届展会的美好回忆。   丝绸之路相承,文化交流不断。经贸合作让中蒙之间经济连接日益紧密,文化让两国沟通交流不断加深。   2019年,正逢中蒙两国建交70周年。当年9月,“感知中国”纪念中蒙建交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正式启动。期间,系列文化活动涉及7个方面20多项内容,包括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电影展映、蒙医义诊、旅游推介、体育交流等。“我们的友谊图片展”“中国刺绣艺术展”“万里茶道展”“蒙古马美术作品展”让蒙古国观众更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音视频是当今国际文化互鉴的首要载体。自2018年起,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连续4年承办在蒙古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展映”活动,选择不同题材、类型的优秀国产影片进行译制,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视听载体、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扮靓了中蒙俄经济走廊。   8月15日,由内蒙古文旅厅举办的2023“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万里茶道青少年旅游夏令营第一站来到了满洲里市。   70余名中俄蒙三国青少年作为友谊的“小使者”,在夏令营中尽情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蒙根花水上乐园,各种新奇的娱乐设施让孩子们大呼过瘾,来自俄罗斯乌法的阿丽娅是第一次来中国,她说:“中国朋友非常热情,我和朋友们玩得很开心。”   在中俄蒙地区轮流举办的“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交流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旅游品牌。   近年来,中蒙两国旅游活动十分丰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万里茶道”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万里茶道”相识之旅、“万里茶道”蒙古高原蓝色之旅、“万里茶道”商帮贾风之旅、汽车拉力赛、“万里茶道”沿线遗址地区标识牌等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友谊。   与此同时,各种展览展示活动也是频繁举行,2019年,在蒙古国举办的《大辽契丹——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450件精品文物让蒙古国观众感知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我国考古工作者还与蒙古国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草原丝绸之路考古与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调查”项目,对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和日门塔拉遗址进行了第六次考古发掘。   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深化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让蒙古国民众和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了解内蒙古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蒙古国有关省份的交流合作,更好地落实中方“一带一路”与蒙方“发展之路”倡议的对接。   第四届中蒙博览会是经贸的合作也是文明的交流互鉴,愿中蒙友谊,一代一代传承、延续、发展,愿中蒙博览会让中蒙文化交流再续佳话。(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编辑:杨旭英

  2023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五大振兴”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帮扶措施,结合在全区组织开展的“广告助农”共富活动传播内蒙古品牌,树立内蒙古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   近期在全区大力开展推广包联帮扶的“库伦荞麦”宣传工作,积极协调“库伦荞麦”广告宣传片参加全区助农和公益广告评比活动,扎实推动广告业提升塑造包联帮扶地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官网设置助农广告推荐专栏,组织发动自治区主要媒体、抖音、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和广告企事业单位、呼市、鄂尔多斯市等盟市免费开展形式多样的“库伦荞麦”宣传展播。看得见、摸到着、见效果的帮扶举措既扩大了库伦旗及库伦荞麦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又为当地政府节省了多达百万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全面提升了广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效能,使帮扶措施更实更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增添了新的活力。 (通讯员许帆)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白丹 李晗)8月30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分别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伟东,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宏范分别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党委主题教育第一、第二巡回指导组分别到会指导。   政法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通报了2022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班子成员依次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强调,政法委要运用好民主生活会成果,筑牢政治忠诚,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上作表率;要强化理论武装,在加强学用转化、提升能力本领上作表率;要加强作风建设,在持续改进作风、规范精减提速上作表率;要坚持真抓实干,在主动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上作表率;要从严管党治警,在巩固教育整顿成果、建强政法队伍上作表率。   宣传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郑宏范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并带头作个人对照检查,其他班子成员逐一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要持续推动落实保障“两个维护”的各项制度规定,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更强担当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段丽萍

  本网讯 近日,“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自治区理论学习轻骑兵示范宣讲团第四小分队走进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内蒙古蒙盐盐业集团、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开展多场互动式宣讲。   8月23日,在内蒙古交通投资集团和内蒙古蒙盐盐业集团,小分队队员、北疆楷模、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以《永远做群众的好安达》为题开展宣讲,他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检察工作经历,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几十年与百姓心贴心,通过法律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光荣历程。   宣讲中,刘叶阳、王颀、屈博、陈栓珍、安妮等六名宣讲团成员围绕“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这一主题,分别从激励青年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等多个维度展开宣讲。   宣讲内容真实具体、新颖脱俗,不仅带着丰富系统的理论储备,而且紧密结合各自岗位多年积累凝结的优异工作实践成果,让现场观众受益颇多。   内蒙古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副部长萨奇日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聚焦两件大事,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干劲全力推动集大原高铁、包银高铁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为自治区高铁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8月24日至25日,第四小分队走进乌兰察布市机关、社区、农村开展了5场宣讲。小分队队员们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身边事话时代变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凝心聚力。   “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顶着午后的骄阳,沿着林草茂密的护林小道,走进了马鞍山林场,我有幸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集宁区泉山街道通和社区,第四小分队队长、全国最美公务员、喀喇沁旗团委书记刘叶阳与居民围坐在一起互动交流,分享难忘瞬间,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畅谈乡村振兴,共话美好未来。   小分队队员、乌兰察布市委党校科研办副主任王颀告诉记者:“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为了让老百姓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我们的宣讲形式和内容是从人民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故事入手,用鲜活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中,队员们朴素生动的话语引发了干部群众的共鸣,饱含激情的宣讲让人深受教育和鼓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娓娓道来。集宁区居民青和乐说道:“通过这次宣讲,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让我明白作为当代青年人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8月27日至28日,第四小分队不辞辛劳来到巴彦淖尔市,深入农村、高校开展宣讲。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和临河区八一乡,小分队队员们的宣讲既有理论阐释又有故事陈述,既全面准确又通俗易懂,用“身边事”讲实“硬道理”,把“热气腾腾”的理论知识送进百姓心中,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聆听六位老师的宣讲后,我感悟很深、收获颇多。回去以后我要继续带领村民推进‘人人一棵树户户一片林’活动,并以‘田管家’助农合作社为抓手,真正让土地‘活’起来、集体富起来、乡村兴起来。”八一乡八一村党支部书记唐占江说。   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乔世林深有感触地说:“聆听宣讲后,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将利用好村里的优势资源,发展好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小分队来到河套学院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青春洋溢的宣讲,鼓励大学生走进乡村振兴大舞台,绽放青春活力,展现青春风采。“很荣幸聆听了六位老师的讲座,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我即将步入工作岗位,老师们对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把他们当做一生的榜样,为建设美丽内蒙古贡献一分力量。”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大三学生胡晓雅说。   (综合记者 帅政 郭奇男薄金凤 报道) 编辑:段丽萍

蓝冠登录地址,蓝冠测速官网_【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0%到95.2% 马鞍山林场的绿色发展之路

点击图片看视频   央视网消息(记者 隋佳桐 王静远 邢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的马鞍山林场,经过几代林业人的奋斗,从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不足20%,到现在的95.2%,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如今的绿地海洋。   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位于喀喇沁旗中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脉东麓,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具有“塞外小黄山”美誉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林场管辖范围内。   马鞍山林场场长初光明介绍,在最近一次的种质资源普查中,在马鞍山林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绶草。据专家分析,在此处发现绶草恰恰说明了林场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保护取得了成效。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初光明表示,马鞍山林场发展生态修复,并以林下经济作为突破口,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业、林副产品加工等,努力提升“林”效益。此外,采蘑菇、打榛子、摘松子等林间野生特产采摘项目,也为当地百姓带来新的收益。   作为“林二代”,初光明对林场的感情很深。在初光明这样几代林业人的坚守下,马鞍山林场在祖国北疆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使荒山秃岭变成绿地海洋。 编辑:温慧娟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8月25日至27日,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七星湖举行,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与会各方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荒漠化、干旱及其引发的沙尘灾害天气,以科技引领治沙,推动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中福会少年儿童代表发布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青少年宣言”,来自海内外的140名青少年学生代表发起了“科技治沙,未来有我”青少年行动倡议宣言,与各界嘉宾共同落实第九届论坛成果。   本次活动由欧美同学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康福国际教育集团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鄂尔多斯市惠农教育基金会、亿利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   青少年是未来的种子。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在行动倡议中共同发出治沙强音:“一粒种子可以承载一个梦想,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片沙漠,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一起行动!科技治沙,未来有我!” 编辑:温慧娟

  连日来,阿拉善盟做实做细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各项工作,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全力保障教材配送,确保课前到书。   8月24日上午,阿拉善盟新华书店教育服务部仓库内,各类教材整齐码放。工作人员早早就忙碌起来,分发、打包、清点、包装,运往全盟各地。秋季学期即将开始,为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开展配送工作,坚持24小时收货制度,所到课本当日入库、当日分发,做到随到随收、随到随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降水天气,还对教材发行仓库的消防设施进行了维护,确保将教材完好无损地送达学校。   “阿拉善盟教体局在全力保障课前到书的同时,前期也做了相关配套工作,比如加强教师集中培训,做好走教、支教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教师配备、教学衔接,全力保障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阿拉善盟教体局副局长越蓉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以来,为做好国家统编教材课堂教学,阿拉善盟多所学校双向联动,建立稳定的结对共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为全面提升阿拉善盟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理解、教学实施、管理和评价能力,暑假期间,阿拉善盟教体局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通识培训和课标解读、教材分析、作业设计等专题培训,给教师“充电蓄能”。   8月15日至18日,该盟教体局组织全盟158名原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教师,前往包头市鹿航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为期4天的培训。培训中,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合格教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同时对教师们进行了语音训练、朗读技巧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实践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素养和应用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普通话专业知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能力。”阿左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教师珠拉说。   据阿拉善盟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尚财介绍,今年以来,该盟充分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区内外优质师范院校专家资源,分级分学段分学科,对原民族语言授课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专项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课标、学科教学能力培训。“截至目前,盟级层面集中培训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一至七年级各学科教师28批次1100余人次,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逐步提升。”张尚财说。   据悉,下一步,阿拉善盟教体局将组织开展帮扶助教活动,采用2所普通学校帮扶1所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二对一”结对共建模式和“1+1+1+2”的方式,对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进行精准帮扶,进一步提高全盟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徐爱翔) 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