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87个相关结果 0次浏览

蓝冠测速,蓝冠官网注册_【乡风文明看北疆】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41期)

  “抖”乡村生活 展文明新风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曙光村巧用“抖音”平台推动移风易俗案例   一、基本情况   曙光村位于赛罕区金河镇西南方,距赛罕区人民政府约17公里。全村总户数320户,总人口984人。2017年曙光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近年来,曙光村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与推进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相衔接,巧用“抖音”平台,通过拍摄短视频连续剧的方式,潜移默化传递正能量,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村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情景剧《那年今日》拍摄花絮   二、主要做法   (一)曙光村迎来新“曙光”。在曙光村党支部指导下,该村成立了全区首家以电商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农村电商平台——“正北方云仓”,并于2019年6月18日正式运营。目前该电商平台已与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小店、快手星选、甩甩宝宝等交易平台进行广泛合作,主要销售产品覆盖内蒙古各大农副特产品。自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运营以来,日发货量可满足6万单以上,每月有30万单以上内蒙古的包裹从该平台发往全国。凭借行业较低的错货率,完整的WMS操作系统,电商、网店、直播发货已成为曙光村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新渠道。正北方云仓良好的市场吸引了在外打拼的青年选择回到曙光村,扎根家乡进行创业。这些从城市归来的年轻人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成为曙光村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为曙光村带来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情景剧《那年今日》拍摄花絮   (二)“那年今日”话文明。依托“正北方云仓”的人力、物力、影响力,曙光村于2023年在抖音平台开通了视频账号“那年今日”,通过以拍摄正能量短视频连续剧的方式为村内移风易俗工作提供新动能。   曙光村“那年今日”抖音短视频账号在视频剧本创作时期就注重将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与树文明新风相结合。短视频连续剧将上世纪90年代曙光村作为时代背景,以曙光村村民“勇勇”与“芳芳”两个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情感变化为主线,以其他村民与上述两个家庭的关系为支线,通过生动朴实、诙谐引人的故事情节将年轻人自由婚恋、中老年人幸福家庭生活、两辈人孝老爱亲等一系列文明新风尚融入到视频当中。   在拍摄短视频连续剧的同时,曙光村“那年今日”抖音短视频账号还在重点节日单独推出符合文明新风尚的单集短视频。例如在2023年父亲节到来之际,曙光村“那年今日”抖音短视频账号特意拍摄题为“父亲节快乐”的短视频,视频主旨引导观众孝老爱亲,获得了广大村民和抖音网友的一致认可。   情景剧《那年今日》拍摄花絮   (三)网红引领新风尚。出演“那年今日”短视频的演员均是在“正北方云仓”工作的曙光村村民,出镜拍摄的村民现已成为曙光村的小“网红”。在曙光村,村民对身边“网红”拍摄视频这件事本身就很感兴趣,加之视频内容幽默风趣,因此绝大多数的村民对“那年今日”视频账号发布的内容十分关注,村民们在观看短视频时既能开心一笑,又能通过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接受文明婚恋、和谐家庭等移风易俗主题,有力的推动了曙光村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曙光村“小网红”们通过钻研剧本,对主流价值观、移风易俗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小网红”在拍摄之余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积极配合曙光村“四会”组织,号召村民“粉丝”们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村民培育文明习惯、法治意识、科学理念,推动曙光村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局面。   曙光村党建阵地   三、主要成效   曙光村通过线上打造“那年今日”抖音短视频账号的方式,有效推动文明新风尚在曙光村落地生根。令人惊喜的是,“那年今日”抖音短视频账号创建以来,深受群众喜爱,视频账号凭借蕴含文明风尚的短视频获得了曙光村乃至其他地区网友的认可。目前曙光村“那年今日”抖音号已经拍摄短视频连续剧61集,视频账号的月播放量达130.7万。   现在的曙光村,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一约四会”行之有效,村容村貌不断靓丽,村民关系愈发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有力推动了曙光村物质文明发展。2022年曙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7.3万元。   曙光村党建阵地   四、推广理由   (一)内容更实。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入脑入心的思想引领工作,在农村,群众对于说教式宣传教育兴趣较低,传统宣教手段效果不理想。曙光村通过抖音平台打造视频账号,拍摄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连续剧,进而向村民潜移默化传递自由婚恋、和谐家庭、孝老爱亲等移风易俗主题内容,表达方式的改变,有力破解了农村地区说教式宣传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形式更活。曙光村利用抖音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充分契合了当前人人离不开网络,人人都是网民的新形势、新潮流,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使得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更具灵活性,解决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宣传阵地单一的问题。同时网络短视频传播的覆盖面远超线下组织的各类活动,曙光村移风易俗工作宣传引导的辐射范围更广泛。   (三)效果更好。曙光村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解决了农忙时节移风易俗工作受束缚的问题。依托抖音平台,即使在农忙时节,曙光村农民只需关注“那年今日”抖音账号,就可以在闲暇之余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打开抖音APP看到推送的相关视频,正因如此,曙光村移风易俗的宣传引导工作不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有力解决了农忙时节线下组织移风易俗活动群众参与度较低、引导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凭借着短视频的东风,曙光村已经找到了移风易俗宣传引导的新方式,文明之花已然在曙光村大地上绽放盛开。 编辑:宝华

蓝冠网址,蓝冠注册1956_“画”说文明—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展(第187期)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市、区)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很强表现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公益广告作品,用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语言,阐述文明故事,弘扬文明理念,引领时代新风,为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编辑:宝华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可新)9月21日,2023——2024赛季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呼伦贝尔站)暨“十四冬”资格赛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火热开赛,来自全国的短道速滑顶尖选手齐聚于此,争夺荣耀。   当日上午8点,短道速滑馆内首先进行的是青年组女子和男子1500米比赛,随后进行青年组女子和男子500米和1000米比赛。14点到18点进行公开组男子和女子1500米、500米和1000米比赛。   赛场上,短道速滑选手们争分夺秒,冰刀与冰面的每一次碰撞,竞争对手之间的每一个赶超瞬间,不仅是速度和爆发力的比拼,更是智慧与策略的较量。   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短道速滑联赛。来自黑龙江、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地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吸引了武大靖、任子威、林孝埈、范可新等我国短道速滑名将参赛。   此前,精英联赛第一站于9月17日在呼和浩特体育中心落幕,男女各组别全能积分前45名运动员,获得精英联赛第二站(呼伦贝尔站)参赛资格。   本次比赛将持续到9月24日,设有公开组和青年组,4天赛期将进行包括男女500米、1000米、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男子5000米接力以及混合2000米接力等项目并最终决出“十四冬”决赛名额,本次比赛成绩也将影响“十四冬”决赛阶段的第一轮分组。 编辑:宝华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郝飚)9月20日,在乌海市2023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3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313.9亿元。   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涉及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按产业类别分类:装备制造项目2个,签约总金额115亿元;现代煤化工项目5个,签约总金额92.88亿元;新能源项目3个,签约总金额62.02亿元;新材料项目1个,签约总金额25亿元;可降解材料项目1个,签约总金额12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个,签约总金额7亿元。   其中,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固态电池零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新增总产值超过180亿元,建成后将具备零碳生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产能,以及低碳制造10GWh固态电池电芯及PACK产能;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45亿元建设10GW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电芯及PACK工厂项目,同时建设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乌海市榕鑫能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吨焦化整合升级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年利税1.8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将进一步夯实企业现有的循环经济产业基础。   此外,乌海市9月还将陆续签约47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114.17亿元。这些签约项目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与乌海市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将有力推动地区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提速培育。 编辑:贾小燕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可新)呼伦贝尔林业集团日前与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签订林业碳汇交易预售合同,标志着呼伦贝尔市碳汇交易成功破题。   合同约定,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向呼伦贝尔市林业集团购买林业碳汇用于抵消碳配额缺口。呼伦贝尔林业集团选择红花尔基林业局、柴河林业局和阿荣旗新造共计8.05万亩林地,可交易碳汇量约为12万吨CO2。按照近期全国碳市场价格58.23-64元/吨计算,实现碳汇交易额约750万元。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疆,森林、湖泊、湿地、河流等多种自然形态相互交织,是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我国首个拟发布“生态空间总价值量测算成果”的地级市,经测算,呼伦贝尔市生态空间绿色核算总价值为12310.27亿元/年。呼伦贝尔市林草碳汇量约占全区的49%、全国的4.6%,是我国林草碳汇资源大市,在国家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推进碳汇交易工作,呼伦贝尔市成立了自治区首家碳汇交易协调服务中心,组建了林草湿碳汇专家库,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旗市区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的指导意见(试行)》,制定印发了《呼伦贝尔市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指南(试行)》。呼伦贝尔市全面推进碳汇项目标准化开发,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助力呼伦贝尔市林草湿碳汇价值实现。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开展了森林碳汇价值实现试点建设工作,创建了阿荣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柴河林业局4个旗县级试点。今年9月,额尔古纳市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开展了额尔古纳市林地、草地、湿地的碳汇外业调查工作,测算和评估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并进行潜力分析,构建起全市森林碳计量体系,创新森林碳汇项目开发机制,拓宽森林碳汇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渠道。   此次签约既是对呼伦贝尔市域碳汇交易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补齐企业配额缺口的具体举措,这将有利推动双方资源互补,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区域林业碳汇交易和碳汇经济发展。   “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加强碳汇方法学基础研究,积极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加强成果转化,推动呼伦贝尔市碳汇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碳汇交易协调服务中心负责人那双星说。 编辑:贾小燕

蓝冠测速网址,蓝冠测速_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丨 以赤子之心 捧一把边疆热土②内蒙古库布其沙漠

  ​     G311和G219   从祖国的东北到西北   再从西北到西南   这两条依偎着祖国的陆地边境线   穿过了无数的森林、草原、戈壁   从群山奔向大海     万物的灵动与多彩、平凡与伟大   都在这里尽数展现   G311和G219   是边境之路   更是边防之路     在大漠、雨林、雪原   战士们用赤诚   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国防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隆重推出“‘捧’一把边疆热土”互动活动,以赤子之心,捧一把边疆热土,镌刻守护边疆的印记。今天,我们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取一捧内蒙古的沙土。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主体就位于杭锦旗境内。面对茫茫大漠,杭锦旗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超乎想象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顶烈日、抗严寒、战风沙,治理库布其沙漠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作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沙漠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六届、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对库布其沙漠治理给予高度肯定。   ​我们期待这一捧来自北疆内蒙古的热土和云南、西藏、新疆、吉林、广西的土壤早日汇聚,让我们以土壤为印记,共同绘就“万里边疆心向北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边疆新图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吉林省委网信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策划执行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客户端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客户端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西藏日报·西藏日报客户端   西藏广播电视台·珠峰云客户端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客户端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草原全媒   监制:戴宏 赵静   记者:包荭   视频剪辑:贾奕村   云报客户端   视频剪辑:邢路扬   美编:张俊辉   责编:徐嵩钦 编辑:张彬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永桃) 记者从外汇局内蒙古分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多措并举助力自治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区涉外经济较快发展的背景下,今年前7个月,全区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总额296.43亿美元,同比增长57.05%,增速位列全国第三。   内蒙古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外汇局内蒙古分局聚焦落实“五大任务”,打出多重金融“组合拳”助企纾困,助力自治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不断丰富金融资源供给。制定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金融支持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指导意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资源,优化金融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自治区泛口岸经济建设,加大口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口岸高质量发展。今年前6个月,辖内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口岸20余个建设项目投放贷款44亿元。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工作,实现12个盟市全覆盖,惠及乳制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羊绒制品等全区外贸重点行业。自2022年6月试点落地以来,截至今年7月末,5家试点银行为37家试点企业办理试点业务4053笔、金额共计19亿美元。持续推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汇率避险理念,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今年前7个月,辖区110家企业外汇衍生产品签约额4亿美元,新增衍生产品“首办户”80家,是去年同期的3.64倍。66家企业享受减费让利及保证金减免,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184万美元。   不断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促进利用外资平稳健康发展。截至今年7月末,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共793家,投资总额合计687亿美元,外方投资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今年3月,落地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场景全区首笔业务,截至7月末为3家出口企业融资847万元。持续巩固平台应用成果,扩大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辖区金融机构利用该场景为54家外贸企业融资3472万美元。多措并举下,内蒙古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对外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多种贸易方式共同发展。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秀玲) 9月16日,呼和浩特市举行2023年度第二次公共租赁住房公开摇号,提供配租房源1916套。   符合此次公开摇号配租条件的申请人共计5500人,本次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四区34个公租房项目中。其中,新城区13个公租房项目,提供租住房789套;回民区4个公租房项目,提供租住房213套;玉泉区8个公租房项目,提供租住房708套;赛罕区9个公租房项目,提供租住房206套。   此次公开摇号活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全市中低收入群体进行,由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公证处全程参与监督,并进行现场公证。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全力做好做细做实涉及民生的各项工作,让更多符合保障条件的人群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努力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安居乐业、温馨美好的幸福生活。呼和浩特市2010年开始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截至目前,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等方式共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87万套,实现配租4.32万套。 编辑:孙丽荣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见习记者 孙柳) 9月18日,内蒙古、山西两省区在呼和浩特市签署《关于加强长城联合保护利用的协定》。   内蒙古、山西两地分界线绝大部分是绵延的长城。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说:“蒙晋两地山水相连、人文接近,都是长城资源大省。在做好长城保护利用方面,两省区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沟通。”《协定》包含协作开展保护利用、加强历史价值研究、联合开展巡查工作、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五个方面。   两省区交界处长城沿线的5个地市、12个旗县区相关负责人在《协定》上签字。通过签署《协定》,两省区不仅建立了交界处长城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的战略合作机制,更标志着长城保护利用工作步入了相邻省区文物部门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相邻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共促发展的新阶段。 编辑:孙丽荣

  周末一大早,阿拉善左旗额鲁特街道安达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来到72岁的徐桂芳家,帮她打扫卫生,浣洗衣物。徐桂芳患有心脏病和右肾缩小等疾病,并做过开颅手术,由于长年患病行动不便,社区每到周末就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人帮忙,陪她唠家常。“我老伴去年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居住。如今社区领导、志愿者隔段时间就来我家帮忙打扫卫生,让我的生活也变得有序了,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徐桂芳老人感动地说。   “大家看,我今天穿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服?”在安达社区国学小课堂,“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给孩子们上“舞动的民族”特色活动课。在志愿者耐心的讲解下,孩子们了解了蒙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特色舞蹈和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体悟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像这样的志愿活动,只是安达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平台深化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达社区充分依托各类群团组织、互联互动单位、文艺团队等社会力量,成立“小喇叭传佳话”“巾帼建功”“常青树”等7支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聚焦群众诉求,制定服务清单,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法治宣传、扶贫帮困、便民助民等6大类75项内容。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主要形式,志愿者是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安达社区党委书记甄甜告诉记者,社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掘社区群众的特长,分门别类组织志愿者队伍,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1450人,占常住人口的20%,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服务群众上千人次。   “这几年寒暑假,我都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切身体会到了志愿服务合力的强大,这些都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星火”志愿服务队队员、大学生志愿者贾安雅说。   一二十个马扎就开讲,三五把椅子也能聊。走进安达社区所辖小区,党的理论政策“不出庭院”就能听到,群众需求“不出庭院”就能收集,身边小事“不出庭院”就能解决……这是安达社区倾力打造的“庭院讲堂”志愿服务项目,他们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服务居民群众等社区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群众家门口,搭建起宣传、教育、关心、服务、动员群众的有效平台。书香大讲堂、“基层文艺轻骑兵”“文化年货送上门”“榜样就在身边英雄永不落幕”等各类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获得精神滋养的同时,也调动了各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综合服务水平。   在安达社区,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不少。为当好辖区群众的服务员,社区通过“五社联动”,汇聚各方力量,每月为辖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开展义务理发、义诊、打扫卫生等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2至4次;开展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植绿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志愿活动,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积极协调解决物业纠纷、污水管道堵塞、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造“书香社区魅力安达”特色品牌,成功举办五届“书香安达读书节”,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开办“社娃之家”,开展特色托管教育,在减轻上班族压力的同时,也为孩子们开辟了充满爱与温暖的“第二课堂”。   志愿服务事虽小却暖人心。“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上门帮忙,送生活用品,陪我唠家常,给我演节目,还带着我参加各类活动,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住在安达社区澳林公寓的70多岁的空巢老人巴孜尔深有感触,老人讲述着志愿服务队为他做的点点滴滴,听上去事都不大,但每一件都办到了他的心坎上。   微光如炬,照亮你我。让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融入城镇的文明血脉——这是安达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的朴素愿望,更是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不懈追求。“今后我们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积极推进社区服务适老化、适儿化,努力把社区打造成百姓满意的温馨家园。”甄甜告诉记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纳日娜 编辑:孙丽荣